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程治軍,男,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年畢業于安徽農大農學專業。
1994年畢業于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師從鮑文奎院士,從事多倍體的遺傳和育種研究,獲博士學位。
1999.10~2001.10受教育部派遣赴日本國岡山大學做博士后。
2001.11~2004.3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派遣研究員。先后為教育部派遣留日博士后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派遣研究員。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水稻突變體的創建、基因定位與克隆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轉基因專項”有關水稻突變體基因的克隆研究。參加“863”,“超級稻”,“行業計劃”中分子育種計劃項目。
科研成果:
先后為教育部派遣留日博士后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派遣研究員。在日本期間。利用rDNA,著絲點特異的CCS1, pSc119.2, D組特異的pAs1和黑麥特異的pSc74探針組合,發現改良八倍體小黑麥丟失了黑麥第五染色體短臂(5RS),且來自于小麥的2A或2D替換了黑麥第二染色體(2R)。新報道了自小麥近緣野生種Ae.speltoides中分離出來的250bp著絲點串聯重復序列,獲得了日本國專利(專利號:2002-290207),存在于麥類A、B、R組染色體上,它的形成與反轉錄轉座子在著絲點區域的活動有關。自擬南芥菜中調出了10Kb的著絲點串聯重復,利用定位克隆的方法,將其延長至70Kb左右,后接入端粒,并一同接入雙價載體BiBAC。在轉化的39株擬南芥菜后代中,篩選到了兩個含植物人工染色體外因子的植株,其轉化載體及構建方法獲得了日本國專利(專利號:2003-76551)。在對水稻顯性矮稈基因、氮代謝基因、蠟質層形成基因、穗退化基因的克隆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積累。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水稻白條紋葉Gws基因的精細定位與遺傳分析 許鳳華; 程治軍; 王久林; 吳自明; 孫偉; 張欣; 雷財林; 王潔; 吳赴清; 郭秀平; 劉玲瓏; 萬建民; 作物學報 2010-05-12
2 利用Mudgo/武育粳3號F_2群體分析水稻抗灰飛虱QTL 段燦星; 程治軍 ; 雷才林; 翟虎渠; 萬建民; 作物學報 2009-03-12
3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我國水稻主栽品種中的分布 時克; 雷財林; 程治軍; 許興濤; 王久林; 萬建民;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9-03-16
4 多倍體化引起植物表型突變的分子機理研究 程治軍; 秦瑞珍; 張欣; 雷財林; 郭秀平; 萬建民 作物學報 2005-07-25
5 異源八倍體小黑麥黔中7號新品種的選育 董永琴; 程治軍; 英敏; 王竹; 陳華璋; 楊天英; 何應國; 趙衛敏; 毛春 貴州農業科學 2005-10-15
6 利用同源四倍體花培途徑創建水稻突變體群的研究 秦瑞珍; 程治軍; 郭秀平 作物學報 2005-03-25
7 Rht12導入八倍體小黑麥及其對小黑麥株高、單株分蘗數和種子飽滿度的影響 程治軍; 呂知敏; 童慶娟; 海林; 劉淑芬; 張茹生 作物學報 1999-12-15
8 異源八倍體小黑麥黔中3號新品種選育 董永琴; 周光藝; 程治軍; 呂知敏; 嚴育瑞 貴州農業科學 1999-06-11
9 小麥矮稈基因導入八倍體小黑麥研究——Ⅰ.矮源類型分析 程治軍; 嚴育瑞 作物學報 1995- 10-15
10 小麥的矮稈基因及其研究方法 程治軍; 呂知敏 作物雜志 1995-08-15
11 直接導入農林10 號矮稈基因于八倍體小黑麥的研究 程治軍 作物學報 1996-10-15
12 利用外源遺傳物質改良小黑麥 程治軍 麥類作物學報 1996-03-20
13 八倍體小黑麥與普通小麥(父本)雜交親和性基因的研究 程治軍 中國農業科學 1997-04-20
14 八倍體小黑麥與七倍體雜種回交配子間競爭規律的研究 程治軍; 呂知敏; 張茹生; 汪為民; 李曉梅; 劉淑芬 作物學報 1998-08-15
15 水稻顯性矮稈突變體986083D的遺傳及定位 程治軍 ; 張立國; 秦瑞珍; 邱楊; 萬建民; 全國植物分子育種研討會摘要集 2009-01-04
16 小黑麥染色體工程育種 孫元樞; 王增遠 ; 崔華; 陳秀珍; 程治軍; 劉淑芬; Advances in Chromosome Sciences Volume1 2001-09-01
17 水稻顯性矮稈突變體986083D的遺傳及定位 程治軍; 張立國; 邱楊; 秦瑞珍; 萬建民; 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 11-01
18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與克隆研究進展 劉占領; 雷財林; 程治軍; 李偉; 王久林; 時克; 作物雜志 2007- 06-15
19 控制花器官發育的ABCDE模型 叢楠; 程治軍; 萬建民; 中國農學通報 2007-07-05
20 一個新矮稈水稻突變體的光合特性研究 孫偉; 王立豐; 程治軍; 遲德釗; 馬曉崗; 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8-15
21 水稻種質資源抗灰飛虱評價及抗性機制分析 段燦星; 張世賢; 陳青; 程治軍; 翟虎渠; 萬建民; 中國水稻科學 2007- 07-10
22 異源八倍體小黑麥勁松81在貴州的產量表現 王竹; 呂知敏; 程治軍; 董永琴; 李曉梅; 劉淑芬; 英敏; 毛春; 貴州農業科學 2007-10-15
23 植物莖端分生組織CLV/WUS信號途徑的研究進展 王希挺; 程治軍; 萬建民;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8-10-15
榮譽獎勵:
1.獲得2005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