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黃見良,男,1964年9月出生,農學博士。現任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起湖南農業大學任教。
2001年5月—2003年5月在菲律賓國際水稻所從事博士論文研究。
2003.5—2008.1先后3次在菲律賓國際水稻所任高級訪問研究學者。
2004年5月調入華中農業大學工作。
社會兼職:
1.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理事。
2.全國作物超高產研究協會理事。
3.《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American Joural of Plant Physiology》、《International Jour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Joural of Agronomy》和《International Joural of Soil Science》編委。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課程名稱 | 課程類別 | 周學時 | 學生屆數 | 學生總人數 |
作物栽培科學研究進展 | 專業課 | 2 | 3 | 180 |
作物生理學 | 專業基礎課 | 4 | 3 | 540 |
作物生產理論與實踐 | 碩、博士生 | 4 | 2 | 53 |
作物栽培與耕作專題研討 | 碩士生 | 6 | 1 | 28 |
植物生理研究法 | 碩、博士生 | 4 | 2 | 80 |
培養學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作物高產生理與栽培、營養生理與養分管理、轉基因水稻栽培生理。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學術研究課題:
1.“基于水稻集約化生產的水肥耦合與養分高效利用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30821140349,主持。
2.“全球氣候變暖對水稻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科技部973前期專項子專題,2008CB117006,主持。
3.“水稻超高產群體結構和功能的優化機理及其調控”科技部973項目子專題,2009CB118605,主持。
4.“高NUE和WUE的綠色超級稻材料的大田篩選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比爾和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項目子課題,主持。
5.“轉基因水稻生態適應性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農業部轉基因專項子課題,主持。
6.“長江中游雙季稻超高產關鍵技術創新及技術模式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子專題,2006BAD02A13-3-3,主持。
7.“水稻最佳養分管理技術研究與應用”(湖北)農業部行業計劃子課題,200803030,主持。
8.“長江流域雙季稻超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
9.“氣候變暖對稻米品質形成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973前期研究項目。
10.“水稻雙季稻大面積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推廣”國家十五攻關。
11.“水稻植株中氮素氣態揮發損失及其生理生化機制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12.“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異評價與氮高效機理研究”國家自然基金海外杰出基金項目,國內合作主持。
13.“雙季稻周年資源高效利用與超高產技術體系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專題,主持。
14.“Managing crop residues for healthy soils in rice ecosystem”IRRI資助,主持。
15.“Selection for greater agronomic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wheat and rice using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IAEA資助,主持。
12.作物壯(秧)苗營養劑的研究與開發。
13.高蛋白飼料稻的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
14.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
15.水稻實地氮肥管理技術(SSNM)的研究與應用。
教學研究課題:
1.“作物栽培與耕作學重點學科建設”華中農業大學,2007-2008。
2.“作物栽培學精品課程建設 華中農業大學”2007-2008。
科研成果:
在國際水稻所期間,針對第2次綠色革命的代表性品種IR8連續種植30年后產量下降20%的現象,通過簡單序列多態性分析、植株生理測定及大田表現型鑒定,證明了IR8連續種植30年后,與在基因庫冷凍保存的原始種子相比,其后代種子可以檢測到DNA變異,但兩種來源的種子栽種大田后他們的農學、生理性狀以及產量表現差異不顯著,確證了種子本身并不能解釋其產量潛力下降,造成產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30多年來土壤與氣候環境等非生境變化所致。在此基礎上將開展非生物逆境對水稻產量潛力的影響,以及水稻生長期間夜間溫度以及晝夜溫差對水稻生物產量積累過程的影響。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作物栽培學總論》,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6年。
《生物信息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發表論文:
發表英文論文:
1. Yang, W.H., S. Peng, J. Huang, J.L. Sanico, R.J. Buresh, and C. Witt. 2003. Estimation of leaf nitrogen status using leaf color charts in rice. Agronomy Journal 95(1):212-217.
2. Peng, S., J. Huang, J.E. Sheehy, R.C. Laza, R.M. Visperas, X. Zhong, G.S. Centeno, G.S. Khush, and K.G. Cassman. 2004. Rice yields decline with higher night temperature from global warm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01(27):9971-9975.
3. Huang, J., and S. Peng. 2004. Comparison and standardization among chlorophyll meters in their readings on rice leaves.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7(1):97-99.
4. Huang, J., and S. Peng. 2004. Influence of storage methods on total nitrogen analysis in rice leaves.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35(5&6):879-888.
5. Sheehy, J.E., S. Peng, A. Dobermann, P.L. Mitchell, A. Ferrer, J. Yang, Y. Zou, X. Zhong, and J. Huang. 2004. Fantastic yields in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Fact or fallacy? Field Crops Research 88(1):1-8.
6. Peng, S., R.J. Buresh, J. Huang, J. Yang, Y. Zou, X. Zhong, G. Wang, and F. Zhang. 2006.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low agronom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s in China. Field Crops Research 96:37-47.
