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国**毛片|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软件,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欧美性动态图

| 加入桌面
科技創新網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編輯專家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新人物 » 農業科學 » 植物保護 »

康振生——植物病理專家康振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8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免費注冊為會員后,您可以...
發布專家信息 推廣科研成果
建立專家網頁 在線洽談生意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康振生——植物病理專家康振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專家信息:

康振生,男,1957年生于四川省安岳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和功能實驗室主任、國家“植物病理學創新引智基地”與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支持計劃項目首席專家、國家“985工程”農業有害生物防治與生物源農藥創制科技創新平臺負責人、科技部和陜西省共建的農業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培育實驗室主任、農業部植物病理學研究所所長等職。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81年西北農學院植保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2.1988-1990在加拿大農部溫尼泊研究所完成博士論文研究工作;

3.1990年獲博士學位;   

4.1991-1996在西北農業大學植保系從事植物病理學教學、科研工作,

5.1991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6.1994年晉升為教授;  

7.1997-2001年在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從事麥類病害研究工作,此后與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促使我國的小麥病害特別是條銹病、赤霉病防治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社會兼任:

1.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

2.陜西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

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4.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中國植病學會抗病育種專業委員會主任;

6.中國植病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7.《植物病理學報》、《植物保護學報》和《菌物學報》等刊物的編委。

主講課程:

康振生教授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植物生理病理學”、“學科導論”等6門專業課。

培養學生:

平均每年指導博士研究生12名、碩士研究生18名,指導本科畢業實習生4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以病原真菌與寄主小麥的互作關系為主攻方向,從組織學、細胞學、分子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對小麥抗病機制和病菌致病機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體系。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他先后申報獲得了國家“985工程”農業有害生物防治與生物源農藥創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國家“植物病理學創新引智基地”項目,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支持計劃等項目資助;還先后承擔了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作物轉基因專項、國家博士點基金等項目。

1.禾谷鐮刀菌與小麥互作關系的細胞學和分子細胞學研究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項目 2002-2005年 80萬;

2.小麥條銹病致病性變異的分子基礎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子專題 2000年-2004年,50萬;

3.農林危險入侵生物快速檢測的分子基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項目子專題 2003年-2007年,40萬;

4.小麥抗赤霉病機制的細胞學和分子細胞學研究 教育部重點項目,2003年-2004年, 11萬;

5.小麥抗條銹機制的分子細胞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1年-2003年, 15萬;

6.谷鐮刀菌引致小麥赤霉病機理的分子細胞學研究,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2001年-2003年, 5.8萬;

7.農作物抗病機理研究, 陜西省政府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專項資助項目,2002年-2004年,30萬;

8.小麥赤霉菌致病機理及其防治研究,中德國際合作項目,2001-2005年,100萬中方主持人;

9.油菜抗菌核病的遺傳工程改良研究,陜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重點資助項目,2002年-2005年,8萬。

資料更新中……

研究成果:

1.“ 繁6及其衍生系小麥品種抗條銹性喪失及對策研究”1999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植物保護專業電化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踐”1997獲陜西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小麥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 1992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4.“洛夫林小麥抗條銹性喪失及對策研究”1987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5.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小麥赤霉病菌在小麥穗部的侵染模式,修正并完善了國際上對赤霉病菌侵染過程的認識;

6.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小麥赤霉毒素的體內免疫細胞化學定位技術,并揭示了該毒素的時空變化與病變發生的關系;

7.明確了銹菌侵染結構發育的誘發因子和寄主間識別作用發生的時間與部位,澄清了國際上對這一問題的爭議;

8.首次揭示了小麥條銹菌的多核現象和細胞核變化與個體發育間的關系,為揭示條銹菌毒性變異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9.以生物學和細胞學方法系統地證實了異核作用是我國小麥條銹菌毒性變異的重要途徑;

10.建立了我國小麥條銹病菌的DNA分子遺傳標記體系,進一步證實了條銹菌在我國大區間的菌源傳播關系,首次提出了“基因漂移”的直接證據;

11.成功地對繁6及其衍生系小麥抗條銹性變異進行了預測預報,提出了相應對策,并被政府部門采納應用于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主編和參編著作8部,所完成的《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結構》和《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態》兩本專著是我國涉及這一領域僅有的兩部優秀著作。

1.植物病理學原理 作者:宗兆鋒 康振生 出版社:農業出版 2002

2.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結構 作者:康振生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態 作者:康振生 黃麗麗 李金玉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7

4.果樹病害圖鑒 作者:黃麗麗 康振生 張管曲 嚴勇敢 出版社:西安地圖出版社 2001

5.參編:李振岐,曾士邁 主編《中國小麥銹病》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2

6.參編:孫廣宇 宗兆鋒 主編《植物病理學實驗技術》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2

7.參編:李振岐主編 《小麥病害防治》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1994

8.參編:商鴻生主編 《植物免疫學實驗指導》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4

發表論文:

1 小麥條銹菌一個產孢相關基因PsCon1的克隆及表達特征分析 陳玥穎; 郭軍; 代西維; 段迎輝;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10-03-23

2 小麥條銹病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探討 郭世保; 陳俊華; 史洪中; 康振生; 黃麗麗; 湖北農業科學 2010-04-05

3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TaHin1的克隆與表達特征分析 鄧麟; 王曉杰; 劉新穎; 蔡高磊; 湯春蕾;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10-05-23

4 25份北歐小麥抗白粉性評價及抗白粉病基因標記鑒定(英文) 王俊美; 劉紅彥; 康振生; Buchenauer Heinrich; 宋玉立; 王瑞; 植物保護學報 2009-10-15

5 七株植物內生放線菌對蘋果樹腐爛病的防治作用 郜佐鵬; 柯希望; 韋潔玲; 陳銀潮; 康振生; 黃麗麗; 植物保護學報 2009-10-15

6 小麥條銹菌水源11類群的RAPD分析及SCAR標記的建立 郝保軍; 王保通; 李強; 李高寶; 王芳; 張勃;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10-02-15

7 蘋果樹腐爛病室內快速評價方法的研究 韋潔玲; 黃麗麗; 郜佐鵬; 柯希望;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10-02-15

8 四川省小麥條銹菌群體遺傳多樣性的SSR分析 王建鋒; 陳長卿; 陸寧海; 彭云良; 詹剛明; 黃麗麗;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10-03-15

9 利用cDNA-AFLP技術分析小麥成株抗條銹性差異基因表達特征 張崗; 董艷玲; 夏寧; 張毅; 王曉杰; 屈志鵬 ; 李依民; 黃麗麗; 康振生; 作物學報 2010-03-12

