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陽,男,1965年5月出生,研究員,博士。中共黨員。現為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吉林省種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第十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四平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資源研究所黨支部書記。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6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同年分配到四平市農科院從事高粱育種工作。
2003年調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從事高粱育種工作。
1995年在沈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2011年在沈陽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畢業,獲博士學位。
主要社會和學術兼職情況:
1、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
2、吉林省種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3、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4、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第十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5、吉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6、中國高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
7、中國牧草學會理事。
8、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理事。
人才培養情況:
有研究生培養經驗,已經培養碩士2名,在讀1名。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粱資源引進創新、高粱新品種選育、高粱抗逆性研究和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及參加科研項目20余項。
1、吉林省產業體系“特色高粱新品種選育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
2、吉林省財政廳“特色高粱種質資源引進與創新”項目和省農委“高粱主導品種鑒評和示范”項目。
3、吉林省產業體系 “吉林省高粱主產區產量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
4、省科委“優質釀酒高粱新品種示范”項目。
5、省科委創新工程“高粱優異種質庫的構建及資源創新” 項目。
6、省財政廳“專用型高粱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
7、國家“高粱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研究(863)”項目子專題。
8、農委“高粱優異種質資源的引進、創新與利用”項目。
9、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高淀粉釀酒高粱選育及產業化示范”。
主要獲獎成果:
從事高粱育種、開發和推廣工作二十六年,先后選育、審定和推廣高粱四雜4號、四雜7號、四雜21號、四雜25號、四雜29號、四雜30號、四雜31號、四雜32號、四雜36號、四雜40號、四雜42號、吉雜305號、吉雜307號和吉雜319號等優質抗蚜專用型高粱新品種十余個。目前累計推廣面積1600余萬畝,增產糧食14億斤,實現社會經濟效益42億元,農民增收7億元。 
1、“優質米食用高粱雜交種吉雜305號”,2008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吉雜305號是我省第一個食用型高粱雜交種。
2、“優質專用高粱新品種示范”2007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3、“吉雜304號”,2007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4、“多抗性、高產高淀粉高粱雜交種四雜40號”,2004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5、“高粱雜交種四雜4號”,199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四雜4號是我省第一個抗蚜蟲高粱雜交種。
6、“高粱雜交種四雜7號”,1995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7、“高粱雜交種四雜21號”,1995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8、“高粱雜交種四雜25號”,2000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9、“高粱雜交種四雜29號”,200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0、“高粱雜交種四雜30號”,200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1、“高粱雜交種四雜31號”,200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2、“高粱雜交種四雜32號”,200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3、2008年審定高粱雜交種“吉雜307號”。
14、“優質專用高粱新品種示范”2007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5、高粱新品種“吉雜305、鳳雜8”示范與推廣,2015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16、優質高粱新品種示范,2015年吉林省科學技術成果。
發明專利:
1 .“一種高粱雜交種的選育方法”2002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 00 1 05753.7 。(第4名) 。
