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国**毛片|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软件,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欧美性动态图

| 加入桌面
科技創新網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汪斌強——信息工程專家汪斌強——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4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免費注冊為會員后,您可以...
發布專家信息 推廣科研成果
建立專家網頁 在線洽談生意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專家信息:

汪斌強,男,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路由器路的研發工作。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資料更新中……

發明專利:

1 基于隊列狀態的累計補償型循環輪詢不定長包調度方法 蘭巨龍; 李鷗; 汪斌強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1-04-04

2 適用于包交換網絡的多路64Kbps話音靜音壓縮方法 蘭巨龍; 黃河; 汪斌強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1-04-04

3 多速率網絡視頻流媒體承載方法及系統 汪斌強; 張興明; 趙昭靈; 劉勤讓; 賀磊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02-01

4 基于變長包的交換系統及交換方法 汪斌強; 張興明; 伊鵬; 羅敏軒; 胡曦明; 郝京宇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02-01

5 并行結構保序流量平衡系統及基于流分類的報文調度方法 蘭巨龍; 汪斌強; 陳越; 林予松; 賀磊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02-01

6 一種將路由器的控制平面同數據平面的硬件相分離的方法 汪斌強; 陳庶樵; 魏進武; 申涓; 于婧; 吳美娟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02-01

7 基于三態地址關聯存儲器實現組播查表的方法及系統 汪斌強; 李玉峰; 伊鵬; 王雨; 韓國棟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11-29

8 移動互聯網協議路由處理方法和系統及路由器 趙靚; 汪斌強; 于婧; 張紅杰; 申涓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12-20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域間多徑路由條件下的運營商收益問題分析 李丹; 汪斌強; 尹婷; 馬海龍 計算機科學 2010-06-15

2 基于多維計數型布魯姆過濾器的大流檢測機制 張震; 汪斌強; 陳庶樵; 朱珂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10-07-15

3 基于滑動窗口的資源可控流量測量算法 張震; 汪斌強; 陳庶樵; 周粳迪 計算機工程 2010-02-05

4 基于多輸出端口的簡單高效的交換結構 鄭德任; 伊鵬; 汪斌強; 李揮 計算機工程 2010-02-20

5 基于FPGA的高速CPI接口的設計與實現 黃萬偉 ; 汪斌強; 黃惠群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0-04-28

6 面向區分服務的可重構任務在線調度算法 黃萬偉; 汪斌強; 王保進; 于婧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10-04-15

7 基于業務流數量自適應的資源限制分組抽樣 張震; 汪斌強; 朱珂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0-06-11

8 跨域BGP/MPLS VPN在高性能路由器中的實現 任金秋; 馬海龍;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9-02-05

9 一體化承載網絡體系架構研究 王浩學; 汪斌強; 于婧; 姜明 計算機學報 2009-03-15

10 基于并行存儲機制的交換結構及其調度算法 鄭德任; 汪斌強; 扈紅超; 李揮 計算機工程 2009-04-20

11 負載均衡自路由交換結構 李揮; 王秉睿; 黃佳慶; 安輝耀; 雷凱; 伊鵬; 汪斌強 通信學報 2009- 05-15

12 長相關網絡流量Hurst指數估計算法 張博; 汪斌強; 智英建 計算機工程 2009-01-20

13 RMFS:一種支持用戶交互的流媒體調度方案 智英建; 汪斌強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9-06-15

14 基于重復鏈路檢測的P2P網絡拓撲一致性方案 于婧; 汪斌強 軟件學報 2009-07-15

15 一種交錯編碼的多重門限調度算法 伊鵬; 汪斌強 ; 陳庶樵; 李揮 軟件學報 2009-08-15

16 可重構路由單元軟件體系結構的研究與實現 劉強; 汪斌強; 潘冬存; 于婧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9-09-15

17 流量測量的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張震; 汪斌強; 朱珂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9- 09-15

18 基于行為特征加權的P2P流識別方法的研究 崔燕; 汪斌強; 陳庶樵; 張震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9-10-28