10 小麥條銹菌條中32號生理小種SCAR檢測標記的建立 張勃; 郝保軍; 王保通; 李強; 李高寶; 郭海鵬; 王芳;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10

11 小麥條銹菌萌發夏孢子cDNA文庫中編碼分泌蛋白的序列預測 薛曉丹; 屈志鵬; 王曉杰; 張永紅; 李國田;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0

12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病程相關蛋白 TaPR10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張崗; 李依民; 張毅; 董艷玲; 王曉杰;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1-10

13 小麥-條銹菌互作過程中活性氧及保護酶系的變化研究 王晨芳; 黃麗麗; 張宏昌; 韓青梅; 朱琳; 馮浩;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2-15

14 中國小麥條銹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適合度研究 王保通;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史亞千; 劉倩如;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2-15

15 不同溫度型小麥幼苗期的抗銹性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程晶晶; 周春菊; 李蓉; 魏國榮; 康振生; 黃麗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0

16 不同品種混種對小麥產量及條銹病的影響 陳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9-01-15

17 陜西關中地區獼猴桃潰瘍病調查初報 申哲;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9-01-16

18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MBF1轉錄輔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張毅; 張崗; 董艷玲; 郭軍; 黃麗麗; 康振生; 作物學報 2009-01 -12

19 寡糖誘導向日葵抗銹病超微結構 景嵐; 康俊; 王麗芳; 馬強; 韓青梅;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2-10

20 黃淮麥區小麥品種Lr37-Yr17-Sr38基因簇的分子檢測 李峰奇; 韓德俊; 魏國榮; 曾慶東;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10

21 甲霜靈對大豆疫霉野生菌株及突變菌株生長發育影響的細胞學研究 趙海燕; 韓青梅; 黃麗麗; 陳長卿; 左豫虎;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09-03-15

22 向日葵銹菌侵染過程的超微結構研究 景嵐; 王麗芳; 康俊; 韓青梅; 康振生;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9-03-15

23 小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基因TaAlaAT1的克隆及表達特征分析 段迎輝; 郭軍; 王淑娟; 于秀梅;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4-15

24 小麥過氧化物還原酶基因TaPrx的克隆與功能初步分析 張海燕; 李國田; 王曉杰; 段迎輝; 徐亮勝; 郭軍; 馬金彪;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4-10

25 球毛殼ND35在楊樹的定植及對酶活性的影響 孟慶果; 劉曉光; 高克祥; 康振生; 王海清; 植物保護學報 2009-02-15

26 小麥農家種紅蚰麥抗白粉病遺傳分析及SSR分子標記 王俊美; 康振生 ; 劉紅彥; 植物病理學報 2009-06-15

27 紫外線誘變對小麥條銹菌致病性突變的影響 王欣麗; 朱飛; 黃麗麗; 魏國榮; 康振生; 核農學報 2009-06-20

28 小麥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在河南的抗性評價及Pm2基因的標記追蹤 王俊美; 王飛; 宋玉立; 康振生; 劉紅彥; 麥類作物學報 2009-05-15

29 應用基因芯片分析紅蚰麥白粉菌脅迫條件下的基因表達譜 王俊美; 劉紅彥; 徐紅明; 王飛; 高素霞; 康振生 ; 作物學報 2009-07-12

30 隴南地區小麥條銹菌群體遺傳多樣性SSR分析 陸寧海; 鄭文明; 王建鋒; 詹剛明;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8-10

31 隴南地區不同海拔區域內小麥條銹菌群體遺傳多樣性的分析 陸寧海; 王建鋒; 詹剛明; 黃麗麗;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09-07-15

32 蘋果盤二孢的分離培養研究 趙華; 黃麗麗; 謝芳芹;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09-07-15

33 向日葵與銹菌互作過程中活性氧的積累 景嵐; 王麗芳; 康俊; 韓青梅; 康振生; 植物保護學報 2009-06-15

34 白粉菌誘導的小麥類萌發素蛋白的克隆、定位及表達分析 王俊美; 孫燕飛; 劉紅彥; 康振生; 徐紅明; 中國農業科學 2009-09-10

35 小麥多品種混播控制條銹病的效果和機理研究 郭世保; 黃麗麗; 康振生; 程晶晶; 陸寧海; 楊之為; 陳銀潮; 中國農業科學 2009-10-10

36 防治蘋果樹腐爛病殺菌劑的室內篩選 王磊; 郜佐鵬; 黃麗麗; 韋潔玲; 臧睿;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9-10-15

37 內生枯草芽孢桿菌E1R-J對蘿卜、白菜促生作用 王心選; 高小寧; 鄭剛; 王輝; 魏國榮; 康振生; 黃麗麗; 西北農業學報 2009-11-16

38 小麥內生枯草芽孢桿菌E1R-j胞外抗菌蛋白的分離純化和性質 黃保全; 黃麗麗; 康振生; 喬紅萍; 西北農業學報 2009-11-16

39 小麥條銹菌Ⅱ類幾丁質合成酶基因PstChs Ⅱ的克隆及表達特征 梁曉飛; 劉博; 朱琳; 張曉羽; 王曉杰; 黃麗麗; 康振生; 微生物學報 2009-12-04

40 小麥抗條銹病過敏性壞死反應中的活性氧代謝 龍書生; 曹遠林; 李亞玲;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1-10

41 兩株內生放線菌發酵液防治黃瓜白粉病機理初探 霍云霞; 何其瑞; 魏國榮; 康振生; 黃麗麗; 西北農業學報 2009-11-16

42 安康小麥條銹病流行特點分析和季節流行動態曲線擬合 郭世保; 史洪中; 陳俊華; 張龍芝; 楊之為; 康振生; 黃麗麗; 湖北農業科學 2009-10-05

43 我國小麥條銹菌體細胞遺傳重組的分子證據 陸寧海; 詹剛明; 王建鋒;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9-12-15

44 β-1,3-葡聚糖酶和幾丁質酶活性與大豆對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關系 左豫虎; 康振生; 楊傳平; 芮海英; 婁樹寶; 劉惕若; 植物病理學報 2009-12-15

45 小麥品種混播條件下條銹病發生、擴展研究 郭世保; 黃麗麗; 康振生; 程晶晶; 楊之為;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0-01-15

46 小麥條銹菌胞質游離鈣離子動態檢測方法的建立 張洪; 丁可; 裴國亮; 郭軍;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10-01-15

