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元,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育種首席科學家、研究員。1977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學系,2004年獲碩士學位。曾任水稻研究所育種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吉林吉農水稻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等職。1992年至今任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常委,水稻專業組長。1997年~2007任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吉林省作物學會理事,副理事長,副秘書長,第七、八屆全國作物學會理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吉林農業科學編委員。1994年吉林省勞動模范,1997年吉林省第四屆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1年-2004年創先爭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共產黨。2005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6年獲得吉林省特殊貢獻獎。2006~2007年院先進工作者標兵,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張三元, 男,1951出生,漢族,最高學歷, 大學, 畢業院校: 吉林農業大學
工作單位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通信地址
吉林省公主嶺市西興華街6號
職 稱
研 究 員
職 務
研究室主任
辦公電話
0434-6351742
E-mail
jlgzszsy@public.sp.jl.cn
熟悉語種
日語
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
“九·五”期間先后參加、主持國家和吉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水稻高產、多抗、優質新品種選育”和“吉林省耐鹽堿水稻新品種選育”“水稻育種材料與方法研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國家航天育種中心合作項目“水稻航天育種地面試驗”、國家農業新技術引進項目“948”“水稻稻瘟病監測與綜合防治技術”和吉林省水稻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重大課題任務。“十五”與遼寧沈陽農業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東北農業大學聯合承擔國家“863”“北方粳型超級稻育種技術及優質超級稻選育”,與中國農科院品資所合作參加科技部“耐鹽堿、特種資源的生理及遺傳機制研究”課題。
育成通過審定的品種“長白九號”吉粳61“吉玉粳”“吉粳63”“吉粳61”“吉粳69”“吉粳78”等水稻優良品種15個。其中長白九號等6個品種先后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本人主筆撰寫各種研究論文在日本、全國和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有三十多篇,其中三篇在日本作物學會上發表并演講。
鑄就綠色的輝煌——記我院水稻遺傳育種專家張三元
張三元,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育種首席科學家、研究員。1977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學系,2004年獲碩士學位。曾任水稻研究所育種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吉林吉農水稻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等職。1992年至今任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常委,水稻專業組長。1997年~2007任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吉林省作物學會理事,副理事長,副秘書長,第七、八屆全國作物學會理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吉林農業科學編委員。1994年吉林省勞動模范,1997年吉林省第四屆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1年-2004年創先爭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共產黨。2005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6年獲得吉林省特殊貢獻獎。2006~2007年院先進工作者標兵,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一、情系吉林大地
張三元,1951年7月17日生在經濟繁華的上海市。1969年3月,剛滿18歲的張三元作為一名知識青年來到吉林省琿春縣一個小山村插隊落戶。在農村的4年里,張三元經受了艱苦鍛煉與考驗,他由原來連稻苗和稗草都分不開的都市青年,成長為一個地道的農民。他向農民學到了很多種稻知識,學會了水稻栽培技術,和農民一樣,從春天整地、耙地、放水泡田,到插秧、苗期管理,再到秋收,他都是一把好手。1973年,表現突出的張三元被推薦入吉林農業大學農學系學習。在大學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1977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畢業后,張三元被分配到吉林省琿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1980年調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工作。以后考入吉林農業大學在職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
