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富,男,1962年出生,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現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國家級推廣研究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6年被評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
資料更新中……
社會任職: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作物栽培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2007-2009年,主持。
2.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模式的研究與適區推廣”,2007-2009年,主持。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水稻高產高效栽培集成新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年獲齊齊哈爾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2008年獲齊齊哈爾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3. “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殘膜回收及配套技術推廣”,2007年獲齊齊哈爾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4.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模式的研究與適區推廣 崔守富; 楊軍; 宋年生; 楊海東; 任麗梅; 孫開學; 韓成新; 汪建學; 朱連波 【科技成果】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11-11-30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中文論文:
1 甜葉菊種傳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 馬匯泉; 靳學慧; 崔守富; 辛惠普 齊齊哈爾市農業局 【期刊】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1994-12-15
2 綠色食品發展科技支撐體系 王建國; 崔守富; 時澤遠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 哈爾濱; 齊齊哈爾 【期刊】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3-11-01
3 新型生物葉面肥促進蔬菜優質高產效果的研究 崔守富; 齊艷春; 聞長清 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齊齊哈爾; 黑龍江齊齊哈爾 【期刊】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4-05-01
4 寒地稻區災害性病蟲關鍵防治技術 崔守富; 馬匯泉; 齊艷春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齊齊哈爾; 齊齊哈爾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2-07-30
5 復合生物顆粒肥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研究 隋文志; 盧林綱; 王萍; 崔守富; 邵金花; 談漢濤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作物所; 黑龍江省八五三農場;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場; 黑龍江省尾山農場 【期刊】現代化農業 2000-09-30
6 碳酸鹽黑鈣土區井灌水稻氮肥效應研究 韓秉進; 崔守富; 梁瑞鳳 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 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省綏化市土肥站 【期刊】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1-02-01
7 春小麥加工品質衡量指標的綜合評價 劉曉冰; 張子興; 崔守富 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所; 阿城市農業局; 齊齊哈爾市農業推廣中心 【期刊】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1995-11-15
8 源庫改變對小麥籽粒蛋白質、淀粉含量及產量的影響 劉曉冰; 崔守富 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所; 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種子 1995-10-25
9 黑龍江墾區小麥制粉現狀及發展對策 于立河; 崔守富; 劉成海; 紀志偉; 劉樹文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5-05-15
10 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淺析 王樹友; 劉金霞; 崔守富 黑龍江省訥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6-06-15
11 甜葉菊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崔守富; 姜玉久; 賈立君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推廣中心;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作物所;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合江農科所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7-02-15
12 玉米超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崔守富; 劉海; 楊軍; 王憲江; 韓淑香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省拜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省甘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現代化農業 1997-03-15
榮譽獎勵:
1. 2010年享受黑龍江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 2012年入選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
3. 2013年入選齊齊哈爾市第五批優秀中青年專家。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訪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國家級推廣研究員崔守富
大力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引導農民擴大玉米種植面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業生產的相關論述,對作為農業大市的齊齊哈爾市有什么指導意義;我市將如何在今后的農業新技術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進行加強?帶著諸多問題,齊報記者采訪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國家級推廣研究員崔守富。
“在農業發展上,國家提出要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要根據當地實際選地、整地,精選種子及種子處理再到精細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步驟進行農業生產及管理,將土壤效力最大化。”崔守富認為,為讓農業經濟穩步提高、農民收入穩步增長,下一步我市要把新技術推廣的重心向水稻生產技術開發和玉米單產提高上轉移。
在水稻生產上,我市應重點做好這樣幾項工作:一是積極組織、協調扶持,確保水稻栽植面積。二是大力推行小棚變大棚、小苗變大苗和小池變大池,為育出壯苗、插上壯苗和生產全程機械化創造良好條件。三是實施模式化生產,大力推廣優質稻、有機稻栽培技術。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圍繞產量和品質目標,積極推廣先進實用的耕作技術和栽培模式,從而加快優質稻、有機稻普及進程。在此基礎上,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各種綜合配套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模式。我市現有推廣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只要實施標準到位,增產幅度均在10%以上。
在玉米生產上,首先要適應市場需求,積極調整品種結構。既要大力發展優質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高油玉米等加工專用型品種,還要發展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特用型玉米品種的生產。要通過建設優質玉米品種示范區,帶動玉米結構調整。其次,應該深挖產業資源優勢,做強優質原料基地。靠規模經營做大基地;種植上,應選擇優質高效和適宜加工的品種,優化產業布局,做大產業規模。靠科技支撐做精基地;通過院縣合作共建、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高產創建,全面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第三,要大力推廣實用技術,提高栽培水平。在生產中要良種良法配套,提高單產,改進耕作技術,重點推廣以耐密良種為基礎的密植通透栽培技術、玉米保護地栽培技術、膜下滴灌等先進技術,實現優化品種布局;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不耐密品種為耐密型品種、改常規種植方式為通透密植栽培、改小型機械作業為大型機械化作業、改經驗施肥為配方施肥、改粗放生產為標準化生產,整合土地連片種植。
崔守富認為,只要牢牢抓住農業高新技術推廣關,就一定能實現主要糧食作物的增產和農民的增效。
文章來源:《齊齊哈爾政府網》2011-01-19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