19 動態相位調整技術在FPGA中的設計與實現 黃萬偉; 汪斌強; 曹曉磊 電子技術應用 2009-05-06

20 具有最小緩存復雜度的負載均衡交換方法 李揮; 林良敏; 黃佳慶; 王蔚; 安輝耀; 伊鵬; 汪斌強 電子學報 2009-11-15

21 基于流量負載自適應的時間分層分組抽樣 張震; 張進; 汪斌強; 李揮 系統仿真學報 2009-12-05

22 基于IPv6的大規模接入匯聚路由器的設想和實現 汪斌強; 鄔江興 電信科學 2006-01-15

23 基于沖突域的分布式并行流水交換結構(DPPS)及其實現 楊少波; 汪斌強 電子技術應用 2006-01-06

24 基于SSM的組播路由解決方案 林予松 ; 張子蛟;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6-02-20

25 適用于多源IP組播的安全訪問控制協議 王娜; 陳越; 汪斌強 計算機應用 2006-04-01

26 多重分形網絡流量的單隊列輸入排隊性能研究 魏進武; 汪斌強; 鄔江興 電子學報 2006-04-30

27 一種適用于大規模網絡的組通信模型 林予松; 鄧洪濤;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6-06-20

28 一個適用于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的安全通信協議 王娜; 王亞弟;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6- 06-20

29 面向下一代網絡的多層聯合組通信模型 胡曦明; 汪斌強; 鄔江興 電信科學 2006-07-15

30 基于DH加密算法的DHCP協議設計 劉強; 汪斌強; 劉彩霞; 趙靚 計算機工程 2006-10-05

31 基于重定向機制的結構化 P2P網絡路由優化方法 于婧;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7-01-01

32 一種新型的聯合單播/組播的兩級交換結構 賈娟; 曲晶; 伊鵬; 汪斌強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7-01-01

33 OSPF路由協議安全性分析與研究 劉魁星; 汪斌強 ; 賈娟 電視技術 2007-02-17

34 大規模匯聚路由器支持IPTV業務的關鍵技術研究 王敏強; 劉勤讓; 汪斌強 電信科學 2007-04-15

35 一種基于VRRP的核心路由器高可用性方法研究與實現 賈娟; 汪斌強; 楊帥 電子技術應用 2007-02-06

36 SSON:一種基于結構化P2P網絡路由的語義覆蓋網絡結構 于婧; 汪斌強 計算機科學 2007-06-25

37 結構化P2P網絡路由算法在網絡層的性能評估 于婧; 胡曦明; 伊鵬;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7- 07-05

38 高性能路由器中MIPv6的研究與實現 劉強; 王晶; 汪斌強; 申娟 計算機應用 2007-07-01

39 一種可提供QoS保障的新型交換結構 伊鵬; 汪斌強; 郭云飛; 李揮 電子學報 2007-07-15

40 一種新型的網絡層心跳探測方案 賈娟; 汪斌強 電子技術應用 2007-04-06

41 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OSPF-SA刷新機制 劉魁星; 汪斌強; 張建輝; 王娜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7-09-15

42 移動IPv6協議的同時移動問題研究 劉強; 李邵梅; 于婧;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7-10-20

43 基于身份的BGP路徑驗證機制 王娜; 顧純祥;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7-09-05

44 分布式路由器系統數據一致性維護方法 李丹麗; 汪斌強 通信技術 2007-12-10

45 一種基于客戶類的接納控制算法與仿真實現 智英建; 王娜; 汪斌強 系統仿真學報 2008-12-20

46 基于瀑布過程的多重分形模型特性分析與檢驗 張博; 汪斌強; 張校輝 計算機工程 2008-12-20

47 最大緊迫度優先的流媒體批調度算法 智英建; 王娜; 汪斌強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8-12-15

48 網絡拓撲彈性在前綴劫持攻擊中的博弈分析 韓振昊; 汪斌強 ; 王娜 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08-12-15

