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羅紫初,男,1947年11月出生,湖南省漣源市人。現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學習。
1982年1月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圖書館學專業任教。
1993年武漢大學出版學系主任。
1995年至2005年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院長。
2000年6月晉升教授。
2001年被評為全國編輯出版學科專業第一位博士生導師。
社會任職:
1. 中國編輯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 全國高校編輯出版學專業教學協調小組成員。
3. 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
4.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科研人才庫入選專家。
5. 《出版參考》雜志(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聯合主辦)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6. 湖北省書刊發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7. 湖北省書刊發行業協會教育與研究分委會主任。
8. 湖北省編輯出版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9. 湖北圖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
10. 湖北省新聞出版行業行風義務監督員。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出版學基礎”、“比較出版學”、“編輯出版應用寫作”、“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比較出版學研究”、“出版學新進展研究”、“出版學專著導讀”課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指導編輯出版學專業碩士生30多名、博士生10多名。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出版學基礎理論、比較出版學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了多項省部級和國家級科研課題項目。
1.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電子出版物的收集、利用及市場開發研究,1999-2003年,主持人。
2.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網上科技文獻出版、利用與評價研究,2004年,主持人。
3. 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出版業現狀及發展方向研究,1999-2002年,主持人。
4. 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湖北新聞出版集團化研究,2003年,主持人。
5. 武漢市新聞出版局論證項目:武漢市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論證,2005年,主持人。
6. 湖北省教委項目:面向21世紀編輯出版學專業學科體系改革,1998年,主要參加者。
7. 武漢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出版學基礎》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002-2004年,主持人。
8. 武漢大學教材建設項目:《出版學基礎》教材編寫項目,2002-2004年,主持人。
9. 武漢大學實驗教學改革項目:文理綜合性院系教學實踐改革項目,2003-2004年,主持人。
科研成果:
1. 《圖書發行學概論》,1989年獲中南地區高校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1990年獲武漢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
2. “學校與企業攜手,創辦圖書發行管理學專業”(教學研究報告),1993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 “出版發行學專業抓好四個結合,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綜合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報告),1997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4. “第六屆全國書市大型綜合調查報告”,1998年獲武漢大學優秀科研論文二等獎。
5. “中外出版高等教育比較研究”系列論文(三篇),2000年湖北省教育廳優秀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6. 《圖書發行教程》(修訂版),2001年獲湖北省政府第一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7. 《出版學原理》,2002年獲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8. 《比較發行學》,2002年獲武漢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0多部,主編國家級重點教材5部。
出版專著:
1. 《出版學原理》羅紫初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年
2. 《比較發行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發行學專業統編教材)羅紫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3. 《出版發行學基礎》羅紫初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0年
4. 《圖書發行教程》(教育部大學本科指定教材)羅紫初 遼海出版社 2001年
5. 《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羅紫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2年
6. 《出版探索研究論文集》羅紫初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年
7. 《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修訂版)(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羅紫初 崇文書局 2004年
8. 《出版學基礎》羅紫初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
9. 《出版學基礎研究》羅紫初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
10. 《比較出版學》羅紫初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年
11. 《網絡科技文獻出版利用與評價》羅紫初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8年
12. 《數字出版與出版教育》黃先蓉 羅紫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13. 《“第3屆數字時代出版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數字出版與出版教育(第3輯)》羅紫初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發表中文論文:
1 關于大學生利用網上科技文獻的調查報告 羅紫初; 柴玉舟; 劉婷婷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中國會議】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6-30
2 中國的按需出版:理論實踐的雙重互動(上) 付國樂; 聶震寧; 羅紫初; 董鐵鷹; 關健 韜奮基金理事會; 武漢大學; 知識產權出版社; 上海方正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 【期刊】出版廣角 2012-09-01
3 中國的按需出版:理論實踐的雙重互動(下) 付國樂; 梅進文; 羅紫初; 董鐵鷹; 關健 武漢大學; 知識產權出版社; 上海方正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 【期刊】出版廣角 2012-10-01
4 論出版信息資源的概念、類型及特點 吳亮芳;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12-03-15
5 教輔圖書出版發行面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羅紫初; 秦潔雯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12-04-15
6 數字出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任重道遠——我國出版業開發利用數字信息資源現狀調查之一 羅紫初; 李建紅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12-07-15
7 一部對出版進行經濟理論解析的創新著作——讀《文化與經濟的博弈:出版經濟學理論研究》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11-05-15
8 當當網和卓越亞馬遜網的營銷模式研究 羅紫初; 秦潔雯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編輯之友 2010-02-20
9 全面理解《規則》內容 加快行業誠信建設步伐——讀《圖書公平交易規則》有感 羅紫初; 吳亮芳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10-05-15
