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劉玉升,男,1964年1月出生,山東莒南人,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昆蟲學博士,中國昆蟲產業領軍人物。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后留校任教。
2000年,師從程家安教授在浙江大學昆蟲學專業博士畢業。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 中國昆蟲學會資源昆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 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
3. 山東省蟲業協會理事長。
主講課程:
本科生:《園藝植物昆蟲學》、《設施害蟲防治學》、《果樹昆蟲學》
全校公共選修課:《昆蟲生產學》、《經濟昆蟲資源學》、《環境生物學概論》
研究生:《經濟昆蟲資源學》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生物與昆蟲資源學,長期從事農業害蟲、果樹害蟲生物防治和環境昆蟲與循環經濟的關系研究。 蚧蟲分類與區系的研究;果樹昆蟲學的研究;昆蟲生態學與害蟲綜合治理的研究;害蟲生物防治的研究。果園害蟲綜合治理的群落,生態基礎研究,保護地作物生物防治及土壤昆蟲學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參加科技部、農業部項目多項。
1. 飛蝗、草地螟和鼠害監測預警及持續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
2. 經濟昆蟲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試點。
3. 環境微生物菌種資源整理、整合項目。
4. 農田循環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5. 華北地區牧草蟲害的防控。
6. 草原蟲害監測預警及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
7. 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轉化利用的蟲菌復合技術示范研究。
科研成果:
獲省、校級科技成果獎3項。
1. 主持的“黃粉蟲工廠化生產技術與示范應用”研究項目,獲得了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掀開了經濟昆蟲開發利用的新篇章。
2. 1999年11月,主持的“黃粉蟲新品種選育、培育、工廠化生產及產業化開發”項目,通過了省農業廳鑒定,也成為農業部2001-2003年度豐收計劃項目。
3. 同“三色農業”與“白色農業”創建人,中國農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前所長包建中研究員合作進行有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提出“大農業”理論體系的構建。
4. 目前,對捕食性步甲、蟻獅、螢火蟲、龜紋瓢蟲的工廠化生產及釋放應用技術進行研究與應用,并在北方果園中開展綠色植保的應用技術與示范研究;對昆蟲微生態學開展了系統研究,已對10余種不同食性、不同環境的昆蟲腸道細菌進行了分離鑒定,對其中部分菌株的特殊功能進行了測試;開展環境昆蟲對于餐廚垃圾、城市生活有機垃圾、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的轉化處理功能研究與示范應用。
5. 發表論文180余篇,編著果樹植保論著12部,主編、副主編《昆蟲生產學》、《植物保護學》等教材多部。主要成果有《萬畝有機蔬菜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與泰山亞細亞有機食品公司合作),《黃粉蟲工廠化生產技術的示范應用》。
6. 國內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昆蟲生產學技術體系,在資源昆蟲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他的努力下,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所和首個推廣昆蟲產業化的山東省蟲業協會相繼成立,他還建起了昆蟲專業網站“泰山昆蟲網”。在他主持的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他和助手們正侍弄著幾十種蟲子。該所2000年成立以來,已大規模產業開發的昆蟲有蝗蟲、黃粉蟲、無菌蠅、蟋蟀、大蠟螟、土元等20多種。
7. 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昆蟲生產學技術體系,在資源昆蟲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根據他的“劉氏分類法”,他將昆蟲劃分為12大產業領域:授粉昆蟲產業;藥用昆蟲產業;食用昆蟲產業;飼用昆蟲產業;觀賞及工藝昆蟲產業,比如蝴蝶、甲蟲類等制成的蝶畫、標本價值不菲;實驗及藥效標準測定昆蟲產業,比如蚜蟲;工業原料昆蟲產業,比如白蠟蟲制成的蟲蠟是優質的皮革養護劑,從胭脂蟲提取的胭脂紅,被廣泛用于制衣、食品、化妝品、醫藥行業;天敵昆蟲產業,比如利用能捕食幾乎所有害蟲的黑廣肩步甲,攜帶一種綠僵菌形成“生物炸彈”,大面積防治東亞飛蝗;蟲毒產業;昆蟲共生物的產業化利用;環境昆蟲產業領域;文化、法醫等特種昆蟲產業領域。
發明專利:
1. 一種利用白星花金龜轉化處理玉米秸稈的方法 201210528646 劉玉升;李玉霞;楊誠;劉佃勝
2. 一種誘捕捕食性步甲的方法 201110220775 劉玉升;陳曉偉;王廣君;趙莉
3. 網棚養殖蝗蟲吸捕機 200820025262 侯存良;李曉貞;劉玉升;宋濤;張曉輝;朱志偉
4. 昆蟲微波干燥機 200520088254 劉玉升;李瑛;郎影菲;李海祥;陳華民;趙永寧
5. 一種三蟲粉及其加工方法 200610042075 劉玉升;李玉霞;郎影菲;呂飛;張麗;何華
出版專著:
1.《昆蟲生產學》
2.《植物保護學》
3.《黃粉蟲生產與綜合應用技術》
4.《黃粉蟲高效養殖與加工利用》
5.《蝗蟲高效生產養殖與綜合利用技術》
6.《蝎子 家蠅》
7.《蚱蟬、豆蟲高效養殖技術》
8.《飼料用蟲養殖新技術》
9.《精細研制經濟昆蟲》
10.《中華土元高效養殖與加工利用》
11.《精細養蝎》
12.《果樹害蟲生物防治》
代表性論文:
1 草地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研究進展 涂雄兵; 杜桂林; 李春杰; 尉亞輝; 張衛國; 贠旭江; 洪軍; 李彥忠; 王保海; 趙莉; 張蓉; 龐保平; 段廷玉; 劉玉升; 劉長仲; 劉曉輝; 李志紅; 楊定; 叢斌; 紀明山; 王小奇; 王貴強; 張澤華; 南志標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5/10/8
2 光活化毒素ɑ-三噻吩對棉鈴蟲的生物活性 王月娟; 皇甫超河; 劉玉升; 王慧; 楊殿林 農藥 2015/7/10
3 城市生活垃圾三元二級分類體系的構建及應用前景 劉玉升; 宋洪濤; 方潔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15/6/27
