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許旭明,男,1964年2月出生,廣東潮陽人,漢族,中共黨員。現任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三明綜合試驗站站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年8月畢業于福建農學院農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
1985年7月畢業于福建農學院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年6月畢業于福建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獲碩士學位。
社會兼職:
1、三明市政協委員。
2、福建省遺傳學會理事。
3、福建省農學會理事。
4、三明市農學會副會長。
5、三明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小組成員。
6、福建省品種審定委員會水稻專業組成員。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福建省重點項目2項。
1、國家“863”計劃項目“優質三系超級雜交稻新品種培育技術研究與應用”。
2、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超級雜交水稻新組合II優明86、特優70配套技術熟化與示范”。
科研成果:
1 水稻新組合特優73選育與應用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楊騰邦; 陳丹; 黃顯波; 馬彬林; 羅家密; 黃達標; 范祖軍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0-10-20
2 野敗秈型水稻三系不育系九豐A的選育 卓偉; 馬彬彬;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幫; 范祖軍; 楊旺興;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3-09-29
3 水稻秈型光敏不育系明光67S 張受剛; 楊騰幫; 許旭明; 卓偉; 黃顯波; 范祖軍; 余永安; 謝小丹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1999-08-18
4 優質高異交率秈型三系不育系明41A的選育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幫; 黃顯波; 范祖軍; 余永安; 謝小丹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4-01-01
5 野敗秈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廣抗13A的選育 許旭明; 卓偉; 馬彬彬; 張受剛; 楊騰幫; 范祖軍; 楊旺興;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3-12-29
6 優質稻及保優高產低耗綜合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饒鳴鈿; 楊長桃; 鄭履端; 陳少庭; 許旭明 【科技成果】沙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三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005-01-01
7 雜交水稻組合特優70的選育與應用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騰幫; 謝華安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01-01
8 優質秈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康豐A的選育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范祖軍; 楊騰幫; 楊旺興; 鄒文廣;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06-20
9 雜交水稻金優07的選育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馬彬林; 楊騰幫;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4-07-08
10 雜交水稻金優2155的選育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4-07-08
11 隱性紫葉光溫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選育 楊騰幫; 胡啟燦;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馬彬林; 陳燕;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宋家煬 【科技成果】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005-08-26
發明專利: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
發表論文:
1 施N量對超級稻Ⅱ優明86水稻產量形成與氮、磷、鉀吸收的影響 陳曉波; 饒鳴鈿; 許旭明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宜春學院學報 2010-08-25
2 雜交晚秈新組合廣優明118的選育 馬彬林;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楊騰幫; 韋新宇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9-02-15
3 水稻秈粳雜交衍生系不同衍生世代產量相關性狀改良效果評價 許旭明; 梁康逕; 韋新宇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9-06-15
4 抗瘟、高產雜交稻新組合廣優2643 馬彬林;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楊旺興; 鄒文廣; 楊騰幫; 范祖軍; 韋新宇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9-06-15
5 明紫02S制種技術試驗小結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6-02-28
6 高配合力早秈恢復系明恢2155的選育與應用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7-02-28
7 高產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339選育與應用 馬彬林;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楊騰幫; 楊旺興; 范祖軍; 鄒文廣; 宋家煬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6-12-20
8 高配合力恢復系明恢2155的選育與應用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6-12-20
9 深化內部體制改革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三明市科學技術交流大會匯報材料 許旭明; 賀佩珍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6-12-20
10 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1259的主要特性與再生高產栽培研究 卓偉; 卓傳營; 許旭明; 馬彬林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尤溪縣農業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沙縣; 福建尤溪; 福建沙縣 【期刊】江西農業學報 2007-11-15
11 國審水稻新組合Ⅱ優1259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邦;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7-06-15
12 煙草的起源與進化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7-09-15
