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東,男,漢族,1962年10月生,甘肅武威人,無黨派人士,研究員。 甘肅省省級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才,甘肅省“555”人才第二層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大麥研究室主任,西北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實驗室質量主管,農業部大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國家大麥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西北區域育種崗位科學家。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7月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學制四年,大學本科。
1985年7月分配到甘南州農林局從事農業科研管理工作。
1986年11月調到甘南州農科所從事青稞(裸大麥)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
1997年11月調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從事啤酒大麥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
2007年1月因改革轉入甘肅省農科院啤酒原料研究所繼續從事啤酒大麥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1987年評為研究實習員,1996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2001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07年晉升為研究員。
學術兼職:
1.西北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實驗室質量主管。
2.中國作物學會大麥專業委員會委員。
3.中國作物學會大麥產業分會副主任委員。
4.甘肅省啤酒原料協會副秘書長。
5.《農業科技通訊》編委。
6.《大麥與谷類科學》雜志編委。
7.甘肅省糧油棉高產創建指導專家。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大麥品種資源、新品種選育、良種繁殖、示范推廣和栽培技術研究等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農業部948專項《甘肅省啤酒大麥生產技術引進與產業化》。
2.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國家大麥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育種研究室建設》。
3.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西北高原特色農產品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4.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專用型大麥新品種選育與規范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
5.農業部《西北地區啤酒大麥和青稞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研究》。
6.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啤酒大麥新品種選育與規范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
7.科技部的《啤酒釀造專用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中試與示范》。
8.甘肅省科技攻關項目《優質高產釀造啤酒專用大麥新品種選育》。
科研成果:
通過多年研究,收集和整理了我國大麥資源材料和國外優異品種資源,現已掌握大麥種質資源3000余份,配制了大量的雜交組合及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后代材料。選(引)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法瓦維特”、“甘啤2號”、“CA2—1”、“甘啤3號”、“甘啤4號”、“甘啤5號”、“甘啤6號”和“甘啤7號”等優質啤酒大麥新品種(系)。“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 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大面積示范推廣” 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優質高產釀造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選育及推廣”2007年獲神農中華科技三等獎。“甘啤4號”2008年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編號:CNA20040642.6),2009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甘啤5號”2011年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編號:CNA20070188.6)。 “啤酒大麥專用肥料”201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7 1 0080228.6)。制定出了“甘啤4號品種標準”等八項技術規程發布實施,在啤酒大麥新品種選(引)育、優良新品種示范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啤酒大麥專用肥研制、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產業支撐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目前,在抗性育種特別是耐(抗)鹽堿、耐干旱品種資源研究與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適應我省啤酒原料產業發展新形勢奠定了技術基礎。
