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烈漢 ,男,1951年出生,陜西涇陽人。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師帶徒導師。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米伯讓先生學術繼承人。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九三學社陜西省委副主委,陜西省政協七屆、八屆委員、陜西省十屆人大代表、常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常務理事,陜西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陜西省高層次人才開發促進會常務理事,陜西省老年學學會副會長,陜西省藥理學會常務理事,陜西新藥技術開發中心顧問,陜西省專家講師團副團長,陜西省中醫藥科技開發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光明中醫雜志》編委會副主任委員、《陜西中醫藥雜志》主編,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業務院長、醫療處處長、文獻信息研究所所長、老年病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出身中醫世家,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工作40余年,1981年畢業后配備為米伯讓先生的助手,主要從事米伯讓先生的學術經驗整理繼承工作。擅長中醫內科、婦科疾病的診治,善治哮喘、肺間質纖維化、肺氣腫支擴、骨質疏松、糖尿病、甲亢、更年期綜合癥等雜病。多次在國內外與俄羅斯、亞美尼亞、澳大利亞、瑞典、芬蘭等國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多次應邀為美國、比利時、新加坡、巴基斯坦、香港等國內外患者診治疑難雜病,深受專家學者與患者的高度贊譽。
負責設計指導完成國家Ⅰ、Ⅱ期臨床新藥觀察30余項;出版《米伯讓先生醫案》等專著30部;發表《壯骨滋腎片治療骨質疏松60例療效觀察》等學術論文65篇;先后榮獲國家、省、市優秀論文獎,科技進步獎15項。
1995年獲中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獎,1997年被確定為陜西省三五人才,1999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1年被授予“陜西省白求恩精神獎”,2001年被授予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002年被國家“二部一局”確定為國家老中醫藥專家,2007年當選九三學社中央委員,200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同年被陜西省人事廳、衛生廳、中醫管理局授予“陜西省名中醫”稱號,同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其事跡見載陜西電視臺、西安電視臺《專家風采》;新華社《偉大的復興》、《輝煌的歷程》、《中國青年》、《新西部》、《陜西日報》、《西安晚報》等報刊和雜志。
教育及工作經歷:
1.1972年在部隊衛生所工作,任醫師。其間,1974年至1976年在西安醫學院學習;1979年至1981年在西安市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習。
2.1981年至2001年歷任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中醫副研究員、主任醫師、研究院附屬醫院業務院長、教授。其間,1988年至1989年在北京師范大學中醫古籍整理研修班學習,1990年至1994年在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隨著名中醫學家米伯讓學習,為其惟一學術繼承人。1998年至2000年在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3.2001年至今歷任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醫療處處長、老年病研究所所長、文獻信息所所長、研究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師帶徒導師。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哮喘的中醫預防和治療。
2.糖尿病的中醫預防和治療。
承擔的科研項目:
先后承擔了科研課題10余項。
科研成果: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