13 抗稻瘟病秈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廣抗13A的選育與應用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旺興; 鄒文廣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8-09-15
14 播期對明紫02S配制感光組合株高的影響 楊騰幫;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馬彬林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8-04-15
15 水稻秈粳雜交育成品種產量相關性狀遺傳分析 韋新宇; 梁康逕;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8-06-15
16 利用分子標記定位秈稻落粒性QTL 許旭明; 周元昌; 吳為人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沙縣;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農業大學學報 2005-09-30
17 隱性紫葉光溫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選育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5-10-25
18 特優70產量構成因素分析與栽培技術研究 許旭明; 饒鳴鈿; 廖朝陽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沙縣農技站; 福建省沙縣農技站 福建三明; 福建沙縣 【期刊】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3-06-30
19 雜交稻特優73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研究 饒鳴鈿; 許旭明; 陳少庭; 廖朝陽 福建省沙縣農業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沙縣農業局 沙縣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03-06-30
20 秈型三系不育系D62A的引進與利用簡報 馬彬林; 許旭明; 卓偉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2004-06-30
21 兩優1019、Ⅴ優82、Ⅱ優1273、汕優70、特優70與特優73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楊藤幫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 【期刊】作物研究 2004-12-30
22 具有隱性紫葉標記性狀的秈型光敏核不育系明紫02S的選育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5-02-25
23 優質三系不育系粵豐A的引進與利用研究 馬彬林; 許旭明; 卓偉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4-06-15
24 氮、磷、鉀、有機肥配施對特優73水稻產量形成與氮、磷、鉀吸收的影響 許旭明; 饒鳴鈿; 陳少庭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沙縣農業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4-09-15
25 施N量對Ⅱ優明86水稻產量形成與氮、磷、鉀吸收的影響 許旭明; 饒鳴鈿; 陳少庭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沙縣農業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4-09-15
26 隱性紫葉光溫敏核不育水稻明紫03S的選育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5-10-20
27 明紫02S制種技術初探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5-10-20
28 作物新品種產權保護的認識與實踐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5-10-20
29 優質高產雜交秈稻新組合特優73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騰邦;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9-09-30
30 高產、抗病、優質雜交水稻組合特優70的主要特征特性、產量及其結構分析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邦; 陳由禹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種子公司 【期刊】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1999-09-21
31 優質、抗病早稻新品種優99的選育與應用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藤邦;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2000-06-01
32 雜交水稻新組合——特優73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 2001-05-15
33 優質高產雜交秈稻新組合特優73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騰邦;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9-12-30
34 優質、抗病早稻新品種優99的選育與應用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藤邦;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0-03-15
35 優質、高異交率秈型三系不育系明41A的選育研究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邦;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0-06-15
36 利用分子標記定位秈稻落粒性QTL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0-09-15
37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成就與展望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研究中心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1-06-15
38 高產雜交秈稻新組合T優1613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中心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1-09-15
39 雜交稻組合Ⅱ優1389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中心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1-09-15
40 雜交稻新組合Ⅱ優1757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中心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1-09-15
41 優質高產晚秈新組合豐優明118的選育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中心秈粳組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2-09-15
42 雜交中晚秈新組合明優102的選育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水稻育種中心秈粳組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2-09-15
43 雜交水稻組合──汕優925 許旭明; 張愛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4-06-30
