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利,男,1966年生,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聘為第三屆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作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四屆山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山西省科技咨詢業協會注冊高級科技咨詢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青年科研專家,山西省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太原地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山西省農科院黨委聯系的高級專家。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9月~1989年7月,山西農業大學學習;
1989年7月~2014年5月,山西省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1995年5月~2013年11月,作物所團支部書記;
1995年11月晉升助理研究員;
1999年8月~1999年12月,作物所辦公室第一副主任(主持工作);
2000年1月~2005年8月,作物所辦公室主任;
2001年5月~2013年11月,院團委副書記;
2001年11月晉升為副研究員;
2005年6月~2012年8月,作物所黨總支副書記。
2010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
2012年8月~2015年5月,作物所黨總支書記。
2014年5月~今,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副書記。
研究方向:
從事谷子遺傳育種、旱地農業、作物栽培耕作研究以及農業技術推廣。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主持或參加各級各類項目4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子專題各1項,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專題各1項,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子專題1項,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主持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推廣項目2項,主持或參加山西省星火項目3項,主持或參加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項目5項;主持或參加國家產業化開發項目、山西省財政支農項目等20余項。
1. 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谷子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2014BAD07B01”(2014-2016年);
2. 主持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晉東豫西旱農地區農業持續發展研究(96-004-04-02)”子課題 (1996-2000年);
3. 主持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北方旱區高效農牧結合發展模式與技術研究(2001BA508B09)”子課題(2001-2005年);
4. 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華北半濕潤偏旱區糧經飼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2006BAD29B05)”子課題(2006-2010年);
5.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旱作農田高效用水關鍵技術研究與典型示范2011BAD09B01”子課題(2012-2016年);
6. 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山西半干旱區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集成”(2006AA100220)子課題 (2006-2010年);
7. 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晉谷36號中試與示范(2006GB2A300030)”(2006-2008年);
8. 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鑒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晉谷51號中試與示范2012GB2A300049”(2012-2014年);
9. 主持省科技攻關項目“春谷高產創建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20110311004-1)”(2011-2013年);
10. 主持山西省農業綜合開發糧食高產優質高效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項目“晉城復播大豆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2012年);
11. 主持省星火計劃項目“山西高新農業技術市場推廣服務體系建設(051059)”(2005-2006年);
12. 主持省推廣項目“長根莖抗旱玉米雜交種旱玉5號推廣(051001-5)”(2005-2006年);
13. 主持省推廣項目“特早熟雙鈴棉新品種晉棉41號推廣(2008072004-01)”(2008-2009年);
14. 主持院級重點招標項目“旱地多作高效種植關鍵技術研究(YZD1012)”(2010-2012年);
15. 主持或參加國家財政、省財政、省發改委支助項目二十余項。
科研成果:
先后獲山西省科技獎勵10項,其中: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參編論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70篇。
主持研究成功谷子大豆覆膜條帶種植技術、旱地谷子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旱地大豆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旱作區多作高效種植模式等,為旱作區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他積極參與谷子、玉米、小麥、大豆以及棉花等作物新品種的示范、推廣與開發工作,促進了項目區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和農業生產,特別是在谷子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及其配套技術的集成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谷子具有營養豐富、耐旱耐瘠、糧草兼用等特點,近幾年來,隨著谷子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發展,農民種谷子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谷子播種、間苗等環節上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谷子產量和品質的提升。目前,郭志利研究員正帶領研究團隊積極實施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春谷高產創建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鑒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晉谷51號中試與示范”等科研項目。項目團隊以提高谷子光能利用率為目的,研究集成不同類型區域谷子高產種植技術與模式,創建谷子高產示范田,并研究探明各類高產模式的增產機理,大面積示范推廣谷子新品種晉谷51號及其配套技術。項目成果將為提高我國谷子產量和品質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郭志利研究員還帶領團隊開展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旱作農田高效用水關鍵技術研究與典型示范”子專題的研究,課題組以提高華北山地丘陵類型區旱作農田綜合效益為核心,研究不同類型地塊糧糧、糧菜、菜菜等糧經間套復播模式,建立旱地糧經多作高效種植技術體系,并做出示范,項目成果將為推動我國農業高效用水,提升農業用水綜合效益提供技術支撐。
1.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晉谷36號選育及應用 2010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谷子研究新進展》 1999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3.優質高產多抗谷子新品種晉谷34號選育及應用 2007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4.國鑒優質高產谷子新品種晉谷42號選育與應用 2014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5.谷豆分帶種植高產高效技術及機理研究 1998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6.特色玉米新品種晉黑糯3號選育及應用 2005年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7.壽陽縣10萬畝小雜糧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2005年 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獎 一等獎
