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国**毛片|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软件,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欧美性动态图

| 加入桌面
科技創新網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編輯專家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新人物 » 基礎科學 » 地理學 »

鄭新奇——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學專家鄭新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5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免費注冊為會員后,您可以...
發布專家信息 推廣科研成果
建立專家網頁 在線洽談生意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鄭新奇——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學專家鄭新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專家信息:

鄭新奇,男,教授,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伊川縣,1987年畢業于河南大學地理系,獲得理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獲得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工學博士學位。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土地利用工程創新團隊方向帶頭人,土地信息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

學術兼職: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學會地圖學與GIS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GIS應用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人大咨詢專家組成員,教育部自然科學獎勵評審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大調查受聘專家組成員、山東省土地學會常務理事、規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常務理事,國家注冊土地估價師,山東省人大立法咨詢專家,多家知名期刊特約審稿專家,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專題研討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 曾擔任河南大學地理系教研室主任、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研究所所長、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等職。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周學時

屆數

學生總人數

地籍管理

專業基礎課

4

1

69

地理信息科學導論

專業基礎課

2

2

136

土地信息系統(碩士)

專業課

2

2

32

GIS設計與實現(碩士)

專業課

4

1

13

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1. 地籍管理信息化實驗教學 128人

2. 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16 人

3. 指導碩士畢業論文 5人

培養學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資源環境開發與保護、土地資源評價與規劃、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地理計算等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主持和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近50項。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土地資源空間數據挖掘模型及其應用研究,2006~2008, 第一主持。

2、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城市空間動態數據挖掘方法研究, 2004~2007, 第一主持。

3、山東省院士基金:“數字國土”關鍵技術研究,2002~2005,執行主持。

4、山東省哲社“九五”規劃:山東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2000~2004, 第一主持。

5、國土大調查試點項目:濟南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研究,,2001~2002, 第一主持。

6、國家社科基金:當前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居民點集約用地模式及其調控研究。

7、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區域土地集約利用與節地關鍵技術研究。

8、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5-2020)核心專題:(發展規?刂疲。

9、濟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2005-2020)全部內容。

10、校新世紀教學改革計劃: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房地產方向)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的改革研究與實踐,2002~2005年。

科研成果:

鄭新奇教授長期從事GIS開發與應用、土地評價與規劃、空間數據挖掘等研究,尤其在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理論、方法、技術等研究10余年,兼有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土地資源管理學術背景,出版的專著《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是國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從理論、方法、技術和實證方面建立了基于GIS技術的城市土地利用的全套流程,提出“土地集約優化配置”理論框架,建立了相關方法、技術體系。將城市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進行融合研究,解決了長期以來將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二者分割研究的狀況。該著作已受到美國、香港、澳大利亞、加拿大等部分高校專家關注,國內100多所大學收藏,并作為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輔助教材;提出了“面向管理的高端開發低端應用”的土地信息系統開發理念,建立了土地管理動態跟蹤體系,很多單位正在這個理念下開展深入工作;第一個將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城市仿真系統(UrbanSim)系統引入國內。出版專著4部,參編6部,發表學術文章130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獲軟件著作權4個。

1 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決策支持系統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閻弘文; 鄭新奇; 王愛萍; 杜風鋒; 孫凱; 張啟全; 王筱明 山東師范大學 2000-01-01

2 山東省城鎮土地分等與基準地價平衡研究 潘光明; 劉占增; 鄭新奇; 王德起; 劉祥元; 姜文明; 閆弘文; 王安東; 薄傳華; 王慎剛; 王筱明; 赫春梅; 黎加強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 山東頤通地產評估有限公司; 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研究所 2003-01-01

3 地理信息系統在濟寧市城區土地級別與基準地價更新中的應用 孫琳; 鄭新奇; 韓秀麗; 閻弘文 濟寧市國土資源局 2000-01-01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在《環境科學學報》、《地理科學》、《經濟地理》、《中國土地科學》等雜志發表論文130余篇,出版專著和參編著作十余部,代表性著作《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科學出版社)。

出版專著:

1. 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作者: 鄭新奇,韓榮青,劉金花 等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8

2. 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 作者:鄭新奇 譯者: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3. 城鎮基準地價更新與平衡,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2,主編

4. 生態學-面向人類生存環境的科學價值觀,科學出版社,2004,參編

發表論文:

1 大學生創新教學的“倒金字塔”新模式探索 鄭新奇; 劉海燕; 胡業翠; 艾剛 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 2010-01-15