44 明恢81及其系列雜交稻組合 許旭明; 張受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4-06-30
45 雜交水稻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許旭明; 余永安; 張愛剛; 黃顯波;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4-12-30
46 “三明水晶稻”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許旭明; 張受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4-04-01
47 “農墾58S”與其轉育的兩用核不育系不育基因的異同研究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余永安;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4-12-01
48 優質恢復系明恢81及其系列組合的選育 許旭明; 張受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雜交水稻 1995-05-30
49 “三明水晶稻”的性狀及栽培技術 許旭明; 張受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5-03-30
50 新質源的質核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鑒29S的育性研究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余永安; 謝小丹; 邵啟明; 王緒信; 晏月明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三明市農科所; 西南農大水稻室 【期刊】西南農業學報 1995-12-30
51 水稻新組合“特優70” 許旭明; 張受剛; 楊藤幫; 卓偉;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6-06-01
52 短日處理對光敏核不育材料始穗時期與育性變化影響的研究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邦; 范祖軍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6-10-01
53 水稻廣親和恢復系729的表現及其利用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藤幫;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7-03-30
54 龍特甫A對雜種抽穗期的遺傳效應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騰邦;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7-12-30
55 水稻光敏不育系M901s育性穩定性及其利用研究 楊騰幫;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黃顯波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8-04-01
56 秈型光敏不育系明光87s的選育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楊騰邦; 黃顯波;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1998-03-30
57 優質高產品種“三明水晶稻”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4-06-30
58 對環境敏感的質核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鑒29S的初步研究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余永安; 謝小丹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4-06-30
59 優質恢復系明恢81及其系列雜交稻組合的選育和應用 許旭明; 張受剛; 黃顯波; 余永安; 謝小丹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4-12-30
60 高產、抗病、優質雜交水稻新組合特優70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5-12-30
61 水稻種子休眠研究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8-12-30
62 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96,威優96 許旭明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1998-12-30
63 五個兩用核不育系在不同海拔的育性研究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余永安;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2-09-30
64 廣親和基因在兩系法不育系選育中的作用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佘永安; 沙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2-09-30
65 利用廣親和基因選育低溫鈍感型兩用核不育系 黃顯波; 張受剛; 許旭明; 余永安; 謝小丹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3-03-02
66 不同品種廣親和基因異同的初步研究 張受剛; 許旭明; 黃顯波 三明市農科所; 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福建農業科技 1990-06-30
67 廣親和兩用不育系M901S選育初報 張受剛; 黃顯波; 許旭明; 余永安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期刊】雜交水稻 1992-06-29
68 水稻長穗大粒RIL群體主要品質性狀的遺傳分析 林志強; 許旭明; 陳仁財; 姚小蘭; 林晶; 王乃元; 郭玉春; 梁康逕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福建省種子總站; 福建省三明市農科所 【會議】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11-01
69 水稻長穗大粒RIL群體主要品質性狀的遺傳分析 林志強; 鄭燕; 許旭明; 陳仁財; 姚小蘭; 林晶; 王乃元; 郭玉春; 梁康逕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種子總站;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熱帶作物學報 2010-11-25
70 秈粳交恢復系產量相關性狀的遺傳方差與雜種優勢分析 韋新宇;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楊旺興;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農業科技 2010-08-15
71 基于SSR標記的福建省若干水稻品種DNA指紋圖譜構建及遺傳多樣性分析 馬紅勃; 許旭明; 韋新宇; 楊旺興; 鄒文廣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10-02-15
72 水稻不同秈粳分化類型的光合特性比較與遺傳分析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韋新宇; 馬彬林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5-18
73 秈粳雜交不同衍生世代產量相關性狀基因型×環境互作效應研究 韋新宇; 柯蓓;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楊旺興; 鄒文廣; 范祖軍; 許旭明; 梁康逕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農業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10-06-15