4 草原蝗蟲生物防治現況與展望 范要麗; 涂雄兵; 洪軍; 趙莉; 劉玉升; 杜桂林; 張澤華 草業與畜牧 2015/6/20
5 馬鈴薯晚疫病生態防控技術 劉玉升; 高興文 農業知識 2015/6/1
6 一種昆蟲源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測定 優先出版 崔順艷; 李丹; 劉玉升; 王洪慶; 盛志; 李旭; 李秀穎; 陳凱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5/11
7 以綠步甲為載體攜播綠僵菌對東亞飛蝗的協同控制作用研究 秦興虎; 吳惠惠; 王廣君; 左亞運; 李元盛; 趙慧龍; 劉玉升; 張澤華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5/4/8
8 白星花金龜幼蟲對酵化玉米秸稈取食效果的研究 楊誠; 劉玉升; 徐曉燕; 趙莉 環境昆蟲學報 2015/1/25
9 綠僵菌不同轉化子毒力差異與胞外酶的相關性分析 李燕翠; 張彥豐; 劉春琴; 農向群; 曹廣春; 王廣君; 劉玉升; 張澤華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 2014/12/8
10 營養和濕度對白星花金龜成蟲生殖的影響 楊誠; 張倩;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0/15 0:00
11 黃粉蟲良種選育與培育(下)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14/7/16
12 黃粉蟲良種選育與培育(上)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14/6/16
13 白星花金龜幼蟲資源成分分析及評價 楊誠; 劉玉升; 徐曉燕; 張建巍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6/15
14 《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梁元存; 竺曉平; 李壯; 張修國; 楊廣玲; 趙春青; 劉玉升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14/4/28
15 黃頂菊入侵對不同生境地表土壤動物群落的影響 優先出版 劉寧; 付衛東; 張國良; 劉玉升; 盧愛玲 生態學雜志 2013/12/20
16 紫藤蚜腸道細菌的分離及鑒定 李曼; 劉玉升; 楊誠; 李度福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3/8/30
17 韭菜田中常用化學農藥對昆蟲病原線蟲存活及感染力的影響 趙國玉; 郭文秀; 顏珣; 劉玉升; 陳鏡華; 韓日疇 環境昆蟲學報 2013/7/25
18 鞘翅目(Coleoptera)一科Meloidae中文名稱辨正 葉保華; 張妍妍; 鄭方強; 劉玉升; 孫金榮; 康維波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30
19 用TOPSIS綜合評價小麥種質資源對麥長管蚜的抗蟲性 李峰奇; 孔令讓; 劉玉升; 王和洲; 彭俊華 植物科學學報 2013/6/15
20 餐廚廢棄物的環境昆蟲處理途徑及資源化利用探討 劉玉升; 駱洪義; 葉保華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13/4/27
21 白腹皮蠹幼蟲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 優先出版 秦浩; 李志鵬; 李林懋; 劉玉升; 鄭繼法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13/4/26
22 玉米不同播期與玉米粗縮病發生及產量的關系研究 王磊; 楊誠; 劉玉升; 趙玖華; 王升吉; 尚佑芬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3/15
23 耕作方式對農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 姬艷艷; 張貴龍; 張瑞; 劉玉升; 楊殿林; 王彩靈 中國農學通報 2013/2/25 0:00
24 黃粉蟲飼養技術15問答 劉玉升; 王存秀 農村養殖技術 2013/1/1
25 轉抗寒基因杏果實飼喂小白鼠試驗的研究 高尚坤; 馮殿齊; 劉靜; 趙進紅; 劉玉升; 牛慶霖; 王玉山; 羅磊; 周光鋒 中國農學通報 2012/11/15
26 利用青貯雞糞養殖環境昆蟲 劉玉升; 李玉霞 農業知識 2012/9/16
27 中華通草蛉越冬成蟲腸道可培養好氧細菌多樣性分析 劉寧; 劉玉升; 付衛東; 張國良 應用昆蟲學報 2012/9/15
28 暗黑鰓金龜甲幼蟲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 朱琳; 劉玉升; 劉寧; 高尚坤;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2/7/30
29 耕作方式對潮土有機碳及碳庫管理指數的影響 姬艷艷; 張貴龍; 張瑞; 劉玉升; 楊殿林 中國農學通報 2012/5/25
30 飼喂黃頂菊對黃粉蟲生長發育及繁殖的影響 劉寧; 付衛東; 張國良; 劉玉升 生物安全學報 2012/5/15
31 轉TCS基因泡桐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高尚坤; 劉靜; 黃艷艷; 羅磊; 馮殿齊; 劉玉升; 牛慶霖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12/4/25
32 水葫蘆在凈化水環境中的趨利避害 李浩宇; 孟令超; 董金偉; 李興德; 劉玉升 2012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匯總 2012/4/7
33 4種昆蟲營養成分分析 陳曉偉; 劉玉升; 張萍; 干小英 飼料研究 2012/4/7
34 螞蟻的生產養殖與應用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12/3/16
35 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趙春青; 姜詠芳; 劉玉升; 李增安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11/20
36 黃粉蟲不同蟲態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 劉玉升; 葉保華; 張麗;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10/30
37 外來刺萼龍葵與本地龍葵的比較 劉寧; 劉玉升; 付衛東; 張國良 雜草科學 2011/9/25
38 核桃炭疽病高效生防菌株鑒定及抑菌活性 王清海; 牛贍光; 劉幸紅; 劉玉升; 金瑩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9/15
39 胭脂蟲腸道細菌的初步研究 陳曉菲; 劉玉升;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8/30
40 我國城市生活有機垃圾處理技術分析與展望 徐曉燕; 劉玉升 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 2011/8/17
