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才——玉米選培育種專家,男,現任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資料更新中……
社會任職: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玉米選培育種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參與選育豫玉6號、豫玉7號、豫玉16號、豫玉26號、豫玉31號、漯單9號、滑豐986等玉米優良品種和示范推廣工作。
1. 滑豐986玉米新品種 趙秀珍; 于正坦; 周衛學; 田蘭榮; 魏黨振; 任志英; 李學乾; 王斌章; 武照行; 耿東; 馮興躍; 張富才; 黃西林; 呂松燃; 牛連杰; 翟俊; 賈彥風 【科技成果】滑縣滑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博愛縣農科所; 寶豐縣農科所; 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01-01
2. 玉米新品種漯單9號的選育與示范推廣 柳家友; 柏志安; 吳偉華; 賈延釗; 張宏套; 代鋼; 張宏生; 卓海勛; 張富才; 皇甫柏樹 【科技成果】漯河市農業科學院 2005-04-20
資料更新中……
成果介紹:
選育的“寶玉168”,參加2010年河南省夏玉米區域試驗,在5000密度組13個品種中平均單產582.9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居第一位。該品種具有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好,經抗病性鑒定該品種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莖腐病,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等多種病害,品質優良,淀粉含量高達76.1%,達到國家高淀粉玉米標準;商品玉米達到國家優質玉米標準,早熟性好,出籽率高,夏播生育期97天左右,比鄭單958早熟1天,出籽率高達90%,該品種葉片上沖,株型緊湊,通風透光性好,適宜種植密度為4500-5000株/畝,根系發達、矮桿穗位低、高抗倒伏、適應性強、適播期長、綜合性狀好,適合黃淮海夏玉米區種植,品種已申請新品種保護。
論文專著:
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發表論文和科普文章30多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中文論文:
1 河南省春小麥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王愛萍;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11-05-20
2 寶豐縣夏玉米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禮峰; 張富才; 李軍虎 河南省寶豐縣氣象局; 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10-07-10
3 豫西南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郭國杰; 張富才 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10-08-10
4 寶豐縣小麥冬季田間管理技術 李軍虎; 張富才; 劉禮峰; 張金萍; 張文松 寶豐縣氣象局; 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9-02-10
5 硼、鉬微肥與二銨配施在大豆上的應用效果 楊振廷;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6-01-10
6 怎樣選用玉米良種 王愛萍;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6-07-10
7 寶豐縣夏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郭國杰;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6-12-10
8 我國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糧食生產的建議 王愛萍;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期刊】作物雜志 2007-02-15
9 寶豐縣2006年夏玉米減產原因分析及對策 張富才; 李金虎; 劉禮峰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寶豐縣氣象局; 寶豐縣氣象局 河南寶豐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07-04-10
10 玉米區試工作淺析 張富才; 李金虎; 張金萍; 劉禮峰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寶豐縣氣象局; 寶豐縣氣象局 河南寶豐 【期刊】現代農業科技 2007-04-20
11 河南省平頂山市豆稈黑潛蠅發生的原因及防治建議 楊振廷; 張富才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寶豐 【期刊】大豆通報 2007-03-25
12 冬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 李軍虎; 張富才; 張金萍; 劉禮峰 河南省寶豐縣氣象局; 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氣象局; 河南省寶豐縣氣象局 河南寶豐; 河南寶豐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7-08-10
13 河南省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張富才; 楊振廷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試驗站 【期刊】中國農村小康科技 2005-05-10
14 玉米性狀變異的因子分析及育種學啟示 游福欣; 張富才; 檀尊社; 趙保獻; 陳潤玲; 雷曉兵; 韓衛紅 河南省洛陽市農科所; 河南寶豐縣農科所; 河南省洛陽市農科所 洛陽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03-08-30
15 洛玉941畝產750公斤左右生育指標研究 韓如巖; 袁寶玉; 張富才; 劉戰國; 田慧鵬; 付明哲 洛陽農專; 寶豐縣農科所; 嵩縣農科所; 長葛市農科所; 陽縣上店鄉農技站 【期刊】洛陽農專學報 1997-05-15
16 豫玉七號高產栽培模式研究初報 董家璞; 柳家友; 張運棟; 張富才; 田慧鵬 漯河農業科學研究所; 寶豐縣農業試驗站; 長葛縣農業試驗站 漯河 【期刊】河南農業科學 1993-06-30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先后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
1. 2002年獲平頂山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 2008年獲寶豐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榮譽稱號。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張富才:玉米選培育種的農業專家
玉米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等功能,因此深受人們喜愛。而今有一位科學家,為玉米奉獻自己近三十載年華,小小一株玉米,承載了他對中國農業的無限熱愛,他就是河南省寶豐縣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張富才。
玉米是一種產量高、營養價值好的糧食作物,是釀酒和淀粉加工、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同時又被譽為“飼料之王”。豫西南地處丘陵地帶,屬半濕潤易旱區,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玉米的生長。玉米是寶豐縣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在全縣秋糧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生長過程中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造成減產,為此,張富才多年潛心研究,針對寶豐縣近年來夏玉米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系統地研究及分析,提出了促進當地夏玉米高產穩產的對策,以期為指導寶豐縣夏玉米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作為寶豐縣第二大糧食作物,張富才深知玉米收成的好壞對全縣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的影響,他系統全面地分析了玉米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即自然災害頻繁、缺苗斷壟現象嚴重、田間管理粗放等等,并一一提出相應對策,如強化技術服務、抓好示范推廣、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培育高標準旱澇保收農田、選用優良品種、搶時早播、提高播種質量、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澆水、適時收獲等等,從各方面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選用優良的玉米雜交種是獲得玉米增產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有了優良品種,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條件下,也可獲得較好的收成。大量生產實踐證明,選用優良品種一般可增產30%左右,若能做到良種配套,增產潛力更大。
為了農民的笑容,為了農業的發展,張富才鉆研攻堅,不怕嚴寒酷暑,風里來,雨里去,南繁北育,在玉米品種方面下了苦工,經他之手培育出了多個優良品種,為玉米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直接參與了豫玉6號、豫玉7號、豫玉16號、豫玉26號、豫玉31號、漯單9號、滑豐986等玉米優良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工作。寶玉168是張富才培育的品種之一,該品種2010年參加河南省夏玉米區域試驗,在5000密度組13個品種中平均單產582.9千克,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居第一位。該品種具有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好,經抗病性鑒定該品種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莖腐病,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等多種病害,品質優良,淀粉含量高達76.1%,達到國家高淀粉玉米標準;商品玉米達到國家優質玉米標準,早熟性好,出籽率高,夏播生育期97天左右,比鄭單958早熟1天,出籽率高達90%,該品種葉片上沖,株型緊湊,通風透光性好,適宜種植密度為4500-5000株/畝,根系發達、矮桿穗位低、高抗倒伏、適應性強、適播期長、綜合性狀好,適合黃淮海夏玉米區種植。目前該品種已申請新品種保護。
同時,他還承擔著國家和河南省夏玉米區域試驗工作,每年夏秋季節天天守候在田間地頭觀察記載,為國家新品種審定和篩選,保護農民利益做出了重要貢獻。
勤奮過人的張富才先后獲得省市級科技成果1等獎5項,2等獎4項,3等獎5項,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發表論文和科普文章30多篇。2002年被平頂山市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2008年被寶豐縣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然而傲人的成績張富才從不在意,他的心早已駐扎在玉米的天地,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這片土地,如稻草人般守護田地,用生命和愛在希望的田野上高唱著中國農業的贊歌。
文章來源:《中國科技財富》 2011年7月26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