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何晨陽,男,1960年7月出生,江蘇省無錫市。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助理,分子植物病理學研究室主任,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植物病害發生機理和可持續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與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國外實驗室建立了國際合作關系。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90年7月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2.1993年12月南京農業大學教授;
3.1994年12月博士生導師;
4.1995年9月–1998年6月加拿大McGill大學和美國Kansas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5.1998年7月–2002年10月加拿大Guelph大學Research Associate;
6.2002年11月回國至今,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社會兼職:
1.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細菌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和教學委員會委員;
3.《中國農業科學》編委。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病原物互作及其功能基因學,對水稻白葉枯病害系統中寄主—病原物互作基因的結構、功能、表達和調控,信號傳導途徑以及新型抗病基因工程途徑等進行了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承擔數十項國家和國際重要的科研項目。
研究成果:
1.在基因組水平上闡述了病原菌致病和植物感/抗病的機理,建立了植物病原細菌侵染組學的模式;
2.發現了病原菌的致病功能基因和信號分子,為新型藥物設計提供了分子靶標;
3.發現了水稻的感病功能基因,為抗病轉基因植物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基因資源。
資料更新中……
發明專利:
一種植物葉片維管束特異性表達的啟動子及其應用 何晨陽; 吳茂森; 柏亞男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2008-09-17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水稻白葉枯病菌rpfFxoo基因缺失突變體鐵元素吸收 孫蕾; 吳茂森; 何晨陽;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0-04-15
2 水稻白葉枯病菌Δrpfxoo基因缺失突變體DSF信號產生和毒性表達 孫蕾;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微生物學報 2010-06-04
3 水稻白葉枯病菌雙組分調控系統應答調節子基因gacAxoo的功能鑒定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10-06-15
4 水稻白葉枯病菌鞭毛基體基因fliExoo缺失突變分析 傅本重;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10-02-15
5 OsCtBP-A基因過量表達和RNAi沉默對水稻根系生長和抗性的影響 吳茂森; 李磊; 吳靜;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10-02-15
6 水稻白葉枯病菌核苷酸信號受體蛋白Clpxoo的分子鑒定及其功能 管文靜; 吳茂森; 何晨陽; 微生物學報 2009-01-04
7 水稻C端結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克隆及表達分析 李磊; 吳茂森; 李廣旭;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9-02-15
8 c-di-GMP信號途徑對細菌致病性的調控作用 管文靜; 吳茂森; 何晨陽; 微生物學通報 2009-03-20
9 水稻基因啟動子OsBTF3p的克隆和啟動活性分析 柏亞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3-10
10 糖基轉移酶基因rbfCxoo缺失突變導致水稻白葉枯病菌毒性表達增強 孫艷偉; 文景芝;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微生物學報 2009-06-04
11 水稻轉錄因子OsBTF3對不同病原菌和信號分子的基因表達反應 李廣旭;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6-15
12 轉錄調控因子OxyRxoo對水稻白葉枯病菌H_2O_2降解途徑的調控作用 張建唐; 高潔;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微生物學報 2009-07-04
13 受病原細菌誘導表達增強的水稻轉錄因子基因OsBTF3的分子鑒定 李廣旭; 吳茂森; 吳靜;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7-10
14 H_2O_2對水稻白葉枯病菌過氧化氫酶相關基因crg表達的誘導作用 周建波; 吳茂森; 胡俊;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8-15
15 水稻白葉枯病菌糖基化島GI基因的分子鑒定 孫艷偉; 文景芝;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9-08-25
16 轉錄激活因子FleQxoo原核表達及其與鞭毛基體基因fliExoo啟動子的結合 傅本重;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9-10-15
17 應用GDPs轉錄物標記法進行水稻白葉枯病菌早期侵染表達譜分析 張新建;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9-10-10
18 水稻白葉枯病菌在寄主體內外不同生長條件下致病基因差異表達的分析 高世強; 張新建;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9-12-15
19 水稻白葉枯病菌TonB-Dep-Rec蛋白家族成員Tdrxoo的功能鑒定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微生物學報 2010-02-04
20 過氧化氫誘導水稻細胞過敏反應的研究 齊放軍;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5-12-25
21 用基因芯片技術分析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基因表達圖譜 張新建; 許景升;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5-12-30
