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展紅,男,漢族,1949年12月出生。現任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郵電大學大規模系統仿真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2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學院電信系數字傳輸專業,獲工程學士學位。
1984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學院,獲碩士學位。
1987年至1988年任英國Lancaster大學管理學院運籌學系任客座研究員。
社會任職:
1. 中國運籌學學會會員。
2. 中國青年經濟系統學會理事。
3. ITC/CIC中國分會ISTN的技術委員會委員。
4. ITC/CIC中國分會ISTN的程序委員會聯合主席。
5. 北京通信學會經濟管理委員會委員。
6. 北京運籌學會常務理事。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運籌學》、《計算機在管理中應用》、《系統建模與模擬》。
博士生課程:《建模、算法與模擬》。
MBA核心課程:《企業戰略管理》。
培養研究生情況:
培養畢業了10多名研究生。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通信網規劃與優化,智能算法應用,系統模擬,通信經濟管理與政策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負責和參與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863項目、科學院科技部在內的30多個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電信管制經濟學基礎:網絡成本工程學模型研究,2004。
2.校級教改立項:經濟管理學院基礎技術課程體系的優化研究,2008。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中國國家高速信息網對策研究,中國科學院和郵電部,完成需求和效益分析部分,1994.3-1994.12,獲第三名。
2.基于ATM的B-ISDN網絡總體研究,國家863項目,完成網絡總體結構的研究,1993.5-1995.5,獲第三名。
3.運籌學課程CAI軟件,獲北京郵電大學第一屆CAI教學軟件展示評比中獲二等獎。
4.普遍服務與競爭性業務運營模式對比研究 忻展紅; 苑春薈; 宋明; 汪劍眉 【科技成果】北京郵電大學 2006-01-01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編著和翻譯出版教材和專著9部。
出版專著:
1. 《郵電管理信息系統》忻展紅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2. 《通信組織管理中的計算機應用》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0-12
3. 《電信企業戰略管理》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2-01
4. 《電信成本:電信管制政策及成本代理模型》蓋思米 忻展紅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08
5. 《系統建模與計算機模擬》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教材 2003
6. 《IT項目管理》忻展紅 舒華英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6-08
7. 《現代信息經濟與產業規制》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8-11
8. 《運籌學教程》忻展紅 林齊寧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10-08
發表中文論文:
1 博弈框架下基站共享的政策分析 劉棟棟;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2-30
2 基于利益相關者的電信業定價模型研究 陳玉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生產力研究 2011-01-15
3 基于企業成長理論的互聯網業務演化過程研究 岳欣;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安慶師范學院經濟管理系 【期刊】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3-15
4 基于電信運營商社會責任實踐的三角模型分析 陳玉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現代電信科技 2010-09-25
5 雙邊市場中的補貼問題研究 王昭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管理評論 2010-10-25
6 企業多元化經營與企業績效關系分析模型 胡宏;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28
7 基于電信業務推廣的擴散模型修正與應用研究 岳欣;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安慶師范學院經濟管理系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28
8 大型呼叫中心人工呼入量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模型 李大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期刊】控制理論與應用 2009-07-15
9 要素比較優勢的發揮對加速產業增長的意義 李小萌;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8-30
10 論經濟管理類實驗中心教學管理平臺的建設——以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實驗教學管理平臺為例 胡桃;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10-30
11 國外電信運營商數字音樂業務運營模式研究 宋明; 孫媛; 忻展紅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產業市場研究所;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數據通信 2009-10-28
12 移動運營商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陳玉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6-02-02
13 基于LECOM模型的農村電信成本研究 陳玉保; 忻展紅; 王東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商業研究 2006-01-10
14 移動電話資費機制研究 羅毅;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6-04-30
15 產業融合下的電信企業四次轉型成長 曾勇; 忻展紅; 黃建華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期刊】當代通信 2006-06-15
16 VoIP引發的新增資本與沉積資本之爭 忻展紅; 張磊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博士研究生 【期刊】世界電信 2006-07-30
17 技術預見提升通信自主創新能力 郭衛東; 忻展紅 中國管理研究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新通信 2006-09-20
18 開展技術預見提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郭衛東; 忻展紅 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現代管理科學 2006-10-10
19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外來生物風險分析和預警模型 羅俊生; 忻展紅; 陳乃中 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動植物檢驗檢疫所 河南鄭州 【期刊】檢驗檢疫科學 2006-08-30
20 借力技術預見 搶占創新制高點 郭衛東;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電信業 2006-10-05
21 以技術預見提升我國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郭衛東;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電子知識產權 2006-10-30
22 開展技術預見 提升我國信息通信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郭衛東;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通信管理與技術 2006-10-30
