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国**毛片|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软件,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欧美性动态图

| 加入桌面
科技創新網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發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新人物 » 基礎科學 » 大氣科學 »

黃耀——陸地生態系統模型研究專家黃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5-03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免費注冊為會員后,您可以...
發布專家信息 推廣科研成果
建立專家網頁 在線洽談生意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黃耀——陸地生態系統模型研究專家黃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專家信息:

黃耀,男,1956年1月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的首席科學家,兼任南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學委員會主任委員。2000 年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是國際SCI期刊《農業和林業氣象學》(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農業、生態與環境》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編委,2006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評閱人,開發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先后被2000年和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推薦用于稻田甲烷排放清單編制。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82年畢業于南京氣象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

2.1986年研究生畢業,獲南京氣象學院理學碩士學位;

3.1986年-1993年在江蘇省農科院農業現代化所工作;

4.1993年晉升副研究員;

5.1994年以研究科學家身份赴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進行合作研究,同年8月被錄取為該系博士研究生;

6.1997年5月獲哲學博士學位;

7.2000年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黃耀研究員長期從事陸地生態系統模型、陸地碳氮循環與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主持和參加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有關部(委)、國家基金委和國際合作項目多項科研項目。  

1.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與全球變化的關系課題來源: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主持)起止日期:2000-2003, 2004-2006(優秀入選者后續支持)   

2.農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研究 課題來源: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主持) 起止日期:2001-2005   

3.土-氣界面碳、氮、硫的交換過程與全球變化的關系 課題來源: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專題主持) 起止日期:2000- 2004   

4.Do genetic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defense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an invasive plant species: experimental tests 課題來源:國際合作起止日期:2003-2006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作者:黃耀 周廣勝 吳金水 延曉冬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2.地球系統碳循環 作者:陳泮勤 黃耀 于貴瑞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

3.地氣系統碳氮交換—從實驗到模型 作者:黃耀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3

國外論文:

1.Huang Y, Sun WJ, Zhang W, Yu YQ, Su YH and Song CC, 2009. Marshland conversion to cropland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1950 to 2000 reduc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Change Biology,doi: 10.1111/j.1365-2486.2009.01976.x

2.Li TT, Huang Y, Zhang W and Song CC, 2009. CH4MODwetland: A biogeophys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natural wetlands, Ecological Modelling (in press)

3.Huang Y, Yu YQ, Zhang W, Sun WJ, Liu SL, Jiang J, Wu JS, Yu WT, Wang Y, Yang ZF, 2009. Agro-C: A biogeophys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carbon budget of agroecosystem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49(1):106–129

4.Zou JW, Huang Y, Qin YM, Liu SW, Seng QR, Pan GX, Lu YY, Liu QH, 2009. Changes in fertilizer-induced direct N2O emissions from paddy field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China between 1950s and 5 1990s, Global Change Biology, 15:229–242

5.Chen ST, Huang Y, 2009. Soil respiration and N2O emission in croplands under different ploughing practices: a case study in south- east China,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7(2):198–205

6.Sun WJ, Huang Y, Zhang W, Yu YQ, 2009. Estimating topsoil SOC sequestration in croplands of eastern China from 1980 to 2000,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47(3): 261–272

7.Piao SL, Fang JY, Ciais P, Peylin P, Huang Y, Sitch S & Wang T, 2009. The carbon balanc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Nature, 458:1009-1013

8.Zhao XS, Huang Y, Jia ZJ, Liu HZ, Song T, Wang YS, Shi LQ, Song CC, Wang YY, 2008. Effects of the conversion of marshland to cropland on 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355:181–191

9.Chen ST, Huang Y, Zou JW, 2008.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us oxide emission and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44:985-989

10..Zou JW, Huang Y,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7. Quantifying direct N2O emissions in paddy field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mainland China: Dependence on water regim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1(37): 8030−8042

11.Zhang W, Huang Y, Sun WJ, Yu YQ, 2007. Simulating crop net primary production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50 by linking the Crop -C model with a FGOALS’s model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4(5): 845−854

12.Huang, Y., Zhang, W., Sun, W.J, Zheng, X.H., 2007.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Chinese croplands from 1950 to 1999,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7(3):692-701