2 基于地統計學的縣域農用地定級方法 趙璐; 鄭新奇; 閆弘文; 郭正鑫; 王廣軍 農業工程學報 2008-08-30

3 基于GIS的中學地理輔助教學系統的開發 董金瑋; 鄭新奇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7-01-15

4 基于空間相鄰的地類轉換傾向性模型的構建及應用 唐寬金; 鄭新奇; 閆弘文; 董金瑋 生態學報 2009-01-15

5 基于HRS和GIS的城市污染場地動態監測原理分析 蒙莉娜; 李志建; 鄭新奇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09-04-25

6 基于Voronoi圖的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區為例 劉仙桃; 鄭新奇; 李道兵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09-04-25

7 改進A~*算法及其在GIS路徑搜索中的應用 李志建; 鄭新奇; 王淑晴; 楊鑫 系統仿真學報 2009-05-20

8 基于ArcGIS Engine的WebGIS空間分析功能拓展 許時光; 鄭新奇 測繪通報 2009-07-25

9 土地集約利用中不同利益主體博弈行為分析 邵曉梅; 鄧婧; 鄭新奇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2009-06-15

10 北京市昌平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演變機理研究 蘇高華; 陳方正; 鄭新奇; 楊斌 安徽農業科學 2009-07-01

11 基于系統論的農村居民點用地演變驅動機制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區為例 蘇高華; 陳方正;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9-08-15

12 農用地定級決策樹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趙璐; 鄭新奇; 閆弘文; 郭正鑫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9-10-11

13 磁場對模板法制備的Co納米線結構和磁性的影響 劉文邦; 孟衛民; 婁元付; 劉曦; 張璐然; 鄭新奇; 魏福林 物理學報 2009-11-15

14 區域城鎮點-軸系統空間結構的分形模型 蒙莉娜; 鄭新奇; 趙璐; 李志建; 楊鑫 地理科學進展 2009-11-15

15 本科畢業論文系統模式構建與實踐 鄭新奇; 付宗堂; 周偉; 艾剛; 王淑晴 中國地質教育 2009-12-25

16 基于鄰接指數的空間關聯規則挖掘方法研究 李志建; 鄭新奇; 呂利娜; 周旋 測繪科學 2009-11-20

17 非線性多維數據可視化分類預測方法 李志建; 鄭新奇; 趙璐; 楊鑫 測繪科學 2010-01-20

18 基于GIS的北京市海淀區土地利用強度三維定量評價 田毅; 吳克寧; 鄭新奇; 黃勤; 周雷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1-28

19 中國設區市土地集約利用類型區劃分研究 鄭新奇; 鄧紅蒂; 姚慧; 曹銀貴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02-15

20 多元線性回歸和Bp神經網絡預測水資源承載力──以濟南市為例 姚慧;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6-01-30

21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類型及方法 鄭新奇; 李寧; 孫凱 中國土地科學 2006-02-28

22 基于信息熵的濟南市城鄉用地結構及分布動態研究 張培學; 姚慧; 鄭新奇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6-04-15

23 城市適度人口規模的“可能-滿意度”(P-S)分析——以濟南市為例 代富強; 李新運;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30

24 基于Lindo模型的濟南市糧食安全與耕地保護研究 杜娟;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30

25 濟南城市用地景觀要素空間結構研究 段瑞蘭;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30

26 濟南市生態環境需水量的計算 王敏; 鄭新奇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03-30

27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的宗地地價評估——以東營市為例 姚慧; 鄭新奇; 江吉星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6-03-30

28 基本農田指標分解的熵權系數法研究 楊樹佳; 王愛萍;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6-04-30

29 土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比較 王敏; 劉厚鳳;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6-08-30

30 濟南市土地利用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楊樹佳;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6-05-30

31 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減少掛鉤的動態評價初探——以濟南市為例 姚慧;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6-12-30

32 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證研究 王敏; 劉厚鳳;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6-12-30

33 基于神經網絡的宗地地價評估探析 王勝武;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34 現階段“兩規”的矛盾分析、協調對策與實證研究 楊樹佳; 鄭新奇 城市規劃學刊 2006-09-30

35 基于改進PSR模型的濟南市生態安全評價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7-01-30

36 基于MapX的縣級土地利用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宋來強;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7-01-30

37 濟南重點農業區空間布局及發展特色規劃研究 楊樹佳;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7-02-28

38 基于農用地分等的基本農田保護空間規劃方法研究 鄭新奇; 楊樹佳; 象偉寧; 王愛萍 農業工程學報 2007-01-30

39 低山丘陵區耕地空間結構適宜度評價及優化配置研究——以平陰縣為例 董金瑋; 鄭新奇; 王敏 農機化研究 2007-04-01

40 基于土地適宜性評價的基本農田布局方法研究 楊樹佳; 鄭新奇; 杜軍; 牟文龍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30