74 早秈恢復系明恢2155產量性狀的配合力分析 卓偉; 鄭師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旺興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建甌市種子管理站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10-06-15
75 水稻秈粳交衍生系產量相關性狀的遺傳效應與雜種優勢 韋新宇;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梁康逕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亞熱帶農業研究 2010-08-25
76 明恢系列秈粳交品系遺傳多樣性研究 楊旺興;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韋新宇; 鄒文廣; 范祖軍; 楊騰幫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10-05-15
77 利用特異性分子標記進行秈粳分類研究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鄒文廣; 韋新宇; 楊騰幫;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10-05-15
78 抗稻瘟病秈型水稻不育系廣抗13A的選育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旺興; 鄒文廣; 范祖軍; 楊騰幫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雜交水稻 2009-03-15
79 水稻秈粳交恢復系莖稈抗倒性的配合力分析 許旭明; 張受剛; 韋新宇; 柯蓓; 梁康逕 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09-03-20
80 水稻秈粳雜交衍生系創新效果評價與利用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梁康逕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18
81 利用ILP標記分析水稻秈粳雜交親本和衍生系的秈粳分化 許旭明; 梁康逕; 張受剛; 尚偉; 張瑛英; 韋新宇; 柯蓓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業科學 2009-10-10
82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福建辣椒地方品種產量性狀綜合評估 喬鋒; 羅英; 曾紹貴; 許旭明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9-08-15
83 水稻品種DNA指紋圖譜構建 馬紅勃; 許旭明; 韋新宇; 楊旺興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9-12-15
84 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明118的主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卓偉; 賴永紅;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旺興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龍巖市新羅區種子管理站 【期刊】廣西農學報 2009-12-30
85 基于AHP法和灰色關聯法的辣椒果實外觀品質評價 羅英; 喬鋒; 吳立東; 曾紹貴; 鐘金仙; 許旭明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10-01-20
86 粳型親秈恢復系的選育與利用 張受剛; 許旭明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2006-03-30
87 雜交秈稻新組合金優07 鄒文廣;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楊旺興;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雜交水稻 2006-05-30
88 秈型三系不育系九豐A的選育 楊旺興;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雜交水稻 2006-09-30
89 高配合力早秈恢復系明恢2155的選育與應用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雜交水稻 2007-01-30
90 中國水稻秈型三系不育系選育的進展與討論 許旭明; 張受剛; 梁康逕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福州福建;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沙縣福建; 福州福建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07-03-05
91 高產雜交中秈新組合Ⅱ優339的選育與利用 馬彬林;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楊騰幫; 楊旺興; 范祖軍; 鄒問廣; 宋家煬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2007-06-15
92 DTOPSIS在水稻新品種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福建農業學報 2007-06-15
93 野敗秈型三系不育系九豐A的選育與應用 楊旺興; 卓偉; 許旭明;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6-10-20
94 DTopsis在水稻新品種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楊旺興; 許旭明; 卓偉; 張受剛; 馬彬林; 楊騰幫; 鄒文廣;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6-10-20
95 國審水稻新組合Ⅱ優1259的選育與栽培技術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騰邦; 范祖軍; 楊旺興; 鄒文廣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沙縣; 福建沙縣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2007-12-17
96 “廣抗13A”雜種F_1主要農藝性狀的遺傳變異分析 鄒文廣;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馬彬林; 楊旺興;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江西農業學報 2008-12-15
97 金優2155與金優07 許旭明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沙縣 【期刊】作物研究 2004-12-30
98 具有隱性紫葉標記性狀的秈型光敏核不育系明紫02S的選育 楊騰幫; 許旭明; 張受剛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4-09-15
99 優質早熟雜交秈稻組合金優07的選育與應用 鄒文廣; 張受剛; 許旭明; 卓偉; 馬彬林; 楊騰幫; 楊旺興;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三明農業科技 2005-12-20
100 高產抗病優質雜交秈稻新組合特優70 許旭明; 張受剛; 卓偉; 楊騰邦; 范祖軍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雜交水稻 2000-11-30
101 優質、高異交率秈型三系不育系明41A的選育研究 卓偉; 張受剛; 許旭明; 楊騰邦; 范祖軍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0-08-15
102 秈型雜交水稻恢復系的選育 謝華安; 羅家密; 張受剛; 鄭家團; 林美娟; 張建新; 姜兆華; 許旭明; 余永安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雜交水稻 1994-07-30
103 農墾58S與其轉育的兩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觀察及其育性遺傳的初步研究 黃顯波; 余永安; 張愛剛; 許旭明; 謝小丹 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福建稻麥科技 1994-06-30