13.Zhang, W., Yu, Y.Q., Sun, W.J. and Huang, Y. 2007. Si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Chinese rice paddies from 1980 to 2000. Pedosphere. 17(1): 1-10

14.Sun, W.J., Huang, Y., Chen, S.T., Zou, J.W. and Zheng, X.H., 2007. Dependence of wheat and rice respiration on tissue nitrog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t carbon fixation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rate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4(1): 55−64

15.Huang, Y. & Sun, W.J., 2006. Changes in topsoil organic carbon of croplands in mainland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1(15):1785−1803

16.Lu, Y., Huang, Y., Zou, J.W. and Zheng, X.H., 2006. An inventory of N2O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in China using precipitation- rectified emission factor and background emission, Chemosphere, 65(11):1915-192

17.Chen, S.T. & Huang, Y., 2006. Determination of respiration, gros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soil profile using BaPS syste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8(5):937−943

18.Dai, W.H. and Huang, Y., 2006. Rel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centration to climate and altitude in zonal soils of China, CATENA, 65(1):87—94

19.Dai, W.H. & Huang, Y., 2006. Effects of site variables on surfac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zonal soils of China.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9(1):64-69

20.Huang, Y., Zhang, W, Zheng, X.H., Han, S.H. and Yu, Y.Q., 2006.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s from Chinese rice paddies by linking a model to GIS database, ACTA ECOLOGICA SINICA, 26(4):980−988.

21.Huang, Y., Yu, G. and Chen, P., 2005. Carbon Budgeting for the Terrestrial and Marginal Sea Ecosystems of China, Global Change NewsLetter, No. 62:17—19

22.Jiao, Y., Huang, Y., Zong, L.G., Zheng, X.H., Sass, R.L., 2005. Effects of copper concentr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 in rice soils, Chemosphere, 58(2):185—193

23.Zou, J.W., Huang, Y., Sun, W.J.,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5. Contribution of plants to N2O emissions in soil-winter wheat ecosystem: pot and field experiments, Plant and Soil, 269:205—211

24.Zou, J.W., Huang, Y., Jiang, J.Y., Zheng, X.H. and Sass R.L., 2005. A 3-year field measurement of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rice paddies in China: Effects of water regime, crop residue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Global Biogeochem. Cycles, 19, GB2021, doi:10.1029/2004GB002401

25.Zou, J.W., Huang, Y., Lu, Y.Y.,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5. Direct emission factor for N2O from rice-winter wheat rotation systems in southeast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4755—4765

26.Huang, Y., Zhang, W., Zheng, X.H., Li, J. and Yu, Y.Q., 2004. Modeling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with vari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doi:10.1029/2003JD004401

27.Huang, Y., Zou, J.W., Zheng, X.H., Wang, Y.S. & Xu, X.K., 2004.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as influenced by amendment of plant residues with different C:N ratio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6(6): 973-981

28.Zou, J.W., Huang, Y., Zheng, X.H, Wang, Y.S. and Chen, Y.Q., 2004. Static opaque chamber-based technique for determination of net exchange of CO2 between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atmosphe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9(4):381—388

29.Zou, J.W., Huang, Y.,Zong, L.G., Zheng, X.H. and Wang, Y.S., 2004. Carbon dioxide,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from a rice―wheat rotation as affected by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 21(5): 691—698

30.Zheng, X.H., Han, S.H., Huang, Y., Wang, Y.S. and Wang, M.X., 2004. Re-quantifying the emission factor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ng the direct N2O emission from Chinese cropland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18, GB2018, doi:10.1029/2003GB002167

31.Zheng, X.H., Huang, Y., Wang, Y.S., Wang, M.X., 2003.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nitric oxide emission from a typical Chinese rice -wheat rotation during the non-waterlogged period, Global Change Biology, 9:219—227

32.Zheng, X.H., Huang, Y., Wang, Y.S., Wang, M.X., Jin, J.S., Li, L.T., 2003. Effects of soil temperature on nitric oxide emission from a typical Chinese rice-wheat rotation during the non-waterlogged period, Global Change Biology, 9:601—611

33.Huang, Y., Jiao, Y., Zong, L.G., Wang, Y.S. and Sass, R.L., 2002.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the wheat -growing season in eighteen Chinese paddy soils: an outdoor pot experiment,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36:411—417

