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洪劍明,男,1962年12月出生,現任首都師范大學環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0年-1984年,北京師范學院生物系理學學士。
1989年-1993年,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植物學碩士。
1992年-1995年,首都師范大學英語系夜大英語專業大專第二學歷。
1998年7月-8月,中國科學院發育所分子生物學技。
2000年9月-12年,美國WWU Huxley環境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2001年5月-2002年5月,美國林務局自然資源管理與環境教育培訓。
2002年9月-2003年1月,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雙語教學培訓。
2004年9月-10月,瑞典正規教育中的環境教育國際培訓。
社會兼職:
1. 國家中級導游員。
2. 北京濕地學校校長。
3. 北京旅游學會理事。
4.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專家。
5. 北京濕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6. 中國生態學會濕地專業委員會委員。
7. 北京市重點中學的科技專家和顧問。
8. 北京市科技教育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9.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順義區等單位科技專家。
10. 全國濕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68)委員。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必修課
1. 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實驗(以上為本科課程)
2. 濕地生態學、濕地研究方法、生態旅游規劃設計(以上為研究生方向課)
本科生輔修專業課
生態系統管理學;美國國家公園與國家森林風光與管理賞析;野外考察和生存訓練業
研究生招生方向:
1. 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濕地生態學(含環境教育)
2. 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生態旅游(含環境科學和環境教育)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從事濕地保護與生態恢復、環境保護和教育、生態旅游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北京市規委:人工濕地研究,2004-2006。
2.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濕地恢復生物多樣性監測,2004-2006。
3. 北京市科委:漢石橋濕地生態治理研究,2005-2006。
4. 北京市教委:生態環境管理和環境教育輔修專業建設,2005-2006。
5. 北京北京市環保局:楊鎮葦塘濕地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2005-2006。
6. 北京市教委:北京地區人工濕地氮磷去除機理的研究,2005-2007。
7.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技創新平臺——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建設,2005-2007。
8.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濕地恢復綜合評價技術規程,2006-2008。
9. 福特汽車環保獎項目:北京市濕地生態教育基地環境教育,2006-2008。
10. 北京市教委專項:濕地生態學實驗室建設,2007。
11. 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處:北京市濕地保護和恢復需求分析與技術選擇,2007。
12. 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濕地生態教育基地校外科技活動,2007-2008。
13. 北京市區兩級政府重大科技專項: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與示范建設,2007-2008。
14. 淮南礦業集團:淮南廢棄礦山生態恢復研究,2007-2008。
15. 新農村示范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濕地處理及景觀回用技術研究與示范,2007-2009。
16. 北京市重大科技項目課題:北京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2008-2010。
17. 北京市教委:科技孵化孵育-城市濕地植被構建的土壤種子庫技術應用與示范,2009-2010。
18. 北京市政府重點項目:雁棲湖上游濕地恢復與養殖水體治理示范,2011-2012。
19. 河南豫水公司:濮陽市調節水庫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生態系統建設,2011-2013。
20. 北京市教委: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園-濕地系統處理養殖廢水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
科研成果:
1. 關于建立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搶救性保護的建議,榮獲2002年北京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優秀建議獎。
2. 北京市濕地生態教育基地環境教育,榮獲2006年福特汽車環保獎。
3. 編著的《生態旅游規劃設計》,榮獲2006年生科院科研成果獎。
資料更新中……
發明專利: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在各大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或參編著作7部。
出版專著:
1. 《首都新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與對策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6 作者
2.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論集》 同心出版社2009.9 作者
3. 《濕地知識與科技探索活動》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9.3 主編
4. 《北京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07.2 作者
5. 《生態旅游規劃設計》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6.3 主編
6. 《環境問題案例教程》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2.9 編寫2章
7. 《分子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1 副主編
發表論文:
1 抗旱性不同的兩種泡桐對水分脅迫的反應 賈慧君; 洪劍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 2003-06-30
2 不同營養狀況的泡桐幼苗對水分脅迫的反應 賈慧君; 洪劍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 2003-06-30