41 耕地保護與基本農田布局方法研究——以濟南市為例 楊樹佳; 鄭新奇; 王愛萍; 杜娟; 姚慧 水土保持研究 2007-04-30

42 “地籍管理”中城鄉地籍一體化管理教學的探討 鄭新奇; 袁春; 周偉; 姚林君 中國地質教育 2007-03-25

43 基于SQL Server的城市地籍空間數據挖掘探討 孫元軍; 鄭新奇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7-05-01

44 淄博市礦產資源現狀分析及經濟評價 李娜; 鄭新奇; 董金瑋 采礦技術 2007-03-15

45 三峽庫區城鎮建設用地驅動因子路徑分析 曹銀貴; 王靜; 鄭新奇; 劉愛霞; 程燁; 許寧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06-15

46 基于MapX的城市地價監測與更新系統的設計 董金瑋; 鄭新奇; 閆弘文 微計算機信息 2007-06-05

47 “數字國土”框架下的國土政務信息化平臺建設初探 董金瑋; 鄭新奇; 趙璐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9-15

48 可持續發展狀況的生態足跡模型定量評價——以山東省濱州市為例 張國防;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7-10-15

49 東營市生態足跡分析 王勝武; 鄭新奇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7-10-15

50 發達國家污染場地再開發實踐經驗對北京市的啟示 蒙莉娜; 鄭新奇; 王淑晴 資源與產業 2007-10-20

51 基于MATLAB的關聯規則空間數據挖掘探討——以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趙璐 國土資源信息化 2007-10-20

52 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鄭新奇; 孫元軍; 王淑晴 資源與產業 2007-12-20

53 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特點研究——以濟南市長清區為例 孟令娜; 唐寬金; 鄭新奇 安徽農業科學 2007-12-31

54 平陰縣中部低山丘陵區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分析 唐寬金;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7-12-15

55 基于適宜性成果的耕地占補平衡質量評價模型 董金瑋; 鄭新奇; 張戈麗 水土保持研究 2007-12-15

56 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政策下的中國農村居民點建設發展策略研究 蘇高華; 陳方正; 鄭新奇 中國市場 2008-12-05

57 數字地價模型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王寧; 付梅臣; 鄭新奇 安徽農業科學 2008-11-10

58 基于糧食生產能力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方法研究 唐寬金; 鄭新奇; 姚金明; 吳斐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8-12-10

59 基于GIS的北京市建筑密度空間分布規律研究 李麗華; 鄭新奇; 象偉寧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02-15

60 基于多因素綜合評價方法的縣域內土地分等研究——以濟南市長清區為例 趙璐; 鄭新奇 安徽農業科學 2008-01-10

61 山東平陰縣土地利用景觀格局特點分析 任莉偉; 鄭新奇 安徽農業科學 2008-01-20

62 中國耕地資源危機及其戰略對策 蘇高華; 陳方正; 鄭新奇 農機化研究 2008-04-01

63 中國經濟增長投入因子轉復研究——從土地投入到技術投入的轉變 蘇高華; 鄭新奇; 陳方正 安徽農業科學 2008-02-01

64 濟南市土地利用綜合分區與空間管制研究 趙璐; 鄭新奇 安徽農業科學 2008-02-01

65 鄉鎮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及驅動因素分析 趙麗; 付梅臣; 張建軍; 鄭新奇 農業工程學報 2008-02-29

66 濟南市糧食生產與耕地變化的分析及預測 李娜; 鄭新奇; 董金瑋 安徽農業科學 2008-02-10

67 社會實踐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付薇; 付梅臣; 白中科; 吳克寧; 鄭新奇; 田毅; 黃勤 中國地質教育 2008-03-25

68 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探討——以濟南市歷下區為例 姚金明; 鄭新奇 軟件導刊 2008-03-31

69 基于MATLAB的關聯規則空間數據挖掘探討——以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趙璐 國土資源信息化 2008-04-20

70 基于GIS技術的可達性分析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應用研究 吳斐;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8-04-15

71 濟南市農用地集約利用水平10年變化研究 唐寬金; 鄭新奇 農機化研究 2008-05-01

72 土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王敏; 董金瑋;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2-15

73 礦區土地復墾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設計與應用 張繼棟; 白中科; 崔艷; 許時光; 鄭新奇 煤炭學報 2008-05-15

74 基于MapX組件技術的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趙璐; 鄭新奇; 郭正鑫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15