41 魯北冬棗綠盲蝽發生與氣候之間關系的研究 牛贍光; 劉幸紅; 張淑靜; 劉玉升; 李金枝; 王清海 江西農業學報 2011/8/15
42 龜紋瓢蟲四蟲態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 趙秀芝; 劉玉升; 張帆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6/30
43 外來入侵植物-黃頂菊山東省發生現狀調查 劉玉升; 劉寧; 付衛東; 張國良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6/15
44 葡萄園綠色植保“三生”技術體系的內涵與實踐意義 劉玉升; 張志敏; 翟衡 中外葡萄與葡萄酒 2011/5/15
45 黃粉蟲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 王付彬; 劉玉升 農村養殖技術 2011/5/15
46 黑腹四脈綿蚜Tetraneura nigriabdominalis (Sasaki) 劉玉升; 仝愛群 應用昆蟲學報 2011/5/15
47 果園生態環境調控技術與果品有機生產 劉玉升 煙臺果樹 2011/4/15
48 甜菜夜蛾非典型嗅覺受體基因OR2的組織特異性和時空表達 張逸凡; 修偉明; 楊殿林; 董雙林; 劉玉升 中國農學通報 2011/4/5
49 山東省黃頂菊的發生與綜合防除 劉寧; 劉玉升 雜草科學 2011/3/25
50 白星花金龜綠僵菌分離及毒力測定 劉玉升; 王清海; 王振鵬; 賀新華;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1/2/28
51 小碎斑魚蛉幼蟲資源成分分析及價值評價 王付彬; 劉玉升 應用昆蟲學報 2011/1/15
52 拮抗菌Bf-02菌株鑒定及對幾種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測定 王清海; 牛贍光; 劉幸紅;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12/15
53 腐食性昆蟲轉化非糧生物質資源生產生物柴油新型原料的可行性研究 劉玉升 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非糧生物質能源與高技術產業化研討會論文集 2010/11/2
54 腐食性昆蟲轉化非糧生物質資源生產生物柴油新型原料的可行性研究 劉玉升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二卷) 2010/11/1
55 龜紋瓢蟲不同飛行力種群的擴散及控害能力研究 趙秀芝; 劉玉升; 張帆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 2010/10/28
56 龜紋瓢蟲不同飛行力種群的初選及其對豌豆修尾蚜的功能反應比較 趙秀芝; 劉玉升; 張帆 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 2010/10/28
57 果園生物治理技術與果品有機生產 劉玉升 煙臺果樹 2010/10/15
58 生物質資源轉化處理的生物系統技術研究現狀與問題分析 劉玉升 華東地區農學會、山東農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交流材料 2010/9/16
59 B型煙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成蟲腸道細菌的初步研究 劉玉升; 張愛君; 陳倩;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0/8/30
60 果園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與果品有機生產 劉玉升 煙臺果樹 2010/7/15
61 不同食料植物對東亞飛蝗腸道細菌狀況的影響 賀新華; 劉玉升;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0/6/30
62 冬棗綠盲蝽成蟲毒力測定與防治方法研究 王清海; 牛贍光; 劉幸紅; 王西南; 李憲臣; 張淑靜; 劉玉升; 劉慇 山東林業科技 2010/6/15
63 小碎斑魚蛉幼蟲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研究 王付彬; 劉玉升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0/5/30
64 構建創新技術體系 實施循環農業戰略 劉玉升 201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 2010/5/5
65 黃粉蟲不同階段關鍵飼養技術 劉玉升 農村養殖技術 2010/5/1
66 蘋果園綠色植保“三生”技術體系 劉玉升 煙臺果樹 2010/4/15
67 黑水虻 王付彬; 劉玉升; 張秀波 農業知識 2010/3/16
68 2個新的鱗翅目OR83b類化感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修偉明; 張逸凡; 楊殿林; 董雙林; 劉玉升 中國農業科學 2010/3/15
69 泰山廣翅目昆蟲記述 王付彬;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15
70 黃粉蟲資源研究利用現狀與進展 劉玉升; 王付彬; 崔俊霞; 張麗 環境昆蟲學報 2010/3/15
71 泰山步甲屬昆蟲記述 王振鵬;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2/15
72 蘋果園綠色植保“三生”技術體系構建與實踐 劉玉升 糧食安全與植保科技創新 2009/10/27
73 白星花金龜成蟲腸道細菌的分離鑒定 王菲菲; 劉玉升; 姬小雪;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9/9/30
74 菜青蟲幼蟲腸道細菌的分離及鑒定 姬小雪; 劉玉升; 周真;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9/9/30
75 鍬甲的養殖技術 王振鵬;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9/16
76 泰山蟲草的研究進展 張秀波; 劉玉升 環境昆蟲學報 2009/9/15
77 蜻蜓的綜合開發利用 王振鵬;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8/16
78 爬沙蟲的生產養殖技術 王付彬;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8/16
79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對楊小舟蛾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的影響 湯方; 周玉寶; 張秀波; 劉玉升; 高希武 植物保護學報 2009/8/15
80 大米培養基培養泰山蛹蟲草子實體技術 張秀波;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7/16
81 爬沙蟲的開發利用價值 王付彬;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7/16