34.Huang, Y., Jiao, Y., Zong, L.G., Zheng, X.H., Sass, R.L. and Fisher, F.M., 2002. Quantitative dependence of methane emission on soil properties,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64(1-2): 157—167

35.Yang, X., Wang, M.X., Huang, Y. and Wang, Y.S., 2002. A one-compartment model to study soil carbon decomposition rate at equilibrium situation, Ecological Modelling, 151(1):63—73

36.Huang, Y., Jiang, J.Y., Zong, L.G., Sass, R.L. and Fisher, F.M., 2001. Comparison of Field Measurements of CH4 Emission from Rice Cultivation in Nanjing, China and in Texas, US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8 (6): 1121—1130

37.Xu, X.K., Huang, Y., Zhou, L.K., Huang, G.H. and Cleemput, O.V., 2001. Effect of dicyandiamide and hydroquinon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ea-nitrogen-15 in soil cropped to wheat,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34: 286—290

38.Yang, X., Wang, M.X. and Huang, Y., 2001. The climatic-induced net carbon sink by terrestrial biosphere over 1901-1995,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8 (6): 1192—1206

39.Sass, R.L, Fisher, F.M. and Huang Y, 2000. A process-based model for methane emissions from irrigated rice fields: experimental basis and assumptions.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58:249—258

40.Huang, Y., Sass, R.L. and Fisher, F.M., 1998. A semi-empirical model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flooded rice paddy soils, Global Change Biology, 4:247—268

41.Huang, Y., Sass, R.L. and Fisher, F.M., 1998. Model estimates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irrigated rice cultivation of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4: 809—821

42.Huang, Y., Gao, L. Z., Jin, Z.Q. and Chen, H., 1998. Simulating the optimal growing season of rice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its adjacent area, China,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91:251—262

43.Huang, Y., Sass, R.L. and Fisher, F.M., 1997. Methane emission from Texas rice paddy soils. 1. Quantitative multi-year dependence of CH4 emission on soil, cultivar and grain yield, Global Change Biology, 3:479—489

44.Huang, Y., Sass, R.L. and Fisher, F.M., 1997. Methane emission from Texas rice paddy soils. 2. Seasonal contribution of rice biomass production to CH4 emission, Global Change Biology, 3:491—500

45.Huang, Y., Gao, L.Z., Jin, Z.Q. and Chen, H., 1996. A software package for optimizing rice produc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growth simulation and feedback control, Agricultural Systems, 50:335—354

國內論文:

1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蒸散量的影響 賈志軍; 張穩; 黃耀; 趙曉松; 宋長春 環境科學 2010-04- 15

2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影響的評估 黃耀 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6:未來幾年氣候變化研究向何處去 2007-05-15

3 模擬酸雨對不同土壤有機碳和作物秸稈分解的影響 朱雪竹; 黃耀; 楊新中 應用生態學報 2009-02-15

4 中國科學院“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關鍵科學問題”項目群簡介 丁仲禮; 傅伯杰; 韓興國; 葛全勝; 郭正堂; 王毅; 樊杰; 黃耀; 于貴瑞; 蔡祖聰; 史學正; 顧行發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09-01-15

5 長江三角洲典型地區水稻籽粒中重金屬含量及空間分布特征 楊玉峰; 黃標; 齊雁冰; 趙永存; 孫維俠; 黃耀 土壤 2009-02-15

6 大氣CO_2濃度升高和秸稈還田對稻麥輪作農田N_2O排放的影響 董海波; 鄭循華; 黃耀 ; 姚志生; 梅寶玲; 朱建國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9-01-20

7 中國大陸主要糧食作物地力貢獻率和基礎產量的空間分布特征 湯勇華; 黃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9-05-20

8 異養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離鑒定及其在不同培養條件下產N_2O研究 蔣靜艷; 胡正華; 黃耀 環境科學 2009-07-15

9 水稻土有機碳區域尺度的演變模擬研究 楊茹瑋; 徐琪; 史學正; 黃耀 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 2009-07-10

10 1961~2003年中國大陸地表太陽總輻射變化趨勢 王雅婕; 黃耀; 張穩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9-07-20