104 用ILP分子標記測定水稻品種的秈粳分化度 許旭明; 梁康逕; 張受剛; 尚偉; 張茵英; 韋新宇; 柯蓓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全國植物分子育種研討會摘要集 2009-01-04
105 一個水稻秈粳亞種間雜交育種系譜的SSR分析 柯蓓; 許旭明; 張受剛; 郭玉春; 韋新宇; 黃姍; 梁康逕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2009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9-11-29
106 水稻長穗大粒種質資源ISSR標記及產量相關性狀遺傳分析 梁康逕; 林志強; 許旭明; 姚小蘭; 林晶; 陳仁財; 王乃元; 郭玉春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福建省種子總站;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11-01
107 用ILP分子標記測定水稻品種的秈粳分化度 許旭明; 梁康逕; 張受剛; 尚偉; 張茵英; 韋新宇; 柯蓓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11-01
108 秈粳分化類型對水稻親本及雜交組合莖稈性狀的影響 許旭明; 梁康逕; 張受剛; 韋新宇; 柯蓓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會議】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11-01
榮譽獎勵:
1、2002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2006年獲三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3、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一:
在福建,早、中、晚三季水稻都能種植,加上南繁育種,許旭明一年四季都要與水稻打交道。只要不出差,他每天都要到試驗田里看看。從剛加入育種隊伍到博士畢業,再到擔任三明市農科所黨總支書記、所長,許旭明一干就是30年。他說:“我的實驗室在田間。”
南繁育種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許旭明和他的伙伴們每年11月底到第二年5月都要到海南的育種基地工作。“我經常一呆就是半年,家里根本顧不上。剛結婚那年,在家就呆了十幾天。”許旭明說。水稻雜交授粉時,為了保證材料雜交、測交、手工少量制種的計劃按時按量地完成,許旭明和他的伙伴們從早上8點下地,直到午后2點才回到住處。每年4月,海南天氣炎熱,為了更好地完成育種工作,育種人員堅持在田間進行選種。他每次從海南回來,除了傷痕累累的手腳,就是越來越嚴重的關節炎和胃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許旭明參與培育的汕優72通過省級審定。多年付出得到的成果,讓他更加堅定了從事水稻育種的決心。
多年的育種研究,讓許旭明深刻體會到理論知識的缺乏對科研工作的制約。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始終不放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他先后取得福建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博士學位,并先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
他在國內首次提出龍特浦A能抑制感光基因表達,進而在育種上取得突破,選育出高產組合特優70、特優73。2004年以來,他先后主持參加的15個高產組合通過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0年他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許旭明從多年的育種研究中明白一個道理:稻谷只有深深扎根在田間才能更好地生長。
來源:《經濟日報》2011年06月11日
媒體報道二:
上月6日,“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結果出爐,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許旭明榜上有名。市農科所曾經走出謝華安、鄭家團、張受剛等科技英才,許旭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背后又添了濃重的一筆。
稻花香自酷熱來
1985年8月,許旭明從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分配到市農科所工作。
當時,農科所條件簡陋,基礎薄弱,但年輕的許旭明有的是熱情和沖勁,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水稻育種工作上。
一個優良水稻品種選育就需要非常漫長的過程。為了加速育種周期,農科所在海南建有育種基地。每年11月底到第二年5月,許旭明和同事們就開始了候鳥般的來回遷徙,“一呆就是半年,家庭根本顧不上,甚至結婚那一年,也就在家里呆了十幾天就去海南了。”許旭明說。
在海南藤橋村育種基地,許旭明和同事一起上山砍柴,自己壘灶,吃的是青菜、黃豆等最簡單的食物,還有蚊蟲叮咬,毒蛇出沒,他說個中艱苦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
給水稻雜交授粉非常辛苦。許旭明常常從早上8點下地,一干就是5-6個小時,直到午后1、2點鐘才能回到住處吃飯。每年4月份,海南天氣最炎熱,連當地農民都呆在家里不出工,可他堅持在田間選種。
海南島,蔚藍的大海,金色的沙灘,美麗的椰林,這些秀麗的熱帶風光都不屬于許旭明,每次從海南回來,他除了被劃得傷痕累累的手腳,就是關節炎和胃病越來越嚴重。
辛勤耕耘終于有了收獲。1992年,許旭明培育的汕優72通過省級審定。
傾心耕耘碩果豐
多年心血結出的第一粒優質稻種給許旭明以莫大鼓舞,他更加投入育種工作上。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除了臺灣和西藏外,全國有29個省、市、自治區的科技工作者到海南育種,最高峰時的育種人數達到20多萬人次。懷著對金色種子夢的憧憬,許旭明和全國數百萬育種工作者一樣,每年在內地與海南之間往返。
“個人的勤奮當然必不可少,除了團隊的汗水和智慧外,也許我走的技術路線是對的。”回顧25年的科研歷程,許旭明若有所思地說。
為了確保自己的育種工作走一條正確的“技術路線”,許旭明堅持專業學習。他先后獲得福建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博士學位,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
專業理論知識讓許旭明的育種工作如虎添翼,捷報頻傳:他選育的特優70是福建第一個在兩年省級區試中平均比汕優63增產8.7%以上的組合,是我省推廣面積最大、應用區域最廣的組合之一,并通過全國審定;特優70和汕優72、特優73累計在全國推廣2439.54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6.85億元……
根植沃土,播撒希望的種子,許旭明在綠色的田野里與禾苗一樣拔節、抽穗、揚花,他在努力將葉片伸向藍天時,展現的是搖曳新姿,收獲的是金色人生。
產研對接出效益
一項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省級審定,許旭明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但有一件事卻困擾他很久。
農科所獲得科技成果獎有近百項,其中國家級獎就有3項。2001年來,選育的超級雜交水稻三次刷新世界高產記錄。優質稻種不僅解決許多人的溫飽問題,也讓一些農戶走上了小康路,但農科所曾一度面臨經費短缺窘境。許旭明說所里財政最困難的時候,從海南回來的路費都無法報銷。
在幾任所領導的努力下,2001年10月,當時還是農科所副所長的許旭明,參加了福建六三種業公司的組建、發展等重大決策工作。
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注冊資本已達3000萬元,是福建省最大的種子企業。2006年公司被列入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方圓標志認證中心委員會福建審核中心,現場一次性審核通過ISO9001。
六三種業公司的發展壯大,使農科所實現了產業反哺科研。現在,企業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6%投入科研,農科所經費短缺問題得到了解決。“最主要的是激活了大家干業、創業的熱情。”許旭明說。
來源:《三明日報》20110121期 第B2版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