82 單寧酸對楊小舟蛾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的誘導 張秀波; 湯方; 劉玉升; 高希武 昆蟲知識 2009/7/15
83 網棚養殖蝗蟲吸捕機設計 朱志偉; 張曉輝; 劉玉升; 侯存良; 李曉貞; 宋濤 農業機械學報 2009/6/25
84 土壤動物修復技術作用的機理及展望 劉軍; 劉春生; 紀洋; 劉玉升; 陰啟蓬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6/15
85 豆天蛾幼蟲腸道優勢菌株的鑒定研究 呂飛; 劉玉升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9/5/30
86 21種殺蟲劑和3種植物次生物質對楊扇舟蛾各組織谷胱甘肽S-轉移酶的抑制作用 湯方; 張秀波; 劉玉升; 高希武; 巨云為 昆蟲學報 2009/5/20
87 人工栽培泰山蛹蟲草前景廣闊 張秀波;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3/16
88 黃粉蟲生物飼料新配方 張秀波;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9/2/16
89 豆天蛾幼蟲腸道細菌的初步研究 呂飛; 劉玉升; 王振鵬; 李斐斐; 張建巍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9/1/30
90 蝗蟲資源化利用的問題及對策 曹成全; 黃明遠; 陳申芝; 劉玉升 安徽農業科學 2008/12/10
91 赤眼蜂及其應用前景 山東農業大學環境生物與昆蟲資源研究所 劉玉升 山東科技報 2008/11/3
92 綠步甲的形態特征及其生物學特性 王振鵬; 劉玉升; 賀新華; 呂飛; 何華 昆蟲知識 2008/9/15
93 昆蟲生產群體的建立過程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8/7/16
94 蟲業投資注意事項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8/6/16
95 六斑異瓢蟲成蟲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研究 孟祥杰; 劉玉升; 崔俊; 墨鐵路; 張亮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8/4/30
96 中華草蛉對溫室白粉虱卵的捕食功能反應 湯方; 李生臣; 劉玉升; 王開運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3/15
97 大步甲養殖技術 王振鵬; 劉玉升; 周真 農業知識 2008/1/16
98 氣吸式蝗蟲捕集技術的發展與蝗蟲的養殖利用 朱志偉; 張曉輝; 劉玉升 農業工程學報 2007/10/30
99 冬棗園綠盲蝽發生消長規律及危害特點 吳靜; 劉玉升; 劉俊展 植物檢疫 2007/9/15
100 微小花蝽對溫室白粉虱的捕食作用 湯方; 李生臣; 劉玉升; 王開運; 趙克思 昆蟲知識 2007/9/15
101 窗胸螢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研究 何華; 劉玉升; 呂飛; 張建巍; 李斐斐 華東昆蟲學報 2007/8/15
102 蝗蟲養殖效益分析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7/7/16
103 飼養蛤蚧有錢賺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7/7/1
104 蝗蟲資源化開發與利用 曹成全; 聶樹霞; 陳申芝; 葉保華; 劉玉升 經濟動物學報 2007/6/15
105 控制粉虱類害蟲蟲生真菌的應用研究 劉幸紅; 逯朋; 王清海; 劉玉升; 段春華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6/15
106 鱗翅目昆蟲人工飼料的研究現狀 呂飛; 劉玉升; 張秀波; 朱永紅 華東昆蟲學報 2007/5/15
107 臺灣地區螢火蟲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 何華; 劉玉升; 王振鵬; 張秀波 華東昆蟲學報 2007/5/15
108 中華真地鱉若蟲腸道細菌的研究 劉玉升; 葉保華; 高慶剛;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7/4/30
109 東亞飛蝗腸道細菌的研究 劉玉升; 李明立; 劉俊展; 鄭繼法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7/2/28
110 2007年蟲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7/2/16
111 淡水魚之王——香魚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7/1/16
112 黑粉蟲幼蟲腸道細菌的研究 劉玉升; 張麗; 張靜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6/12/30
113 斑衣蠟蟬成蟲腸道細菌的鑒定研究 劉玉升; 陳艷霞; 呂飛; 何華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114 優質活體餌料——大麥蟲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10/16
115 豆天蛾幼蟲腸道細菌分離及初步鑒定研究 劉玉升; 葉保華; 呂飛; 鄭繼法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9/30
116 豆天蛾生產與綜合利用的研究進展 呂飛; 劉玉升; 王振鵬; 張秀波 華東昆蟲學報 2006/8/15
117 發展白色農業 劉玉升 科學種養 2006/7/1
118 發展昆蟲產業 創新增收項目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4/16
119 用復合蟲粉替代魚粉飼喂鯉魚、鯽魚 劉玉升 科學種養 2006/3/1
120 復合蟲粉對魚粉半量替代模式應用魚類飼料配方實例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2/16
121 黃刺蛾的高效飼養技術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2/16
122 黑粉蟲與黃粉蟲幼蟲腸道細菌的比較 張麗; 劉玉升; 劉大偉; 何華; 呂飛 華東昆蟲學報 2006/2/15
123 東亞飛蝗的人工飼養 劉玉升 科學種養 2006/2/1
124 昆蟲粉半量替代魚粉的應用模式及有關配方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1/16
125 螢火蟲的人工高效飼養技術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6/1/16
126 構建腐屑生態體系 促進節約型農業發展 劉玉升; 李玉霞 農業知識 2005/12/21
127 蟲生真菌在害蟲生物防治中的應用研究 王清海; 萬平平; 黃玉杰; 劉玉升; 丁愛云 山東科學 2005/8/30
