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長春,1999年畢業于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物理系,獲應用地物理學博士學位。他是德國政府獎學金(DAAD) 的獲得者。回國前任全球最大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FUGRO 的高級研究員和項目主管。他1987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并獲碩士學位,1991年被授予長春地質學院"五四"青年地質學家稱號,1992年被地礦部破格提為副教授。殷長春博士出國前曾負責并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地礦部科研項目,在中國地球物理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獲地礦部及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多項科研成果獎。2000年,他加入FUGRO 航空地球物理公司從事航空電磁法的理論研究和軟件開發,系統參與并負責多套頻率域和時間域航空電磁系統的設計、研制和開發應用。他在國際一流地球物理雜志Geophysic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以及國際地球物理學會 (SEG)、歐洲地球物理及工程學會(EAGE)、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 (AGU)、加拿大地球物理聯合會 (KEGS)、北美礦業聯合會 (PDAC) 、國際三維電磁法學術研討會(3DEM) 、德國地球物理年會(DGG)、國際電磁測深研討會(EM Workshop)等年會上發表學術論文和專題報告30余篇。同時,他也作為Geophysics、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Near Surface Geophys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Exploration Geophysics 及各種國際地球物理年會的審稿人。 殷長春博士出國前曾任吉林省地球物理學會青年委員會主任,現為國際地球物理學會、歐洲地球物理及工程學會、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加拿大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員,同時他還是國際礦產和地熱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2009年他被邀請作為大連油氣儲集層模擬和開發國際研討會 (WSEOR -2010)咨詢委員會委員。殷長春博士2010年被中央組織部引進作為第三批”**計劃”特聘專家, 現在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任教授,博士導師。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