11 中國地帶性土壤有機質含量與酸堿度的關系 戴萬宏; 黃耀; 武麗; 俞佳 土壤學報 2009-09-15

12 1955—2005年中國稻田甲烷排放估算 王平; 黃耀; 張穩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9-09-15

13 溫帶森林土壤溶液溶解性N_2O和CO_2含量特征及其影響機制 劉子銳; 徐星凱; 黃耀; 韓琳; 羅獻寶; 韓士杰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9-11-20

14 青藏高原高寒灌叢草甸生態系統碳平衡研究 李東; 曹廣民; 黃耀 ; 靳代櫻; 明珠 草業科學 2010-01-15

15 耕作制度對川中丘陵區冬灌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響 江長勝; 王躍思; 鄭循華; 朱波; 黃耀 環境科學 2006-02-15

16 關于我國碳排放問題的若干對策與建議 魏一鳴; 范英; 王毅; 劉蘭翠; 梁巧梅; 吳剛; 曹明奎; 黃耀; 王紹強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06-01- 30

17 地點因素對中國地帶性土壤表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英文) 戴萬宏; 黃耀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2-28

18 近20年來中國大陸農田表土有機碳含量的變化趨勢 黃耀; 孫文娟 科學通報 2006-04-15

19 基于模型和GIS技術的中國稻田甲烷排放估計 黃耀; 張穩; 鄭循華; 韓圣慧; 于永強 生態學報 2006-04-30

20 長江三角洲典型地區農田土壤有機質的時空變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朱靜; 黃標; 孫維俠; 楊榮清; 鄒忠; 丁峰; 蘇健平; 黃耀; 金洋; 畢葵森 土壤 2006-04-30

21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靈敏度分析 張穩; 黃耀; 鄭循華; 于永強 生態學報 2006-05-30

22 基于1∶5萬數據庫研究土壤空間分異及其影響因素——以江蘇省無錫和常州市為例 楊茹瑋; 史學正; 于東升; 黃耀; 徐茂; 潘賢章; 金洋; 劉林旺 土壤學報 2006-06-30

23 稻田不同種類有機肥施用對后季麥田N_2O排放的影響 鄒建文; 黃耀; 宗良綱; 鄭循華; 王躍思 環境科學 2006-07-15

24 應用BIOME-BGC模型研究典型生態系統的潛熱通量——半干旱地區吉林通榆的模擬 王超; 延曉冬; 黃耀; 劉輝志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6-05- 30

25 半干旱區農田和草地與大氣間二氧化碳和水熱通量的模擬研究 姜紀峰; 延曉冬; 黃耀; 郭維棟; 劉輝志; 王淑瑜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6-05-30

26 地表UV-B輻射增強對土壤-冬小麥系統N_2O排放的影響機理研究 蔣靜艷; 牛傳坡; 胡正華; 楊玉峰; 黃耀 環境科學 2006-09-15

27 有機肥氮素釋放動態模型的初步研究 朱大威; 黃耀; 盧燕宇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6-08-30

28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減排措施與對策 黃耀 第四紀研究 2006-09-30

29 沼澤濕地N_2O通量特征及N_2O 與CO_2排放間的關系 孫麗; 宋長春; 黃耀 中國環境科學 2006-10-30

30 中國農業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模擬(I)——模型的建立與靈敏度分析 黃耀; 王; 張穩; 于永強; 王平 自然資源學報 2006-09-30

31 華東地區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模擬研究——模型的驗證與靈敏度分析 于永強; 黃耀; 張穩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6-11-30

32 中國農業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模擬(Ⅱ)——模型的驗證與凈初級生產力估算 王彧; 黃耀; 張穩; 于永強; 王平 自然資源學報 2006-11-30

33 三江平原稻田CO_2通量及其環境響應特征 宋濤; 王躍思; 宋長春; 石立慶; 黃耀; 王盤興 中國環境科學 2006-12-30

34 水稻籽粒鎘積累模型 劉影; 黃耀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7-02-25

35 華東地區農田土壤有機碳時空格局動態模擬研究 于永強; 黃耀; 張穩; 孫文娟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7-01- 30

36 地表UV-B輻射增強對土壤-冬小麥系統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的影響 胡正華; 蔣靜艷; 牛傳坡; 孫文娟; 黃耀 環境科學 2007-03-15

