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莊樹林,男,1977年生,籍貫山東,理學博士,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1年9月進入浙江大學化學系學習, 有機合成專業,2004年2月獲碩士學位。
2004年3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化學生物學專業,2007年3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7年9月至2010 年5月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0年6月至今在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科學研究所工作。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國際知名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J. Chem. Inf. Model.、Atmos. Environ.、Sci. Total Environ.、Environ. Toxicol. Chem.、J. Agr. Food Chem.審稿人。
研究方向:
環境毒理學
在污染物的綜合生物毒性快速評估、新興污染物的毒性甄別、P450酶介導的污染物生物轉化及其分子機制理論模擬等系統研究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或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子課題、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社會發展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項目7項。
1.2011年啟動了“農藥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與雌激素受體相互作用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
科研成果:
1.綜合采用了實驗和理論環境化學等交叉學科方法,從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詳盡地研究農藥、典型手性農藥通過雌激素受體介導模式產生內分泌干擾效應的分子機理,建立了農藥分子與不同物種雌激素受體分子選擇性識別的可視化模型并搭建了針對農藥內分泌干擾毒性的高通量虛擬篩選平臺。
2.采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并結合體外毒性篩選實驗,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包括典型POPs農藥DDT及類似農藥、與DDT農藥結構類似的雙酚A系列阻燃劑、苯并氧硫雜環化合物、典型有機磷農藥、典型紫外防曬劑等一系列人工化學品與雌激素受體及相關受體的分子識別過程。團隊歸納了上述各類污染物內分泌干擾毒性的分子機制,為當前人工化學品的風險評價及毒性作用機制研究提供了借鑒。截至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論文1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1篇,并做國際會議學術報告2次,國內會議學術報告4次。
論文專著:
目前已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
代表性論文:
1 汽車自動識別紅綠燈系統設計 吳振英; 莊樹林 科技通報 2015-07-31
2 分子動力學模擬在有機污染物毒性作用機制中的應用 潘柳萌; 呂翾; 莊樹林 科學通報 2015-07-10
3 環境污染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 莊樹林 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11-14
4 吡唑硫磷對映體的絕對構型歸屬及類雌激素效應研究 張文靜; 張志生; 莊樹林 中國化學會第六屆全國分子手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11-06
5 ERα和ERβ介導的有機磷農藥雌激素效應差異分析 張志生; 張靖; 張豐; 莊樹林 環境科學學報 2012-12-06
6 萊菔硫烷對二噁英毒性的保護作用 楊方星; 莊樹林; 張超; 戴和平; 劉維屏 第七次全國分析毒理學大會暨第四屆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04-27
7 DDT及其類似物內分泌干擾機制的分子模擬研究 莊樹林; 張靖; 劉維屏 第七次全國分析毒理學大會暨第四屆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04-27
8 低劑量o,p'-DDT的內分泌干擾作用的新途徑 劉璟; 趙美蓉; 莊樹林; 楊燕; 劉維屏 第七次全國分析毒理學大會暨第四屆分析毒理專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論文摘要集 2012-04-27
9 DDT-related pesticides induc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the LBD of ER alpha and ERR gamma 莊樹林; 張靖; 張豐; 張志生; 劉維屏 第六屆全國環境化學大會暨環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 2011-09-21
10 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與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動力學研究 莊樹林 浙江大學 2006-12-01
11 對羥基杏仁酸合成酶三維結構模建及其與底物的分子對接研究 劉海春; 鄒建衛; 張兵; 莊樹林; 蔣勇軍; 俞慶森 物理化學學報 2005-08-15
12 中國一先天性靜止性夜盲家系5個已知突變位點的排除 莊樹林; 鄒建衛; 彭春龍; 劉曉玲; 陳士翰; 黃方亮; 胡松年; 俞慶森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5-05-25
13 多氯聯苯的定量結構-性質(活性)關系 鄒建衛; 蔣勇軍; 胡桂香; 曾敏; 莊樹林; 俞慶森 物理化學學報 2005-03-15
14 先天性靜止性夜盲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莊樹林; 胡松年; 鄒建衛; 商志才; 俞慶森 國外醫學.遺傳學分冊 2004-02-15
15 Splicing-site recognition of rice (Oryza sativa L.)DNA sequences 彭司華; 樊龍江; 彭小寧; 莊樹林; 杜維; 陳良標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10-25
16 SARS冠狀病毒CT基因型發現及相關特征 李蘭娟; 王志剛; 盧亦愚; 程蘇云; 吳南屏; 翁景清; 張嚴峻; 嚴菊英; 梅玲玲; 王曉萌; 朱函坪; 李敏紅; 姚軍; 陸群英; 姚蘋蘋; 史雯; 湯鋆; 葛瓊; 龔黎明; 沃健爾; 包其郁; 余迎樸; 俞鴻; 王建斌; 莊樹林; 張兵; 張曉峰; 蘇志熙; 曾燕舞; 彭春龍; 蔣琰; 陳歡; 李金宏; 葉杰華; 田薇; 胡松年; 陳蘇紅; 張敏麗; 伯曉晨; 丁麗; 樊玉偉; 孫偶軍; 李魯; 王升啟 浙江預防醫學 2003-08-25
榮譽獎勵:
1. 入選浙江大學第一批“求是青年學者”。
2. 2011年,入選“浙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紫金計劃)”。
3. 浙江大學浙江大學2013-2014學年、2011-2012學年優秀班主任。
4. 浙江大學2013年“五好”導學團隊導師組成員。
江省“五水共治”之水污染防治技術專題研討會11月14日在杭州召開
浙江省“五水共治”之水污染防治技術專題研討會
——面向先進廢水排放標準的廢水處理與排放監控技術
2014年11月14日,浙江省“五水共治”之水污染防治技術專題研討會——面向先進廢水排放標準的廢水處理與排放監控技術在杭州之江飯店召開。會議由杭州市科學技術學會、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聯合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杭州市儀器儀表學會承辦,共有5場報告。