75 中國城鎮建設用地結構合理性分析方法研究 鄭新奇; 孫元軍; 付梅臣; 胡璇 中國土地科學 2008-05-15

76 面向動態演化的城鎮地價評估系統 王愛萍; 閭國年; 黃家柱; 鄭新奇; 林冰仙 計算機工程 2008-07-20

77 1997~2005年區域城市土地集約度變化與影響因子分析 曹銀貴; 袁春; 王靜; 鄭新奇; 周偉; 錢銘杰 地理科學進展 2008-05-15

78 生態足跡方法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以濟南市為例 任莉偉; 鄭新奇; 高潮 農機化研究 2008-10-01

79 基于GIS和分等成果的縣域內農用地定級方法研究——以山東省平陰縣為例 趙璐; 鄭新奇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8-15

80 基于Weka的城市建設用地結構特征挖掘研究 孫元軍; 鄭新奇; 常偉倩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8-09-21

81 基于文獻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現狀研究 曹銀貴; 袁春; 鄭新奇; 周偉; 錢銘杰 生態經濟 2008-09-01

82 高集約與低容積的結合——澳大利亞城市的集約用地模式 鄭新奇 中國土地 2008-07-30

83 城郊生態過渡帶的特點及建設模式(九)——以濟南市為例 于伯華; 張金萍; 鄭新奇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3-06-20

84 耕地危機與城市化進程的盲目性 于伯華; 鄭新奇 城市問題 2003-05-27

85 基于信息熵的離散空間場相關指數計算方法 李新運; 鄭新奇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3-11-30

86 地學空間分析的關鍵技術應用——《ArcView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方法》評介 鄭新奇 地理學報 2003-09-23

87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點設置的Voronoi方法 鄭新奇; 王家耀 測繪學院學報 2003-12-30

88 城市仿真模型可視化設計研究 劉金花; 鄭新奇; 王筱明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4-15

89 20世紀90年代以來《Science》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研究述評 鄭新奇; 姚慧; 王筱明 生態環境 2005-06-20

90 城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影響評價模型 李寧; 鄭新奇; 王愛萍 現代城市研究 2005-07-30

91 耕地資源非農轉化定量預測模型——以濟南市為例 李寧; 鄭新奇 資源科學 2005-11-20

92 城市宗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方法研究——以濟南市城區為例 鄭新奇; 王筱明; 王愛萍; 張波 資源科學 2005-11-20

93 分形理論在土地利用類型研究中的應用 王銳; 鄭新奇 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30

94 濟南南部山地開發對構建生態城的影響探析 王偉; 鄭新奇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3-06-20

95 “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縣級城市土地利用預測控制問題研究” 王偉; 黎家強; 鄭新奇 小城鎮建設 2003-06-07

96 城市綠化生態效應及存在的問題——以濟南市為例 劉金花; 鄭新奇 小城鎮建設 2003-09-07

97 山東省農業資源區際轉換研究 王偉; 鄭新奇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3-08-20

98 數字地價模型在城市地價時空分析中的應用 鄭新奇; 王家耀; 閻弘文; 王愛萍; 王筱明 資源科學 2004-01-20

99 現代中國城市山地高級住宅開發研究 王偉; 鄭新奇 城市開發 2004-02-10

100 濟南市人均耕地警戒線探討 李寧; 鄭新奇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1-15

101 城市仿真模型(UrbanSim)及其應用 段瑞蘭; 鄭新奇 現代城市研究 2004-01-30

102 商業用地路線價測算模型研究 王筱明; 鄭新奇 資源•產業 2004-02-20

103 坐標與屬性一體化的空間聚類方法研究 李新運; 鄭新奇; 閆弘文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4-03-30

104 城鎮基準地價平衡研究 王慶改; 鄭新奇; 閆弘文; 白軍紅 地理科學 2004-02-28

105 基于元胞自動機和多智能主體的房屋選擇模型 劉金花; 鄭新奇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4-04-25

106 基于曲邊Voronoi圖的城市吸引范圍挖掘方法 李新運; 鄭新奇 測繪學院學報 2004-03-30

107 城鎮土地利用結構效率的數據包絡分析 鄭新奇; 王筱明 中國土地科學 2004-04-10

108 基于遺傳算法的自然災害預測方法研究 李新運; 鄭新奇; 楊志恒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3-20

109 城市土地利用優化配置分析應用——以濟南市為例 趙濤; 鄭新奇; 鄧祥征 地球信息科學 2004-06-30

110 城市仿真模型——URBANSIM的開發過程 劉金花; 鄭新奇; 王筱明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4-08-25

111 基于空間句法的城市道路結構與地價關系研究 段瑞蘭; 鄭新奇 測繪科學 2004-10-15

112 再論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付邦道; 鄭新奇 中國土地科學 2004-08-10