37 陸地生態系統氮沉降增加的生態效應 呂超群; 田漢勤; 黃耀 植物生態學報 2007-03-30

38 半干旱區農田和草地與大氣間二氧化碳和水熱通量的模擬研究(英文) 姜紀峰; 延曉冬; 黃耀; 郭維棟; 劉輝志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7-06-15

39 種植不同作物對農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響及其驅動因子 陳書濤; 黃耀; 鄭循華; 陳玉泉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7-03-15

40 城鄉交錯區蔬菜生態系統氮循環的數值模擬研究 張東升; 史學正; 于東升; 黃標; 趙永存; 黃耀 ; Ingrid ?born; Martin Larsson 土壤學報 2007-05-15

41 基于GIS技術的1991—2000年中國農田化肥氮源一氧化二氮直接排放量估計 盧燕宇; 黃耀; 張穩; 鄭循華 應用生態學報 2007-07-15

42 UV-B輻射強度變化對冬小麥碳氮代謝的影響 牛傳坡; 蔣靜艷; 黃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7-07- 20

43 三江平原農田夜間呼吸的渦度相關法和箱法觀測比對 宋濤; 王躍思; 趙曉松; 宋長春; 石立慶; 王盤興; 黃耀 環境科學 2007-08-15

44 蘇州印染企業清潔生產的分析 周權鎖; 陳振翔; 王小兵; 黃耀; 李學林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7-09-10

45 農田土壤有效磷的時空變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蘇省如皋市為例 廖菁菁; 黃標; 孫維俠; 鄒忠; 蘇建平; 丁峰; 黃耀 土壤學報 2007-07-15

46 長江三角洲典型地區土壤有效銅和鋅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嚴連香; 黃標; 邵學新; 趙永存; 孫維俠; 顧志權; 錢衛飛; 黃耀 土壤通報 2007-10-06

47 CODcr實驗的改進 周權鎖; 李學林; 黃耀; 李輝信; 蔣靜艷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7-10-15

48 基于模型和GIS的農田有機肥供氮量時空變化分析 朱大威; 黃耀; 金之慶; 盧燕宇 江蘇農業學報 2007-10-31

49 三江平原典型沼澤濕地蒸散量研究 賈志軍; 宋長春; 王躍思; 黃耀; 石立慶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7-07-15

50 不同區域森林表層土壤甲烷和乙烯氧化特性及影響機制 魏晉; 徐星凱; 黃耀; 王躍思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01-20

51 太湖地區表層土壤養分空間變異的影響因素研究 趙莉敏; 史學正; 黃耀; 徐茂; 于東升; 王洪杰; 張黎明; 張勇 土壤 2008-12-15

52 城鄉交錯區蔬菜生態系統肥料利用率的模型模擬 張東升; 王洪杰; 史學正; 黃標; 黃耀; 常青 土壤通報 2008-02-06

53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蘇省氮肥施用適宜性分析——以2000年為例 朱大威; 黃耀; 金之慶; 張穩; 姜軍 中國農業科學 2008-05-10

54 冬小麥返青-拔節期土壤的自養和異養呼吸研究 陳書濤; 古敏; 賈劉敏; 黃耀 環境科學學報 2008-05-06

55 中國東北三省1960—2005年地表干燥度變化趨勢 王亞平; 黃耀; 張穩 地球科學進展 2008-06-10

56 濕地墾殖對土壤有機碳影響的模擬研究 蘇艷華; 黃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07-20

57 農田土壤固碳潛力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 孫文娟; 黃耀; 張穩; 于永強 地球科學進展 2008-09-10

58 UV-A輻射對土壤-冬小麥系統呼吸速率和N_2O排放的影響 胡正華; 蔣靜艷; 孫文娟; 黃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8-09-20

59 1990~2000年中國稻田甲烷排放變化模擬 王平; 魏麗; 杜筱玲; 張穩; 黃耀; 孫文娟; 劉文英 地球信息科學 2008-10-15

60 農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研究進展 李晶; 王明星; 王躍思; 黃耀; 鄭循華; 徐新 大氣科學 2003-07-07

61 不同種類有機肥施用對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綜合影響 鄒建文; 黃耀; 宗良綱; 王躍思; Ronald L.Sass 環境科學 2003-07-30