47 小麥條銹菌PsCdc2基因的克隆及在條銹菌侵染小麥后的轉錄表達分析 代西維; 郭軍; 陳玥穎; 段迎輝; 夏寧;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微生物學報 2010-02-04

48 青楊葉銹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侵染過程的超微結構研究 田呈明; 梁英梅; 康振生; 李振岐; 趙彥修 植物病理學報 2002-03-30

49 小麥與條銹菌互作中過氧化物酶的細胞化學研究 蔣選利; 李振岐;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2-06-30

50 幾丁質酶與植物的抗病性 蔣選利; 李振岐; 康振生; 閆海林 西北農業學報 2002-09-22

51 2002年陜西省小麥條銹病流行概況及防治對策 王陽; 王保通; 康振生; 李振岐 植保技術與推廣 2002-12-15

52 落葉松—楊柵銹菌遺傳分化的 RAPD分析 田呈明; 康振生; 李振岐; 趙彥修; 張慧 林業科學 2000-09-25

53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粉銹寧對蘋果黑星病菌發育的影響(英文) 黃麗麗; 康振生; 嚴勇敢; 張管區 菌物系統 2001-05 -22

54 楊樹與柵銹菌互作的組織病理學研究 田呈明; 梁英梅; 康振生; 李振岐; 趙彥修 林業科學 2001-11-25

55 青楊葉銹病菌在落葉松上發育過程的電子顯微鏡觀察 梁英梅; 田呈明; 康振生; 李振歧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1-06-25

56 楊樹葉銹病組織病理學和細胞學研究 田呈明; 康振生 ; 李振岐; 趙彥修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1-06-25

57 過氧化物酶與植物抗病性研究進展 蔣選利; 李振岐;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12-25

58 楊樹與柵銹菌互作的細胞學研究 田呈明; 梁英梅; 康振生; 李振岐; 趙彥修 林業科學 2002-05-25

59 戊唑醇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田間示范及對籽粒毒素的影響 韓青梅; 簡利茹; 車俊儀; 葛紅心; 張勇;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0 植物病原真菌效應物蛋白RxLR結構域功能分析 顧彪; Shiv D.Kale; 竇道龍; 康振生; Brett M.Tyler; 單衛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 -07

61 漢中市4縣核盤菌對油菜致病力的比較研究 聶峰杰; 王潔;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2 苜蓿假盤菌侵染苜蓿葉片的組織病理學研究 史娟; 賀達漢;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3 禾谷鐮刀菌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Cs)功能驗證 李依民; 王晨芳; 王光輝; 韓青梅; 康振生; 許金榮;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4 禾谷鐮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 王晨芳; 王光輝; 李依民; 韓青梅; 康振生; 許金榮;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5 2009年陜南地區油菜品種的菌核病病情調查 左葉信; 秦虎強; 聶峰杰; 黃麗麗; 康振生; 韓青梅;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6 中國小麥條銹菌當前優勢小種CYR32和CYR33毒性評價 韓德俊; 董恩美; 趙杰; 魏國榮; 王曉杰;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 -07

67 我國小麥條銹菌體細胞遺傳重組的分子證據 陸寧海; 王建鋒; 詹剛明;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8 隴南地區小麥條銹菌群體遺傳多樣性SSR分析 陸寧海; 王建鋒; 詹剛明;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69 小麥CBL3基因的克隆、表達特征及功能分析 張洪; 郭軍; 段迎輝; 丁可;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70 小麥類型I MADS-box基因TaAGL43的克隆及轉錄表達分析 丁可; 郭軍; 張洪; 段迎輝;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 -07

71 小麥CIPK基因的克隆、表達特征及功能分析 郭軍; 張洪; 丁可; 段迎輝; 黃麗麗; 康振生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72 小麥吞噬遷移蛋白基因TaELMO 的克隆與功能初步分析 王曉杰; 張海燕; 湯春蕾;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73 小麥成株抗條銹性的分子機制研究 張崗; 董艷鈴; 王曉杰;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07

74 蘋果盤二孢生物學特性及其引致蘋果褐斑病的過程和防治研究 趙華; 黃麗麗; 韓青梅; 韋潔玲; 劉敬;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8 -07

75 落葉松—楊柵銹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發育過程的細胞學研究 田呈明; 康振生; 李振岐; 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 2000-06-30

76 我國小麥抗條銹病育種研究進展 李振岐; 康振生; 21世紀小麥遺傳育種展望——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2001-05-01

77 小麥赤霉病的細胞學和分子細胞學研究 康振生; 布赫乃爾;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2-04-01

78 粉銹寧對小麥紋枯病菌生長的影響及抑菌機理研究 吳仕梅; 康振生; 黃麗麗; 張天宇; 中國菌物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六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3-09-01

79 小麥抗條銹性的超微結構和分子細胞學研究 康振生; 黃麗麗; 中國菌物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六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3-09-01

80 植物病原真菌產生的β-1,3-葡聚糖酶在致病過程中的作用 余永廷; 王旭麗;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06 -30

81 BTH誘導黃瓜對霜霉病的抗性及兩種防衛相關酶活性的變化 王莉; 黃麗麗; 康振生; 高小寧;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06-30

82 熒光假單胞桿菌對小麥幼苗生長發育和全蝕病發生情況的影響 謝芳琴; 黃麗麗; 康振生; 郭瑞; 高小寧; 余永廷;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06 -30

83 基因組學方法在植物保護研究中的應用 王曉杰;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06-30

84 貴農775對小麥條銹病抗病性機制的細胞學研究 蔣選利; 康振生; 李振岐; 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學會和中國菌物學會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06-30

85 小麥全蝕病生防放線菌的分離與篩選 喬宏萍; 黃麗麗; 王偉偉; 高小寧;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8-01

86 熒光假單孢桿菌防治小麥全蝕病的初步研究 魏國榮; 黃麗麗; 高小寧; 喬宏萍;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8-01

87 三唑類殺菌劑Folicur與Caramba防治小麥白粉病的研究 魏國榮; 韓青梅;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8-01

88 感染“中四”小麥條銹菌新菌系的發現 王保通; 康振生 ;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中國植物病理學第七屆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8-01

89 小麥與條銹病互作體系中NO自由基與G蛋白的關系 龍書生; 曹遠林; 康振生; 趙保路; 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5-01