23 基于兩階段策略的粒子群優化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7-02-28
24 基于微正則退火的頻率分配方法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管理與經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管理與經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 安慶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7-04-15
25 雙寡頭電信市場中SP的定價模型 岳欣; 解建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運籌與管理 2007-04-25
26 計算機租賃市場中的委托代理模型 岳欣; 忻展紅; 解建輝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10
27 風險投資與自主創新融資體系研究 郭衛東; 王麗麗;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電子知識產權 2007-06-15
28 移動運營商ARPU值下降原因及其影響分析 張磊;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數據通信 2007-06-28
29 IMS基于策略的QoS管理分析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世界電信 2007-06-15
30 電信業務平臺的演進之路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移動通信 2007-06-15
31 IPTV:農村寬帶發展新熱點 于躍;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電信業 2007-06-05
32 IMS引領NGN新潮流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中國電信業 2007-08-15
33 基于努力程度的國有企業集團公司薪酬激勵的博弈模型 許晨曦; 張英冕;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現代管理科學 2007-07-10
34 引入新的產權主體是電信改革的關鍵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現代管理科學 2007-08-10
35 從修正的拉姆塞定價公式看當今電信業的問題 忻展紅; 陳玉保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9-15
36 移動新業務的市場推廣和營銷渠道研究 宋明; 付瑞雪;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數據通信 2007-10-28
37 融合推動電信運營商未來經濟增長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數據通信 2007-10-28
38 突變模型下的產品價格與品牌效應分析 王昭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6-30
39 多任務委托—代理關系中電信服務提供商的激勵機制研究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運籌與管理 2007-12-25
40 電信企業綜合評價中的外部因素處理辦法研究 李宇寧; 張英冕;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評價與管理 2007-09-15
41 信息化促進農民增收的理論與實證分析 陳燦; 羅宣政; 忻展紅; 付瑞雪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共嘉興市委政策研究室;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浙江嘉興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12-30
42 移動搜索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李宇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現代通信 2007-11-25
43 上游兩家企業的產業鏈產品轉移定價研究 王昭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生產力研究 2008-01-15
44 技術預見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研究 郭衛東; 杜薇薇; 忻展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信息資源中心;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生產力研究 2008-01-15
45 無線增值業務市場規模與監管力度模型分析 李大川; 孫紅斌;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育部信息管理與經濟重點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育部信息管理與經濟重點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育部信息管理與經濟重點實驗室 北京;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信息產業部電信規劃研究院 【期刊】通信學報 2008-02-15
46 大型呼叫中心人工呼入到達率研究 李大川; 孫紅斌; 忻展紅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市場經營部客戶服務處; 電信研究院規劃設計研究所;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經理 【期刊】現代電信科技 2008-02-15
47 我國電子政務的實施及影響因素分析 宋明;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10
48 我國廣電與電信在IPTV業務中的內容產量博弈 秦字興;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28
49 移動搜索業務發展方向分析 李宇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信息通信 2008-02-15
50 網絡視頻直播面臨監管考驗 互聯星空合營規避政策風險 劉兆科; 李宇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通信世界 2008-04-14
51 電信運營商業務投資的優化模型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期刊】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15
52 平臺匹配技術對雙邊市場定價的影響 王昭慧;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15
53 IMS基于策略的QoS管理分析 李雷;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數字通信世界 2008-06-01
54 IVR的評價與優化 李大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北京 【期刊】電信科學 2008-06-15
55 數字音樂成本的分析 方旭;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移動通信 2008-06-15
56 具有能量獎勵策略的微正則退火算法 徐俊杰; 忻展紅 安慶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08-10-15
57 縮小我國地區間通信發展差距的思考 曾勇;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通信世界 2005-05-13
58 LECOM電信網成本測算模型探析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期刊】通信管理與技術 2005-08-30
59 SP發展之路:雙重整合 石中金;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當代通信 2005-09-15
60 電信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張磊;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當代通信 2005-12-30
61 移動品牌營銷走出誤區 陳玉保; 潘海霞;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電信業 2005-02-15
62 Wi-Fi與電信業的發展 張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12-10
63 狀變動態選路的神經網絡算法 忻展紅; 張海軍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9-06-20