62 稻田CO_2、CH_4和 N_2O排放及其影響因素 鄒建文; 黃耀; 宗良綱; 鄭循華; 王躍思 環境科學學報 2003-11-26

63 有機肥施用、土壤有效銅和氮素對稻田甲烷排放的影響 焦燕; 黃耀; 宗良綱; 周權鎖; Ronald L.Sass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3-10-25

64 環境因素和作物生長對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響 蔣靜艷; 黃耀; 宗良綱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3-12-25

65 水分管理與秸稈施用對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響 蔣靜艷; 黃耀; 宗良綱 中國環境科學 2003-10-30

66 稻田灌溉和秸稈施用對后季麥田 N_2O排放的影響 鄒建文; 黃耀; 宗良綱; 蔣靜艷; 鄭循華; 王躍思 中國農業科學 2003-04-20

67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蘇省農田土壤有機碳變化研究 沈雨; 黃耀; 宗良綱; 張穩; 徐茂; 劉林旺 中國農業科學 2003-11-20

68 木質素和氮含量對植物殘體分解的影響 黃耀; 沈雨; 周密; 馬瑞升 植物生態學報 2003-03-20

69 活性鋁對小麥根生長及酶活性的影響 朱雪竹; 黃耀; 宗良綱; 孔繁翔 應用生態學報 2005-06-18

70 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系數的研究 盧燕宇; 黃耀; 鄭循華 應用生態學報 2005-07- 18

71 基于BaPS系統的旱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分量確定探討 劉巧輝; 黃耀; 鄭循華 環境科學學報 2005-08-26

72 秋冬季節植物-微生物系統治理新沂河效果分析 盧軍; 張利民; 岳強; 周凌云; 黃耀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5-09-30

73 輪作制度對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及驅動因子 陳書濤; 黃耀; 鄭循華; 陳玉泉 中國農業科學 2005-10-10

74 影響農田氧化亞氮排放過程的土壤因素 焦燕; 黃耀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3-12-20

75 內蒙古天然與放牧草原溫室氣體排放研究 王躍思; 薛敏; 黃耀; 劉廣仁; 王明星; 紀寶明 應用生態學報 2003-03-30

76 基于靜態暗箱法的陸地生態系統-大氣CO_2凈交換估算 鄒建文; 黃耀; 鄭循華; 王躍思; 陳玉泉 科學通報 2004-02-15

77 不同水稻土水稻生長季施用秸稈對后季麥田N_2O排放的影響 焦燕; 黃耀; 宗良綱; 周權鎖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4-01-30

78 作物生長和氮含量對土壤-作物系統CO_2排放的影響 孫文娟; 黃耀 ; 陳書濤; 楊兆芳; 鄭循華 環境科學 2004-05-30

79 干燥和重新濕潤過程引起土壤CO_2激發釋放的模擬研究 戴萬宏; 王益權; 黃耀; 劉軍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4-04-20

80 菜地土壤氮素礦化和硝化作用的特征 金雪霞; 范曉暉; 蔡貴信; 賀發云; 李輝信; 黃耀 土壤 2004-08-30

81 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其氮素反硝化損失 金雪霞; 范曉暉; 蔡貴信; 黃耀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4-10-20

82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 張穩; 黃耀; 鄭循華; 李晶; 于永強 生態學報 2004-11-25

83 塿土剖面CO_2濃度的動態變化及其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戴萬宏; 王益權; 黃耀; 劉軍; 趙磊 土壤學報 2004-10-30

84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的驗證 張穩; 黃耀; 鄭循華; 李晶; 于永強 生態學報 2004-12-25

85 農田生態系統土壤CO_2釋放研究 戴萬宏; 王益權; 黃耀; 劉軍; 趙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2-25

86 稻麥作物凈初級生產力模型研究:模型的建立 黃耀 ; 楊兆芳; 于永強; 姜軍; 孫文娟 環境科學 2005-03-30

87 稻麥作物凈初級生產力模型研究:模型檢驗與情景預測 楊兆芳; 于永強; 黃耀 環境科學 2005-03-30

88 一個稻麥作物氮肥利用率的統計模型 姜軍; 黃耀; 楊兆芳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5-03-30