49 SPI-4.2接口的FPGA實現 范紅永; 張進; 張佳杰;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8-11-20

50 排序集線器多級互連交換結構的多路徑自路由模型 李揮; 何偉; 伊鵬; 王秉睿; 雷凱; 安輝耀; 汪斌強 電子學報 2008-01-15

51 路由器緩存需求 李玉峰; 邱菡; 蘭巨龍; 汪斌強 軟件學報 2008- 03-15

52 TCP流競爭擁塞及擁塞鏈路的緩存需求研究 李玉峰; 邱菡; 蘭巨龍; 汪斌強 軟件學報 2008-06-15

53 引入調節因子和小波方法的多重分形模型 張博; 汪斌強; 張鵬 通信技術 2008-07-10

54 一種支持DiffServ模型的全分布式調度算法 伊鵬; 扈紅超; 于婧; 汪斌強 軟件學報 2008-07-15

55 異構結構化P2P網絡負載均衡方案 于婧; 張建輝; 汪斌強 計算機科學 2008-05-25

56 支持多故障恢復的MPLS快速重路由 任金秋; 張建輝;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08-08-16

57 一種基于Bloom filter的高速浮動關鍵詞匹配算法 賈明志; 伊鵬; 汪斌強 通信技術 2008-08-10

58 基于開放可重構路由交換平臺的新型網絡體系 王浩學; 汪斌強; 蘭巨龍; 鄔鈞霆 電信科學 2008-07-15

59 基于移位加速和TCAM的高速多模式匹配算法 賈明志; 汪斌強; 黃霄; 張進 計算機工程 2008-08-20

60 10Gb/s線速可擴展P2P流量識別引擎 范紅永; 張進; 劉勤讓; 汪斌強 電子技術應用 2008-02-06

61 一種面向關鍵節點的多路徑路由算法 郭磊; 汪斌強; 陳庶樵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8-09-11

62 基于主題和物理位置相近原則的層次化對等語義覆蓋網絡結構 于婧; 張建輝; 顧小卓; 汪斌強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08-08-15

63 小緩存下一種基于推送方式的多接口輸出緩存設置策略 李玉峰; 邱菡; 蘭巨龍; 汪斌強 通信學報 2008-09-25

64 交互式視頻點播服務器容量需求(英文) 智英建; 汪斌強; 李雅楠 系統仿真學報 2008-10-05

65 面向大規模匯聚接入網的分布式VoD服務的性能仿真 林珉; 王新; 鄭常熠; 汪斌強; 薛向陽 電子學報 2008-10-15

66 高性能路由器技術體系、關鍵問題及發展趨勢 汪斌強; 王建東 電信科學 2003-10-15

67 一種基于測量的快速流媒體分類算法 林予松; 陳越;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5-06-05

68 一種用于核心路由器的MSDP協議設計方案 林予松; 張建輝;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 2005-09-20

69 高速IP網中T比特路由器的實現機制及關鍵技術 王榮 ; 林予松 ;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4-01-11

70 T比特IPv4/v6高性能路由器設計與實現 汪斌強 ; 陳庶樵; 溫建華 電信科學 2004-10-15

71 IPv6組管理協議MLD研究 林予松; 賀磊; 汪斌強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4-12-21

72 組播技術在IPTV中的應用 于婧; 賈鳳根; 張興明; 汪斌強 電信科學 2005-05-15

73 PrPMC750子卡及其應用 滕志剛; 汪斌強; 姜鯤鵬 電子技術 2002-11-12

74 話音與數據業務在ATM網絡中的高效傳輸 蘭巨龍; 張興明; 汪斌強; 鄔江興 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00-12-30