1、1986~1997年在甘南州農科所主持和參加選育出青稞新品種5個。獲省級獎1項,地級獎3項。其中主持選育的甘青1號青稞品種,1994年獲甘南州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主持完成的“甘青1號青稞新品種選育及大面積推廣”項目,1997年獲甘肅省星火三等獎(排名第一);主持引進選育的康青3號青稞品種, 2005年獲甘南州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主持選育的甘青2號青稞新品種, 2005年獲甘南州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前期主持選育的甘青3號、甘青4號2006年通過國家審定定名。上述青稞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為甘南州第一糧食作物青稞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的推動作用。也為甘南州青稞育種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997年至今在甘肅省農科院從事啤酒大麥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選育出農作物新品種11個,獲得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各1項,國家行業科學技術獎1項, 甘肅省星火三等獎1項,地廳級獎3項。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權4項,發明專利1項,主持制定“甘啤4號品種標準”等八項技術規程。在《農業現代化研究》、《麥類作物學報》等國家及省級農業科技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作為副主編編著的《甘肅大麥研究與實踐》2003年6月由甘肅科技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啤酒大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2006年7月由甘肅科技出版社出版。
3、作為第二主持人選育的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分別通過甘、新、內蒙三省區品種認定,2008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目前甘啤4號種植區域遍及我國北方春大麥種植區,已成為西北及內蒙古地區的主栽品種。2008年種植面積達330萬畝,占我國啤酒大麥種植面積的30%,是我國第一個年種植面積超過3百萬畝的啤酒大麥品種,也是我國年推廣面積最大、范圍最廣的啤酒大麥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1300萬畝以上,獲經濟效益4.5億元。2009年度被評為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4、作為主要完成人育成的“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各項釀造指標均達到國家優級和一級標準,2000年開始在生產上大面積種植,成為2002~2005年西北及內蒙古地區啤酒大麥主栽品種,而且山西、黑龍江、河北等省區也大面積種植,至今仍有一定的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達1000多萬畝,獲經濟效益3.1億元。該成果2003年度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完成的“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大面積示范推廣”2005年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排名第三);“優質高產釀造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選育及推廣”2007年獲神農中華科技三等獎(排名第二)。
5、作為第二主持人選育的旱地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5號,2006年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2007、2008兩年中國啤酒大麥品種品質鑒評,品質居鑒評品種第一。已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至2015年在甘、新、蒙、青、云等省區累計示范推廣面積517.8萬畝,已獲經濟效益7567.2萬元。
6、主持研制的啤酒大麥專用肥,2006年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2010年獲國家發明專利,在省內外累計示范推廣面積267萬畝,新增總產值4770萬元, 獲2014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7、主持實施的國家科技部《啤酒釀造專用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中試與示范》項目,2008年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
8、主持選育的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2007、2008兩年中國啤酒大麥品種品質鑒評,品質居鑒評品系第一。2009年通過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2010年3月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2015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