22 水稻白葉枯病菌群體感應信號DSF和c-di-GMP系統中重要基因的鑒定和功能分析 孫蕾;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3 水稻白葉枯病菌全局性轉錄調控因子Clpxoo的分子鑒定及其功能分析 管文靜;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4 病原細菌第二信使c-di-GMP核糖開關的鑒別 管文靜;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 08-07
25 水稻白葉枯病菌糖基化島鑒定及其糖基轉移酶基因rbfCxoo功能鑒定 孫艷偉; 文景芝;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6 水稻白葉枯病菌轉錄調控因子OxyRxoo對H_2O_2降解途徑的調控功能分析 張建唐; 高潔;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7 水稻白葉枯病菌在離體培養條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檢測 傅本重;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8 受水稻白葉枯病菌誘導的水稻轉錄因子基因OsBTF3的功能分析 李廣旭;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29 受水稻白葉枯病菌抑制的水稻C端結合蛋白基因OsCtBP-A的功能鑒定 李磊;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30 禾谷鐮刀菌接種小麥穗后病菌生物量和DON毒素的定量分析 吳茂森; 陳欣怡; 楊菲; 陳華民; 何晨陽; 糧食安全與植保科技創新 2009-10-27
31 cDNA-AFLP分析水稻與白葉枯病菌互作后的基因差異表達 吳茂森; 田峰; 張新建; 齊放軍;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 06-30
32 粘質沙雷氏菌幾丁質酶基因的克隆、序列測定及結構域分析 齊放軍; 季志英; 劉相梅; 劉纓;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06-30
33 水稻與白葉枯病菌互作中差異表達新基因的識別 吳茂森; 田峰; 齊放軍;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 2005-07-01
34 水稻-病原細菌互作中NO產生、NO相關基因表達以及HR分析 齊放軍; 孟威; 王文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 2005-07-01
35 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real-time PCR定量分析 孫蕾;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 2005-07-01
36 用基因芯片技術分析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基因表達圖譜 張新建; 許景升;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摘要集 2005-07-01
37 水稻與白葉枯病菌互作中差異表達新基因的識別 吳茂森; 田峰; 齊放軍;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2005-07-01
38 水稻-病原細菌互作中NO產生、NO相關基因表達以及HR分析 齊放軍; 孟威; 王文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2005-07-01
39 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real-time PCR定量分析 孫蕾;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2005-07-01
40 用基因芯片技術分析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基因表達圖譜 張新建; 許景升;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2005-07-01
41 用基因芯片技術分析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的基因表達圖譜 張新建; 許景升;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植物病理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 2005-07-01
42 小麥赤霉病菌在侵染植株中的生物量和DON的定量分析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3 大豆受尖孢鐮刀菌侵染所調控的感病相關基因的識別 劉喜梅; 許艷麗; 張韌;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4 用基因表達芯片技術研究水稻白葉枯病菌的侵染組學 張新建 ; 高士強;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5 GacAxoo:一種新的水稻白葉枯病菌雙組分系統反應調節子的功能分析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6 用real-time PCR定量分析水稻白葉枯病菌和細菌性條斑病菌在寄主體內的生長繁殖 孫蕾;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 08-01
47 水稻白葉枯病菌過氧化氫酶基因表達的定量分析 周建波; 胡俊;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8 OsBTF3:一種新型的受白葉枯病菌誘導的水稻轉錄因子的功能分析 劉維振; 范靜華;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49 水稻-病原細菌互作中的NO產生來源及其對HR的調控作用 孟威; 文景芝; 劉佳妮;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50 小麥品種蘇麥3號Qfhs.ndsu-3BS近等基因系受赤霉病菌侵染后差異性表達基因的鑒別 遲勝起; 史建榮;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51 基因組學新技術在植物保護和病蟲害研究中的應用 何晨陽; 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52 過氧化氫對水稻白葉枯病菌過氧化氫酶相關基因表達的誘導作用 周建波; 胡俊;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53 由不同黃單胞病菌誘導的水稻細胞凋亡與壞死特征的分析 孟威; 劉佳妮; 文景芝; 齊放軍; 吳茂森; 何晨陽; 科技創新與綠色植保——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1-01