90 西藏地區青稞籽粒鐮孢屬真菌種群結構分析 龔弘強;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1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葉片cDNA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馬金彪; 王曉杰; 于秀梅; 徐亮勝; 韓青梅; 郭軍;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2 小麥條銹菌cDNA文庫構建和表達序列標簽(ESTs)分析 張永紅; 鄭文明; 王艷飛; 屈志鵬; 徐良勝;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3 貴農775對小麥條銹病抗病性機制的細胞學研究 蔣選利; 康振生; 李振岐; 楊再福; 王中容;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4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SSH文庫構建及大規模ESTs分析 于秀梅; 屈志鵬; 喻修道; 韓青梅; 郭軍;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 -01

95 番茄主要病原真菌拮抗細菌的研究初報 謝芳琴; 高小寧; 黃麗麗; 崔云鳳;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6 內生細菌EDR2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初報 高小寧; 喬宏萍;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7 產幾丁質酶拮抗菌的分離篩選 古麗皮艷; 黃麗麗; 涂漩; 高小寧;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8 BTH誘導小麥對白粉病產生抗性的防御相關酶活性變化的研究 黃雪玲; 黃麗麗; 康振生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99 小麥全蝕病拮抗內生細菌的篩選以及促生作用研究 喬宏萍; 宮宇飛;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100 內生細菌E1R-j對小麥全蝕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魏國榮; 喬宏萍; 黃麗麗; 韓青梅; 康振生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101 小麥黑胚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過程的初步研究 王春明; 黃麗麗; 韓青梅;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8-01

102 小麥與條銹菌親和互作的抑制性差減雜交文庫構建及ESTs分析 喻修道; 屈志鵬; 郭軍; 于秀梅; 黃雪玲;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3 小麥與條銹菌非親和互作的cDNA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王艷飛; 屈志鵬; 張永紅; 馬金彪; 郭軍;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4 中國小麥條銹菌主要流行小種的寄生適合度研究 王保通; 康振生;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5 小麥—條銹菌互作過程中O_2~-和H_2O_2積累的組織學研究 王晨芳; 韓青梅; 黃麗麗; 張紅昌;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6 小麥與條銹菌非親和互作cDNA-AFLP分析 王曉杰; 余宇; 湯春雷; 劉巍; 張崗; 董艷玲;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7 三個小麥抗條銹病相關基因的全長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黃新杰; 郭軍; 徐亮勝; 王曉杰; 屈志鵬;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8 小麥類甜蛋白TLP基因的克隆與原核表達 余宇; 王曉杰; 湯春蕾; 劉巍;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09 小麥成株抗條銹性抑制差減雜交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黃雪玲; 喻修道; 屈志鵬; 王曉杰; 韓青梅; 黃麗麗; 趙杰;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10 內生放線菌BAR1-5對番茄葉霉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姚敏; 黃麗麗; 涂璇; 高小寧;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11 生防菌株GKSHJA對西葫蘆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王美英; 黃麗麗; 涂璇; 高小寧;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8-01

112 小麥抗條銹病基因Yr26的SSR和EST-SSR分子標記作圖 王春梅; 陳佩度; 楊木軍; 張憶萍; 韓德俊; 康振生; 王保通; 柴守誠; 江蘇省遺傳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6-09-01

113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病程相關蛋白基因TaPr10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張崗; 張毅; 王曉杰; 董艷玲; 郭軍;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4 小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基因TaAlaAT1的克隆及表達特征分析 段迎輝; 郭軍; 王淑娟; 于秀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5 小麥過氧化物還原酶基因TaPrx的克隆與功能初步分析 張海燕; 李國田; 王曉杰; 段迎輝; 徐亮勝; 郭軍;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6 小麥—條銹菌互作過程中的活性氧代謝及活性氧細胞化學定位 王晨芳; 黃麗麗; 韓青梅; 張紅昌; 朱琳; 馮浩;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7 小麥條銹菌角質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和功能分析 李國田; 薛曉丹; 劉博; 張永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8 中國小麥條銹菌群體遺傳結構研究 陳長卿; 陸寧海; 王建鋒; 魏國榮;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19 中國小麥條銹菌水源11類群的RAPD分析 郝保軍; 王保通; 張勃; 康振生; 李強; 王芳;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 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0 小麥條銹菌白化菌系的遺傳轉化 盧麗麗; 張如佳; 王陽; 王美南; 井金學;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1 一株生防內生放線菌發酵液的抑菌譜及其穩定性研究 王心選;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2 植物內生放線菌TIASA5菌株抑菌活性物質的研究 黃麗麗; 涂璇; 康振生; 高小寧;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3 甲霜靈對大豆疫霉野生菌株及突變菌株生長發育影響的細胞學研究 趙海燕; 韓青梅; 黃麗麗; 陳長卿; 左豫虎;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4 黃淮麥區小麥品種抗條銹病基因的分子檢測 李峰奇; 韓德俊; 魏國榮; 曾慶東;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5 不同溫度型小麥的田間抗銹性分析 程晶晶; 康振生; 黃麗麗;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6 陜西省蘋果輪紋病菌的分子多態性研究 張偉偉; 李宗澤;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7 蘋果樹腐爛病菌不同分離株致病性差異初步研究 韋潔玲; 黃麗麗; 郜佐鵬; 柯希望; 康振生;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07-01

128 一種快速提取小麥葉片總RNA的方法 崔素萍; 康振生; 趙杰; 于秀梅; 西北植物學報 2006-02-28

129 小麥內生細菌及其對根莖部主要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喬宏萍; 黃麗麗; 康振生; 應用生態學報 2006-04-30

130 燕麥DNA導入普通小麥變異觀察及RAPD分子驗證 劉萍; 康振生;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6-05-10

131 芪合酶基因轉化小白菜 胡小平; 商文靜; 蔡文啟; 韓青梅; 康振生;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6-04-30

132 3種殺菌劑對小麥黑胚病菌的毒力測定及病害防治作用 王春明;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7-25

133 大豆疫霉菌單孢分離物生物學性狀的遺傳變異研究 左豫虎; 侯巨梅; 康振生; 崔素萍; 黃麗麗; 植物病理學報 2006-08-30

134 內生菌螺旋毛殼抗生素和水解酶的協同抗真菌作用(英文) 高克祥; 龐延東; 秦乃花; 劉曉光;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6-08-30

135 小麥條銹菌CY32夏孢子萌發研究 張永紅; 黃麗麗;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06-11-22

136 一株高產幾丁質酶細菌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古麗皮艷;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6-11-16

137 小麥藍矮病植原體核糖體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張榮; 崔曉艷; 孫廣宇;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1-25

