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安,農學家。男,漢族,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龍巖。1959年畢業于福建龍巖農業學校。1964年結業于福建農學院(函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1996年至今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福建農林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1997年至今兼任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生導師,F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2012年07月,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
人物簡介
謝華安院士,漢族,1941年8月16日生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是著名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農學家。他憑著對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對農民的摯愛,為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并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究創立了四項關鍵技術,并應用于育種實踐,培育出中國稻作史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汕優63”,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近年來,他分別先后在寧化、尤溪縣建立寧化河龍貢米產業院士工作站和尤溪縣超級稻、再生稻產業院士工作站。其中,寧化河龍貢米產業院士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十佳院士工作站。他本人還榮獲福建省“6.18”突出貢獻獎。[1]
歷任福建永安縣小陶農業中學、縣農業中學、永安農業職業學校教師。1972年起任福建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助研、副研、副所長,1990年任所長、研究員。
2012年07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院士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1]
2成長經歷
簡介
出生農村、學歷不高的謝華安,憑借勤奮和努力,憑著對土地的反哺深
情和對農民的摯愛,為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并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有人說,他和袁隆平等中國水稻育種專家的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國人在本世紀內實現養活自己的科技基礎。
事業和家庭的砝碼放在天平上,總不能平衡。投身育種以來,謝華安遠離家庭的歡樂,次子和女兒出生時,謝華安都遠在天涯海角,是同事們拿著家信,告訴他又做了爸爸。特別是女兒出世那年,老大得了麻疹,老二很快被傳染上,兄弟倆躺在床上,連下床的力氣都沒有。民間說出麻疹是人脫殼,可見對患者是何等的煎熬與危險。母子四人都有生命危險,作為丈夫、父親,謝華安真想留在家里看護照料,等妻子分娩后再走?墒牵D夏戏被赜N的季節到了,育種非同一般,誤一天就誤一季。謝華安心急如焚,在痛苦中、在妻子的泣聲中,咬緊牙根,毅然踏上了南下的旅途。這第三個孩子,還是妻子自己接到人世的。
父與子
父子相見不相識,這是小說和戲劇中常有的場面,可這情景竟真實地出現
在謝華安家。有一年回家,小孩不要說親熱地抱著他大腿叫爸爸,怯生生地都不敢進屋見他,一個勁地在天井旁轉,直把父親當成了陌生人。那些年,謝華安每年12月出發去海南,來年5月回家,正好橫跨兩個學期,根本管不到孩子的學習。對雜交水稻,謝華安像護著寵兒一樣看著它們長大成熟,卻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天、哪一年突然長高長大的。有一次,謝華安回家得知大兒子學習成績不及格,馬上對他作了批評?珊⒆訁s不服氣地說:“人家爸爸都不去海南島,我呢,誰管?”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謝華安的心。大兒子小時由于無人看護,曾從樓上摔下,至今仍有后遺癥,謝華安為自己未盡到父責而深感內疚。還有一次,謝華安補償式地討好小女兒,說:“你長這么大了,爸爸可從來沒打過你。”小女兒卻不“買賬”,硬生生地說:“你是沒空打我!”直說得謝華安急忙轉過身去,怕當著孩子的面掉眼淚。
1977年農歷臘月初十,是謝華安父親的61歲生日。按當地習慣,男人61歲生日就得叫71歲大壽,特別值得紀念。在家排行老大的謝華安,本該全盤負責操辦父親的大壽慶典,可恰逢他試驗育種基地的插秧、田管季節,苗期管理是水稻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謝華安若盡人子之孝,從海南回家為老人家做壽,以當時落后的交通,從海南到福建,千里之遙得坐輪船、乘火車,再改換幾次汽車。且不說經常買不到車船票,就算順利,來回也得半個來月呀,豈不耽誤了試驗!謝華安在海角天涯痛無分身之術,同事們知道這事后,特地在他父親生日那天晚上,在海南的橡膠林里點起了61根蠟燭,唱起了《生日快樂》歌,只不過把歌詞改為“祝你的父親生日快樂”。當謝華安替遠方的父親吹滅61根蠟燭時,潸潸熱淚無法抑制地掛上了臉頰。
親情與科研
1983年,連續7年沒在家過春節的謝華安,得空回家吃團圓年夜飯。當時,他的第二個孩子連續多日高燒不退,而妻舅剛做完胃切除手術,在他家休養,妻子認為謝華安這個游子這次能在家住上十天半月的,幫她一點忙了?赡觋P未出,謝華安從電臺的天氣預報中得知,海南低溫陰雨。惡劣的天氣勢必影響雜交水稻父母本的生育進度,可能造成花期不遇,想起海南2000多畝的“汕優63”今年是大面積制種的關鍵一年,他心急如焚,立即就要趕赴海南。
前腳剛踏入家門,后腳就要去海南,一向豁達賢惠的妻子,第一次沖丈夫發起了火:“你在外面搞科研育種,我在家照顧父母和孩子,料理家務,你知道有多苦嗎?這些年天大的困難我都自己咬著牙撐下來,我向你發過牢騷嗎?可現在,兒子連日高燒,我唯一的弟弟又胃切除,你又不是不知我爸爸就是因為胃切除手術而離世的,兩條命都有危險,你怎么無情無義,忍心走得成?”
妻子的指責,連同病中兒子和妻舅的呻吟,像刀一樣剜著謝華安的心,但面對事業他別無選擇。謝華安硬著心腸,挎著行李,義無反顧地消失在妻子的汪汪淚眼中。
1977年父親61歲大壽謝華安在海南無法回家,他那時就在心里流著淚發誓,待他老人家71歲大壽時一齊補上?1987年這天來臨時,謝華安又在北京忙于“汕優63”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成果答辯。通情達理的父親沒有半句責備。1997年謝華安父親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要家人不要告訴謝華安,別影響了他的工作,遺囑希望兒子能為人民育出比“汕優63”更好的良種。當謝華安聞訊趕到父親身邊時,老人家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母親病重時,謝華安也未能在她病床前盡孝,走時甚至無法見上最后一面。俗話說“子欲孝而親不在”,每念及此,不知多少次,謝華安默默地面對父母的遺像垂淚。
可以說,家,是讓謝華安牽掛并常使他心頭涌起愧疚傷感的地方。他深感,作為兒子,作為丈夫,作為父親,自己都是不合格的,在感情上虧欠著父母妻兒。然而自古忠孝難兩全,面對國家,面對廣大的農民,他又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能在廣闊的田野上為老百姓做點事,夫復何求!
謝華安的工作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隆重表彰。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中華農業科教獎、王丹萍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陳嘉庚獎、袁隆平獎、福建省科技重大貢獻獎……從國家到省、市各級政府頒發授予的獎項,如春風中的千樹萬樹梨花,次第盛開在謝華安的眼前。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連同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和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等榮譽,也伴著鮮花為他加冕。
每每站在領獎臺上,謝華安的心情都十分激動。這些獎章、獎金和榮譽,早已超越本身,那是人民的深情厚誼。但獎金再高也有價,而田間地頭一張張面對豐收合不攏嘴的笑臉,才是對他和所有育種人的最高獎賞。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歲月如歌,這位臉黑、手糙、身瘦、心紅,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凡業績的共產黨人,用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生命實踐,平靜地為你,為我,為離不開五谷的蕓蕓眾生,詮釋了詩人的靈魂和意境。
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旨在構建一個涵蓋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的人物創新成果展示平臺。
2、本站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本站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
5、本網站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本站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本站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本站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