64 故障情況下電話網路由的優化算法 張彬; 忻展紅; 霍煜梅; 趙欣艷; 孟曄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9-06-20
65 全球并購風潮分析 汪劍眉;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9-10
66 我國通信高科技產業發展研究 陳俊亮; 唐守廉; 忻展紅; 劉克選; 鐘義信; 孟洛明; 安毓秀; 趙欣艷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科技導報 1999-09-10
67 七號信令網的A/B平面劃分問題及其啟發式解法 忻展紅; 吳啟程; 莫文冬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01-03-20
68 一種先進的信息組織和使用方式 李勇; 忻展紅 聯想研究院服務器系統研究室;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期刊】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2-10-28
69 大城市郵政投遞問題及其算法探討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4-09-20
70 郵電資源緊缺度與郵電國民經濟效益 林齊寧; 尤瑞軍; 忻展紅; 孔國強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4-12-20
71 郵電通信產出物國民經濟評價影子價格的研究 孔國強; 忻展紅; 林齊寧; 尤瑞軍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期刊】技術經濟 1994-03-10
72 郵電通信產品的影子價格研究 忻展紅; 孔國強; 林齊寧; 尤瑞軍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5-12-20
73 隨機模擬在電信網性能評價中的應用 忻展紅; 梁雄健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期刊】通信學報 1995-02-15
74 通用試題庫設計思想 柏琳;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期刊】電腦與信息技術 1996-04-30
75 殺手電路對中繼線群服務質量影響的分析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7-12-20
76 農村通信市場大有可為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工程系 【期刊】通訊產品世界 1997-04-01
77 七號信令網的拓撲結構優化 忻展紅; 許濤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期刊】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1998-06-20
78 我國通信高科技產業發展現狀與需求預測 忻展紅; 劉克選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 北京 【期刊】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1998-06-10
79 “模擬退火”算法在長途電信網優化中的應用 忻展紅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學院學報 1992-04-01
80 發展住宅電話的經濟效益分析 忻展紅; 文鐘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學院學報 1992-07-01
81 “模擬退火”在全局最優化中的應用和改進 忻展紅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學院學報 1993-10-01
82 ‘模擬退火’算法原理及其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忻展紅 北京郵電學院管理工程系 【期刊】北京郵電學院學報 1991-07-02
83 GSM網絡中切換呼叫優先的信道分配方案分析 王小霞;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 【會議】中國運籌學會第六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卷) 2000-10-01
84 粒子群優化在0/1背包問題中的應用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會議】中國運籌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卷) 2004-10-01
85 基于增強型參考位置的粒子群優化模型 徐俊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2004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4-08-01
86 論電信運營商的規模和邊界 陳玉保;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5-04-01
87 國際固網業務主要發展策略分析 傅云瑾;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通信發展戰略與業務管理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10-01
88 基于綜合成本的NGN網絡拓撲結構優化 傅云瑾;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6-07-01
89 軟交換匯接網絡拓撲成本優化方法 傅云瑾;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中國運籌學會第八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6-08-01
90 增值業務創新激勵機制研究 劉旭峰;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通信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11-01
91 3G:小靈通的終結? 蔡暉;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會議】通信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6-11-01
92 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博弈研究 郭衛東; 忻展紅; 徐秀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 【會議】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7-01
93 電信集團公司競爭情報體系框架研究 郭衛東; 忻展紅; 徐秀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 【會議】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7-01
94 WiMAX在電子消費產品應用中的機會與風險分析 冉淼;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 2007-08-01
95 當前國有企業集團公司預算目標確立的問題與對策——一個基于努力程度的博弈模型 許晨曦; 忻展紅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議】第七屆國有經濟論壇“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7-09-01
榮譽獎勵:
1.1993年被評為郵電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
2.1996年獲第一屆“愛立信”獎教金。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小靈通”還能走多遠?
——訪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忻展紅教授
近來一段時間,“小靈通”勢如破竹地沖開京、滬、津、穗的禁門,也沖開了信息產業部的最后一道禁令,這意味著“小靈通”在大城市的發展將不再受限,關于“小靈通”的話題又一次急劇升溫。信息產業部是如何轉變對“小靈通”的看法?“小靈通”到底會不會對移動、聯通產生大的沖擊?而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又有多長?就這些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忻展紅教授。
記者:眾所周知,“小靈通”又稱PHS,最早起源于日本,首先請您談談PHS在日本的發展應用狀況。
忻展紅:在日本,1995年投入使用PHS,曾有兩年多的輝煌歷史,但是隨著GSM的發展應用,及其資費的急劇下調,沖擊了PHS。到現在,許多消息證實PHS在日本已進入了回天無力的衰落階段。但是,現在在日本的一部分固定用戶群中PHS還存在,只是沒有一開始那么輝煌了,并不是說就已經完全沒有了!此外,泰國、印度、越南、海地等國家也都開通了“小靈通”,美國本土有幾個小城市正在試用。
記者:既然如此,為何中國電信還要引入并發展“小靈通”業務?不怕重蹈日本覆轍嗎?
