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科技局積極探索和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以及產學研合作機構和平臺的運行和利益分配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深入企業和行業中開展工作,解決產業發展的實際問題。
一、 組織實施產學研示范項目,引導企業高校協同創新
武漢市科技局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探索和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 2014年組織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項目,引導武漢理工通宇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和武漢理工大學開展協同創新。
理工通宇在與武漢理工大學長期技術合作的過程中,已自發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組織模式。鼓勵在校教師、學生直接參與項目開發,激勵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在EMT驅動系統的產品設計、生產工藝制定、測試臺架開發、道路試驗設計等環節,均由理工大學教師與學生主導設計,理工通宇的生產一線員工負責實施。同時,理工通宇技術人員也通過攻讀在職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方式,定期到武漢理工大學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培養科研和創新能力;武漢理工大學人員也定期到理工通宇進行車輛動力學仿真與建模、電動車輛控制技術等專業知識培訓,利用企業完善的開發條件和設備進行各項技術的實際開發。
截止到2014年8月,武漢理工通宇新源動力有限公司已獲得發明專利31項,構建了完備的EMT專利群保護體系,裝配EMT系統的500余輛新能源客車在武漢、南京、南通、臨沂等地示范運營,運營效果良好。目前公司正加大投入,新建EMT產業化基地,繼續增加研發力量,擴大生產規模,完善市場銷售和服務,致力于成長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領導者。
二、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打造新材料協同創新平臺
武漢市科技局進一步探索產學研合作機構或平臺的運行和利益分配機制,依托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整合湖北大學和武漢雙虎涂料有限公司的優勢資源,引導校企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打造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涂料協同創新平臺。
一是充分利用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前沿理論基礎扎實、科研人員多、科研條件好等優勢,為武漢雙虎涂料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同時也利用環保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涂料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提高學校的研究水平,進行研究生的培養教學。二是充分發揮武漢雙虎涂料有限公司資金雄厚、生產制造條件好、科技成果需求旺盛等優勢,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涂料研發中心的試驗、產業化提供廠房、設備、資金使用上的配套與支持,并負責研發中心的日常維護與管理;同時也利用研發中心、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過程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研發人員的研發能力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上述產學研結合模式機制,有效提高了產學研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地方政府、企業、高校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
創新平臺承擔了武漢市科技局支持的“水性納米金屬防腐蝕材料研發及產業化”(2013年)和“耐候型隔熱保溫建筑乳膠涂料的研制與應用”(2011年)的科技項目,目前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件,申請發明專利3件,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學報雜志發表論文4篇,歷練了一支多學科共同攻關的科研團隊,已畢業博士生1名、碩士生8名,在讀博士生1名、碩士生16名。
研發中心自組建以來,先后完成了水性疏水型隔熱玻璃涂料、鐵紅水性丙烯酸防銹漆、耐候性質隔熱保溫建筑乳膠涂料等項目的研發及產業化工作,科技成果轉化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銷售收入0.8億元,上繳稅金237萬元,利潤總額1358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