138 大豆疫霉菌單游動孢子囊的分離方法 陳長卿; 左豫虎; 康振生 ; 植物保護 2006-08-08

139 植物內生細菌及其在農業方面的應用研究 黃麗麗; 喬宏萍; 康振生;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06-12-10

140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抑制差減雜交文庫構建及其表達序列標簽研究 于秀梅; 喻修道; 屈志鵬; 韓青梅; 郭軍;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7-02-28

141 不同碳、氮源組合對小麥全蝕病菌產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響 余永廷; 謝媛媛; 黃麗麗; 康振生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2-25

142 2001-2005年陜西省小麥條銹菌生理小種變化動態 王保通;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25

143 拉薩地區青稞籽粒真菌區系分析 龔弘強; 何立新; 黃麗麗; 康振生; 梁根云; 西南農業學報 2007-02-28

144 西藏青稞籽粒燕麥鐮刀菌生物學特性研究 龔弘強; 黃麗麗; 喬宏萍; 高小寧; 康振生;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7-03-10

145 條銹菌侵染慢銹性小麥品種川麥107后的蛋白質組學分析 梁根云; 姬紅麗; 章振羽; 魏會廷; 康振生; 彭云良; 李躍建; 麥類作物學報 2007-03-15

146 三唑酮對玉米彎孢病菌超微結構和細胞化學的影響 黃麗麗; 康振生; 韓青梅; 王蘭; 宗兆鋒; 古麗皮艷; 菌物學報 2007-05-22

147 條銹菌誘導下的小麥葉片總RNA提取方法的比較及LD-PCR擴增 余宇; 王曉杰; 韓青梅; 康振生; 麥類作物學報 2007-05-15

148 內蒙古馬鈴薯晚疫病菌基因型多樣性分析 郭軍; 屈冬玉; 鞏秀峰; 姚裕琪; 梁德霖;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4-25

149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β-1,3-葡聚糖酶基因編碼區的克隆及原核表達 劉博; 崔素萍; 王曉杰;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6-25

150 條銹菌誘導的小麥葉片cDNA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馬金彪; 王曉杰; 于秀梅; 徐亮勝;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7-06-15

151 小麥抗白粉病基因Pm6的微衛星標記鑒定 王俊美; 劉紅彥; 王飛; 康振生; 段雙科; 植物病理學報 2007-06-15

152 一株拮抗番茄葉霉病菌的放線菌篩選、鑒定及發酵條件研究 姜云; 黃麗麗; 陳長卿; 喬宏萍; 康振生; 微生物學報 2007-08 -04

153 小麥內生細菌對全蝕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機制 劉冰; 黃麗麗; 康振生; 喬宏萍; 植物保護學報 2007-04-15

154 生防菌誘導植物系統抗性及其生化和細胞學機制 劉曉光; 高克祥; 康振生 ; 何邦令; 應用生態學報 2007-08-15

155 小麥藍矮病植原體轉運蛋白secY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張榮; 崔曉艷; 孫廣宇;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7-08-15

156 陜西蘋果樹腐爛病菌(Cytospora spp.)不同分離株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性研究 臧睿; 黃麗麗; 康振生; 王旭麗; 植物病理學報 2007-08 -15

157 蘋果樹Valsa malicola的發現及其致病性研究 王旭麗; 臧睿; 王磊; 康振生; 黃麗麗; 林業科學 2007-09-15

158 內生放線菌gCLA4對辣椒疫病的防治研究 阿里瑪斯; 黃麗麗; 涂璇; 王美英; 姚敏;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7-09-16

159 小麥條銹菌cDNA文庫構建和表達序列標簽(ESTs)分析(英文) 張永紅; 屈志鵬; 鄭文明; 王艷飛; 徐亮勝; 趙杰;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7-10-15

160 番茄葉霉病拮抗內生放線菌的篩選及其生防效果初報 姚敏; 涂璇; 黃麗麗; 王美英; 阿里瑪斯; 康振生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0-25

161 成株期抗條銹小麥品種的篩選和鑒定 姜睿; 魏國榮; 黃麗麗; 胡琳; 康振生;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7-09-10

162 內蒙古馬鈴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和生理小種研究 郭軍; 屈冬玉; 鞏秀峰; 姚裕琪; 梁德霖;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1-25

163 不同小麥品種組合條件下條銹病流行的時間動態 郭世保; 康振生; 張龍芝; 楊之為; 陳企村; 黃麗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1-25

164 禾谷鐮刀菌侵染引致小麥穗組織細胞壁成分變化的細胞化學研究 康振生; 黃麗麗; 韓青梅; 張宏昌; 植物病理學報 2007-12 -15

165 ITS序列結合培養特征鑒定梨樹腐爛病菌 王旭麗; 康振生; 黃麗麗; 楊鵬; 菌物學報 2007-11 -22

166 小麥成株抗條銹性抑制差減雜交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黃雪玲; 喻修道; 屈志鵬; 王曉杰;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7-12-15

167 植物內生放線菌防治西葫蘆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王美英; 黃麗麗; 涂璇; 高小寧; 阿里瑪斯; 姚敏; 康振生; 園藝學報 2007-12-25

168 陜甘川豫主要后備小麥品種對中國條銹菌優勢種群苗期抗性的聚類分析 王保通;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康振生; 植物保護學報 2007-10-15

169 小麥TaLSD1鋅指蛋白基因的電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黃新杰; 郭軍; 屈志鵬;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7-11-15

170 拮抗淡紫灰鏈霉菌xjy的發酵條件優化 丁雪; 黃麗麗; 康振生; 姜云; 西北農業學報 2008-11-16

171 一粒小麥-葡萄牙野燕麥遠緣雜交后代衍生系GISH研究 張小娟; 韓德俊; 魏國榮; 曾慶東; 張慶勤;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8-12-15

172 內生枯草芽孢桿菌E1R-J發酵條件的優化 宮宇飛; 喬紅萍; 魏國榮; 高小寧;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8-01-16

173 油菜遺傳轉化體系中卡那霉素濃度的篩選及抑菌劑的選擇 景嵐; 孫燕飛; 張崗;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8-01-16

174 小麥條銹菌分子生態學研究進展 鄭文明; 康振生; 蔣士君; 陳長卿; 應用生態學報 2008-03-15

175 苜蓿假盤菌侵染苜蓿葉片的細胞學研究 史娟; 韓青梅; 張宏昌; 黃麗麗; 賀達漢; 康振生; 菌物學報 2008-03-15

176 小麥新抗源一粒葡抗條銹病的組織學和超微結構研究 張宏昌; 韓青梅; 王晨芳; 黃麗麗; 張慶勤;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8-04-15