張三元調到吉林省農科院工作的時候,正是吉林省水稻育種工作的低潮時期,生產上應用的大部分是日本的水稻品種,我省玉成的品種很少,這種狀況使他非常著急,他決心要改變這種局面,打一個育種翻身仗。在老專家吳鴻元的帶領下,他深入生產實際,了解生產上品種的情況,搜集育種材料,開始了育種工作。1979年我國引進日本水稻大棚盤育苗和機械插秧技術,他積極輔助中方專家代表吳鴻元,做了大量的工作,學到了很多知識,為他今后進行水稻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后,張三元從事水稻育種工作27年,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吉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水稻高產、多抗、優質新品種選育”和“吉林省耐鹽堿水稻新品種選育”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九五”期間主持著國家科委“育種材料與方法研究”課題中吉林省部分,國家航天育種中心合作項目“水稻航天育種地面試驗”、國家農業新技術引進項目“948”“水稻稻瘟病監測與綜合防治技術”和吉林省水稻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重大課題任務。“十五”期間與沈陽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遼寧省農科院聯合參加國家“863”課題“北方粳型超級稻育種技術及優質超級稻新品種培育”。主持科技部攻關項目“農業基因資源保護與種質創新利用研究”子課題“優質、耐堿水稻優異種質基因源分析與創新利用研究”,主持省科技廳重大項目:“用玉米、超級稻種質資源的創新品種選育研究粳型超級稻種資源創新與品種選育研究”,與日本自然農法國際研究中心合作主持“有機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開發”,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1984年赴日本宮城縣進修,1999年作為客座研究員赴日本長野縣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試驗場進行合作研究一年。
二、辛勤努力,刻苦攻關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和刻苦攻關,張三元主持育成了長了白7號、長白8號、長白9號、長白10、長白11、吉粳61號、吉粳62號、吉粳63號、吉粳65號、吉粳66號、吉粳68號、吉粳75號、吉玉粳、吉粳78號、藤系138品種15個,通過成果鑒定和品種審定,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獲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改變了吉林省水稻育種工作的被動局面。這些品種豐產性、抗病性和品質都非常好,在省內外事宜地區很快大面積推廣。據統計,長白9號1993-2004年累計推廣面積達70萬公頃,增產稻谷5億公斤,創造經濟效益6億元。長白9號推廣10多年長年不衰,不僅在吉林省,而且在遼寧省、黑龍江省中部、內蒙古自治區大面積推廣,深受稻農歡迎,為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
張三元主持育成的“長白8號”“長白9號”“吉玉粳”“玉豐”“長白10號”“吉粳66號”“吉粳88號”等品種的育成和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徹底扭轉了吉林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稻品種以日本品種為主的被動局面,使我省自育品種上升為主導地位,成為各地主推的龍頭品種。其中育成的“長白九號”、“吉粳88號”解決了吉林省品種耐鹽堿性和超高產理想株型的兩大育種難題。是近期吉林省水稻育種研究領域取得的兩項重大突破。
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對促進吉林省水稻生產的發展,提高單產和總產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據吉林省長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通化、延邊、遼源八個地(市)應用單位統計,僅“長白九號”“吉玉粳”“長白8號”“玉豐”等新品種1993~2002年累計推廣面積達到2500萬畝,增產稻谷10.5億公斤,創社會效益9億多元。特別是“長白9號”的育成對我省西部鹽堿地的開發利用,貧困地區以稻治堿,以稻致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直到2002年“長白9號”在吉林省西部推廣面積仍覆蓋面積達80%以上。“長白9號”先后通過吉林省、黑龍江省、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普及、推廣到內蒙、黑龍江、遼寧省北部等稻區種植。在開發科研成果方面,為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選育的良種為研究所創收達600萬元,并向國內糧食市場推銷吉林省優質大米1000多噸。
三、培育北方超級稻
20世紀末,國際水稻研究所提出選育超級稻新目標以后,引起各水稻生產國的重視。為了不斷提高我國的來年股市總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國家“十五”期間“863”計劃把選育超級稻新品種作為重點攻關項目,其目標要比現在的品種增產10%以上,畝產達到700-800公斤。
張三元積極爭取參加了北方超級稻的選育研究,并主持吉林省超級稻的研究工作,把超級稻選育列入吉林省“十五”計劃重點攻關項目。張三元帶領課題組的同志經過五年的拼搏,終于育成了集高產、優質、抗性強、適應性廣和等特性于一體的超級稻新品種“吉粳88”,這是吉林省和北方稻區育種史上的一個新飛躍,也是吉林省第一個超級稻新品種,該品種平均產量達到700公斤以上,最高達到769公斤;稻米品質優良,該品種經過農業部稻米品質檢測中心測定結果,12項指標均達到國家優質米標準;而且耐冷性強,具有廣泛的適應性。2004年超級稻吉粳88突破60年代以來單一品種年推廣面積超過200萬畝以上的記錄, 2004~2005年累計推廣應用面積達到263.2萬畝,增產稻谷16718.4萬公斤,增加經濟效益35460.4萬元。2006年,吉林省推廣面積達300萬畝以上,黑龍江、遼寧、內蒙、新疆等省稻區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左右,促進了吉林省水稻生產技術水平和單產大幅度提高。2007年超級稻在吉林省推廣面積達351萬畝,其中3萬畝連片平均產量748公斤,增收水稻5.9億公斤,增加農民收入11.8億元。如今,超級稻二期新品種吉03-2843,已經進入大面積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782公斤。
四、勇攀科技高峰