9、主持選育的抗旱、耐鹽堿、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7號,2008年中國啤酒大麥品種品質鑒評,品質居前十位。2010年3月通過甘肅省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2015年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2015年通過國家品種認定。
10、參加合作實施完成的 “優質啤酒麥芽供應鏈關鍵技術保障體系的建立與應用”項目獲中國酒業協會2014年度科學技術一等獎。
11、上述品種選育和成果水平均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以上品種及成果的推廣應用,使甘肅省農科院啤酒大麥育種栽培科研工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西北居中心地位。對甘肅省及西北地區啤酒大麥優質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 啤酒大麥專用肥料 201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7 1 0080228.6) 潘永東; 火克倉; 王效宗; 陳富; 包奇軍; 蔡子文; 張華瑜; 姚元虎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
啤酒大麥專用肥
日期: 2014-04-25
專利或登記情況:2010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專利或登記號:ZL 2007 1 0080228.6
功能特點:啤酒大麥專用肥因添加了鉀肥,提高了磷肥的比例,降低了氮肥的用量,三大營養元素配比合理,在整個大麥生育期能平衡供肥,較好的協調了大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養分供應矛盾,增強了灌漿強度,加速了灌漿速度,提高了籽粒的飽滿度,有效的降低了蛋白質的含量,明顯提高了千粒重和篩選率,從而較好的改善了啤酒大麥籽粒品質。生育期提前1天,株高、穗粒數千粒重等生物學形狀均優于對照。平均畝產518.94kg,較常規施肥對照501.10kg/畝增產3.6%,蛋白質平均降低1.5個百分點,篩選率平均提高6.7個百分點,千粒重平均增加2.5g,對提高啤酒大麥品質有顯著效果。
使用方法:
2. 施肥方法:基施
3. 用量:施用量的大小與目標產量、降雨量、灌溉條件以及當地土壤養分狀況關系密切,各地的用量差異很大,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應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河西及沿黃灌區最適宜的施用量40~50㎏/畝,嘉峪關以西及土層薄保水保肥差的地塊,根據實際情況,在苗期追施尿素2.5~5㎏/畝;河西沿山高海拔地區旱地30~40㎏/畝;高寒陰濕地區旱地20~30㎏/畝。
產品研發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聯系電話:0931-7675418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出版專著:
1、《甘肅大麥研究與實踐》 ,潘永東,甘肅省科技出版社,2003年6月。
2、《啤酒大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潘永東, 甘肅科技出版社,2006年7月。
發表論文:
1 9份歐洲引進啤酒大麥的產量及品質分析 優先出版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徐銀萍; 火克倉; 張東佳; 陳文慶 麥類作物學報 2016/04
2 不同鹽脅迫對啤酒大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優先出版 包奇軍; 柳小寧; 張華瑜; 徐銀萍; 火克倉; 武魏國; 潘永東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5/04
3灌水與肥密配置對甘啤7號大麥產量和蛋白質的影響 徐銀萍; 潘永東; 包奇軍; 方彥杰; 劉建華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5/05
4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火克倉;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2015/06
5 蛋白質含量與大麥及麥芽品質指標間的相關趨勢分析 柳小寧; 潘永東; 張華瑜; 包奇軍 江蘇農業科學 2015/06
6 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麥品種(系)籽粒灌漿特征及產量性狀 劉建華; 閆志利;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5/01
15 Na2CO3脅迫對啤酒大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柳小寧; 潘永東; 張華瑜; 包奇軍 甘肅農業科技 2014/12
7 灌水量對啤酒大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徐銀萍; 潘永東; 方彥杰; 包奇軍; 劉建華 甘肅農業科技 2014/11
8 NaCl與NaHCO3+Na2CO3對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麥萌發期脅迫效應的比較 包奇軍; 柳小寧; 張華瑜; 徐銀萍; 方彥杰; 火克倉; 潘永東 江蘇農業科學 2014/10
9 NaHCO3脅迫對2個啤酒大麥品種萌發期的影響 張華瑜;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2014/09
10 Na2SO3脅迫對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麥萌發期影響的研究 包奇軍; 柳小寧; 張華瑜; 徐銀萍; 方彥杰; 潘永東 農業科技通訊 2014/09
11 壟作栽培對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潘永東; 包奇軍; 徐銀萍; 張華瑜; 柳曉寧; 方彥杰 中國農學通報 2014/12
12 不同功能葉對啤酒大麥籽粒灌漿特性的影響 劉建華;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中國農學通報 2014/09