8.復播大豆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2013年 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獎 二等獎
9.國審優質高產系列谷子新品種推廣 2009年 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獎 二等獎
10.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2006年 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獎 二等獎
11,沁縣谷子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2000年 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獎 三等獎
出版專著:
1. 《農用地膜的應用與污染防治》,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
2. 《北方旱作區節水高效型農牧業綜合發展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5年6月;
3. 《節水高效農業理論與技術》,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4年4月;
4. 《經濟結構調整研究》,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4月。
5. 《旱作農業理論與實踐》,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年7月;
6. 《作物栽培生理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年7月;
7. 《北方旱區多作高效種植》,氣象出版社,1997年12月;
8. 《谷子研究新進展》,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年5月。
發表論文:
1.施肥和密度對雜交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還原酶的影響 優先出版 孫常青; 楊艷君; 郭志利; 屈非; 王瀟冉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5-05-06
2.谷子不同品種、生育時期、葉位光合特性研究 郭志利; 盧成達; 李陽; 張麗娜; 韻曉冬; 孫迪 農學學報 2014-06-
榮譽獎勵:
1. 2013年7月入選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 2013年10月獲山西省科技奉獻獎先進個人特等獎。
3. 2010年9月獲山西省青年科技獎并被授予山西省青年科研專家稱號。
4. 2010年8月被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個人三等功。
5. 2003年12月被山西省農學會評為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
6. 1991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農村工作隊模范工作隊員。
7.2011年6月被省直工委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工作者。
8.2002年5月被省直團工委評為優秀團干。
9.2012年9月入選太原地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10. 2001年3月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
11.2001年6月被評為院優秀共產黨員。
12.2003年6月被評為院優秀共產黨員。
13.2005年6月被評為院優秀共產黨員。
14. 2009年6月被評為院優秀黨務工作者。
15. 2011年6月被評為院優秀共產黨員。
16.1996年5月被院團委評為優秀團干。
科技創新助豐產——記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郭志利

郭志利,男,1966年生,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聘為第三屆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作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四屆山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山西省科技咨詢業協會注冊高級科技咨詢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青年科研專家,山西省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太原地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山西省農科院黨委聯系的高級專家。
郭志利研究員曾先后從事過谷子遺傳育種、旱地農業、作物栽培耕作研究以及農業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等工作。近年來,他先后主持研究成功谷子大豆覆膜條帶種植技術、旱地谷子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旱地大豆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旱作區多作高效種植模式等,為旱作區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他積極參與谷子、玉米、小麥、大豆以及棉花等作物新品種的示范、推廣與開發工作,促進了項目區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和農業生產,特別是在谷子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及其配套技術的集成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來,郭志利研究員先后主持或參加各級各類項目40余項。其中:主持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子專題各1項,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專題各1項,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子專題1項,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項;主持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推廣項目2項,主持或參加山西省星火項目3項,主持或參加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項目5項;主持或參加國家產業化開發項目、山西省財政支農項目等20余項。先后獲山西省科技獎勵10項,其中: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山西省農村技術承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參編論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70篇。
谷子具有營養豐富、耐旱耐瘠、糧草兼用等特點,近幾年來,隨著谷子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發展,農民種谷子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谷子播種、間苗等環節上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谷子產量和品質的提升。目前,郭志利研究員正帶領研究團隊積極實施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春谷高產創建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國鑒高產優質谷子新品種晉谷51號中試與示范”等科研項目。項目團隊以提高谷子光能利用率為目的,研究集成不同類型區域谷子高產種植技術與模式,創建谷子高產示范田,并研究探明各類高產模式的增產機理,大面積示范推廣谷子新品種晉谷51號及其配套技術。項目成果將為提高我國谷子產量和品質提供技術支撐。
此外,郭志利研究員還帶領團隊開展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旱作農田高效用水關鍵技術研究與典型示范”子專題的研究,課題組以提高華北山地丘陵類型區旱作農田綜合效益為核心,研究不同類型地塊糧糧、糧菜、菜菜等糧經間套復播模式,建立旱地糧經多作高效種植技術體系,并做出示范,項目成果將為推動我國農業高效用水,提升農業用水綜合效益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