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龐保平 ,男,教授,博士,1963年11月1日出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昆蟲教研室主任、學科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內蒙古高等學校教材編輯委員會委員。1985年7月畢業于原內蒙古農牧學院植保專業,同年留校任教,從事于昆蟲生態學和農業昆蟲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91年3月至11月于北京林業大學外語培訓中心進修英語,1995年考入原浙江農業大學昆蟲學專業,師從著名昆蟲學家、國際昆蟲學會理事、浙江農業大學校長程家安教授,研究方向為害蟲綜合治理,1998年7月獲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入選內蒙古高等院校“11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2002年當選為中國昆蟲學會理事。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昆蟲實驗室做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近年來先后在“昆蟲知識”、“生態學雜志”、“植物保護學報”、“中國生物防治”、“華北農學報”、“昆蟲學報”和“生態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高等學校教材《動物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農業昆蟲學(北方本)》(編委)、《農業昆蟲鑒定》(副主編)和《園藝植物昆蟲學》(編委)。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昆蟲與植物相互作用的關系、作物-害蟲-天敵三者關系及捕食性天敵作用的評價。
科研成果:
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了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玉米對截形葉螨的抗蟲性及其機理的研究”(2003)、內蒙古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斑潛蠅猖獗成災機制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200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用單克隆抗體評價捕食性天敵對麥蚜的控制作用”(2004)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曾獲內蒙古農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和內蒙古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各一項。攻博期間參加了導師程家安教授主持的國際合作項目“促進稻田生物因子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稻田白背飛虱猖獗成災機制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博士論文“白背飛虱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在捕食作用研究中的應用”,首次在國內應用單克隆抗體技術研究節肢動物捕食作用,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地制備出高度特異性的白背飛虱單克隆抗體,并用于評價稻田蜘蛛對白背飛虱的控制作用,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
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南美斑潛蠅寄主選擇性及其機理的研究”(2005~2007)。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園藝植物昆蟲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編委,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農業昆蟲鑒定(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副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農業昆蟲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編委,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動物學(高等學校教材),編委,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
發表論文:
1. 內蒙古巴盟草原昆蟲群落結構初步研究 龐保平 關明卓 李國霞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1年 第04期
2. 桃蚜空間格局的研究 龐保平 關明卓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1年 第02期
3. 麥田昆蟲群落的時間結構 龐保平 昆蟲知識 1993年 第05期
4. 草原昆蟲群落排序的研究 關明卓 龐保平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3年 第03期
5. 麥長管蚜種群空間格局及其應用 龐保平 趙建興 周曉榕 關明卓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年 第
6. 保護地瓜蚜種群生長特性的研究 龐保平 關明卓 郝樹廣 崔俊生 康志強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年 第03期
7. 保護地瓜蚜實驗種群生殖力表及有效積溫的研究 龐保平 關明卓 郝樹廣 康志強 崔俊生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年 第04期
8. 小菜蛾空間分布格局及抽樣技術的研究 龐保平 邢莉 王振平 任裕佺 楊海明 內蒙古農業科技 1999年 第06期
9. 多異瓢蟲對麥長管蚜的捕食效應——種內干擾和空間異質性 龐保平 趙建興 孟瑞霞 孟煥文 伊衛東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10. 玉米截形葉螨滯育誘導研究 孟瑞霞 趙建興 劉家驤 周維敏 龐保平 內蒙古農業科技 2001年 第03期