113 山東耕地動態變化與糧食總產量相關分析 劉金花; 鄭新奇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4-12-10

114 數據包絡分析在城市土地利用評價中的應用 王筱明;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1-15

115 耕地危機與城市化進程的盲目性 于伯華; 鄭新奇 寧波經濟(財經視點) 2003-07-05

116 基于知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探討 姜肖青; 鄭新奇; 李新運 人文地理 1999-12-30

117 耕地資源分級評價──以山東省長清縣為例 鄭新奇; 閆弘文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1999-06-20

118 濟南市農村土地整理探討 韓榮青; 鄭新奇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2-03-20

119 濟南市農村土地整理模式與措施探討 韓榮青; 鄭新奇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15

120 加快城市土地整理 促進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楊維鳳; 鄭新奇; 張志軍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15

121 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幾個理論問題的思考 鄭新奇 中國土地科學 1999-01-30

122 基于RS與GIS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鄭新奇; 王愛萍 環境科學學報 2000-07-26

123 農業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平評估研究——以山東省為例 鄭新奇; 范純增 經濟地理 2000-08-30

124 城市居住用地適宜性評價與人居環境優化 趙濤; 鄭新奇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0-12-30

125 城鎮基準地價結構分析 王慶改; 鄭新奇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06-25

126 山東農業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平評估研究 范純增; 于守悅; 鄭新奇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1-05-01

127 濟南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 張波; 鄭新奇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1-12-30

128 RS和GIS支持的城市土地優化配置——以濟南市為例 鄭新奇; 閻弘文; 趙濤 國土資源遙感 2001-03-20

129 基于GIS的無棣縣耕地優化配置 鄭新奇; 閻弘文; 徐宗波 國土資源遙感 2001-06-20

130 試論GIS的城市污染物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張波; 鄭新奇; 劉新華 中國環境管理 2001-12-25

131 基于SD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無棣縣為例 王愛萍; 鄭新奇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12-15

132 一種地形圖快速掃描矢量化方法 周海燕; 鄭新奇 測繪學院學報 2002-09-30

133 山東省農村城市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鄭新奇 經濟地理 1994-12-30

134 清潔生產模式探討 鄭新奇 上海環境科學 1994-12-15

135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定量評價 鄭新奇; 傅邦道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06-13

136 市場經濟清潔生產管理體制改革 鄭新奇 中國環境管理 1994-04-25

137 城市垃圾能量估算方法探討 鄭新奇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1995-09-10

138 山東農村城市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鄭新奇 城市問題 1995-03-27

139 區域優勢資源及其評價指標系列 鄭新奇; 傅邦道 地域研究與開發 1995-06-15

140 次生資源學引論─—關于次生資源學若干基本問題之一 鄭新奇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5-12-25

141 山東省土地利用分區界線模型判別的探討 鄭新奇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1996-08-15

142 山東省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問題和對策 楊林芳; 鄭新奇; 王有邦 自然資源 1996-07-20

143 河南省城鄉集體工業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張震宇; 武洪濤; 劉紅俠; 鄭新奇 河南社會科學 1996-08-30

144 萊州灣東南沿岸海水入侵發展規律與趨勢預測 張乃興; 鄭新奇; 李新運 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12-25

145 山東省農村工業結構優化研究 范純增; 鄭新奇 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997-02-23

146 萊州灣東南沿岸地下水水位動態與海水入侵相關規律研究 鄭新奇; 張乃興; 李新運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1997-05-15

147 專家系統在固體廢物管理中的應用 鄭新奇 ; 余錦 國外環境科學技術 1997-11-15

148 城市廢物特性的再認識 鄭新奇 國外環境科學技術 1997-02-15

149 山東省農村工業持續發展方略研究 范純增 ; 鄭新奇 ; 申濤 科學與管理 1997-12-15

150 山東省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研究 李新運; 鄭新奇; 范純增; 余錦 地理科學 1997-10-30

151 實行技能學分制的探討 劉海燕; 鄭新奇 吉林教育科學 1992-12-30

152 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影響規律的探討 鄭新奇 ; 傅邦道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1993-12-31

15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呼喚建立環境市場體系 鄭新奇 中國環境管理 1993-06-30

154 區域珍稀瀕危植物優先保護綜合評價方法探討——以西峽縣珍稀瀕危植物為例 鄭新奇 ; 王磐基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0-03-02

155 用C-R3A機跟蹤顯示色譜圖的程序 鄭新奇 色譜 1990-06-30

156 系統教學模式初探 鄭新奇 現代教育科學 1990-04-02

157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變化動態模型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區為例 寧敢; 鄭新奇; 辛穎; 呂利娜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0-17