128 櫟鏈蚧寄生菌座殼孢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張愛君; 劉玉升; 張德安; 郅倫山; 王清海 昆蟲天敵 2005/6/25
129 日本龜蠟蚧腸道細菌分離及鑒定研究 貝紹國; 劉玉升; 崔俊霞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6/20
130 養胭脂蟲 劉玉升; 陳小菲 農業知識 2005/3/1
131 經濟昆蟲開發利用新技術講座(七)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4/11/21
132 栓皮櫟櫟鏈蚧(Asterodiaspis variabile(Russell))蟲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王清海; 丁愛云; 劉玉升; 張愛君; 鄭繼法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9/20
133 養胭脂蟲 劉玉升; 陳小菲 農業知識 2004/8/1
134 栓皮櫟櫟鏈蚧[Asterodiaspis variabile (Russell)]蟲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王清海; 丁愛云; 劉玉升; 鄭繼法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4/6/30
135 溫度對胭脂蟲雌蟲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影響 陳曉菲; 劉玉升; 貝紹國; 代偉程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6/20
136 低溫貯存被寄生的煙粉虱偽蛹對麗蚜小蜂種群品質的影響 陳倩; 肖利鋒; 朱國仁; 劉玉升; 張友軍; 吳青君; 徐寶云 中國生物防治 2004/5/8
137 種蝎飼養管理和交配過程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4/3/21
138 蝎子引種前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4/2/21
139 溫度對茶翅蝽溝卵蜂及其寄主卵發育的影響 李中新; 劉玉升 中國生物防治 2004/2/8
140 不同寄主植物對B型煙粉虱生長發育的影響 陳倩; 劉玉升; 朱國仁; 肖利鋒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12/30
141 泰山水域環境生物屬的初步調查 劉玉升; 江濤; 高士仁; 鄭繼法; 貝紹國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9/30
142 寄生蜂的繁殖與利用進展 李中新;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6/30
143 大農業循環經濟理論探討 劉玉升 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科技進步與農業產業發展論壇”文集 2003/4/1
144 黑粉蟲的飼養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3/3/16
145 中國昆蟲養殖業的應用 劉玉升; 李玉霞 養殖技術顧問 2002/12/25
146 沂蒙山區杞柳害蟲記述 孫運達;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9/30
147 中國昆蟲養殖業的研究與應用 劉玉升; 李玉霞 經濟動物學報 2002/6/30
148 BT基因棉與常規棉主要害蟲及天敵生態位的比較研究 李景文; 劉慶年; 金宗亭; 劉俊展; 劉京濤; 劉玉升 華東昆蟲學報 2002/6/30
149 溫室內白粉虱的發生與防治 董亮 ; 劉玉升 北京農業 2002/6/5
150 梨園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 董亮;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2/5/1
151 桃園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董亮; 劉玉升 植物醫生 2002/4/28
152 胭脂蟲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1/10/16
153 異色瓢蟲對中國梨木虱若蟲的捕食作用 蓋英萍; 冀憲領; 劉玉升; 孫緒艮 植物保護學報 2001/8/15
154 異軍突起的昆蟲源動物飼料蛋白 李玉霞; 劉玉升 飼料研究 2001/7/27
155 家蠅精細養殖技術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1/6/1
156 綠瓣豆芽菜生產技術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1/5/16
157 蚱蟬的食用價值與養殖技術(下) 劉玉升 農業知識 2001/4/16
158 昆蟲源動物蛋白飼料的開發與利用 劉玉升; 李玉霞 飼料博覽 2001/3/25
159 中國梨木虱若蟲的排蜜規律及蜜露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蓋英萍; 冀憲領; 孫緒艮; 劉玉升; 劉華琳 昆蟲知識 2000/11/21
160 中國梨木虱若蟲外部形態特征的研究 蓋英萍; 冀憲領; 孫緒艮;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9/30
161 大農業—第六次產業革命的主戰場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3/30
162 構建腐屑生態系統開辟農業生產新戰場 劉玉升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0/2/1
163 三色農業的系統觀 劉玉升; 包建中; 周長路; 唐瑞華; 趙芳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1999/11/15
164 日本巢絳蚧形態學研究 劉永杰; 劉玉升; 石毓亮; 崔俊 華東昆蟲學報 1997/6/30
165 桃小食心蟲的研究概況 劉玉升; 程家安; 牟吉元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7/6/30
166 山東蚧首科(同翅目:蚧總科)考 劉永杰; 石毓亮; 劉玉升; 薛明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6/6/30
167 櫟鏈蚧屬的研究概況 劉玉升; 李中新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5/12/30
168 禾本科作物新害蟲耕葵粉蚧的研究 薛明; 路奎遠; 劉玉升; 郝玉秀; 杜池坡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5/12/30
169 蟲螨克防治梨木虱、蘋果黃蚜、山楂葉螨的效果 楊向黎; 劉玉升; 劉振鋒 農藥 1995/8/25
170 櫟鏈蚧屬分類地位討論及一新種記述(同翅目:蚧總科:鏈蚧科) 劉玉升; 石毓亮 昆蟲分類學報 1993/10/1