出版專著:
1、《基因工程簡明教程及實習實訓技術》,周紫陽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7。
發表期刊論文:
1 鉀肥施用方式對高粱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周紫陽 河南農業科學,2016/1
2 粒用高梁機械化栽培品種選擇 李光華; 馬英慧; 周紫陽 農技服務 2014/11
3 大豆皂苷提取工藝的優化 李向群; 宋冰; 王丕武; 付永平; 周紫陽 吉林農業科學 2014/02
4 吉林省花生生產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 孫崢; 周紫陽; 陳永年; 李光華 吉林農業科學 2013/05
5 高淀粉釀酒型高粱雜交種吉雜319號選育及栽培技術 王江紅; 周紫陽; 李光華; 馬英慧 遼寧農業科學 2013/03
6 高產高淀粉釀造高粱新品種吉雜355號 胡月; 馬英慧; 李光華; 周紫陽; 閆鴻雁 中國種業 2012/04
7 馬爾可夫鏈在吉林省高粱單產年景預測中的應用 王江紅; 石貴山; 劉紅欣; 周紫陽 現代農業科技 2011/21
8 不同籽粒淀粉含量高粱花后葉片光合指標的比較 周紫陽; 黃瑞冬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1/04
9 不同淀粉含量高粱子粒淀粉積累特性的比較 周紫陽; 黃瑞冬 作物雜志 2011/02
10 不同子粒淀粉含量高粱葉片凈光合速率的比較,周紫陽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4
11 飼草高粱雜交種吉草2號選育 閆鴻雁; 周紫陽; 馬英慧; 李光華; 王江紅 吉林農業科學 2010/06
12 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敗育的成因分析 周紫陽; 馬英慧; 李光華; 王江紅 雜糧作物 2010/06
13 飼草高粱雜交種吉草2號 閆鴻雁; 周紫陽; 馬英慧; 李光華; 王江紅 中國種業 2010/05
14 高粱不育系小花敗育的成因分析,周紫陽,雜糧作物,2010.6
15 高粱雜交種吉雜307號選育報告 李光華; 馬英慧; 周紫陽 雜糧作物 2009/06
16 吉林省高粱生產現狀及主要問題 周紫陽; 馬英慧; 李光華; 王江紅; 周連生 雜糧作物 2009/06
17 食用釀造兼用型中早熟高粱雜交種吉雜307選育 王江紅; 閆鴻艷; 馬英慧; 李光華; 馬忠良; 周紫陽 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 2009/19
18 我國高粱品質改良研究 周紫陽; 李光華; 王江紅; 馬英慧; 閻鴻雁 雜糧作物 2008/06
19 吉林省人參產業發展探析 孫崢; 周紫陽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3
20 高粱幼穗離體培養再生體系的建立 譚化; 王中偉; 周紫陽; 劉艷芝; 姜昱; 董英山 吉林農業科學 2008/01
21 食用優質米高粱雜交種吉雜305號選育 王江紅; 閆鴻艷; 馬英慧; 周紫陽; 李光華; 馬忠良 安徽農學通報 2008/03
22 高粱品質育種 周紫陽 雜糧作物 2008.6
23 淺述我國高粱雄性不育系研究歷程與應用進展 周紫陽; 馬英慧; 王江紅; 李光華; 閻鴻雁 雜糧作物 2007/06
24 強勢高粱恢復系南133的創制與應用 閻鴻雁; 周紫陽; 胡國宏; 李光華; 王江洪; 馬英惠 現代農業科技 2007/18
25 高產高淀粉釀造高粱雜交種吉雜304號選育 閆鴻雁; 周紫陽; 王江紅; 李光華; 馬英惠; 馬忠良 中國種業 2007/07
26 高粱葉角遺傳研究 周紫陽; 趙雪梅; 李光華; 石貴山; 王江紅; 馬英慧 雜糧作物 2006/06
27 粱雜交種四雜42選育報告 王江紅; 馬忠良; 周紫陽; 張淑君; 閆紅艷; 李光華; 馬英慧 吉林農業科學 2006/04
28 優良高粱恢復系南133的選育與利用 馬忠良; 張淑君; 周紫陽; 王江紅; 閆鴻雁; 李光華; 馬英慧 雜糧作物 2006/03
29 四雜29號高粱雜交種制種技術 石貴山; 周紫陽; 欒天浩; 馬英慧; 王江紅 雜糧作物 2006/03
30 高粱四雜30號制種技術 石貴山; 周紫陽; 馬英慧 雜糧作物 2005/04
31 高粱雜交種四雜36號選育報告 王江紅; 張淑君; 馬忠良; 周紫陽; 閆鴻雁; 李光華; 馬英慧; 王貴芳 雜糧作物 2005/03
32 高產、高淀粉高粱雜交種四雜40選育報告 張淑君; 王江紅; 馬忠良; 周紫陽; 閻鴻雁; 李光華; 馬英慧 吉林農業科學 2004/06
33 外國抗蚜資源在高粱雜交種選育中的應用 張淑君; 馬忠良; 周紫陽; 王江紅; 李光華; 李淑杰; 欒天浩 雜糧作物 2004/03
34 抗蚜系列高粱雜交種選育與利用 張淑君; 馬忠良; 周紫陽; 王江紅; 李光華; 李淑杰; 閆鴻雁; 欒天浩 吉林農業科學 2004/03
35 高粱雜交種四雜25號選育報告 周紫陽; 趙雪梅; 馬忠良 雜糧作物 2004/01
36 種子貯藏與種子壽命 趙雪梅; 班秀麗; 周紫陽 吉林農業 1998/10
37 高粱不同株型葉角和葉向值的分析 周紫陽; 徐國安; 馬忠良; 趙雪梅; 王江紅 吉林農業科學 1998/01
38 干燥器保存高粱品種資源初探 張淑君; 馬忠良; 姚忠賢; 周紫陽 種子世界 1992/12
39 高梁四個不同胞質不育系的育性反應及一般配合力測定結果 馬忠良; 姚忠賢; 張淑君; 周紫陽 吉林農業科學 1988/03
會議論文:
1 高粱葉角研究初探 周紫陽 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年會及第二屆中國雜糧產業發展論壇2005.7
2 外國抗蚜資源在吉林省高粱育種中的應用 張淑君; 馬忠良; 周紫陽; 王江紅; 李光華; 馬英慧 2004’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4-10
所獲榮譽:
1、2006年被評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優秀黨務工作者。
2、2008年被吉林省總工會評為吉林省崗位創新能手。
3、2009年被評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4、2010年被評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5、2011年被評為吉林省優秀志愿者。
6、2013年,“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二層次人選”。
7、2014年,“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所獲獎勵:
1.“高產穩產高淀粉高粱雜交種選育與推廣”2015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2名) 。