忻展紅: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其一、自從移動從中國電信分出去以后,中國電信的固定電話業務就受到了移動通信和聯通IP業務的沖擊。雖然中國電信固定電話的用戶數也在逐年增加,但只是一個增量不增收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信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想在移動通信業務方面發展,可是還沒拿到移動牌照;而在Internet方面,對于中國電信暫時還無法達到盈利的目的。而“小靈通”在浙江余杭、廣東肇慶推出市場后,很受用戶的青睞,在這兩個地區,根據用戶發展預測及建設資金的投入情況,分析出投資回收期為四年左右。這就使中國電信認識到,可以通過這種過渡性技術的業務來實現增收。今年第一季度,電信史上第一次移動業務的收入超過了固定電信業務的收入,而“小靈通”的用戶數已占了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新增用戶數的30%以上。這是一個原因。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小靈通”的市場需求。也就是說,“小靈通”有自己的細分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的電信用戶市場上除了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外,市場還有欠缺:電信的固定電話業務已經被分化,而移動的高資費及雙向收費不能解決本地通信量大、電話次數多、但只要求在本地移動的用戶,這就形成了空缺的用戶市場,而“小靈通”正是填補了這個欠缺,因此才有它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國電信正是看準了這一點。這也說明中國發展“小靈通”的市場環境與日本并不相同。
其三、中國電信一直在申請移動運營商的牌照,雖然現在還沒有拿到,但是現在發展“小靈通”卻可以為他以后做移動這一塊準備專業的人才、熟悉一些相關技術、培養將來的移動用戶,這是一個長遠的戰略意圖。
記者:有人認為,“小靈通”的技術水準甚至連2G都算不上,是一種落后的技術。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忻展紅:我認為,一項技術的重要衡量標準應該是市場,而不是單純看它的技術含量到底有多高。摩托羅拉曾經搞過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項目,可是根本就沒有市場,這項高科技含量的技術也就失去了意義,只能被淘汰。所以說,對一項技術來說,要看有沒有用戶需求,有沒有市場,市場選擇技術,而技術含量高低并不是唯一的指標,并不能以此來斷言是否先進還是落后。
記者:從“小靈通”問世至今,一直伴隨著許許多多的糾紛和是非褒貶,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是與“小靈通”發展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政府的態度,可以說一直不是很明朗,甚至在開始時還曾經下過好幾次封殺令,可是現在似乎又比較寬容了。是什么促使政府改變了態度?
忻展紅:我認為政府的態度變化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鑒于國外尤其是日本的失敗經驗,對“小靈通”的發展比較慎重。我國九十年代初在南方曾經發展過一項CT-2的設備,它不是一個很具相當移動能力的設備,只是為了緩解當時一些固定電話待裝戶的需求,很受當地一些小買賣人的歡迎,一年多時間就回收了投資,引起了當時郵電部的注意,專門組織了一些專家前往考察,最后得出的結論是:CT-2是一項非常短暫的技術,不宜推廣。因此,當電信提出發展“小靈通”時,信息產業部必然會聯想到CT-2,而且當時的PHS在日本也已經開始下滑。中國這時引入,會不會導致投資無法回收?
而在小靈通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從幾個中小型城市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國的電信市場確實存在“小靈通”生存的空間,中國發展“小靈通”的市場環境也和日本有了很大的區別,而且隨著“小靈通”發展規模的擴大,它自身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這樣也就使建設成本下降。2001年時,每一用戶的建設成本在1500元以上,而到了2002年6、7月時,每一用戶的建設成本就下降到了700元,這樣投資的回收期也從早年的4年以上降到2年半。風險也隨之降低。這就使政府也比較放心了。
記者:有媒體認為“小靈通”的用戶市場屬于低端市場,您怎樣認為?