75 基于光總線的無阻塞IP交換網絡的工程實現 汪斌強; 戚文芽; 蘭巨龍; 李鷗 電信科學 2001-07-15

76 一種分段式高速IP路由查找方法 李鷗; 鄔江興; 汪斌強; 戚文芽 通信學報 2001-05-25

77 高速路由轉發引擎的關鍵技術與實現 李鷗; 蘭巨龍; 岳儉; 張興明; 戚文芽; 汪斌強; 鄔江興 數據通信 2001-06-30

78 變長分組公平調度的算法與實現 蘭巨龍; 李鷗; 張興明; 岳儉; 戚文芽; 汪斌強; 鄔江興 數據通信 2001-06-30

79 基于上行流量特征的P2P流識別研究 崔燕; 汪斌強; 扈紅超; 李揮 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 2008-10-01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1.入選“河南省十大IT青年新銳”。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信息工程學院信息技術研究所總工 汪斌強事跡簡介

軍中驍將

2004年12月26日,從鄭州發布的一條消息震驚了信息產業界——由我國自行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性能IPv6核心路由器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過鑒定。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怡濂等9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該系統整體技術居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在多項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部路由器的總設計師就是該院信息技術研究所總工程師汪斌強。

位低未敢忘憂國

路由器是信息技術的心臟,被稱為互聯網的樞紐和控制中心。直到21世紀初,堂堂中華、泱泱大國還沒有自己研制生產的路由器,信息技術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2002年,我國雖有個別科研單位研制出路由器,但其硬件或軟件都由國外廠商提供,尤其芯片100%依賴進口,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

1997年,汪斌強作為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學科帶頭人,敢為人先,直面信息時代挑戰,帶領6名博士自發向路由器高科技理論進軍,僅用兩年時間就在理論上實現重大突破。近年來,他們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一種新型模塊化內部非阻塞自選路由交換網絡》等10篇論文在IEEE等重要國際會議上交流,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法國一位權威專家說,中國人僅用了2年時間在該領域基礎理論研究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走過了發達國家20年的歷程。

1999年,作為總設計師,他組織120多名該院專家、教授及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自籌資金,發起了向世界路由器高科技領域的沖擊。當年,美國著名思科公司為攻克這一難關,曾經動員歐美國家3個研究院的 2000多名科學家,耗資10多億美元。目前,世界上也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這一高科技尖端技術。

為使我國在信息高科技領域占一席之地,2002年,科技部將高性能IPv6核心路由器項目作為“863計劃”重大課題,向全國招標。同年5月,信息工程學院信息技術研究所力克群雄,在參與投標的9家單位中以第一名的身份一舉中標。他帶領課題組結合我國信息技術實際,瞄準世界新技術革命前沿,迎難而上,完成國家科技部在路由器方面的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和國家發改委在路由器方面高新技術產業化推進重大項目,先后研制出Ipv4核心路由器、高性能路由器、高性能Ipv6路由器和T比特級高性能Ipv4/v6路由器,中國信息技術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經國家數字傳輸所測試,路由器具有每秒3200億比特的信息交換能力,并可平滑過渡到1.28T比特,是目前世界上交換容量最大的路由器,其分組報文轉發能力達到每秒2億次,相當于1秒鐘傳輸一個大英圖書館的所有資料。新一代路由器硬件、軟件及核心芯片,全部由我國自行設計、生產,其芯片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已躋身少數能夠掌握此項技術的先進國家行列。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啟恒認為,該路由器已達到目前國際商用級核心路由器水平,主要技術指標比項目開展前我國已有基礎高50—1000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創新以求卓越

傳統的核心路由器都采取集中控制的體系結構,就是把所有的任務都交給中央控制器進行處理。這種結構對中央控制器要求很高,當時國內的芯片制作工藝和設計水平根本無法支撐這一設計思路。

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另辟溪徑。面對這一挑戰,汪斌強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程控交換機中“逐級分布式”的體系結構引入核心路由器中,提出全分布式交換的設計思路。也就是說,將中央控制器所承擔的工作分發的到每一個控制單元,使每個控制單元都能單獨工作。為了設計這一大膽的想法,他們在3個月內,將這個設想在模擬仿真平臺上實現,使核心路由器在軟硬件設計上得到了最優化的結合。