158 基于GE的數字土地模型構建與應用 楊鑫; 鄭新奇; 鄧婧; 呂利娜; 艾剛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0-17

159 基于名義變量指數的土地利用空間變化分析 呂利娜; 鄭新奇; 李志建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0-17

160 GIS支持的城市土地優化配置研究——以濟南市為例 鄭新奇; 閻弘文; 趙濤 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1-08-01

161 GIS支持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研究——以濟南市城區為例 鄭新奇; 閻弘文; 王愛萍; 王筱明; 張波; 張金萍 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2-11-01

162 現代中國城市山地高級住宅開發研究 王偉; 鄭新奇 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2-11-01

163 城市仿真模型可視化設計研究 劉金花; 鄭新奇 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 2003-10-01

164 城市地價動態監測點設置的Voronoi方法研究 鄭新奇; 王家耀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年會論文集 2003-11-01

165 山東省鄉鎮空間格局特征研究 段瑞蘭; 鄭新奇 認識地理過程 關注人類家園——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文集 2003-10-01

166 基于空間句法的北京城市交通網絡優化 段瑞蘭; 鄭新奇 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4-12-01

167 基于遙感與GIS的土地資源利用動態變化研究——以濟南市歷城區為例 鄭新奇; 王銳 新技術在土地調查中的應用與土地科學技術發展-2005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12-01

168 基于神經網絡的宗地地價評估探析 王勝武; 王增彬; 鄭新奇 2005年山東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11-01

169 基于Clementine決策樹的空間數據挖掘方法探討——以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劉曉麗 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170 基于MATLAB的關聯規則空間數據挖掘探討——以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趙璐 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171 基于MapX的城市地價監測與更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董金瑋; 鄭新奇; 閆弘文 2006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172 基于農用地分等的基本農田保護空間規劃方法研究 鄭新奇; 楊樹佳; 王愛萍 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6-08-01

173 濟南市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及驅動力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劉金花 中國地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6-08-01

174 基于PSR模型的濟南市生態安全評價的時間序列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論文集 2006-08-01

175 基于Clementine決策樹的空間數據挖掘方法探討——以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劉曉麗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 2006-09-01

176 基于MATLAB的關聯規則空間數據挖掘探討——以濟南市平陰縣安城鄉為例 鄭新奇; 趙璐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下冊) 2006-09-01

177 基于voronoi圖的農村居民點類型劃分方法研究 陳亮; 鄭新奇; 劉仙桃 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7-11-01

178 基于空間聚類的城鎮土地定級方法研究 董金瑋; 鄭新奇 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7-11-01

179 區域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分析的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為例 蒙莉娜; 鄭新奇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11-01

180 提倡地籍管理一體化 鄭新奇(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研究所) 中國國土資源報 2006-02-20

184 基于GIS的城鎮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研究 鄭新奇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004-04-01

 

 

榮譽獎勵:


1、2001年,多媒體土地管理信息網絡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

2、2001年,基于GIS的農用土地生產力及增產潛力研究,山東省教委三等獎,第二。

3、2004年,山東省城鎮土地分等與基準地價平衡研究,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

4、2004年,濟南泉水補給區及泉水來源試驗研究,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

5、2005年,城市生態住宅區指標體系建設研究,山東省環保局科技一等獎,第三。

6、校級優秀教師,2001年。

7、校級優秀教師,2005年。

媒體報道:

腳踏實地 胸懷高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鄭新奇教授訪談

鄭新奇 1963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縣,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土地利用工程創新團隊方向帶頭人,土地信息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兼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測繪學會地圖學與GIS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GIS應用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人大咨詢專家組成員,教育部自然科學獎勵評審專家,多家知名期刊特約審稿專家,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專題研討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等。

曾擔任河南大學地理系教研室主任、山東師范大學地理研究所所長、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等職。

他是我國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學專家,從躊躇滿志的莘莘學子,到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再到今天學識淵博的科研專家,歲月磨礪使他從心底騰涌起一片寧靜淡泊。

他為事業傾注著全部的心血,拼搏在祖國科學的前沿陣地,打造著測繪和土地科研工作的精益求精,對祖國科技的發展進行著不懈的探索……

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土地科學技術學院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土地利用工程創新團隊方向帶頭人,土地信息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鄭新奇教授。

選擇了科學研究,就選擇了一條沒有盡頭的清苦而寂寞的道路,他經歷著蛻變,體味著艱辛,在事業與人生的每個路口處,都留下其深沉的思考與穩健的腳步,直道而行……

“導師們十年磨一劍的科學鉆研精神,給我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記者:早年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您得到了哪些珍貴的收獲?