177 一粒小麥與葡萄牙野燕麥遠緣雜交后代抗條銹病鑒定及抗性株系的篩選 韓德俊; 張小娟; 魏國榮; 李峰奇; 張慶勤; 康振生; 麥類作物學報 2008-03-15

178 ABI3130xl全自動測序儀規模化測序的影響因素研究 屈志鵬; 王曉杰; 徐亮勝; 賈濤;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1-10

179 小麥與條銹菌親和互作的差減文庫構建及初步分析 喻修道; 屈志鵬; 郭軍; 于秀梅; 黃雪玲;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 中國農業科學 2008-05-10

180 小麥品種混種對條銹病發生程度的影響 陳企村; 朱有勇; 李振岐; 唐永生;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5-10

181 蘆葦內生真菌Choiromyces aboriginum M?1w1c6的拮抗作用及其生物防治潛力 曹榮花; 劉曉光; 高克祥; Mendgen K; 康振生 ; 植物保護學報 2008-04-15

182 黃瓜內生放線菌的分離、篩選及其活性菌株鑒定 涂璇; 黃麗麗; 高小寧; 姚敏; 劉巍; 阿里馬斯; 王美英;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8-06-15

183 利用RACE方法克隆小麥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長cDNA 崔素萍; 劉博; 黃麗麗;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7-10

184 大豆疫霉菌對大豆幼苗致病性的遺傳變異研究 左豫虎; 崔素萍; 黃麗麗; 侯巨梅; 韓青梅;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8-10

185 小麥葉綠體信號識別顆粒54基因的克隆與分析 王淑娟; 郭軍; 段迎輝; 于秀梅;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8-08-15

186 淡紫灰鏈霉菌株xjy活性產物的抑菌作用及對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 姜云; 何其瑞; 霍云霞; 丁雪; 黃麗麗; 康振生; 植物保護學報 2008-08-15

187 中國小麥條銹菌主要小種和流行菌系的AFLP分析 郝保軍; 張勃; 王保通; 李強; 李高寶; 王芳;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1-10

188 小麥與條銹菌非親和互作的cDNA文庫構建及表達序列標簽分析 王艷飛; 屈志鵬; 張永紅; 馬金彪; 郭軍; 韓青梅;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8-10-10

189 黃淮麥區126個小麥品種(系)抗條銹病基因的分子檢測 李峰奇; 韓德俊; 魏國榮; 曾慶東; 黃麗麗; 康振生; 中國農業科學 2008-10-10

190 植物內生放線菌活性物質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申哲; 黃麗麗; 涂璇; 程晶晶; 康振生; 中國生物防治 2008-11-08

191 黑星病菌在蘋果葉片上的發育過程研究(英文) 黃麗麗; 康振生; 郭井泉; 嚴勇敢; 楊華 菌物系統 2003-08-22

192 小麥全蝕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產生和部分特性的研究 王旭麗; 黃麗麗; 康振生; 郭藹光; 劉銅 菌物系統 2003-11-22

193 小麥品種及單基因系與葉銹菌互作的組織學和超微結構研究 黃國紅; 王瑤; 康振生; 魏國榮; 朱之堉; 李振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4 -25

194 小麥品種對條銹病低反應型抗性的組織學和超微結構研究 康振生; 王瑤; 黃麗麗; 魏國榮; 趙杰 中國農業科學 2003-09-20

195 殺菌劑Fulicur與Caramba防治小麥條銹病的研究 韓青梅; 康振生; 魏國榮; 王先眾 植物保護 2003-10-08

196 小麥葉銹菌在感病寄主上發育的組織病理學和超微結構研究 黃國紅; 康振生; 朱之堉; 李振歧 植物病理學報 2003-03-20

197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陳鵬; 李學俊; 李振岐;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3-02-28

198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毒素草酸的研究進展 景嵐;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學報 2003-12-30

199 甘肅天水地區小麥條銹菌自然群體DNA指紋分析 鄭文明; 陳受宜; 康振生; 王陽; 吳立人; 李振岐 菌物學報 2005-05-22

200 84K楊基因轉化受體系統的建立 張崗; 康振生; 孫燕飛; 韓青梅; 蘆曉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4-25

201 小麥條銹菌條中29號生理小種SCAR檢測標記的建立 康振生; 曹麗華; 鄭文明; 黃麗麗; 李振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5-25

202 大豆疫霉菌對大豆下胚軸侵染過程的細胞學研究 左豫虎; 康振生; 黃麗麗; 韓青梅 植物病理學報 2005-06-25

203 BTH誘導黃瓜對霜霉病的抗性 王莉; 黃麗麗; 康振生; 高小寧 植物病理學報 2005-06-25

204 紫外線誘導小麥條銹菌毒性突變及突變體的RAPD分析 黃麗麗; 王欣麗; 康振生 ; 趙杰 菌物學報 2005-08-22

205 大豆疫霉菌抗甲霜靈特性研究 左豫虎; 侯巨梅; 康振生 ; 陳長卿; 黃麗麗 菌物學報 2005-08-22

206 戊唑醇與羥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韓青梅; 康振生; 段雙科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7-25

207 大豆疫霉的分子檢測 陳長卿; 康振生; 王曉杰; 黃麗麗; 左豫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8 -25

208 BTH對小麥產生白粉病抗性的誘導作用 黃雪玲; 黃麗麗; 康振生; 韓青梅; 魏國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8-25

209 小麥全蝕病生防放線菌的分離與篩選 喬宏萍; 黃麗麗; 王偉偉; 高小寧;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30

210 熒光假單孢桿菌防治小麥全蝕病的初步研究 魏國榮; 黃麗麗; 高小寧; 喬宏萍;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 -30

211 三唑類殺菌劑Folicur與Caramba防治小麥白粉病的研究 魏國榮; 韓青梅;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30

212 感染“中四”小麥條銹菌新菌系的發現 王保通; 康振生; 李高寶; 李強; 王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2-30

213 戊唑醇與羥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效試驗 韓青梅; 康振生; 段雙科; 黃麗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0-25

214 小麥不同器官總RNA含量及提取方法的比較研究 于秀梅; 康振生; 崔素萍; 趙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0-25

215 小麥藍矮病植原體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 張榮; 孫廣宇; 張雅梅;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學報 2005-10-25