171 殼斗科植物蚧蟲區系分析 劉玉升; 石毓亮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3/4/2
172 云南產櫟鍵蚧屬一新種記述(同翅目:蚧總科,鏈蚧科) 劉玉升 昆蟲分類學報 1992/4/1
173 山東殼斗科和竹類植物上的鏈蚧 石毓亮; 劉玉升 山東林業科技 1991/8/29
174 殼斗科植物蚧蟲區系材料 石毓亮;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1/7/2
175 櫟鏈蚧屬一新種記述(同翅目:蚧總科:鏈蚧科) 石毓亮; 劉玉升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0/7/2
176 山東櫟類樹木的蚧蟲 石毓亮; 劉玉升; 薛明 山東林業科技 1990/5/1
177 栓皮櫟櫟鏈蚧生態二型性的研究(同翅目,蚧總科,鏈蚧科) 劉玉升; 石毓亮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90/4/2
178 我對“害蟲防治”與“害蟲治理”的理解 劉玉升 昆蟲知識 1990/1/31
179 山東櫟鏈蚧屬(蚧總科,鏈蚧科)的分類研究 劉玉升; 石毓亮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89/10/1
180 櫟鏈蚧屬一新種(蚧總科,鏈蚧科) 劉玉升; 張之光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 1989/7/2
“2011(第三屆)全國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與資源利用論壇
暨試點城市工作交流大會圓滿成功
2011年9月22日,由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主辦,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支持的“2011(第三屆)全國餐廚垃圾處理技術與資源利用論壇暨試點城市工作交流大會”在蘇州勝利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環衛局、國內知名高校以及行業內相關公司代表近150人齊聚蘇州,就餐廚垃圾處理新技術新設備處理進行專業交流。會議上蘇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北京時代桃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肖宏宇、阜利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洪百里、恩華特環境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楊永欣、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劉文治、湖南萬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正強、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劉玉升、帕克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市場開拓經理J.F.Paques、國家環境保護部特邀監察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王維平、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任連海、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曼、中國科學院安徽循環經濟技術工程院副院長姚建銘、北京中京工程設計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新技術總監劉肅、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利國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就餐廚垃圾新技術處置及新設備應用做專題發言,會議氣氛輕松熱烈,與會代表踴躍交流,就餐廚垃圾試點工作發展及新技術推廣等問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會代表在23日下午現場考察了蘇州市光大國家靜脈產業園及蘇州潔凈公司,受到兩企業領導的親切接待,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湖南萬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正強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劉玉升
來源: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 2011-09-27
學校與東平縣接山鎮對接第一書記幫扶工作
4月2日,東平縣接山鎮黨委書記靳慶新、鎮長范思安來校座談,就第一書記幫扶及深化合作事宜進行對接。黨委書記邢善萍、副書記車先禮會見接山鎮領導和三位第一書記。邢善萍就第一書記幫扶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和幫扶設想。辦公室、組織部、科技處負責人,第一書記派出單位負責人,劉玉升和徐學東教授參加座談。
今年2月初,根據省委要求,學校選派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徐元春、林學院辦公室主任吳緒東、離退休工作處綜合科科長劉廣生擔任新一輪第一書記,分別幫包東平縣接山鎮朝陽莊村、夏謝五村和尹山莊村。根據省委要求,這次幫包一包兩年,第一書記中間不輪換。
徐元春代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作匯報。三位第一書記經過省統一培訓后,迅速進入角色開展工作。他們駐村入戶調研,了解村情民意,并邀請學校專家為村民做實事解難題,同時制定出了遠期規劃和近期目標。靳慶新對三位第一書記的踏實肯干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給予高度評價。他簡要介紹接山鎮的基本情況,回顧農大和接山鎮的多年合作,針對接山鎮急需解決的科技指導、產業提升、新村規劃等問題提出幫扶設想。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代表就接山鎮的需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就全力支持第一書記工作談了打算。