89 川中丘陵區冬灌田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研究 江長勝; 王躍思; 鄭循華; 李晶; 黃耀; 韓廣軒; 張中杰; 朱波 應用生態學報 2005-03-18

90 氮肥水平對不同土壤CH_4排放的影響 焦燕; 黃耀; 宗良綱; 周權鎖; Ronald L. Sass 環境科學 2005-05- 30

91 土壤理化特性對冬季菜地N_2O排放的影響 楊云; 黃耀; 姜紀峰 農村生態環境 2005-05-30

92 稻麥作物呼吸作用與植株氮含量、生物量和溫度的定量關系 孫文娟; 黃耀; 陳書濤; 鄒建文; 鄭循華 生態學報 2005-05-25

93 不同有機酸對水稻吸收鉛的影響 李玉紅; 宗良綱; 黃耀; 趙永紅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2-08-30

94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測定方法研究 鄒建文; 焦燕; 王躍思; 黃耀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2-11-30

95 地-氣間碳通量氣候響應的模擬 I.近百年來氣候變化 楊昕; 王明星; 黃耀 生態學報 2002-02-25

96 地-氣間碳通量氣候響應的模擬研究II.未來氣候變化 楊昕; 王明星; 黃耀 生態學報 2002-06-25

97 半干旱草原溫室氣體排放/吸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 王躍思; 王明星; 胡玉瓊; 黃耀; 杜睿; 鄭循華; 紀寶明; 王艷芬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02-09-20

98 螫合劑在污染土壤植物修復中的應用 李玉紅; 宗良綱; 黃耀 土壤與環境 2002-09-30

99 開放式空氣CO_2濃度增高影響稻田大氣CO_2凈交換的靜態暗箱法觀測研究 鄭循華; 徐仲均; 王躍思; 韓圣慧; 黃耀 ; 蔡祖聰; 朱建國 應用生態學報 2002-10-30

100 開放式空氣CO_2增高對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響 徐仲均; 鄭循華; 王躍思; 韓圣慧; 黃耀; 朱建國 應用生態學報 2002-10-30

101 農墾與放牧對內蒙古草原N_2O、CO_2排放和CH_4吸收的影響 王躍思; 紀寶明; 黃耀; 胡玉瓊; 王艷芬 環境科學 2001-11- 30

102 種植密度和降水對冬小麥田N_2O排放的影響 黃耀; 蔣靜艷; 宗良綱; 周權鎖; Ronald L.Sass; Frank M.Fisher 環境科學 2001-11-30

103 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模擬模型的建立 黃耀 ; 劉世梁; 沈其榮; 宗良綱 中國農業科學 2001-10-20

104 農田土壤有機碳動態模擬模型的檢驗與應用 劉世梁; 黃耀; 沈其榮; 宗良綱; 蔣定安; 黃洪光 中國農業科學 2001-12-20

105 關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的幾點思考 黃耀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01-02-28

106 土壤理化特性對稻田CH_4排放的影響 焦燕; 黃耀; 宗良綱; 周權鎖; Ronald L.Sass; Frank M.Fisher 環境科學 2002-09-30

107 土壤理化特性對麥田N_2O排放影響的研究 黃耀; 焦燕; 宗良綱; 周權鎖; 鄭循華; Ronald L.Sass 環境科學學報 2002-09-26

108 北京大氣CO_2濃度日變化、季變化及長期趨勢 王躍思; 王長科; 劉廣仁; 黃耀; 郭雪清 科學通報 2002-07-30

109 農業管理措施對N_2O排放的影響 鄒建文; 黃耀 農村生態環境 2002-02-28

110 基于模型和GIS的區域有機肥氮素管理研究 朱大威; 黃耀; 金之慶 全國農業氣象與生態環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10-01

111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水熱通量的影響 趙曉松; 黃耀 地理學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8-07-01

112 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水熱通量的影響 趙曉松; 黃耀 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境監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 2008-11-01

113 冬小麥返青-拔節期土壤的自養和異養呼吸研究 陳書濤; 黃耀 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境監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 2008-11-01

榮譽獎勵:

1.1991年獲第四屆涂長望青年氣象科技二等獎;

2.1993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2000年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

4.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5.2006年獲的“科技創新貢獻獎”;

6.中國農田溫室氣體排放過程與模型研究”獲教育部2008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同類創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