鄭新奇教授:我的經歷其實很簡單,一路走來,基本上正向發展,逆境較少。我是解放后村里的第一個本科大學生。本科期間學習的地理學屬于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一個學科,這樣的大學學習,培養了比較寬厚的專業知識基礎。大學四年,曾擔任過班長、系學生會主席等職。大學期間獲得過三次獎學金,并被保送攻讀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間,由于系領導的重視,我們的課程除了本學校的老師教授外,還邀請了牛文元、朱德威、蒲漢熙、及日本等國內外知名專家講授,可以面對國內外科學前沿進行學習。老師們嚴謹的治學風范、淵博的知識、嚴以律己的為人處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師們十年磨一劍的科學鉆研精神,給我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1987年研究生畢業后留校工作,為本科生講授了6年環境科學方面的課程。期間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尤其在污水灌溉等方面,較早介入開展研究。在進行樣品分析過程,由于從日本進口的氣相色譜儀存在浪費紙張的問題,自己用Basic語言對其進行改造,實現了中間試驗結果由計算機執行,直到結果滿意進行打印輸出,節省了大量打印材料。文章“用C-R3A機跟蹤顯示色譜圖的程序”發表在核心期刊《色譜》(該期刊為國內化學類核心期刊的第二名)上,并被CA檢索,同時也受到日本生產廠家的關注。在教學中嘗試“技能學分制”教學模式,受到學生好評。

長期對計算程序、地理信息系統(GIS)的興趣,驅使著自己一直在GIS領域進行探索。由于多年的工科情結,2001年又考到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師從王家耀院士攻讀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博士生。記得最深刻的一次是,王院士第一次和我談話,盡管那時我已經是教授,也在指導10多名碩士研究生,王院士仍然強調要端正科學態度,嚴謹治學。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諄諄教導,現在仍然記憶猶新,時時提醒自己,科學研究要腳踏實地。我的老師們把握學科前沿,鼓勵大膽創新,希望學生超過老師的思想也對我的研究工作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1994年因工作關系,從河南大學調到山東師范大學工作。由于新單位已經有講授環境方面課程的老師,我便在短暫的調整后,將研究方向調整到與土地資源管理相關的領域。繼續著自己GIS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只是在新單位將這種應用領域調整到土地資源管理中。這樣一直做到現在。

2006年從山東師范大學調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作,繼續從事我的研究方向:GIS開發與應用、空間分析建模與應用、土地資源集約優化配置、空間數據挖掘等。

“在已知中綜合和交叉,在未知中探索和創新”

記者:您青年時代的理想是什么?

鄭新奇教授:我的研究工作,更多地是按照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在進行,F在回想一下,我的研究工作基本符合Pareto的二八定律,即80%的時間在調研、搜集信息和思考,具體的選題和研究成果表達基本花費20%的時間。我平時涉獵的信息比較廣泛,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等信息均有,有時很多的想法來自非專業的學習。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來自這種跨專業思維的啟發。因此,我在科研過程經常提倡的是“在已知中綜合和交叉,在未知中探索和創新。”有人說我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的快,其實這種快就得益于這種交叉和綜合。

記得讀研究生時,我曾經向導師提出個問題,既然目前在進行資源評價時不同類型不可比,那么能否采用一個可比的量統一,使這個評價成為綜合評價,對國家或地區決策真正起到輔助作用。這個想法當時看起來可能很幼稚,又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將其付諸實施,F在看來,近些年提出的“生態足跡”、“水足跡”等理念,就其基本內涵來說與我當年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效。

最近十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和土地資源有限之間的沖突越來越顯著。早期人們追求土地的合理利用,但何為合理利用,沒有量化的判別標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96年申請到山東省科學基金項目,開始“基于RS與GIS的城鎮土地優化配置研究”,在國內較早開始基于GIS技術支持的土地合理利用量化研究。2001年參加全國土地資源大調查項目“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專題第一批試點研究工作,在完成研究任務的同時發現,長期以來人們將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分開進行研究,影響了對土地合理利用的判定。之后提出了“土地利用集約優化配置”的新思路,并從概念、理論體系、技術方法途徑和實證分析等方面,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專著《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與優化配置》一書,2004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本書的出版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也使得我在本領域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專著甚至飄揚過海到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一些專家以文會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F在看到一些學術文章、碩博士論文在我提出的研究思路的基礎上,進行著擴展和深化,令人欣慰。目前我們也正在進一步將這個研究思路從城市延伸到鄉鎮村,完成了國內首個比較系統的“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節約集約利用評價”項目。正在進行的國家“十一五”項目與土地集約利用有關的課題研究也是這個學術觀點的深化。