邢善萍用“緣”“源”“愿”“遠”四個字闡述對第一書記幫扶工作和支持接山鎮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與思路。“緣”,就是緣分。省委安排農大第一書記幫扶山好水美土肥的接山鎮,這是我們的緣分。學校有信心有干勁通過兩年的合作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學校事業發展。“源”,就是源頭。“服務三農,強國富民”是我們農業大學的辦學宗旨,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們的服務目標,也是我們辦學的源頭之水。你們的需求,就是我們發展與創新的源泉和源頭,希望學校的辦學理念通過三位第一書記在接山鎮更好地弘揚、傳承和發展。“愿”,就是愿景。新一輪“第一書記”要發揚好前三批“第一書記”優良的工作作風,做好雙方的橋梁和紐帶。雙方合力把接山鎮打造成農業創新成果轉化區、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區和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山農夢”和“接山夢”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和愿景,我們一定會努力發揮好智庫和后盾的作用,做好技術幫扶工作。“遠”,就是長遠。“第一書記”工作組要明確工作目標,抓黨建、促脫貧、上水平、謀長遠,利用兩年時間多干事、干成事,同時,要做好長遠發展規劃,謀劃好未來。希望接山鎮成為學校產學研合作基地,成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通過努力,讓我們的合作和事業長長遠遠,讓我們的友誼和感情也長長遠遠。
邢善萍對我校派出的三位第一書記短時間內展現出的認真態度和扎實作風給予高度認可,希望他們發揚好前三批“第一書記”的優良作風,在火熱的基層工作中鍛煉成熟成長。邢善萍同時要求學校相關部門和派出單位要認真做好相關的協調與服務工作,加強與第一書記的溝通和交流,以第一書記出色的幫包成績實現山東農業大學和全體農大人的責任與心愿。
來源:山東農業大學新聞網 2015-04-02
榮譽獎勵:
1. 獲“優秀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2. 獲省、校級科技成果獎3項。主持的“黃粉蟲工廠化生產技術與示范應用”研究項目,獲得了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
美麗事業的開拓者
——記山東農業大學劉玉升教授
在我國北方冬季,提起蝴蝶、蝗蟲等昆蟲,人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四季如春的南國。冬季里蝴蝶飛、螞蚱跳?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潭!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也會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這個實實在在的“神話”卻在真切地上演著。在山東農業大學的暖棚里,記者提前享受了一把春天的溫暖。
盡管外面寒風吹得緊,棚內卻是別有一番景象:綠綠的墨西哥玉米的寬葉子上趴著許多小小的蝗蝻,不仔細看還真的難以被發現!一個僅1平方米見方的土池里,兩只身體肥大、彎曲近C形的蠐螬很不情愿地伸出頭探尋著什么。扁寬的木盒里,密密麻麻的黃粉蟲發出“沙沙”的聲音,像蠶兒在吞食著桑葉。另一個木盒中則有許多長3厘米左右、近菱形,靜止不動的蝶蛹,灰色的是馬兜鈴鳳蝶蛹,橙色、綠色的是柑橘鳳蝶蛹。棚內四周飛舞著經歷了完美蛻變的
蝴蝶,黑色寬帶翅膀中夾雜著白色的月形斑,色彩斑斕,引人注目。而最最讓記者震驚的,則是那些有節拍地揮舞著翅膀、掙扎著破蛹而出的蝶兒的勇氣,從孱弱到飛舞,一切都緣于靈魂深處對生命的無比熱愛和渴望。
美麗,原來也是可以創造的。而這美麗的創造者就是暖棚的“主人”——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劉玉升教授。對劉教授,記者并不陌生,印象中除了他的口才,更深的是他對昆蟲這個產業的執著和創新思維。
傳統昆蟲學研究的是植物保護。無論是用化學農藥,還是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基本思路都是控制或殺滅害蟲。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以害蟲防治為主導地位的“植保昆蟲學”,并非昆蟲學研究和應用的全部。許多昆蟲,包括許多危害人類的害蟲,其自身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完全可以通過開發和加工,為人類所利用。
我的工作就是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探索學科創新,提出了經濟昆蟲資源學或者叫昆蟲生產學的發展方向。從害蟲防治學到昆蟲生產學,其間最大的變化,是通過教學和科研,為推進昆蟲產業化提供科技支撐和服務,利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控制傳統意義上的‘害蟲’。”劉教授如此解釋自己的工作。
劉玉升,1985年在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2000年師從程家安教授在浙江大學昆蟲學專業博士畢業。從事昆蟲教學和研究 20多年的他,戲稱自己是個“蟲子王”。他在國內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昆蟲生產學技術體系,在資源昆蟲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他的努力下,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所和首個推廣昆蟲產業化的山東省蟲業協會相繼成立,他還建起了昆蟲專業網站“泰山昆蟲網”。他主持的“黃粉蟲工廠化生產技術與示范應用”研究項目,獲得了國家農業部豐收計劃二等獎,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掀開了經濟昆蟲開發利用的新篇章。
蛻變是痛苦的,化蝶是美麗的。人的成長也是一個破蛹化蝶的過程,掙扎中充滿了蛻變的甜蜜與苦澀。只有對生活充滿著激情和熱愛,有著突破自我、更新自我的勇氣,才能振翅而飛,塑造自己美麗的人生!
來源:農業知識雜志 2008年第9期
山農大有個“蟲子王”
劉玉升 臨沂市莒南人。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昆蟲學博士。現任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副院長、山東省蟲業協會理事長。先后開設《農業昆蟲學》、《園藝昆蟲學》、《經濟昆蟲資源學》、《環境生物學概論》等課程。所從事的科研范圍是:蚧蟲分類與區系的研究;昆蟲生態學與害蟲綜合治理的研究;《大農業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昆蟲生產學與資源開發。
10萬螢火蟲映亮螢光湖
“……成千上萬的螢火蟲附于鐘乳洞壁之上,像無數閃爍的星光在穹頂間閃爍,密集成一條四季變幻的燦爛銀河,頭頂的螢火蟲更像華麗無比的鉆石項鏈……”
這是沂水地下螢光湖“星際夢幻”景觀的一段導游詞。
地下螢光湖位于沂水縣龍崗山下的山東地下大峽谷。專家認為,該景區可與新西蘭奧克蘭維多摩螢火蟲洞相媲美。
螢光湖由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劉玉升教授主持規劃,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學燕博士參與設計。地下湖的穹頂人工放養10余萬只螢火蟲,并通過食物的噴射,讓螢火蟲自發形成各種美麗的星座,是該景區吸引游客的最大亮點。
“螢火蟲,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盞盞小燈籠……”,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兒歌。劉玉升說,曾在鄉下住過的人,對螢火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可惜時至今日,因為廣泛使用化肥農藥等造成生態破壞,同樣的水田、山林、原野,點點流螢卻成了追憶。而健康的生態環境,是應該有這一群挑著燈籠的小天使的!
