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劉曉冰,1963年生于黑龍江省肇源縣,中國農學博士,美國植物與土壤科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理事,吉林省科協常委,吉林省農業綜合開發專家組副組長,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擔任國際期刊《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編委,是《大豆科學》、《土壤》、《中國生態農業學報》、《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和《農業現代化研究》編委。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年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7年 東北農學院,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2-1993年 印度農業研究院訪問學者。
1994年 東北農業大學,獲農學博士學位。
2001年 日本北海道大學特別研究員。
2002-2005年 美國麻省大學合作研究。
2004年 美國麻省大學,獲植物與土壤科學博士學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作物生理生態(側重作物產量品質生理,農田生產力管理)。
承擔的科研情況:
參加和主持研究項目10項。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光富集影響大豆子葉細胞數目體積的生理基礎”。
2.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大豆遺傳改良的生理機制”。
3.中科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耕地保育與持續高效現代農業試點工程”的課題“黑土退化阻控與保護技術體系”。
4.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世界黑土參比研究”。
科研成果: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7項。
1 大豆全程化控技術試驗研究技術 楊恕平;劉曉冰;王光華;張秋英;金劍;潘相文;李艷華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3
2 建設東北地區穩定商品糧基地的農業技術集成與高新技術研究 鄧偉;劉興土;李取生;張柏;武志杰;宋玉祥;劉曉冰;董立松;安忠民;孟憲民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1
3 海倫基地以大豆為主糧食高產與農業綜合發展試驗示范 王占哲;韓曉增;許艷麗;張興義;孟凱;韓秉進;趙殿忱;劉曉冰;陳淵;李長勝;王建國;呂秀蘭;孫鳳俊;隋躍宇;王守宇;劉春龍;劉鴻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0
4 松嫩平原黑土區作物產量與品質形成及高產優質調控技術研究 劉曉冰;王光華;楊恕平;張秋英;金劍;李艷華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0
5 黑土退化過程與調控機制 張興義;隋躍宇;趙軍;孟凱;王其存;高崇升;韓秉進;劉曉冰;岳中輝;于同艷;張少良;張久明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5
6 東北地區農業水土資源優化調控機制與技術體系研究 鄧偉;劉曉冰;宋鳳斌;武志杰;朱永官;劉彥隨;韓曉增;張平宇;張柏;梁正偉;張曉平;王志春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2005
發明專利:
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13篇)。
發表論文:
1 長期施肥對農田黑土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隋躍宇; 焦曉光; 劉曉冰; 張興義; 劉洪家 土壤通報 2010-06-06
2 黑土微生物呼吸及群落功能多樣性對溫度的響應 米亮; 王光華; 金劍; 劉居東; 劉曉冰 應用生態學報 2010-06-15
3 大豆粒重的粒位效應及其空間分布特征 李彥生; 劉兵; 張秋英; 劉曉冰; Stephen J Herbert 大豆科學 2010-04-25
4 大豆結瘤固氮的分子生理研究 苗淑杰;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10-04-25
5 施肥對模擬侵蝕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謝活性的影響 米亮; 隋躍宇; 張興義;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10-02-15
6 典型黑土侵蝕區自然植被恢復措施水土保持功效研究 張少良; 張興義; 劉曉冰; 劉爽; 隋躍宇; 于同艷 水土保持學報 2010-02-15
7 秸稈覆蓋對農田黑土春季地溫的影響 張少良; 張興義; 于同艷; 隋躍宇; 劉曉冰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0-06-15
8 黑土區耕作措施對春季耕層溫度的影響 張少良; 張興義; 于同艷; 劉曉冰; 隋躍宇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9-01-15
9 生殖生長期遮陰對大豆脂肪酸積累動態的影響 劉兵; 王程;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S J Herbert 大豆科學 2009-02-25
10 生殖生長期光富集和遮陰對大豆干物質分配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劉兵; 王程;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S J Herbert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9-03-10
11 典型黑土侵蝕區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功效研究 張少良; 張興義; 劉曉冰; 劉爽; 于同艷 水土保持學報 2009-06-15
12 調節大豆籽粒生育的生理生態因素 王程; 劉兵;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Stephen J. Herbert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9-05-15
13 綏農14系譜產量生理特性演化研究 金劍; 劉曉冰; 邱麗娟; 米亮; 李艷華; 王光華;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學 2009-06-25
14 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關系的研究 隋躍宇; 焦曉光; 高崇生; 程偉; 張興義; 劉曉冰 土壤通報 2009-10-06
15 松嫩平原西部引種抗干旱耐鹽堿作物新品種試驗研究 韓秉進; 劉曉冰; 陳宜軍; 高崇升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9-11-15
16 UV-B輻射增強對大豆等植物生理生態特性的影響 劉兵; 王程;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09-12-25
17 增加光照及其與改變源庫互作對大豆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劉曉冰; Stephen J.Herbert; 金劍; 張秋英; 李艷華; 王光華 大豆科學 2006-02-28
18 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王光華; 金劍; 徐美娜; 劉曉冰 生態學雜志 2006-05-30
19 人為剝離黑土層對大豆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張興義; 劉曉冰; 隋躍宇; 張少良; 張久明; 劉煥軍;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學 2006-05-30
20 不同施磷量對大豆苗期根系形態性狀的影響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陳雪麗; 李興國 大豆科學 2006-11-30
21 生防細菌BRF-1和BRF-2鑒定及生物學特征 王光華; 金劍; 徐美娜; 陳雪麗; 劉曉冰 中國生物防治 2007-02-08
22 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根際養分分布及吸收特征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王國棟; Stephen J Herbert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7-03-30