13 甘啤系列7個啤酒大麥品種在武威市的比較試驗初報 徐銀萍; 潘永東; 方彥杰; 包奇軍; 劉建華 甘肅農業科技 2014/01
14 甘肅省優質啤酒大麥良種繁殖技術 火克倉; 潘永東; 包奇軍; 徐銀萍; 劉建華; 方彥杰; 張華瑜; 柳小寧 農業科技通訊 2014/01
15 甘肅省高寒陰濕區啤酒大麥優質高產標準化生產技術 火克倉; 潘永東; 包奇軍; 徐銀萍; 劉建華; 方彥杰; 張華瑜; 柳小寧 農業科技通訊 2013/12
16 三種基因型啤酒大麥種子萌發期耐鹽性的研究 柳小寧; 包奇軍; 張華瑜; 徐銀萍; 方彥杰; 劉建華; 潘永東 作物雜志 2013/06
17 NaHCO 3+Na 2CO 3對不同啤酒大麥品種萌發期的脅迫效應 張華瑜; 包奇軍; 柳小寧; 方彥杰; 徐銀萍; 劉建華; 潘永東 浙江農業科學 2013/12
18 10個引自美國的啤酒大麥品系比較試驗初報 方彥杰; 潘永東; 包奇軍; 徐銀萍 甘肅農業科技 2013/11
1936 耐鹽堿啤酒大麥鑒定篩選 包奇軍; 徐銀萍; 劉建華; 張華瑜; 柳小寧; 方彥杰; 潘永東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3/03
20 47份美國大麥種質資源農藝及品質性狀分析 方彥杰; 潘永東; 包奇軍; 徐銀萍; 劉建華 中國種業 2013/08
21 不同壟作溝灌模式對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包奇軍; 徐銀萍; 張華瑜; 柳曉寧; 潘永東 中國種業 2013/08
22 鹽堿脅迫對啤酒大麥甘啤7號生物學性狀及原麥品質的影響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徐銀萍; 劉建華; 方彥杰 浙江農業科學 2013/06
23 旱地全膜雙壟溝播種植對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 王國祥; 方彥杰; 潘永東 湖北農業科學 2012/14
24 甘肅省啤酒大麥產業發展及對策 方彥杰; 王國祥; 潘永東 中國種業 2011/11
25 河西高海拔地區種植密度對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柳小寧; 潘永東; 包奇軍; 張華瑜; 徐銀萍; 劉建華 農業科技通訊 2011/10
26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微型制麥工藝探討 張華瑜;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2011/07
27 啤酒大麥甘啤系列微型制麥工藝研究 張華瑜; 潘永東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1/02
28 施氮量對高海拔冷涼區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張華瑜;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2011/06
29 啤酒麥芽品質的影響因素分析 柳小寧; 潘永東; 張華瑜; 徐銀萍; 包奇軍 農業科技通訊 2010/10
30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 徐銀萍; 潘永東; 包奇軍; 張華瑜; 柳曉寧 甘肅農業科技 2010/09
31 生態肥與化肥配施對啤酒大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曉寧; 徐銀萍; 胡生海 農業科技通訊 2010/09
32 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徐銀萍; 胡生海 麥類作物學報 2010/05
33 氮肥施用量對河西走廊啤酒大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王顥; 潘永東; 包奇軍; 張華瑜; 柳小寧 甘肅農業科技 2010/07
34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選育及栽培技術 潘永東; 包奇軍; 張華瑜; 柳小寧; 徐銀萍; 胡生海 農業科技通訊 2010/02
35 啤酒大麥專用肥和生態肥不同配比對甘啤4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徐銀萍; 潘永東; 胡生海; 包奇軍; 柳小寧; 張華瑜 安徽農業科學 2009/29
36 優質啤酒大麥甘啤4號 潘永東 農家科技 2009/10
37 啤酒大麥種植密度對產量品質的影響 王顥; 潘永東; 包奇軍; 姚元虎; 胡生海 安徽農業科學 2009/24
38 啤酒大麥專用肥在引大灌區的施用效果 冉生斌; 火克倉;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2009/07
39 啤酒大麥專用肥篩選試驗初報 火克倉; 潘永東; 包奇軍; 冉生斌 農業科技通訊 2009/07
40 外引啤酒大麥品種在武威地區的產量和品質分析 柳小寧; 徐銀萍; 潘永東; 胡生海; 包奇軍; 張華瑜 安徽農業科學 2009/18
41 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麥類作物學報 2009/03
42 40%啤酒大麥專用肥多點對比試驗結果初報 火克倉; 潘永東; 包奇軍; 冉生斌 甘肅農業科技 2009/03
43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選育及推廣 包奇軍; 王效宗; 張華瑜; 柳小寧; 潘永東 種子 2009/02
44 甘肅省河西高海拔地區啤酒大麥新品種(系)適應性研究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08/04
45 啤酒大麥專用肥施用量對甘啤3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農業科技通訊 2008/12
46 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麥冠層光合生理特性的差異 趙永平; 張恩和; 潘永東; 包奇軍 麥類作物學報 2008/06
47 啤酒大麥區試品種(系)的高產穩產性分析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徐銀萍; 胡生海 作物雜志 2008/05