多年來,張三元共有6項成果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水稻新品種“藤系138”榮獲1991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水稻新品種“長白九號”榮獲1995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水稻新品種“吉玉粳” 1997年獲吉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水稻新品種“玉豐”獲1999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水稻新品種“吉粳66號” 2003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水稻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新品種長白10號、吉粳78、吉粳95培育及配套技術推廣2005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有“優質超級稻吉粳88號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2006年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吉林省農委科技進步獎1項:水稻新品種“長白8號” 1996年吉林省農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張三元主持育成的水稻新品種,有3項獲吉林省優質稻米稱號。水稻新品種“吉粳66號”1998年被評為吉林省第二屆優質米品種;吉粳95號2000年獲吉林省第三屆優質米品種;吉粳88號2004年獲吉林省第四屆優質米品種。獲得品種專利權3項:2002年新品種長白10號及吉粳88號獲得國家品種專利權;2006年新品種吉粳95獲得國家品種專利權。
張三元學風嚴謹,銳意創新,多年來撰寫了大量學術論文及著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得到同行的好評。他主筆撰寫各種研究論文42篇,發表在全國和省級以上和日本學術刊物上,其中“吉林省稻米品質改良”、“論吉林省優質稻米發展”、“吉林省水稻超高產育種研究”論文,分別被吉林省作物學會、第二屆全國兩高一優農業學術交流會被評為優秀論文。他還在科技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去日本、俄羅斯進行學術交流。張三元還與吉林省標準計量局一起制定了吉林省優質米標準和優質米評選辦法,對推動了吉林省水稻優質米生產不斷發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張三元曾在《吉林農業科學》、《日本作物學會》、《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吉林省水稻超高產育種研究”、“不同穗類型品種形態生理與產量性狀”、“有機栽培環境對水稻產量構成及稻米品質的影響”和“吉林省不同類型超級稻形態特征與品種改良”等學術論文38篇,參加編寫《吉林稻作》,作為副主編編著《北方水稻生產技術問答》一書。合著《吉林稻作》、《種子工程》由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
五、科技精英 學界楷模
張三元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思想上與時俱進,信念堅定。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科研工作中開拓創新,刻苦鉆研,淡薄名利,無私奉獻,解決生產關鍵,做出重大貢獻。他為人厚道,不尚浮躁,誠懇待人,樂觀相處,生活艱苦樸素,心態健康。在他身上表現出良好的科研職業道德和科學家所特有的崇高品質。他對工作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每天貪黑起早,深入田間調查,不管嚴寒風雪,日曬雨淋,有時回家很晚,幾乎忘記了每一個休息日。多年來,他節假日很少休息,上下班都是早來晚走。為自己科研工作方便,他自己買了車,并起早貪黑學習駕車,通過了考試,取得了駕照。每天6點多重就到所里開始工作了,到田里觀察水稻生長情況,親自掌握第一手試驗數據。晚上下班他走的最晚,直到天黑自己才開著車回家。由于長期科研工作的勞累,積勞成疾,他得了腰間盤突出的毛病,犯病時腰疼得厲害。有一次,他腰疼病犯了,還每天拄著一個木棍到水稻田里觀察水稻生長情況。所里的同志都很感動,勸他多休息,他說,現在正是需要田間觀察的好時候,搞育種的不下田,不掌握第一手材料怎么行啊,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
張三元同志工作非常認真,恪守“三嚴”精神,田間調查的試驗數據,大多數都自己親自去做,從不知什么叫累,他的腦海里只有“工作”,人稱“工作狂”。在他的辦公室里,除了書柜里和辦公桌上放滿了圖書資料以外,還有幾樣東西最搶眼:一頂草帽,一雙靴子,一個白色大褂,這幾樣東西是他每天離不開的。57歲的他每天和青年科技人員一起到田里進行觀察、調查,選株,頂著烈日曝曬,他汗流浹背,但是卻全神貫注,一絲不茍。很多人都知道搞育種的人是非常辛苦的,為了加速育種進程,每年還要到海南去加代繁殖育種材料,家重一切事情全都不顧,一心撲在育種科研工作上。
張三元同志治學嚴謹,為人謙和。每每有記者采訪他,他都婉言拒絕,或者很少談自己的成績,總是說科研是繼承前人的努力發展的,現在的工作成績都是在老一輩科技人員工作的基礎上取得的,沒有老同志的努力,就沒有見天的成果,所以這些成績都是前人的功勞。他時刻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超級稻吉粳88推廣以來,面積逐年猛增。對于農民來講,他們要種最好的品種,以期收獲更大的效益。但是從一個科學家本身來講,張三元就非常擔心,單一品種面積過大,一旦感病將不堪設想。沒到賣種時節,他就耐心地和農民將這個道理,可是農民還是要買超級稻。他就向省農委提出建議,提醒省領導注意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的風險性,給農民以科學指導和引導,要適時、因地制宜推廣超級稻,他的建議得到省農委有關領導的重視。
張三元是一個德研雙馨的專家,他誠實守信,勤奮篤學,以豐碩的科技成果奉獻給人民,充分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科學家崇高風范。1994年10月,張三元被授予“吉林省勞動模范”稱號, 1997年評為吉林省第四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同年被評為“吉林省跨世紀水稻育種學科帶頭人”,1996年獲“吉林省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工作者”稱號。由于張三元多年來潛心科研,刻苦攻關,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后為農民直接增加巨大的經濟效益,貢獻突出,2006年被授予吉林省科技進步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