10 近幾年來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綜述 羅紫初; 吳亮芳; 楊歡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10-09-15
11 論數字時代出版人才能力之培養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09-01-15
12 對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意見——兼與張曉新、張彬同志商榷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6-06-10
13 論出版社的客戶關系管理 羅紫初; 羅萍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期刊】出版科學 2006-07-15
14 利用網上文獻 促進科技發展——我國網上科技文獻利用情況調查(之一) 羅紫初; 嚴萍; 田麗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期刊】圖書情報工作 2006-04-18
15 近五年來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評述 羅紫初; 田佳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06-11-15
16 關于大學生利用網上科技文獻的調查報告 羅紫初; 柴玉舟; 劉婷婷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湖北武漢 【期刊】圖書館學刊 2007-01-20
17 關于大學生利用網上科技文獻的調查報告 羅紫初; 柴玉舟; 劉婷婷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湖北武漢; 湖北武漢 【期刊】科技文獻信息管理 2006-09-15
18 網絡科技論文專家評價模型研究 劉錦宏;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7-05-15
19 對我國出版學高等教育改革的幾點認識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8-06-10
20 論書刊編輯人員的文化追求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8-28
21 論出版人的文化追求與市場意識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08-09-15
22 改革開放30年的出版學研究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編輯之友 2008-11-20
23 我國書業格局新變化及書業企業營銷新策略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3-06-10
24 論編輯工作的性質、功能與地位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期刊】圖書情報知識 2003-10-30
25 論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 羅紫初; 徐進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5-10-10
26 順應世界潮流 推進比較出版學的建立與發展 羅紫初; 徐麗芳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03-11-15
27 從WTO基本規則對我國書業格局的影響談書業企業的營銷戰略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期刊】圖書情報知識 2004-04-30
28 中外出版業經濟政策比較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大學出版 2004-03-25
29 論出版學的學科體系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4-07-10
30 構建編輯出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副院長 【期刊】出版廣角 2004-02-15
31 編輯出版學研究永無止境——《選題論》讀后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9-02-10
32 中外高校出版類專業課程設置比較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9-04-10
33 改革發行機制 發揮規模優勢——省級圖書發行企業集團新一輪發展構想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9-11-10
34 我國圖書情報機構參與電子出版物市場開發的意義、內容及方式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2-05-15
35 出版學理論研究述評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科學 2002-12-30
36 出版物營銷學研究的現狀及其發展 朱詮; 羅紫初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武漢大學;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0-03-10
37 我國網絡售書現狀透視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0-12-10
38 并購重組 形成高潮——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一)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0-05-15
39 網上售書 火爆異常——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二)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0-08-15
40 按需印刷 熱點初現——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三) 羅紫初; 羅萍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0-11-15
41 我國圖書情報單位電子出版物的收集與利用情況調查 徐麗芳; 羅紫初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1-06-10
42 連鎖經營 持續升溫——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四) 羅紫初; 羅萍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1-02-15
43 宣傳促銷 不斷升級——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五)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1-05-15
44 電子出版 日益繁榮——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六)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1-08-15
45 版權貿易 異常活躍——世紀之交國外出版業發展新動向透視(之七)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科學 2001-11-15
46 出版業資本營運中的若干問題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2002-12-10
47 關于國有新華書店狀況的調查 羅紫初; 卿家康; 張小平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5-05-01
48 發展信息產業 培養信息人才──’96ISIRSD第三分會場觀點述要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圖書情報知識 1996-12-15
49 正確處理圖書進出口業務中的三個關系──中國圖書進出口業與國際書業接軌遠行的思路 羅紫初 武漢大學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7-05-01
50 武漢大學出版發行學專業綜合教學改革的探索 羅紫初; 黃凱卿; 吳平; 卿家康; 方卿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圖書情報知識 1997-09-15
51 中外出版業發展規模比較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11-10
52 對圖書發行學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92-06-29
53 也談圖書館工作優劣的評價標準問題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館系 【期刊】湘圖通訊 1982-08-29
54 我國圖書發行管理體制優化模式研究 羅紫初; 徐春和; 戴紀鋒; 吳平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期刊】出版發行研究 1989-12-27
55 談談圖書館員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必要性 沈繼武; 羅紫初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 【期刊】圖書館界 1983-07-02
榮譽獎勵:
1. 1993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 1997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3. 1998年獲武漢大學優秀科研論文二等獎。
4. 2000年獲湖北省教育廳優秀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5. 2001年獲湖北省政府第一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6. 2002年獲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