忻展紅:我認為“小靈通”的用戶市場不能稱為低端市場。小靈通的ARPU值,即平均每用戶的月業務收入,也就是運營商每月可以從每用戶的盈利在60元以上,而神州行用戶的ARPU值為50元,全球通的在八九十元左右,所以說“小靈通”的已經相當高了。而且“小靈通”用戶的60%都屬于“雙槍族”,也就是說手機和“小靈通”都配,你不能說這些用戶就屬于低端市場,他們大部分是政府機關、大企業的工作人員。所以“小靈通”的用戶是低、高、中都有。
記者:國內如果發放了3G牌照,“小靈通”還會有發展空間嗎?
忻展紅: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決定不可能人人都用3G,除非3G上來就采取最低資費,比現在手機資費還便宜。但是,也有一種可能就是3G會把“小靈通”所用的頻段擠占掉,因為“小靈通”現在用的就是3G的頻段。這也是當初中國電信發展“小靈通”之初的一個兩難選擇,如果發展“小靈通”,又拿到了移動牌照,3G出來以后將“小靈通”置于何地?這也就是所說的對于固定電話公司“小靈通”的退出壁壘高,但是進入壁壘低: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閑置的銅線和交換資源。
因此,“小靈通”要想不遭到這種命運,只有將規模發展得更大一些,只有發展到中小規模才不會被輕易的關掉。因為要考慮這么多的用戶到哪里去?規模做大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和生產設備的廠商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推動廠商更新技術、設備,降低成本。這樣自然降低了風險。
我個人認為,“小靈通”只要有六年以上的生存周期,就可以比較容易的退出市場,使用戶自然轉移。
記者:人民網曾經就“小靈通對移動電話有多大沖擊”做過一個網上調查,有11144人參加了投票,認為沖擊很大的占36%,較大的占29%,不大的占35%,可見大部分人認為“小靈通”對移動電話會形成沖擊,那么您的看法是什么?
忻展紅:到4月底為止,全國共有“小靈通”用戶1600萬,與移動2億的用戶來比,還不到1/10,所以移動和聯通不需要大驚小怪。我剛才講過,“小靈通”有自己的細分市場,而移動的市場是一個全面的市場,所以可以共存。即使有沖擊,也只是在“小靈通”發展的初期,而且也只是對移動的低端市場有沖擊,會分流其中端市場的話務量。“小靈通”雖然發展很快,但他的市場也很快就會飽和,市場達到飽和狀態后對移動的影響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 ,“小靈通”和移動電話可以共存,是互相促進的。
記者:那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當“小靈通”進京時,移動、聯通的大幅降價?
忻展紅:首先,這說明他們有降價的空間;其次,如果他們降價真的是為了對付“小靈通”,那只能說明國內一些運營商在面對競爭時的不理性和不適應。小靈通的生存空間是價格比,目前,移動的全球通與“小靈通”的資費比為8:1,除非他們能將這個資費比降到2.5:1。也就是說,“小靈通”每分鐘話費為0.1元,而移動電話的資費最多不能超過0.25元,這樣才能通過價格戰將“小靈通”擠出局。可是,這樣的資費對于移動和聯通是很難達到的,尤其這兩家企業都是在境外上市,很難將股民的利益和用戶的利益協調起來。
記者:“小靈通”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走得更遠?
忻展紅:首先,一定要準確定位用戶群,堅持細分市場,不要超越細分市場區和移動聯通搶奪市場,這樣只能引起惡性競爭,兩敗俱傷。從國外許多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出,細分市場可以弱化競爭,是避免惡性競爭最有力的手段。
其次,在堅持細分市場,有限量的發展的同時,也要將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不但可以與生產商之間形成有利的互動,還可以防止被關掉或被3G擠掉。這是一個度的把握。
“小靈通”只要能再堅持十年就可以說是成功了。
名詞解釋
PHS:“小靈通”英文名,全稱是PersonalHandyPhoneSystem,簡稱PHS,其核心技術由日本的NTT發明和研制。
2G: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nd Generation,2G),數據傳輸率是10KB/S,是以傳送語音和數據為主的數字通信系統,典型的系統有GSM(采用TDMA方式)、DCS1800和IS-95CDMA。2G除提供語音通信服務之外,也可提供低速數據服務和短消息服務。。
3G: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rd Generation,3G),數據傳輸率為2MB/S,它能夠將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相結合,其可能的增值服務將包括圖像、音樂、網頁瀏覽、視頻會議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服務
文章來源:《人民網》記者:劉海梅 2003年6月6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