48 啤酒大麥新品種在甘肅省中部地區的適應性研究 潘永東; 包奇軍; 張華瑜; 柳小寧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08/03
49 早熟、抗旱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5號 包奇軍; 潘永東; 張華瑜; 柳小寧; 王顥; 王效宗 麥類作物學報 2008/03
50 氮素肥料對啤酒大麥產量和麥芽品質的影響 潘永東; 王效宗; 包奇軍; 陳富; 張華瑜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04
51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5號 包奇軍; 潘永東; 陳富; 張華瑜; 柳小寧 甘肅農業科技 2007/04
52 旱地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5號選育 王效宗; 潘永東; 包奇軍; 陳富; 張華瑜; 柳小寧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06/04
53 甘肅省啤酒大麥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潘永東; 王效宗; 包奇軍; 陳富; 張華瑜 甘肅農業科技 2006/04
54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及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潘永東; 王效宗; 王小平; 邵武平; 杜開祥; 張華瑜; 王顥; 柳小寧 麥類作物學報 2005/01
55 試用灰色關聯度分析評價甘肅省啤酒大麥新品種區域試驗 包奇軍; 王效宗; 潘永東; 陳富; 張華瑜 大麥科學 2004/03
56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王效宗; 潘永東; 王小平; 彭海; 陳文慶; 包奇軍; 陳富; 張旭林 大麥科學 2004/03
57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4號選育報告 王效宗; 潘永東; 陳富 甘肅農業科技 2003/03
58 甘肅省第四屆啤酒大麥新品種(系)聯合區域試驗結果 潘永東; 張碎成; 王效宗 甘肅農業科技 2003/01
59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的選育 王效宗; 潘永東; 王宜云; 邵武平; 金錦; 王小平 大麥科學 2001/04
60 甘肅省優質啤酒大麥種植區劃 王效宗; 潘永東; 王宜云; 金錦; 王小平 甘肅農業科技 2001/05
61 優質高產青稞新品系87-9-5 陳麗娟; 潘永東; 尚紅梅 甘肅農業科技 2001/03
62 青稞新品系87-9-5的選育 陳麗娟; 潘永東; 尚紅梅 大麥科學 2001/01
63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選育報告 王宜云; 潘永東; 王效宗 甘肅農業科技 2000/05
64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2號及其栽培技術 王效宗; 楊兆興; 王宜云; 潘永東 現代農業 1999/07
65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2號選育報告 王效宗; 楊兆興; 王宜云; 潘永東 甘肅農業科技 1999/04
66 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2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 王效宗; 王宜云; 潘永東 大麥科學 1998/04
67 青稞新品種康青3號引種選育報告 潘永東; 楊彩娥 甘肅農業科技 1996/04
68 青稞品種抗麥鞘毛眼水蠅的初步研究 劉左軍; 金祖蔭; 潘永東; 楊彩娥 植物保護 1994/06
69 青稞新品系8026 林金詠; 潘永東; 楊彩娥 甘肅農業科技 1992/07
榮譽獎勵:
1.1994年獲甘南州科技進步二等獎。
2.1997年獲甘肅省星火三等獎。
3.2003年度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4.2004年入選甘肅省“555”人才第二層次。
5.2005年獲甘南州科技進步三等獎。
6.2005年獲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1項。
7.2005年入選甘肅省省級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
8.2007年獲神農中華科技三等獎。
9.2008年授予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標兵稱號。
10.2009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
11.2009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2.2011年被授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3.農業部大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國家大麥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西北區域育種崗位科學家。
14.甘肅省農科院先進工作者。
甘啤7號
審(認)定情況:2010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審(認)定編號:甘認麥2010002 。
品種來源:以自育品系8759-7-2-3為母本、引進品種KRONA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416-4-1-3。
特征特性:二棱皮大麥,幼苗半匍匐,莖稈彈性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穗長方形;株高約82厘米,穗長約7.80厘米,穗莖節約24.7厘米,穗粒數約21.5粒,疏穗型,單株有效分蘗3.0個,長芒,黃色鋸齒;千粒重45克、蛋白質含量12.4%、選粒率(≥2.5 毫米)97.0%;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春性,生育期104天左右,中晚熟。抗旱性強,耐鹽堿、較抗倒伏、抗條紋病及根腐病。