54 水稻白葉枯病菌ΔgacAxoo和ΔfleQxoo突變體基因芯片轉錄譜分析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55 水稻白葉枯病菌轉錄調控因子FleQxoo和σ~(54)因子調控鞭毛運動性 張靜;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56 水稻白葉枯病菌GacAxoo和FleQxoo原核表達及其產物定性 傅本重;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57 水稻白葉枯病菌DSF/c-di-GMP細胞信號系統的突變分析 孫蕾;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58 受水稻白葉枯病菌抑制的水稻結合蛋白OsCtBP-A基因的RNAi分析 吳靜;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59 水稻白葉枯病菌TonB-Dep-Rec蛋白家族新成員Tdrxoo鑒別和功能分析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 08-01
60 病原細菌誘導型的水稻啟動子OsBTF3p的鑒別和克隆 柏亞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61 水稻轉錄因子OsBTF3及其基因啟動子受病原菌和信號分子的誘導表達 李廣旭; 柏亞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62 FleQxoo和RpoNxoo是水稻白葉枯病菌鞭毛基因轉錄的主控因子 張靜;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63 水稻白葉枯病菌DSF信號網絡中重要成員的功能分析 孫蕾;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4 水稻白葉枯病菌第二信使c-di-GMP代謝系統的分子鑒別 孫蕾; 管文靜; 楊鳳環; 王紅敏;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5 核苷酸信號受體Clpxoo對水稻白葉枯病菌細胞功能調控作用 管文靜;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6 轉錄調控因子OxyRxoo對水稻白葉枯病菌H_2O_2解毒途徑的調控 張建唐; 高潔;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7 轉錄激活因子FleQxoo和σ~(54)因子是鞭毛基因簇表達的主控因子 張靜; 高世強;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8 轉錄激活因子FleQxoo與fliExoo啟動子的結合作用 傅本重;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69 水稻白葉枯病菌鞭毛基體基因fliExoo缺失突變、原核表達及其產物純化 傅本重;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0 水稻白葉枯病菌糖基化島基因XOO2599缺失突變導致毒性表達增強 孫艷偉 ; 文景芝;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1 中國北方稻區水稻白葉枯病菌和條斑病菌鑒別體系的建立 闕海勇; 蔣軍喜;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2 受Xoo誘導的 OsBTF3調控了水稻與病原菌互作關系以及生長發育 李廣旭; 劉紅艷;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3 受Xoo抑制的水稻基因OsCtBP-A的分子克隆及其表達分析 李磊; 李廣旭;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4 OsBTF3p啟動子具有組織表達特異性和病原菌誘導性 柏亞男; 吳茂森; 陳華民; 何晨陽; 第四屆中國植物細菌病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1-01
75 一個受病原菌抑制的水稻結合蛋白基因OsCtBP-A的分離及其表達分析 李磊; 吳茂森; 吳靜; 柏亞男; 李廣旭; 陳華民; 何晨陽; 植物保護科技創新與發展——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10-01
76 水稻白葉枯病菌TCS應答調節子GacAxoo的分子克隆及其原核表達 傅本重;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保護科技創新與發展——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10-01
77 一氧化氮和過氧化氫誘導水稻細胞過敏反應的協同作用分析 齊放軍;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6-01-10
78 一種定量分析水稻細胞過敏反應的方法 齊放軍; 高世強;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2-20
79 RNA干擾技術及其在水稻基因功能研究中的應用 劉維振; 吳茂森; 范靜華; 何晨陽;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6-12-30
80 非致病性尖孢鐮刀菌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應用 劉喜梅; 何晨陽; 許艷麗; 植物保護 2006-10-08
81 水稻與白葉枯病菌互作的基因表達譜分析與差異性表達基因的識別 吳茂森; 田峰; 齊放軍;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7-02-10
82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研究方法及其在植物中的應用 孟威; 何晨陽; 文景芝;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7-04-25
83 兩種黃單胞病菌誘導水稻一氧化氮產生和防衛基因表達的比較研究 孟威; 文景芝;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7-06-10
84 建立以lipA和purH為靶基因的RTQ-PCR方法對水稻白葉枯病菌侵染過程進行定量分析 孫蕾;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7-08-10
85 水稻與白葉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何晨陽; 吳茂森; 植物保護 2007-10-08
86 實時定量PCR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病理學研究中的應用 吳靜;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保護 2007-12-08
87 大豆根組織受尖孢鐮刀菌侵染后基因表達反應的cDNA-AFLP分析 劉喜梅; 許艷麗; 張韌;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8-04-15
88 小麥赤霉病穗組織中黃色鐮刀菌和DON 毒素的定量分析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保護學報 2008-02-15