11. 溫度對美洲斑潛蠅生長發育及存活的影響 龐保平 鮑祖勝 程家安 黃恩友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1期
12. 玉米截形葉螨藥劑防治試驗 龐保平 劉家驤 趙強 黃俊霞 伊衛東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4期
13. 美洲斑潛蠅對主要蔬菜寄主選擇性的研究 龐保平 周曉榕 鮑祖勝 程家安 韓靖玲 華北農學報 2003年 第03期
14. 不同寄主植物對截形葉螨生長發育及繁殖的影響 龐保平 周曉榕 史麗 穆洪波 昆蟲學報 2004年 第01期
15. 寄主揮發物、葉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潛蠅寄主選擇中的作用 龐保平 鮑祖勝 周曉榕 程家安 生態學報 2004年 第03期
16. 取食經歷對美洲斑潛蠅雌成蟲壽命及生殖力的影響 龐保平 鮑祖勝 周曉榕 程家安 昆蟲知識 2004年 第02期
17. 玉米截形葉螨實驗種群生殖力表 韓靖玲 龐保平 呂方 孟煥文 岳玲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18. 小菜蛾幼蟲空間格局的地統計學分析 高書晶 龐保平 史麗 伊衛東 昆蟲知識 2004年 第04期
19. 麥田昆蟲群落的結構與時序動態 高書晶 龐保平 于洋 路慧 生態學雜志 2004年 第06期
20. 寄主揮發物、葉色和表皮毛在美洲斑潛蠅寄主選擇中的作用 龐保平 鮑祖勝 周曉榕 程家安 生態學報 2004年 第03期
21. 取食經歷對美洲斑潛蠅雌成蟲壽命及生殖力的影響 龐保平 鮑祖勝 周曉榕 程家安 昆蟲知識 2004年 第02期
22. 玉米截形葉螨實驗種群生殖力表 韓靖玲 龐保平 呂方 孟煥文 岳玲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23. 小菜蛾幼蟲空間格局的地統計學分析 高書晶 龐保平 史麗 伊衛東 昆蟲知識 2004年 第04期
24. 麥田昆蟲群落的結構與時序動態 高書晶 龐保平 于洋 路慧 生態學雜志 2004年 第06期
25. 保護地黃瓜截形葉螨種群動態的研究 高書晶 龐保平 劉家驤 孟煥文 伊衛東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年 第01期
26. 不同玉米品種對截形葉螨種群參數的影響 龐保平 劉家驤 周曉榕 張瑞峰 應用生態學報 2005年 第07期
27. 南美斑潛蠅對不同茄子品種的選擇性及其機理的研究 韓靖玲 龐保平 龐琢 高書晶 崔威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年 第03期
28. 不同寄主植物對美洲斑潛蠅種群參數的影響 龐保平 程家安 黃恩友 鮑祖勝 植物保護 2005年 第02期
29. 溫室瓜蚜種群動態的研究 龐保平 周曉榕 陳靜 高書晶 昆蟲知識 2005年 第05期
30. 玉米田截形葉螨種群動態的研究 龐保平 劉家驤 劉茂榮 高書晶 生態學雜志 2005年 第10期
31. 南美斑潛蠅對不同黃瓜品種的寄主選擇性 韓靖玲 龐保平 高書晶 高俊平 武威 昆蟲知識 2005年 第06期
32. 保護地黃瓜截形葉螨種群動態的研究 高書晶 龐保平 劉家驤 孟煥文 伊衛東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年 第01期
33. 春小麥品種對麥長管蚜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于洋 龐保平 高書晶 夏春穎 應用生態學報 2006年 第02期
34. 春小麥品種對麥長管蚜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于洋 龐保平 高書晶 夏春穎 應用生態學報 2006年 第02期
35. 麥長管蚜單克隆抗體及其特性研究 龐保平 高書晶 陳正賢 周曉榕 杜雅南 中國農業科學 2006年 第02期
36. 3種蚜蟲對多異瓢蟲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 何文英 龐保平 麻旭東 劉星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 第01期
37. 麥田昆蟲群落結構及多樣性的季節動態 高書晶 龐保平 周曉榕 董奇彪 昆蟲知識 2006年 第03期
38. 南美斑潛蠅對番茄的選擇性與葉毛數和營養物質含量的關系 高俊平 龐保平 劉慧 孟瑞霞 植物保護 2006年 第02期
39. 南美斑潛蠅寄主選擇性與植物次生化合物及葉毛的關系 龐保平 高俊平 周曉榕 王娟 昆蟲學報 2006年 第05期
40. 羊草根際固氮菌的分離及其生長條件的研究 鄭紅麗 龐保平 樊明壽 劉雙平 華北農學報 2007年 第01期
41. 南美斑潛蠅寄主選擇性與植物營養物質及葉綠素含量的關系 高俊平 龐保平 孟瑞霞 王娟 應用生態學報 2007年 第03期
42. 綠僵菌對高爾夫球場蠐螬防治效果的比較 魏海燕 農向群 李存煥 張澤華 龐保平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02期
43. 南美斑潛蠅對不同菜豆品種的偏好性與寄主化學物質含量的關系 閆麗英 龐保平 周曉榕 張翠青 中國農業科學 2008年 第03期
44. 陜西省尖翅蠅屬二新種記述(雙翅目,尖翅蠅科) 董奇彪 龐保平 楊定 動物分類學報 2008年 第02期
45. 捕食量和溫度對麥長管蚜在多異瓢蟲體內可測定時間的影響 高書晶 龐保平 周曉榕 陳正賢 昆蟲學報 2008年 第05期
46. 不同寄主植物對南美斑潛蠅生長發育的影響 宮玉艷 龐保平 孟瑞霞 劉家驤 陳陽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第01期
47. 麥長管蚜ELISA檢測體系的建立 高書晶 龐保平 陳正賢 昆蟲知識 2008年 第05期
48. 冀東地區南美斑潛蠅的發生規律及寄主選擇性 韓靖玲 陳志 陳勝萍 龐保平 劉曉光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年 第02期
49. 斜紋夜蛾性信息素誘捕器田間應用技術 崔巍 鄭永利 姚士桐 汪霞 龐保平 婁永根 昆蟲知識 2009年 第01期
50. 光周期對內蒙古三種草原蝗蟲高齡若蟲發育、存活、羽化、生殖的影響 陳廣平 郝樹廣 龐保平 康樂 昆蟲知識 2009年 第01期
51. 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的研究進展 閆鋒 祝傳書 龐保平 西北植物學報 2009年 第04期
資料更新中……
教學情況
自1985年畢業留校工作以來,先后承擔了農學、蔬菜、植保等專業的有關昆蟲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現主要承擔植保專業“農業昆蟲學”和“昆蟲生態及預測預報”、農學專業“農業昆蟲學”的教學工作、碩士研究生“昆蟲生態學”、“害蟲綜合治理”和“昆蟲學研究新進展”的講授。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