216 轉草酸氧化酶基因的甘藍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苗期人工春化條件探索 孫燕飛; 康振生; 張崗; 韓青梅 西北農業學報 2005-06-15

217 β-1,3-葡聚糖酶與植物的抗病性 蔣選利; 李振岐; 康振生; 西北農業學報 2005-08 -15

218 戊唑醇對小麥赤霉菌侵染影響的細胞學研究 韓青梅; 康振生; 黃麗麗; 趙杰; 植物保護學報 2005-02-15

219 小麥赤霉病毒素研究進展 韓青梅; 曹麗華; 康振生 西安聯合大學學報 2003-11-25

220 Fulicur與Caramba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 韓青梅; 康振生; 景嵐; 黃雪玲 西北農業學報 2003-03-22

221 不同玉米品種對彎孢菌葉斑病的抗性鑒定 王蘭; 黃麗麗; 康振生 ; 穆沙?伊明; 古麗皮艷 西北農業學報 2003-06-22

222 戊唑醇與葉菌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韓青梅; 康振生; 段雙科; 植物保護學報 2003-11-15

223 殺菌劑羥菌唑對油菜菌核病菌生長發育的影響 張新春; 康振生; 韓青梅; 景嵐; 黃麗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2 -25

224 小麥條銹菌基因組DNA的分離及其RAPD分析體系的建立 曹麗華; 康振生; 魏國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4-25

225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景嵐; 康振生; 左豫虎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4-06-10

226 天水地區高山、半山和川區小麥條銹菌夏孢子多核率研究 王陽; 康振生; 李振岐 麥類作物學報 2004-04-15

227 玉米葉片受新月彎孢菌侵染后的細胞病理學變化 黃麗麗; 王蘭; 康振生; 趙杰; 張管曲 植物病理學報 2004-03-20

228 中國小麥條銹菌4個流行小種的RAPD標記 曹麗華; 康振生; 趙杰; 黃麗麗; 魏國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07-25

229 草酸氧化酶基因轉化煙草的研究 景嵐; 康振生; 孫燕飛; 張崗 西北植物學報 2004-10-30

230 超高產小麥品種(系)對全蝕病的抗性鑒定 高小寧; 劉起麗; 黃麗麗; 魏國榮; 康振生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4-08-30

231 禾谷鐮刀菌在小麥穗部侵染過程的細胞學研究 康振生; 黃麗麗; H.BUCHENAUER; 韓青梅; 蔣選利 植物病理學報 2004-09-20

232 戊唑醇對赤霉病菌生長發育影響的細胞學和免疫細胞化學研究 韓青梅; 康振生; 黃麗麗; 蔣選利 菌物學報 2004-11-22

233 利用PCR擴增的核糖體DNAs鑒定禾頂囊殼菌和瓶梗霉(英文) 黃麗麗; S.THEISON; 康振生 ; H.BUCHENAUER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2-30

234 小麥穗組織中脫氧鐮刀菌烯醇毒素的免疫細胞化學定位 康振生; 黃麗麗; H.BUCHENAUER 植物病理學報 2004-11-20

235 小麥條銹病的抗性遺傳及其在育種中的利用 劉萍; 儲燕寧; 康振生 寧夏農學院學報 2004-12 -10

236 基因組學在植物病理學中的應用 景嵐; 康振生; 韓青梅 西北農業學報 2004-12-10

237 小麥條銹菌條中31號生理小種SCAR檢測標記的建立 曹麗華; 康振生; 鄭文明; 黃麗麗; 李振岐 菌物學報 2005-02-22

238 抗病品種中小麥條銹菌細胞的超微結構變化過程 蔣選利; 康振生; 李振岐; 魏國榮 菌物學報 2005-02-22

239 黃淮冬麥區區試品種的抗條銹鑒定 王欣麗; 黃麗麗; 康振生; 段雙科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5-03-10

240 PCR技術在植物病害檢測中的應用 王曉杰; 康振生; 黃麗麗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5-04-30

241 Kang, Irmgard Zingen-Sell, H. Buchenauer. Infection of wheat spikes by Fusarium avenaceum and alteration of cell wall components in the infected tissu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5,111(1):19-28.   

242 Kang Zhensheng and Huang Lili. Ultrastructure and Molecular Cytolog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Wheat and Fusarium graminearu. In: 2nd Asia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2005. 25-28 June, Faculty of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43 Z. Kang, Huang L and H. Buchenauer. 2004, Ultrastrctural and cytochemical     

244 Z. Kang, H. Buchenauer. 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Cell Wall-Bound Thionins and Hydroxyproline-Rich Glycoproteins in Fusarium culmorum-Infected Wheat Spikes.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3, Vol. 151(3):120-129.   

245 Kang Z. lili huang, H. Buchenauer. Sube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chitinase and ?-1,3-glucanase in compatible and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wheat and Puccinia striiformis. J.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003 110(2): 170-183   

246 Kang Zhen-sheng, Wang Yao, Huang Li-li, Wei Guo-rong, Zhao Jie.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compatible Combination Between Puccinia striiformis and Wheat Cultivars with Low Reaction Type Resistanc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3,2(10):1102-1113.     

247 Kang, H. Buchenauer. 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1,3-glucanase and chitinase in Fusarium culmorum-infected wheat spikes.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60:141-153, 2002.   

248 Z. Kang, H. Buchenauer. Studies on the infection process of Fusarium culmorum in wheat spikes: Degradation of host cell wall components and localization of Trichothecene toxin in infected tissu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08(7): 653-660, 2002.   

249 Kang Z. lili huang, H. Buchenauer.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and localization of lignin and callose in compatible and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s between wheat and Puccinia striiformis. J.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002 109(1): 25-37     

250 Zhensheng Kang, H.Buche1. Zhensheng Kang, Lili Huang, Ulrich Krieg, Astrid Mauler-Machnik and Heinrich Buchnauer. Effects of tebuconazole on morphology, structure, cell wall components and trichothecene production of Fusarium culmorum on vitro. Pest Management Science(原名Pesticide Science)2001.57:491-500.   

251 Kang Z., Lili Huang and H. Buchenauer.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of effects of the fungicide metconazole on Fusarium culmorum in vitro. J.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001.108 (4), 419-432   

252 Zhensheng Kang, H. Buchenauer. 2000. Ultrastructural and Immuno- c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pathogen development and host responses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wheat spikes infected by Fusarium culmorum.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57:255-268.   

253 nauer. 2000. Cy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infection of wheat spikes by Fusarium culmorum. Mycological Research, 104:1083-1093.   