全分布式結構的提出,不僅使核心路由器攻關柳暗花明,而且使路由器從誕生之日就具備的良好的軍事應用價值。該機具有極強的抗打擊能力,其任意一個從屬交換系統便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升級,承擔起主交換系統的功能,確保網絡暢通無阻

依靠體系創新,他們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做成了發達國家往往需要上千人、歷時七八年才能做到的事情。2001年,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核心路由器橫空出世,在科技部組織的竟標單位驗收中,汪斌強帶領的課題組名列第一,他本人也因此被授予“863計劃15周年先進個人”。

寬路輕載,是汪斌強眼中新一代中國互聯網。為此,他帶領他的課題組矢志打造中國最寬的“信息高速公路”。 2002年6月,國家科技部將研制具有可擴展到T比特、同時支持“第四代”和“第六代”網絡協議等功能的新一代高性能核心路由器研制任務,作為重大課題列入國家“十五863”攻關計劃。

在與信息技術的賽跑中一刻也沒有松懈的汪斌強再次直面挑戰。他率領課題組成員的戰友們揚帆遠航,歷時2年,終獲成功。2004年7月,“新一代高性能核心路由器”項目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在“核心路由器”的攻關過程中,汪斌強堅持學術創新、技術創新并舉,不僅形成了200篇高水平論文,獲得了3項發明專利,還自主研制開發了10G(一條線就可同時支持200套高清晰電視節目或800套標準清晰電視節目)線速轉發引擎和320G不定長包交換網絡套片,開創了我國高性能路由器關鍵技術和核心芯片完全自主研發的先河。

成功與汗水相依

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汪斌強也不例外。

2003年春節,總工程師汪斌強博士的父親因車禍雙腿骨折,年逾60的老人多希望兒子能盡孝床前。此時,路由器芯片設計已進入最后攻堅階段,看到父親發來的電報,他只能默默收入衣袋,依舊在實驗室指揮戰斗。5個月后,匆匆回家的汪博士看到臥床的父親,淚水奪眶而出。誰不愛自己的父母,為了能實現中國信息技術的突圍,他無悔于自己的選擇,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了中國軍人對對祖國的忠誠!

艱辛付出換來累累碩果。他們一舉成功實現6個核心算法,正確性、簡單性、健壯性、穩定性、公平性和最優性都居國內之首;通過體系創新,減少了制作工藝的復雜度,為后期芯片生產找到了捷徑;構建了片上程序設計實驗室,實現了芯片程序設計開發……掃清了技術障礙后,項目開發勢如破竹,直蹈黃龍。

2004年5月。決定路由器研制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時刻到來了,接受72小時滿負荷高強度測試。

這個由日本提出的測試方法,每5秒就刷新一次512K的路由表,直到系統死機,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情況雖然根本不會出現,但系統所能堅持的時間長短卻可以充分反應路由器的性能優劣。目前的測試記錄是思科公司的產品——堅持17.16小時不死機。

項目組決心打破這個記錄。汪斌強帶領課題組奔赴北京!

北京傳輸所內,時間正一秒一秒地過去。

……

10個小時,系統一切正常;

……

17.16小時,系統一切正常;

……

48小時,系統一切正常;

……

72小時!一個世界紀錄誕生了!傳輸所內一片掌聲、歡呼聲!負責測試的工作人員挑著大拇指,對已經疲憊不堪汪斌強說:“72小時是系統設定的,真不知道你們的路由器它到底能堅持多久。了不起,中國軍人就是民族英雄!”

測試結束后已是午夜3點,饑腸轆轆的項目組成員尋遍了北京街頭,只有“永和豆漿”還在營業。就在這個小小的豆漿店里,這些打破了國外壟斷,將中國人的名字寫入世界信息技術歷史的軍人們,以豆漿代酒,為自己慶功!為祖國喝彩!

有人提議:我們一起唱首歌吧,就唱我們的軍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華燈下的首都正在夢鄉,聽到這歌聲,她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汪斌強和他戰友的歌聲慷慨激昂,直上九霄天際,沖向茫茫蒼穹!

來源:河南日報2005-04-30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同類創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