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必須“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四川省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三大發展戰略”之一,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明確要求,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今年以來,四川出臺一系列舉措,深入推進科技獎勵機制改革,省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修訂《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制定《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工作規程(試行)》,建立公開提名、科學評議、實踐檢驗、公信度高的科技獎勵機制,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一是改革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對實際貢獻的獎勵。針對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類、技術發明類、科技進步類、國際科技合作類,明確了以科技創新績效為核心的獎勵評價指標體系,在注重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新增生態效益的評價權重。強化科技獎勵項目的實踐檢驗和市場評價,把報獎成果應用年限由原來的2年延長至3年。控制了獎勵項目總數和獎勵等級的比例,省科技進步獎每年授獎項目不超過300項,省科技杰出貢獻獎每年授獎人數不超過2人,無符合條件的可以空缺,強調寧缺毋濫。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由原來的兩年評選一次改為一年一評,獲得省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可申報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二是改革獎勵社會導向,強化企業科技人員創新激勵。更加突出了對企業創新主體的獎勵,調動企業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技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更加注重鼓勵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引導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加速提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鼓勵企業科技人員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協同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服務。
三是改革推薦評審程序,確保科技獎勵公開公正透明。嚴格制定了科技獎勵申報推薦、受理公示、網絡評審、專業組會評、現場考察、省評審會評審、擬獎公示、異議處理等一系列規范公開透明的實施程序。明確了獎勵的組織實施機構的職責,完善了獎勵推薦制度,在部門、單位推薦基礎上,增加了個人推薦,規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可推薦1項,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及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以上可共同推薦1項”的推薦資格,拓展了推薦渠道。建立了評審專家隨機抽取、回避、信譽管理制度以及省外專家參與評審項目等制度,增強了獎勵評審公正性。在省政府信息公開網發布獎勵實施程序、評審規則、評價指標、評審結果,加強了獎勵實施全流程透明度。對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加強了對報獎成果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指標上數據及結果的核實核準,進一步增強了科技獎勵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增加了公開公示次數,在對原來評審結果公示的同時,增加了對推薦上報材料形式審查結果的公示,廣泛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四是改革監督監管制度,保障科研誠實守信。成立由科技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紀檢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等組成的省科學技術獎勵監督委員會,對省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異議處理等進行全過程監督。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工作實行異議處理、受理和評審結果公示制度,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對科技獎勵受理、評審結果在公示日內提出異議,獎勵辦公室將協調有關單位對異議進行及時處理,異議處理未完成前不進入獎勵下一個程序。對發現查實在科技獎勵活動中違反有關規定的科技獎申報單位及申報人、推薦單位及推薦人、評審專家及工作人員等,可依據其違規違紀違法情況,給予相應的處理,確保科技獎勵工作的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