產量表現:在甘肅省多年多點試驗中平均折合畝產577.31公斤,較對照品種甘啤4號增產7.5%,居參試品種第一位。2008年黑龍江東北農大試驗平均畝產453.18kg,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16.8%,較墾啤麥7號增產44%;黑龍江旱地試驗平均畝產328.6㎏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29.5%,較墾啤麥7號增產17.6%;內蒙古海拉爾旱地試驗平均畝產375.6㎏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31.9%,較墾啤麥7號增產15.5%。多年多點生產試驗中畝產503.24~664.2㎏,較相鄰同面積對照品種甘啤4號增產9.9%。在河西冷涼灌區多點抗旱示范中澆一次水畝產500㎏左右,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7.8~16.7%。
品質測定結果:據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分析結果:甘啤7號品種,原麥指標:千粒重45g、三天發芽率96%、五天發芽率100%、蛋白質含量12.4%、選粒率(≥2.5 mm)97.0%;麥芽指標:色度3.0 EBC、麥芽浸出物82.3%、α-氨基氮量195mg/100g、庫爾巴哈值44、糖化力325WK。其釀造品質達到國標優級標準,是一個優質啤酒釀造專用大麥新品種。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5.0~17.5公斤。畝施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13公斤,氮磷比1.0:1.0~1.3。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足,不追施化肥。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
適應范圍:適宜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黃灌區,我國西北及內蒙古、黑龍江等同類地區種植。
品種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甘啤6號
審(認)定情況:2010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審(認)定編號:甘認麥2010001 。
品種來源:以自育品系883-50-2母本、吉53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404。
特征特性:二棱皮大麥,幼苗半匍匐,莖稈彈性好,葉片開張角度大,冠層透光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穗長方形;灌漿后期穗軸略有彎曲,穗層整齊,株高約80厘米,穗長約8.0厘米,穗莖節26.5厘米,穗粒數23粒左右,疏穗型,單株有效分蘗2.5個,長芒,黃色鋸齒;千粒重45~50克、蛋白質含量8.7~10.5%、選粒率(≥2.5毫米)85~93.0%;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春性,生育期102天,中熟。高度抗倒伏,抗干熱風、抗條紋病和其它大麥病害。
產量表現:在甘肅省多年多點試驗,平均畝產569.90公斤,較對照品種甘啤4號增產6.2%。在黑龍江東北農大試驗平均畝產448.0kg,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15.5%;內蒙古海拉爾旱地試驗平均畝產320.3kg,較對照甘啤4號增產11.3%。在多年多點生產示范試驗中畝產530.8~700.0㎏之間,較相鄰同面積對照品種甘啤4號增產8.1~15.2%。
品質測定結果:據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美國AB克林斯堡大麥實驗室、西北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實驗室分析結果:甘啤6號品種,原麥指標:千粒重45~50g、三天發芽率95~100%、五天發芽率100%、蛋白質含量8.7~10.5%、選粒率(≥2.5 mm)85~93.0%;麥芽指標:蛋白質8.7~10.3%、麥芽糖化時間8 min、色度3.0 EBC、麥芽浸出物80~82%、α-氨基氮量155 ~180mg/100g、β-葡聚糖118~304.72ppm、a-淀粉酶46.9DU、庫爾巴哈值39~46、糖化力325~359WK。其釀造品質均達到國標優級標準。其釀造品質達到國標優級標準。2007~2008年兩年農業部組織的全國啤酒大麥品種品質鑒評中9404釀造品質居鑒評品系第一,在所有鑒評的80個品種(系)居前十位,說明該品種是一個優質釀造啤酒專用大麥新品種。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5.0~17.5公斤。畝施純氮8~12公斤,五氧化二磷8~13公斤,氮磷比1.0:1.0~1.3。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足,不追施化肥。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
適應范圍:適宜在我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黃灌區,我國西北及內蒙古、黑龍江等同類地區種植。
品種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甘啤5號
審(認)定情況:2008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審(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2 。
品種來源:以CA2-1為母本,以自育品系8759-7-2-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303。