89 DNA微陣列技術在病原細菌基因轉錄譜分析中的應用 高世強 ; 張新建; 吳茂森; 何晨陽; 中國農業科學 2008-05-10
90 水稻白葉枯病菌轉錄調控因子基因fleQxoo和σ~(54)因子基因rpoNxoo的分子鑒定 張靜; 許景升; 吳茂森;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8-09-15
91 水稻白葉枯病局部和系統抗性的誘導 齊放軍; 劉纓; 高學文; 何晨陽 山東農業科學 2003-03-18
92 攜帶不同抗白葉枯病基因的水稻防衛基因pal和chs的轉錄特征 齊放軍; 高學文; 王金生; 何晨陽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0-12-30
93 雙核絲核菌誘導水稻增強廣譜抗病性和防衛酶系活性 何晨陽 植物病理學報 2001-09-30
94 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基因突變與侵入和增殖的關系 何晨陽; 王筱虹; 顧光昊; 王金生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1994-05-30
95 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進展 何晨陽; 王金生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1994-08-30
96 抗病植物的防衛反應和機制 何晨陽; 王金生 生物學通報 1994-05-20
97 植物病原細菌的雙組分傳導系統 何晨陽; 饒軍華; 王金生 微生物學通報 1994-02-27
98 含hrp基因的克隆片段在水稻白葉枯病菌不同小種中的功能和同源性 何晨陽;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學報 1994-03-30
99 試論病原物的致病基因 何晨陽;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學報 1994-06-30
100 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類型和功能 何晨陽; 王金生 生命科學 1994-02-15
101 植物防衛反應基因的類型、表達、調控和應用 何晨陽; 王金生 生物工程進展 1994-08-30
102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 何晨陽; 王金生 生物技術通報 1994-08-26
103 水稻白葉枯病菌dsp基因的克隆、同源性和功能分析 饒軍華; 何晨陽; 王金生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1995-09-30
104 水稻白葉枯病抗病基因鑒定的研究進展 戴雷; 何晨陽; 王金生 植物醫生 1995-10-20
105 植物過敏反應中的生理生化變化 何晨陽; 王金生 植物生理學通訊 1996-04-20
106 植物防御反應與原生質體培養技術的改進 齊放軍; 王金生; 何晨陽; 賈敬芬 植物生理學通訊 1996-12-20
107 活性氧對植物防衛信號傳導的作用探討 李紅玉; 何晨陽; 王金生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1996-06-30
108 鐮刀菌單端孢霉烯毒素及其在植物病程中的作用 史建榮; 王裕中; 何晨陽; 王金生 植物病理學報 1997-12-30
109 水稻葉片RNA的一步法分離純化及其質量檢測 齊放軍; 何晨陽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9-19
110 寡糖在植物—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 齊放軍; 何晨陽; 陳學平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12-19
111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礎解析 史建榮; 何晨陽; 王金生; 王裕中 江蘇農業學報 1998-11-25
112 植物主要病原微生物致病機理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何晨陽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1992- 09-30
113 植物病原菌寄主范圍的決定因子 何晨陽; 王金生 微生物學通報 1992-10-27
114 轉座子Tn5誘導的水稻白葉枯病菌毒性基因突變體及其生化行為 王金生; 何晨陽; 鄢華元 植物病理學報 1992-09-30
115 水稻白葉枯病菌毒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何晨陽; 李全義; 王金生; 方中達 植物病理學報 1992-12-30
116 水稻白葉枯病菌誘導非寄主植物煙草過敏性反應及其信號物質 何晨陽; 顧光昊; 王金生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1993-07-02
117 插入誘變法應用于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 何晨陽; 王金生 世界農業 1993-12-27
118 軟腐歐氏桿菌產細菌素菌株的篩選和細菌素類型的研究 王金生; 何晨陽; 方中達 生物防治通報 1988-07-01
119 作物抗除草劑工程 何晨陽 世界農業 1991-06-30
120 白葉枯病菌親和及非親和互作中水稻防衛基因pal與chs的轉錄特征 齊放軍; 高學文; 何晨陽; 王金生; 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11-01
121 白葉枯病菌非親和性小種誘導的水稻抗性反應對親和性小種侵染的影響 齊放軍; 高學文; 何晨陽; 王金生; 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11-01
122 白葉枯病菌親和及非親和互作中水稻過氧化物酶表達特征的研究 齊放軍; 高學文; 何晨陽; 王金生; 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11-01
123 白葉枯病菌侵染對水稻葉綠素吸收光譜影響的初步研究 齊放軍; 高學文; 何晨陽; 王金生; 江蘇省植物病理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11-01
榮譽獎勵:
1.獲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人才計劃" 植物病理學一級崗位人才;
2.獲人事部"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3.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獲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5.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6.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等榮譽獎勵。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