會議現場
首先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監項光宏先生致開幕詞,項光宏先生介紹了與會的專家和此次會議的議程。項光宏先生代表主辦方與承辦方對各位參會代表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項光宏先生
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部長吳建國致辭,預祝此次會議圓滿成功。

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 吳建國部長
浙江工商大學孫培德教授博士學生以“城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技術”為主題,從浙江省污水廠現狀,污水廠穩定達標的問題,污水廠智能化診斷及優化系統,應用實例這四方面介紹了城鎮污水處理技術的重要性。孫培德教授博士學生通過對浙江省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存在問題的分析,重點介紹了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的污水處理廠源解析與監管對策的實施、城鎮污水廠智能化診斷及優化系統構建、穩定達標新技術與設備的開發應用這三個任務。

浙江工商大學孫培德教授博士學生
浙江工商大學環境學院李旭春博士以“基于水合電子還原的深度水處理技術”為主題,重點介紹了鹵代有機物還原脫鹵,無機鹽還原降解,水合電子還原效能這三種技術,最終得出基于水合電子還原的的亞硫酸鹽/UV體系具有較高的水合電子產生效率,較高的脫鹵效能,較高的還原無機鹽的效能,能實現無害化脫氮、脫溴的結論。

浙江工商大學 李旭春博士
浙江成功軟件開發有限公司陳奇董事長以“五水共治信息化及應用”為主題,從五水共治信息化的基本考慮、信息平臺總體框架、信息系統的應用、技術支撐平臺這四方面來介紹了信息化在治水各環節的重要作用。陳奇先生強調治水要從數字化走智慧化。

浙江成功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陳奇董事長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莊樹林副教授以“流域水環境風險識別與預警技術”為主題,針對各種水污染事故,介紹了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風險預警系統、歐美發達國家水環境事故預警系統、預警監測體系統、環境信息管理系統、險情時空模擬系統、預案模擬系統、應急預案系統,并對錢塘江流域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應建設具有錢塘江特色的預警預防體系并構建應急預案系統。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莊樹林博士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項光宏先生以“面向先進排放標準的氨氮在線監測技術方案”為主題,分析了水質監測現場存在的問題,對NH3N-2000氨氮在線分析儀濁度影響進行了研究并提出技術方案。項光宏先生指出NH3N-2000氨氮在線分析儀采用色度-濁度補償法,可保證原水測量值接近于真值。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項光宏先生
最會,報告專家和與會領導合影留念。

浙江省“五水共治”之水污染防治技術專題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通過會議的開展,參會的各位專家紛紛獻言獻策,交流與探討,為職能部門水污染防治監控體系建設提供支撐,加強了對環保部門管理技術平臺支持,對于促進省委“五水共治”之治污水工作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也為浙江省水污染防治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技術人員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會后交流,專家學者紛紛對浙江省“五水共治”之治污水工作充滿信心。
來源: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壞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