劉教授介紹,螢火蟲俗名“金火姑”,螢光湖溶洞內常年溫度在17-18℃,冬暖夏涼,適于螢火蟲生存。螢光湖的螢火蟲是水陸兩棲的黃黑翅螢,是屬于只在陰濕的巖洞中寄居生存的珍貴物種。目前全球已知的螢火蟲約有2000種,這類甲蟲絕大多數能在夜間發光。螢火蟲卵孵化出幼蟲后,9個月后變成蛹,最后由蛹變成螢火蟲。幼蟲在整個生長期都會發光,這種光是冷光,不會產生熱,成蟲壽命只有15-20天,洞內發光的幼蟲和成蟲都有。螢火蟲所以發光,一為求偶,一為吸引捕食小動物。在《禮記》、《呂氏春秋》中,有“腐草化螢”的說法,其實螢火蟲是食肉類生物,主要吃螺、貝類和水中的小動物,蝸牛就是它們喜食的美味。
劉玉升說,雖然中國古代就有養蠶、養蜂、天敵昆蟲利用等,但在昆蟲學的研究和應用中,長期以來仍是害蟲防治占主導地位,即以“植保昆蟲學”的局部內容代替了昆蟲學的整體。近10余年,對資源昆蟲學,對昆蟲資源產業化的研究已成為各國昆蟲學者關注的熱點。
從百蟲宴到百蟲園
劉玉升生于臨沂莒南,1985年在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2000年獲得浙江大學昆蟲學專業博士學位。跟蟲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他,戲稱自己是個“蟲子王”,還真是一點不假。他成立了國內首家昆蟲研究所,首個推廣昆蟲產業化的蟲業協會,在互聯網建起首個昆蟲專業網站“泰山昆蟲網”。在他主持的山東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他和助手們正侍弄著幾十種蟲子。該所2000年成立以來,已大規模產業開發的昆蟲有蝗蟲、黃粉蟲、無菌蠅、蟋蟀、大蠟螟、土元等20多種。
“蟲子王”也像個生命力頑強的蟲子。開始昆蟲研究后,為推廣他的資源昆蟲產業化,劉玉升在泰安各個星級酒店,推出了他與大廚共同開發的“百蟲宴”:把無菌蠅、黃粉蟲、蝗蟲等近百種昆蟲,做成各種美味大餐,擺上餐桌讓人品嘗。今年,他又在嘉祥縣孟姑集鄉辟出12畝地,指導建起了“百蟲園”,現已成為當地的一大景觀。
劉玉升侃起他的“蟲子經”。他說,昆蟲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種類的統稱,它們與人類關系密切。公元前11—前6世紀成書的《詩經》,記載植物252種,動物109種,而提到昆蟲的有40多處,涉及20多種。目前全球已知昆蟲種類近200萬種,我國約為50萬種,進化歷史達3.5億至4億年,是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類群。“昆蟲”這個名詞起于漢代,在“蟲”字前面加一個“昆”字,《漢書•成帝記》有介紹“昆,眾也”。1758年,瑞典博物學家林奈的名著《自然系統》問世,他從自然史的科學分類觀出發,最初建立了“昆蟲綱”。后起的分類學家又將昆蟲規范為頭、胸、腹3體段和6只腳,在動物界中分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舊稱“六足綱”。一直到19世紀60年代,昆蟲學才作為現代生物學傳入中國。
劉玉升近年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昆蟲生產學技術體系,在資源昆蟲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根據他的“劉氏分類法”,他將昆蟲劃分為12大產業領域:授粉昆蟲產業;藥用昆蟲產業;食用昆蟲產業;飼用昆蟲產業;觀賞及工藝昆蟲產業,比如蝴蝶、甲蟲類等制成的蝶畫、標本價值不菲;實驗及藥效標準測定昆蟲產業,比如蚜蟲;工業原料昆蟲產業,比如白蠟蟲制成的蟲蠟是優質的皮革養護劑,從胭脂蟲提取的胭脂紅,被廣泛用于制衣、食品、化妝品、醫藥行業;天敵昆蟲產業,比如利用能捕食幾乎所有害蟲的黑廣肩步甲,攜帶一種綠僵菌形成“生物炸彈”,大面積防治東亞飛蝗;蟲毒產業;昆蟲共生物的產業化利用;環境昆蟲產業領域;文化、法醫等特種昆蟲產業領域。
黃粉蟲的故事
“黃粉蟲全身都是寶。”劉玉升介紹,黃粉蟲又叫面包蟲,它的蛋白質含量達到了51%,有“動物蛋白王”之稱,在國外已有100多年的養殖歷史。
黃粉蟲進行規模生產,可開發出蟲體蛋白、蟲油、甲殼素/殼聚糖、蟲糞沙等系列產品。其中蟲糞沙可用作肥料或生物飼料添加劑;鮮蟲體可作特種養殖飼料;干蟲體經過脫脂,可生成蟲粉原料,還可做成“黃粉蟲罐頭”;甲殼素/殼聚糖可應用于環保領域,用作環境污水處理劑的固化載體或重金屬吸附劑。“黃粉蟲產業還可開辟為新的能源資源。其含油量一般是29%,僅此一項,年產蟲油幾千萬噸,轉化為生物柴油后將部分緩解我國的能源緊張狀況。”
自1994年開始,劉玉升帶領課題組開始研究該項目,走遍20多個省市收集樣品,培育出3個黃粉蟲新品種,并研制出黃粉蟲規模生產技術,利用以農作物秸桿為主的有機廢棄物作飼料,使蟲料比達到1:3。1999年11月,劉玉升主持的《黃粉蟲新品種選育、培育、工廠化生產及產業化開發》項目通過了省農業廳鑒定,也成為農業部2001-2003年度豐收計劃項目。
郎穎菲的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湖南益陽郎氏蟲業公司在泰安的分公司。郎穎菲從事黃粉蟲養殖生產已六七年,她采用劉教授的技術,獲得了巨大成功。“當時促使我們在全國大面積推廣養殖黃粉蟲,是因為當時公司接到了韓國的訂單,他們是要干蟲。”她介紹,黃粉蟲干粉每噸能賣到三四萬元,平均利潤占一半左右。
劉玉升說,黃粉蟲產業有利于以農戶為生產單位,組成科研、生產、加工、營銷一條龍的聯合公司,這是一項投入低、周期短、效益高的扶貧工程。按現在養殖專業戶生產能力計算,一個三口之家,用50平方米房作養殖廠,年可收入2-3萬元。這是目前一般普及性扶貧項目不能比的。
小蟲子大產業
“昆蟲資源是上帝留給人類的最后一塊蛋糕。”劉玉升說。
昆蟲種群巨大、世代短暫(一年可繁殖多代)、繁殖迅速(有的種類每頭雌蟲一次產卵量達10000粒以上)、食物轉化率高。作為一類特殊的生物資源,昆蟲是豐富的蛋白營養素資源庫、生物色素資源庫、生物醫藥毒素資源庫、材料資源庫。昆蟲分布地域廣闊,食性多種多樣,有植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等多種取食方式,這為昆蟲資源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條件和可能性。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已廣泛利用昆蟲生產飼料、食品、保健品。日本1992年昆蟲利用市場產值就達2600億日元,現在每年從我國進口上百噸速凍中華稻蝗。
劉玉升說,人類在生存、進化過程中,將野生動物馴化為家禽和家畜,同樣也能培育昆蟲作為新的蛋白質資源。而且昆蟲產業為腐食食物鏈的產業化開辟了新途徑。他說,傳統農業是資源浪費型的粗放農業,一年勞動的產物,一般只能直接利用40%-50%,其他腐屑甚至成為污染源。
資源昆蟲產業化,僅就用作飼料蛋白一項,就可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我國糧食秸稈和蔬菜等廢棄物年達7億噸,如果用2-3億噸養殖黃粉蟲,就可產生相當于800億公斤飼料所需的蛋白質,而成本只及1/3左右,并且具有節地、節能、節水、節空間、節人力、無污染、適合規模生產等優點。
來源:大眾網 2006-11-17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