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年12月16日 19:10 來源:寧波市科技局
近日,寧波市資規局官網公布了《寧波甬江科創區規劃》。
《寧波甬江科創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限為2025-2035年,研究范圍以寧波市域為重點,拓展至長三角乃至全國。設計范圍東至靈峰山,南至通途路-東環路-環城南路,西至望海南路-東昌路-世紀大道,北至繞城高速-雄鎮路-海域,總用地面積約197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甬江科創區總體發展定位為立足寧波、服務區域、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科創策源中心。主體功能包括科創主平臺、人才新高地和都市未來城。
《規劃》遵循科創區發展規律與趨勢,結合甬江兩岸自然生態本底、城市空間形態等特征,主動融入寧波城市總體發展格局,營造“一區四港多組團”兩岸空間和功能高度協同的新格局。
“一區”為甬江科創區,作為寧波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
“四港”是甬江科創區的核心功能板塊,既有各自主導功能,又有相關聯系,是實現甬江兩岸從運輸港到科技港飛躍的重要載體,包括圍繞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的“科學港”,圍繞數字創新和研發轉化的“數創港”,圍繞國際交流和青年創新的“青創港”,以及圍繞總部服務和高端配套的“總部港”。
“多組團”是規劃確定的多個主導產業組團,包括基礎新材料產業組團、綠色應用新材料產業組團、高端裝備智造產業組團、工業互聯網產業組團等。組團之間通過綠廊、自然山體、水系有機分隔,通過快速路、主次干道、軌道交通等高效聯系,組團內部合理布局科教、研發、產業、居住、配套等功能,實現組團的復合開發和高效利用。
保障創新空間規模。規劃科創用地約12平方公里,包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實驗室和部分創新型產業用地,空間上主要位于甬江沿線和重點產業園區,包括甬江實驗室、甬江理工大學(暫名)、甬企科研總部、寧波軟件園等,整體形成空間緊湊、功能聯動的科創集聚片區。
管控生產空間質量。規劃產業用地約27平方公里,包含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及部分創新型產業用地,空間上主要位于科創區外圍,呈組團分布,包括多個專業型產業園區、中試孵化園區和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等,為科創區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引導生活空間多元。規劃生活空間約40平方公里,包括居住用地約25平方公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約7平方公里、商業辦公用地約8平方公里,空間分布相對均衡,主要位于小港、蛟川、莊市等生活板塊,包括居住社區、科創社區、混合型社區、配套商業及文教體衛等公共服務設施。
推進生態空間賦能。規劃生態空間約82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公園綠地約16平方公里和山、水、林、田等用地約66平方公里,空間上主要位于沿路、沿河、沿山及大型公共開放空間周邊,包括社區公園、綜合公園、濱江綠帶、主題公園、連片山體及生態空間等,總體形成網絡化的開放空間體系。
強化地下空間利用。倡導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地下空間高強度開發區域主要位于甬江科創區的核心功能區塊及軌道換乘站點周邊區域,包括地下道路、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地下管廊等,推進實現地下空間高效、復合利用。
《規劃》全面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同時貫徹數字化、國際化、零碳化、健康化和社區化理念,從標識度、精致度、便捷度等維度出發,落實甬江科創區的空間與功能布局。
《規劃》提出,重構甬江科創區路網格局,通過東海大道、北外環-寧波大道、世紀大道-鄞州大道等快速路,實現與余慈地區、西樞紐地區和東錢湖-象山港區域等重點板塊的快聯速達;增加梅墟路、大運路和鎮浦路過江通道,強化兩岸聯動,落實“小街區、密路網”發展理念,重塑重點區塊路網體系。
此外,《規劃》提出要規劃形成6條軌道線路,強化軌道交通換乘轉換,實現區域軌道交通網絡全覆蓋;打造3條串聯片區重要文化場所、歷史遺產、山水生態的主題文化休閑精品線,結合甬江沿線碼頭整治改造設置景觀或游船碼頭,承擔水上游覽和兩岸特色交通接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