特征特性:春性,二棱皮大麥,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株高90~100cm,莖稈黃色,地上莖5節,彈性較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穗長方形;灌漿后期穗下莖彎曲,穗層整齊,穗長8.1~8.6cm;穗粒數24~26粒左右,單株有效分蘗2.0-2.5個,疏穗型,千粒重50~53.7g。長芒,黃色有鋸齒,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生育期95d左右,屬早熟品種。較抗倒伏,抗大麥條紋病和其它病,抗旱性強、耐瘠薄。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5.0~20.0公斤。化肥的用量應畝施純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6~12公斤,氮磷比1.0:1.0~1.3為宜。并且應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足,不提倡追施化肥。適期早灌頭水可促進分蘗成穗和增加穗粒數。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成熟后要適時收獲,采用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成熟后應在晴朗天氣及時收獲,盡快脫粒晾曬,當籽粒含水量降到12%時及時包裝入庫,避免受潮、霉變和粒色加深,影響釀造品質。
適宜范圍:適宜在甘肅省河西走廊高海拔地區、中東部半干旱、二陰地區、西北及內蒙古同類地區種植。
品種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甘啤4號
審(認)定情況:2008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審(認)定編號:甘認麥2008001 。
品種來源:以八農862659為母本,以法瓦維特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8810-3-1-3。
特征特性:春性,二棱皮大麥,幼苗半匍匐,株高70-80cm,莖稈彈性好,抽穗時株型松緊中等,穗全抽出,閉穎授粉,穗長方形;灌漿后期穗軸略有彎曲,穗層整齊,穗長8.5-9.0cm;穗粒數22~25粒左右,疏穗型。一般密度條件下,單株有效分蘗2.5-3.0個,長芒,黃色無鋸齒,千粒重45-48g,粒色淡黃,種皮薄,粒徑大,皺紋細膩,籽粒橢圓形,飽滿,粉質。生育期100-105d,屬中熟品種。高度抗倒伏,而且抗干熱風、抗條紋病和其它大麥病害。
產量表現:甘啤4號在3年省區試驗中,平均畝產526.43kg,較對照品種法瓦維特增產11.0%,居首位;西北及內蒙古區試中,平均畝產437.1㎏,較對照甘啤3號增產7.06%,居第一位;生產試驗中,省內平均畝產538.29公斤,內蒙古平均畝產424㎏,新疆平均畝產470.01㎏。
品質優良:甘啤4號籽粒飽滿,千粒重45g左右,2.5mm篩選率91.03%,發芽率98.4%,蛋白質含量11.76%,麥芽浸出率81.4% , α-氨基氮156.30mg/100g,庫爾巴哈值39.40% ,糖化力367.60WK,各項釀造品質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標優級標準。
栽培要點:畝播量為12.5~17.5公斤。化肥的用量應畝施純氮8~12公斤,五氧化二磷8~16公斤,氮磷比1.0:1.0~1.3為宜。并且應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足,不提倡追施化肥。適期早灌頭水可促進分蘗成穗和增加穗粒數。播前進行種子拌種和包衣處理,防治大麥條紋病。成熟后要適時收獲,采用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成熟后應在晴朗天氣及時收獲,盡快脫粒晾曬,當籽粒含水量降到12%時及時包裝入庫,避免受潮、霉變和粒色加深,影響釀造品質。
適宜范圍:適宜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沿黃灌區、西北及內蒙古同類地區種植。
品種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專門從事啤酒大麥新品種選(引)育、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及新品種(系)示范推廣,承擔國家、全省大麥品種區域試驗。先后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
通過多年研究,收集和整理了我國大麥資源材料和國外優異品種資源,現已掌握大麥種質資源3000余份,配制了大量的雜交組合及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后代材料。選(引)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法瓦維特”、“甘啤2號”、“CA2—1”、“甘啤3號”、“甘啤4號”、“甘啤5號”、“甘啤6號”和“甘啤7號”等優質啤酒大麥新品種(系)。“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 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大面積示范推廣” 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優質高產釀造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3號選育及推廣”2007年獲神農中華科技三等獎。“甘啤4號”2008年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編號:CNA20040642.6),2009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甘啤5號”2011年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編號:CNA20070188.6)。 “啤酒大麥專用肥料”201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ZL 2007 1 0080228.6)。制定出了“甘啤4號品種標準”等八項技術規程發布實施,在啤酒大麥新品種選(引)育、優良新品種示范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啤酒大麥專用肥研制、啤酒大麥及麥芽品質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產業支撐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目前,在抗性育種特別是耐(抗)鹽堿、耐干旱品種資源研究與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適應我省啤酒原料產業發展新形勢奠定了技術基礎。