2.“優異高粱種質創制、應用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2012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1名)。
3.“優良高粱恢復系南133的創制及應用”2008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1名)。
4.“優良高粱恢復系南133的創制及系列雜交種的應用” 2007年獲農業部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第2名)。
5.“高產高淀粉抗旱高粱雜交種四雜31號、四雜40號、吉雜304號選育與推廣”2012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3名)。
6.“吉林省酸性冷漿土改良技術研究與應用”2004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1名)。
7.“高產優質多抗高粱四雜29號”2003年獲吉林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第1名)。
8.“多抗性高粱雜交種四雜25號的選育與推廣”2002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名)。
9.“高抗蚜蟲恢復系140R選育與應用”1999年獲四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4名)。
10.“高淀粉玉米生產基地技術承包” 獲1998獲吉林省政府農業豐收計劃獎二等獎。
11.“高產抗蚜高粱四雜4號”1995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名)。
12.“吉林省玉米原、良種包衣技術開發推廣”獲1996獲吉林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
交流與合作:
1、中國農學會雜糧分會年會及第二屆中國雜糧產業發展論壇 2005.7
2、2004’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04-10
2015年10月13-18日,俄羅斯科學院代表團帕夫柳申院士一行4人來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洽談深化技術合作事宜。期間與作物資源所召開學術研討會,并達成合作意向。合作開展農作物遺傳資源的評估和研究,用于合作雙方今后的育種計劃中;合作選育適于不同氣候條件的各種作物的雜交種和品種;交換遺傳材料,雙方聯合進行兩地作物資源的實地調查和收集,以充實遺傳資源等。吉林省農科院作物所高粱育種專家、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周紫陽博士參加學術交流。
育種專家周紫陽博士來白進行學術交流并檢查指導工作
時間:2011-10-14
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周紫陽博士來白城農科院進行學術交流并檢查指導工作
吉林省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高粱育種專家、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周紫陽博士及其團隊成員一行5人,于9月22—24日來白城參加由白城農科院組織的聘請美國農業部植物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教授黃應華博士做學術報告及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并對吉林省經濟作物產業體系白城試驗人員進行培訓。周博士及其團隊成員認真聽取學術報告,并針對報告的相關內容展開了深入探討。周博士還到白城農科院高粱、花生、雜豆試驗田檢查指導工作。
創新品種提升農作物品質
周紫陽,吉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第十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粱產業聯盟理事,中國牧草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高粱育種栽培研究,先后選育高粱“四雜25號”等優質高產專用高粱新品種17個,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新疆、山東等地累計推廣面積2600余萬畝。先后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獎勵6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14年榮獲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30年來,作為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經濟作物首席專家,周紫陽帶領他的研究團隊依托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平臺,在整合省內行業技術力量和科技資源的基礎上,創立一種全新的合作研究模式。自2009年開始,針對吉林省高粱、花生和食用豆等產業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聯合攻關,解決了高粱品種更替、花生品種的有無、食用豆品質的提升等關鍵技術難題。選育并審定高粱、花生、食用豆各類新品種12個,制定和頒布地方標準2項,制定《吉林省高粱生產技術規程》等6項技術規程,4部著作、21項科研獎,為加快吉林省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來源:吉林日報 2014-12-16 13:53
吉林農業科技名人
【摘要】:正周紫陽(ZHOU Zi-yang),男,1965年生,漢族,中共黨員,吉林省吉林市人。1986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同年被分配到吉林省四平市農科院作物所從事高粱育種研究和開發工作,2003年調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從事高粱育種研究工作。1992年考入沈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95年獲碩士學位。2006年考入沈陽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在讀博士。

來源:《吉林農業科學》 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