我研究的另一個領域是GIS的開發與應用。這方面主要是在充分利用GIS的基本功能和擴展功能的同時,為解決土地管理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早在1998年,將GIS技術應用于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開發了相應的支撐軟件工具,成果獲得原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針對城鎮土地基準地價更新工作的特點,開發了《城鎮土地基準地價更新信息系統》,在國內近百家高校、公司和政府管理部門得到推廣。又針對土地利用數據特點,提出對土地利用空間數據進行挖掘和知識發現,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該項目已經順利結題。目前正在整理成果,估計明年初可正式出版。這個方向的研究,下一個目標是建立一個“虛擬城市樣機”,欲通過計算技術和時空動力學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土地集約優化配置,建設數字宜居城市,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在GIS開發與應用方向上,依據多年的工作體會,提出了“面向管理的高端開發低端應用”的土地信息系統開發理念。在這一理念基礎上,已經獲得4項軟件著作權。

“凡事只要用心去做,不但可以做好,而且不會感到辛苦。”

記者:我們了解您的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系統,您所主持過的主要研究課題有哪些?其中有沒有一些令人難忘的故事?

鄭新奇教授:1995年作為山東省代表參加了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會議,并受到江澤民總書記接見,與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了合影。2001年和黃春海教授等一起,提出了新的濟南泉域保泉科技新思路:建壩——攔洪——蓄水——滲漏——補源,并在工程實踐中驗證了其科學性,中央電視臺“直通現場”節目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從上世紀80年后期開展污水灌溉研究以來,到提出濟南泉水補給新思路,再到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城鎮土地分等平衡項目,土地集約優化配置(或山東省軟科學一等獎),再到開展土地利用空間數據挖掘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的區域土地節地關鍵技術研究、村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等,由于總想將GIS技術、空間分析技術等作為支撐融合進去,使得研究難度提升。也許是習慣使然,對待研究課題總是面對挑戰,樂此不疲。有時候在進行軟件代碼編寫、軟硬件鏈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幾天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我能夠堅持幾天精力不減,直到問題解決。這樣的習慣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改掉。其實,這種習慣的養成,是用心做事的結果。凡是只要用心去做,不但可以做好,而且不會感到辛苦。

“總是被復制,從不被超越。”

記者:如何以科技創新支撐發展和引領未來,已經成為中國在新時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請您談談您對我國科技創新與發展的現狀與前景有著怎樣的感想好嗎?您是怎樣將自主創新融入到工作中的?

鄭新奇教授: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政策很好,但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政策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或者說是執行力不夠,因此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有幾分擔憂。擔憂的主要是目前很多高校、科研單位的人員坐不住冷板凳,比較浮躁和急功近利。這將會影響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推進。實際上,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無不與科技重心的轉移密切相關。因此,我國只有進行科技創新,才能趕超發達國家。目前最急迫的工作是要創新科研管理機制,杜絕學術不端。同時,這種創新型國家建設要從娃娃抓起。我相信,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我的專業和學術背景屬于交叉學科,在交叉學科中又有所側重。在科研中我崇尚這樣的說法“總是被復制,從不被超越”。我生活的警示語是:不怨天尤人,不杞人憂天,不邯鄲學步,不東施效顰,不葉公好龍,用心做事,低調做人。正是基于這樣泰然而淡定的心態從事科研和教學,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積極的情緒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記者:談談您更長遠的計劃與目標是什么好嗎?

鄭新奇教授:近期主要進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的研究工作,明年就要到了結題的時候,今年是關鍵年,很多關鍵科研任務要在今年有所突破。另外就是完成好地質大學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前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居民點集約用地模式及其調控研究”的總結和結題工作。

同時,利用一些時間將十幾年來的科研工作進行總結,撰寫成書。有三本書已經和出版社約好,但一直拖著沒有交稿。其中《土地集約優化配置》、《農村居民點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2004年《城市土地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評價》的姊妹篇,也算是三部曲吧。另外一本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果總結《土地利用空間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還有就是《現代地統計學》教材。這些著作或教材,今年或明年將陸續出版。

更長遠的計劃是關注時空動力學地理信息技術的研發,并通過與國內外同行協作,共同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形成所謂的智能城市分析系統(虛擬城市樣機),以改變傳統城市規劃與管理模式,實現城市規劃、管理、監測、評價等數字化、自動化,通過數字模擬解決類似交通擁堵等難題,為國家、區域重大問題決策和快速反應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同類創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