23 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對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響 王光華; 金劍; 韓曉增; 劉居東; 劉曉冰 應用生態學報 2007-06-15
24 Biolog-ECO解析不同大豆基因型R1期根際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特征 金劍; 王光華; 陳雪麗; 劉曉冰; Stephen J Herbert 大豆科學 2007-08-15
25 東北黑土區高產大豆R_5期根系分布特征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李艷華; 陳雪麗; Stephen J Herbert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7-09-15
26 海倫市農田黑土機械組成與土壤全量養分相關關系研究 隋躍宇; 焦曉光; 程守全; 劉曉冰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7-11-15
27 50年黑龍江省大豆遺傳改良的產量及品質變化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徐艷霞; 米亮; 王程; Stephen J Herbert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11-15
28 黑土區水土流失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張興義; 孟令欽; 劉曉冰; 隋躍宇; 張少良; Stephen J.Herbert 中國水利 2007-11-30
29 大豆根際未培養與培養細菌群落結構差異比較研究 徐艷霞; 王光華;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07-12-15
30 Biolog和PCR-DGGE技術解析施肥對德惠黑土細菌群落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王光華; 劉俊杰; 齊曉寧; 金劍; 王洋; 劉曉冰 生態學報 2008-01-15
31 大豆植株性狀相關性與產量回歸分析 韓秉進; 潘相文; 金劍; 王光華; 劉長江; 劉曉冰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11-15
32 密度對大豆農藝性狀及產量構成因素空間分布特征的影響 王程; 劉兵;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李文濱;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學 2008-12-25
33 大豆農藝及產量性狀的主成分分析 韓秉進; 潘相文; 金劍; 王光華; 劉長江;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08-02-25
34 1950—2006年間黑龍江省大豆品種農藝性狀的演變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米亮; 杜金嶺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8-05-15
35 兩個大豆品種在暗棕壤和黑土中的根系形態和根瘤性狀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徐艷霞; 劉俊杰; 米亮; 王程; Stephen James Herbert 應用生態學報 2008-08-15
36 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與作物生產力的影響 宋春雨; 張興義; 劉曉冰; 高崇升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8-08-15
37 作物生育期內光合碳在地下部的分配及轉化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張磊; 米亮; 劉俊杰; Stephen J Herbert 生態學雜志 2008-08-15
38 生殖生長期光富集及遮陰對大豆產量及其構成特性的影響 劉兵; 王程;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Stephen J. Herbert 大豆科學 2008-10-25
39 磷濃度處理對大豆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劉俊杰; 王光華; 金劍; 劉居東; 張秋英;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08-10-25
40 不同氮肥對大豆根圈土壤酶活性和氮營養分布的影響 王光華; 金劍; 潘相文; 周克琴; 劉曉冰 大豆科學 2003-08-25
41 水肥耦合對大豆光合特性及產量品質的影響 張秋英; 劉曉冰; 金劍; 王光華; 李艷華; Stephen J Herbert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3-03-30
42 不同密度大豆生殖生長期群體冠層結構研究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張秋英; 李艷華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3-05-01
43 影響聚丙烯酰胺在土壤和水分管理應用的因素 劉曉冰; Stephen J Herbert; Masoud Hashem; Rahman Barzegar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3-08-01
44 水肥耦合對春小麥群體葉面積及產量的影響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韓曉增; 李艷華; 王國棟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2005-06-30
45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際分布的特征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潘相文; 劉杰 大豆科學 2005-11-25
46 大豆高產群體的生態生理特征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張秋英; StephenJ.Herbert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3-09-30
47 不同茬口大豆根圈土壤pH值和氮營養分布的變化 王光華; 金劍; 潘相文; 周克琴; 劉曉冰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4-03-30
48 生防微生物BRF-1對大豆根腐病的拮抗作用 王光華; 周克琴; 金劍; 潘相文; 劉曉冰; 羅英輝 大豆科學 2004-08-25
49 行距對大豆競爭有限資源的影響 劉曉冰; 金劍; 王光華; S.J.Herbert; M.Hashemi 大豆科學 2004-08-25
50 不同熟期大豆R_4-R_5期冠層某些生理生態性狀與產量的關系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中國農業科學 2004-09-10
51 不同熟期及產量類型的大豆生殖生長期生理特性的比較研究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Stephen J Herbert 作物學報 2004-12-25
52 大豆生殖生長期根系形態性狀與產量關系研究 金劍; 劉曉冰; 王光華; 李艷華; 潘相文; S.J.Herbert 大豆科學 2004-11-25
53 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及其機理研究 劉曉冰; 邢寶山; 周克琴; 王光華; 劉居東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5-01-01
54 高溫脅迫下光合器官受損及其適應機理 宋春雨; 劉曉冰; 金彩霞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2-11-01
55 水磷互作對大豆根系及產質量的影響 金劍; 王光華; 劉曉冰; 張秋英; 徐艷霞; 劉俊杰; Stephen J Herbert 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11-01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1、1999年獲長春分院跨世紀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2006年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4、2006年農學學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