254 Kang, Z. and H. Buchenauer. 2000.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on cellulose, xylan and petin degradation in wheat spikes infected by Fusarium culmorum. J. of Phytopathology, 148(5):263-275.   

255 Kang, Z., Lili Huang & H. Buchenauer. 2000. Cytochemistry of cell wall component alternations in wheat roots infected by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J.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107(4):337-351.   

256 Kang, Z. and H. Buchenauer. 2000. Ultrastructur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studies on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wheat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6th European Fusarium Seminar, Sept.11-16, 2000, Berlin, p 30 (大會報告).   

257 Kang, Z.; Brandl, H.; Harfold, M.; Moll, G.and Buchenauer. 2000.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n infection of Fusarium culmorum in wheat cultivars differing in their sensitivity to Fusarium head blight.52th German plant protection conference, Oct.8-12, 2000, Muniche, p163-164 (大會報告).   

258 Kang, Z.; Zange, B,; Krieg, U.; Diehl, H-J. and Buchenauer, H. 2000.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fungicide tebuconazole on Fusarium culmorum in vitro and in vivo. 52th German plant protection conference, Oct.8-12, 2000, Muniche, p393.   

259 Z. Kang and Buchenauer, H. 2000. Infection Mechanism of Fusarium culmorum in wheat spike. 全國主要農作物抗病蟲育種及抗病性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P200-201, 云南,昆明,2000,5,25-30。   

260 Kang Z. and H. Buchenauer. 2000.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infection of wheat spikes by Fusarium culmorum as well as on degration of cell wall components and localization of mycotoxins in host tissue. Mycotoxin Research, Vol. 16, No. 1: 1-5.

榮譽獎勵:

1.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生活津貼;

2.1996年獲陜西咸陽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及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3.1996年被授予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4.1997年被農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5.1997年入選陜西省“三五”人才工程;

6.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7.2001年被陜西省授予“優秀留學回國人員”;

8.2001年獲陜西高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9.201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0.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1.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12.榮獲“全國模范教師”;

13.榮獲陜西省勞動模范;

14.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5.榮獲陜西省教委優秀電視教材一等獎;

16.榮獲農業部神農杯電教片銅獎。

發明專利:

1 小麥條銹病菌分子檢測方法 康振生; 王小杰; 鄭文明; 黃麗麗; 趙杰; 韓青梅; 魏國榮; 高小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01-03

2 一種淡紫灰鏈霉菌及其活性產物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黃麗麗; 姜云; 康振生; 何其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07-15

3 一種防治小麥病害的芽孢桿菌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黃麗麗; 劉冰; 喬宏萍; 康振生 ; 宮宇飛; 高小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07-22

4 用于防治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內生鏈霉菌及其制備方法 黃麗麗; 涂璇; 康振生; 高小寧; 申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07-22

5 一種用于防治小麥全蝕病的芽孢桿菌及其制備方法 黃麗麗; 劉冰; 康振生; 喬紅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07-22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追求永無止境——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

康振生工作近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提供)   

3月3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蟲博物館報告廳里彌漫著喜慶的氣氛,當孫武學校長與植保學院博士生導師康振生教授鄭重地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聘任合同上簽字時,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第二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康振生心情顯得格外激動,但他在講話中卻一如既往地謙遜。“獲批‘長江學者’對我來說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動力。我要通過3年扎實的工作,達到并超越預期目標,力爭使西北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成災機理與控制創新團隊成為教育部乃至國家基金的創新團隊。”   

拓展學科新領域   

近年來,康振生系統研究了小麥對主要真菌病害的抗病機制和病菌的致病機理,取得了重要進展,推動了這一學科領域在我國的發展。他首次系統揭示了小麥赤霉菌的致病機理和小麥抗赤霉病的機制;明確了條銹菌與小麥互作關系的細胞學、分子細胞學特征;證實異核作用是我國小麥條銹菌毒性變異的重要途徑。有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后,受到同行專家的廣泛關注,并被廣泛引述。  

作為我國植物病原領域唯一的兩部專著,他主編的《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結構》和《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態》出版后,其著作中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形態結構特征照片已被全國統編教科書、專著、網絡教材等廣泛引用。  在基礎理論研究深入進行的基礎上,康振生要讓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與有關單位合作,對繁6及其衍生系小麥抗條銹性變異進行了成功預測預報。通過提供抗源,及時調整品種布局與指導測報和防治,在川、甘、陜、豫、魯等地挽回小麥損失7.5億公斤,純效益達7.32億元。  

迄今為止,康振生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篇,其中SCI收錄26篇;主編、參編著作8部;先后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這些成績也為他贏得了極大的榮譽。1997年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01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4年獲“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同年入選國家“新世紀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獲批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用自己所學報效祖國   

近年來,康振生多次應邀赴德國、英國、意大利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或開展合作研究,但他認為,只有用自己所學創造出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才是對國家最好的報答。  

1988年,康振生赴加拿大溫尼泊試驗站做博士論文。一年后,取得重要進展的小麥條銹病研究工作令國外導師大為驚訝,并全力支持他繼續開展研究。  

1997年,康振生赴德國霍恩海姆大學開展合作研究。1998年,為母校植物保護一級學科獲批,他專程回國參加有關會議;2001 年,他幾次專程回國,組織植物病理學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申報和參加答辯。  

2000年,學成歸來的康振生再次回到了母校,就像1990年從加拿大歸來一樣。惟一不同的是,與他一起歸來的還有妻子和已經上小學的兒子。  

事業是干出來的   

在康振生看來,事業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只有踏踏實實地干,才能有所收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做可能有結果,不做永遠沒有結果。”   

熟悉康振生的人都知道,一年四季,除了外出,節假日他或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實驗室,晚上11時以前沒有回過家,即使到了家,也要等手頭的工作完成后再休息。2004年5月,康振生被聘為植保學院院長,教學、科研、管理三副重擔一齊壓在他身上。  

的確,康振生太忙了,抽空打半個小時的羽毛球也都成了他難得的享受。作為一名教師,課程講授、30余名研究生的論文指導需要高質量地完成。作為農業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長、陜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植物保護學院院長,還有繁重的科研和行政事務。在別人看來,康振生的生活可謂枯燥無味,對他來說卻是一種享受。用他的話說,科學研究是我的愛好和追求。  

康振生在特聘教授的合同上確定了這樣的目標:圍繞西北地區農業生產中的重大病害問題,組建高水平的創新團隊,力爭使小麥條銹病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通向未來的奮斗之路上,康振生依然行色匆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同類創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