技術概述:甘肅省是我國啤酒大麥最適宜的產區之一,也是我國優質啤酒大麥生產的理想基地。為了充分發揮甘肅省自然生態資源優勢,促進我省啤酒大麥優質、高產、高效益生產,使我省啤酒大麥原料釀造品質達到國家優級標準,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真正將具有甘肅特色的啤酒大麥產業作大作強,打造出“甘肅大麥”品牌,使啤酒大麥成為甘肅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帶動作用的支柱性產業。我們根據近二十年的試驗示范結果和大面積生產經驗總結,提出《甘肅省優質高產啤酒大麥栽培技術規程》。
產量指標:畝產400~500kg。
質量指標:國家優級標準(GB/T7416——2000)指標包括以下10項內容:(1)色澤淡黃色,具有光澤,有原大麥固有香味,無霉味和其它異味;(2)絕干千粒重37g以上;(3)三天發芽率95%以上; (4)5d發芽率97%以上;(5)絕干蛋白質含量10.0%~12.0%; (6)≥2.5mm篩選率80%以上;(7)水分12.0%以下;(8)夾雜物1.0%以下;(9)破損率0.5%以下,(10)水敏性在10%以下。
技術要點:
1 選擇茬口
大麥最適宜的前茬為瓜類、玉米、油菜、甜菜等,避免麥類連作和大麥重茬。
2 土地準備
前作物收獲后,應及時深耕曬垡(耕深25~30cm),做好灌溉蓄墑。秋水地在泡地后要及時淺耕、耙耱、做好冬春季的鎮壓耙耱保墑工作。平整土地,破碎土塊,達到地平墑足、上虛下實,為保證全苗、齊苗和壯苗創造良好的土地環境。
3 合理施肥
根據大麥生育期短,前期需肥多的特點,應該重施基肥,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5000kg;合理施用化肥,畝施純氮8~12kg,最高不應超過15kg,五氧化二磷8~18kg,氮磷比1:1~1.5,并少量施用鉀肥以利于品質的改善。在海拔2000m以上的地區,應適當降低氮肥施量,增加磷肥施量。氮磷肥最好作底肥或基肥一次性施入,必要時結合澆頭水可少量撒施氮肥,一般3~5kg即可,避免中后期過量施用氮肥,以防貪青晚熟,造成倒伏和蛋白質含量超標。
4 選用良種,區域化種植
選用抗條紋病、抗倒伏、產量高、品質好的中早熟品種。并在一定區域內種植一個品種,防止多、亂、雜。目前適宜我省種植的優良品種有甘啤4號、甘啤5號、甘啤6號和甘啤7號等。
5 精選種子
最好應購買正規種子公司經過精選加工或包衣的種子,或用谷物精選機械精選過的優質種子。若用自留種子則應剔除土塊,沙粒、秸稈,雜草種子和秕、瘦小粒種子,選用大小一致,籽粒飽滿,無霉變,無蟲害的種子。
6 種子處理
我省大麥條紋病發病較普遍,播前須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其方法有如下多種:(1)25%粉銹寧以種子量的0.3%濕拌種子;(2)15%羥銹寧以種子量的0.1%~0.3%濕拌種子或0.1%羥銹寧加0.05%的拌種雙濕拌種子; (3)15%速保利以種子量的0.1%~0.3%濕拌種子;(4)70%代森錳鋅和6%立克秀(1:1)混合后,按種子量0.15%包衣。(5)用3%的敵委丹按種子量的2‰拌種或包衣。
7 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大麥豐產的前提。大麥的適宜播期范圍與海拔有一定關系,海拔1500m以下地區適宜播期范圍為3月上旬;海拔1500~2000m地區適宜播期范圍為3月中旬;海拔2000m以上地區為3月下旬。當土壤解凍10cm左右時即可頂凌播種,以利攻大穗多穗和增加穗粒數。
8 合理密植
在我省河西海拔2000m以下的嘉峪關以東的河西走廊地區、沿黃灌區和“引大”灌區,適宜播量為12.5~17.5kg,在嘉峪關以西地區和海拔2000m以上地區適宜播量為17.5~22.5kg。當土壤肥力較高,管理措施較好,土壤墑情充足的條件下,可取播量的中下限;在土壤瘠薄,水肥條件較差,土壤墑情欠佳的情況下,可取播量的上限。
9 播種方式
最好采用機播,根據墑情播深在3~5cm范圍內調整。墑情好宜淺播,墑情差應深播,播后立即耙磨復土。
10 合理灌水
根據啤酒大麥分蘗早,幼穗分化早的特點,適期早灌頭水可促進分蘗成穗和增加穗粒數。因此,頭水應于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澆灌,二水于挑旗前至挑旗澆灌,與頭水間隔25~30d,三水于開花至灌漿初期澆灌,有條件地區可灌一次麥黃水。全生育期灌水2~4次,灌溉定額200~250m3。中后期灌水,要注意天氣的變化情況,最好選擇無風晴天灌水,以防倒伏。
11 防雜除草
大麥作為啤酒原料,應將防止品種混雜和防除雜草貫穿于生產的全過程,種子田更應注意這一點,以保持品種種性和保證啤酒原料大麥的純度。大麥田間雙子葉雜草用2.4-D丁酯,畝用量50~70g,于大麥苗3~4葉時噴灑。野燕麥在播前整地時每畝可用燕麥畏150g~175g進行土壤處理或用64%的野燕枯,畝用量60~100g,或用愛秀,畝用量70ml,于大麥3~4葉齡時均勻噴灑。對野燕麥較多的地塊應采取輪作倒茬等綜合農業措施,以減輕雜草危害。
12 防止害蟲
大麥的田間蟲害主要有蚜蟲和金針蟲,其防治方法是:蚜蟲在發生初期,用40%樂果乳油進行防治。金針蟲是土壤害蟲,在播種時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120~150g加水50倍,拌種子50kg,或用毒土對土壤進行處理。
13 適時收獲
及時收割,減少雨淋,防止色澤變黃變深是啤酒大麥收獲期間應十分注意的問題。采用人工收獲時應在蠟熟末期(即75%以上的植株莖葉變成黃色,籽粒具有本品種正常大小和色澤),機械收獲時應在完熟期(即所有植株莖葉變黃)進行。
14 充分晾曬、加工精選
收獲后盡快脫粒晾曬,當籽粒含水量低于12%時,及時進行精選包裝入庫,避免受潮、霉變和粒色加深,并且不同品種分別入庫存放,嚴防混雜,影響釀造品質。
技術依托單位: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與啤酒原料研究所
聯 系 人:潘永東
電子郵箱:panyongdong1010@163.com
單位地址:蘭州市安寧區農科院新村1號
郵政編碼:730070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