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較快發展。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39582.74億元,同比增長14.7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30.23%,比年初提高1.12個百分點。全省17個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與上年比全部實現增長。重點城市帶動作用明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分布在青島、煙臺、東營、濰坊、淄博、威海6個重點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為5829億元、5648億元、3958億元、3515億元、3367億元、2312億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14.7%、14.3%、10%、8.88%、8.5%、5.8%,6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總計達到了24629億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達到62.22%。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持續健康發展。全省20個省級以上高新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617.99億元,同比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4259.67億元,同比增長20.3%;區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84.26億元,同比增長15.1%;區內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7731件和1112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6411件和2107件,同比分別增長30.1%和29%。
高新技術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截至2013年底,全省經科技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067家。2013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35家,復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300家。據統計,2013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7920億元,同比增長27.8%,占同期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45.3%。
專利申請和授權實現大幅增長!渡綎|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省政府《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意見》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知識產權獲取能力不斷增強。2013年,全省申請發明專利67642件,授權發明專利8913件,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六位,同比分別增長67.5%和19.6%,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同期增幅35.8和19.8個百分點。濟寧、濱州、日照、臨沂、德州、泰安、青島、濰坊、威海、萊蕪10市授權發明專利增幅高于全省同期水平。
全社會科技創新活動日趨活躍。2013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全省R&D經費支出118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2.17%。全省登記技術合同14405項,成交金額188.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7%和28.3%。全省獲得2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獲中國專利優秀獎31項,獲獎數量創歷年之最;獲得第六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等各種獎項202項,占授獎總數的23.25%,居全國各省市第一位。區域創新能力進入全國前6位。
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統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資源統籌,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雙輪驅動,強化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突破,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大力發展高端高質高效產業,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努力提高科技創新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中的支撐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