7. Hu, R., J. Cao, J. Huang, S. Peng, J. Huang, X. Zhong, Y. Zou, J. Yang, and R.J. Buresh. 2007. Farmer participatory testing of standard and modified site-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for irrigated rice in China. Agricultural Systems 94:331-340.
8. Nie, L., S. Peng, B.A.M. Bouman, J. Huang, K. Cui, R.M. Visperas, and H.-K. Park. 2007. Alleviating soil sickness caused by aerobic monocropping: Responses of aerobic rice to soil oven-heating. Plant and Soil 300:185-195.
9. Huang, J., F. He, K. Cui, R.J. Buresh, B. Xu, W. Gong, and S. Peng. 2008.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nitrogen rate for rice varieties using a chlorophyll meter. Field Crops Research 105:70-80.
10. Cui, K., J. Huang, Y. Xing, S. Yu, C. Xu, and S. Peng. 2008. Mapping QTLs for seedling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water supply condition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hysiologia Plantarum 132:53-68.
11. Nie, L., S. Peng, B.A.M. Bouman, J. Huang, K. Cui, R.M. Visperas, and J. Xiang. 2008. Alleviating soil sickness caused by aerobic monocropping: Responses of aerobic rice to nutrient supply. Field Crops Research 107:129-136.
12. Nie, L., S. Peng, B.A.M. Bouman, J. Huang, K. Cui, R.M. Visperas, and J. Xiang. 2009. Alleviating soil sickness caused by aerobic monocropping: Responses of aerobic rice to various nitrogen sources.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55(1):150-159.
13. Xiang, J., V.R. Haden, S. Peng, B.A.M. Bouman, R.M. Visperas, L. Nie, J. Huang, and K. Cui. 2009. Improvement of N availability, N uptake and growth of aerobic rice following soil acidificatio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55(5):705-714.
14. Chen Mingxia, Jianliang Huang, Kehui Cui, Lixao Nie, Farooq Shah. 2009. Genotypic Variations in terms of NH3 Volatilization in Four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85(5): 353-360
15. Xu, Y., L. Nie, R.J. Buresh, J. Huang, K. Cui, B. Xu, W. Gong, and S. Peng. 2010.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late-season rice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traw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Field Crops Research 115:79-84.
發表中文論文:
1 光、氮對水稻根系特征和碳代謝的影響 陳明霞; 黃見良; 崔克輝; 李明軍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湖北農業科學 2011-01-20
2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植株氨揮發速率及其與氮效率的關系 陳明霞; 黃見良; 崔克輝; 聶立孝; 彭少兵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農業部華中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重點開放實驗室; 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國際水稻研究所 【期刊】作物學報 2010-05- 12
3 尿液水培蕹菜的過氧化氫酶活性及根系活力 貝亦江; 張世萍; 楊帆; 任偉; 黃見良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期刊】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10-08-15
4 熱帶水稻光合特性及氮素光合效率的差異研究 曾建敏; 彭少兵; 崔克輝; 黃見良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國際水稻研究所;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湖北武漢; 湖北武漢 【期刊】作物學報 2006-12-12
5 實時實地氮肥管理對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的影響 賀帆 ; 黃見良; 崔克輝; 曾建敏; 徐波; 彭少兵; R J Buresh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湖北省孝南區農業局; 國際水稻研究所 菲律賓馬尼拉DAPO7777; 國際水稻研究所; 菲律賓馬尼拉DAPO7777 【期刊】中國農業科學 2007-01-10
6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對氮肥的反應及與氮利用效率的關系 曾建敏; 崔克輝; 黃見良; 賀帆; 彭少兵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國際水稻研究所 湖北武漢; 湖北武漢 【期刊】作物學報 2007-07-12
7 實時實地氮肥管理對不同雜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賀帆; 黃見良; 崔克輝; 王強; 湯蕾蕾; 龔偉華;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湖北省孝南區農業局; 國際水稻研究所; 國際水稻研究所 武漢; 湖北孝感; 菲律賓馬尼拉DAPO7777 【期刊】中國農業科學 2008-02-10
8 水稻實地氮肥管理技術 湯雷雷; 黃見良; 崔克輝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中心 【期刊】農家顧問 2008-10-05
9 水稻對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其在組織中的揮發損失 黃見良; 鄒應斌; 彭少兵; R.J Buresh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國際水稻研究所馬尼拉; 國際水稻研究所馬尼拉 湖北武漢; 湖南長沙 【期刊】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4-11-25
10 氮、鉀和光照強度對水稻葉片水勢的影響 孫昊; 崔克輝; 黃見良; 彭少兵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作物栽培與生理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作物栽培與生理研究中心; 國際水稻所 【會議】2005年全國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5-11-01
11 低氮供應條件下水稻根系生長及其與糖代謝關系的研究 羅許敏; 崔克輝; 黃見良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作物生理與栽培研究中心 【會議】2007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2007-08-01
榮譽獎勵:
1.2001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2002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2003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2005年12月,論文“Rice yields decline with higher night temperature from global warming”被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授予“The CGIAR Science Awards for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rticle”獎。
5.2007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獲國際農業磋商組織杰出論文獎。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