3 水分脅迫對穩態營養條件下泡桐根細胞質膜的影響 秦幀; 洪劍明; 賈慧君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會議】中國植物學會七十周年年會論文摘要匯編(1933—2003) 2003-06-30
4 泡桐幼苗對水分脅迫響應的生理機制的研究 賈慧君; 鄭槐明; 洪劍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2004中國植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08-01
5 泡桐幼苗對水分脅迫響應的生理機制的研究 賈慧君; 鄭槐明; 洪劍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2004-10-01
6 泡桐幼苗葉片可溶性蛋白的初步研究 賈慧君; 鄭槐明; 秦楨; 洪劍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研所; 中國林學會《林業科學》編輯部;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論文摘要匯編 2004-10-01
7 穩態營養苗木對水分脅迫的反應 賈慧君; 鄭槐明; 洪劍明; 秦楨 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 中國林學會;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會議】2005年全國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5-11-01
8 生態旅游信息傳播有效途徑研究 王瑾; 洪劍明; 文謹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會議】中國生態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 2006-08-01
9 北京市楊鎮一中人工濕地設計及污水處理效果 李靜; 姜冰冰; 王飛宇; 譚月臣;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濕地科學 2012-03-15
10 拒馬河北京段濕地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及區系分析 龍海建; 洪劍明; 胡東; 徐慶安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2-15
11 金牛湖濕地示范區的修復改造實踐 段浩波; 李學東;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市濕地研究中心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15
12 師范生世界遺產教育人才培訓模式探究 馮春艷; 洪劍明; 王瑾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15
13 北京野鴨湖濕地不同植被退化區的土壤種子庫特征 史國鵬; 洪劍明; 譚月臣; 馬騰宇; 楊琪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濕地科學 2011-06-30 13:31
14 北京野鴨湖濕地恢復工程的生物多樣性效應研究 崔曉星; 洪劍明; 劉成立; 徐慶安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8-15
15 京津地區公眾對濕地感知情況的調查研究 彭平平; 洪劍明; 李宏; 郭曉貝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10-15
16 集成型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北京郊區校園生活污水的中試試驗研究(英文) 姜冰冰; 洪劍明; 王飛宇; 阮晶晶; 譚月臣; 李靜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11-15
17 世界遺產教育在大學的實踐模式探討 黃江麗; 王瑾;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8-15
18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處理廢水 李靜; 譚月臣;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10-09-01
19 集成型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北京郊區校園生活污水的中試 姜冰冰; 洪劍明; 王飛宇; 阮晶晶; 譚月臣; 李靜; 郭文文; 李君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 美國派奧設計有限公司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10-11-10
20 人工濕地生態系統污水凈化研究進展 王飛宇; 洪劍明; 靖德兵; 阮晶晶; 姜冰冰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09-04-20
21 北京市漢石橋濕地浮游植物調查與水質評價 黃小波; 洪劍明; 杜桂森; 阮晶晶; 王燕華; 石燕斌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市順義區水務局的 【期刊】湖南農業科學 2009-04-18
22 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冬季鳥類生境選擇研究 高德; 張靜; 洪劍明; 張有強; 陳衛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期刊】濕地科學 2009-06-15
23 濕地植物的抑菌效應研究 高德; 阮晶晶;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期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7-20
24 北溫帶濕地不同退水時間土壤種質資源結構及分布格局——以野鴨湖濕地為例 黨麗霞;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7-15
25 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秋冬季鳥類調查及保護研究 高德; 張靜; 洪劍明; 王飛宇; 陳衛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8-15
26 人工濕地基質研究進展 阮晶晶; 高德;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12-15
27 生態旅游中信息系統的建設 王瑾; 洪劍明; 陳於立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北京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4-30
28 人工濕地中植物的作用 張洪剛;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濕地科學 2006-06-30
29 人工濕地凈化污水機理研究進展 耿琦鵬;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06-10-30
30 人工濕地不同的水流方式和基質對氮和磷的凈化的比較 秦志偉;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0-30
31 濕地植物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及機理 馬安娜; 張洪剛;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32 垂直流人工濕地的設計及凈化功能初探 張洪剛; 馬安娜;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節水灌溉 2006-12-05
33 垂直流蘆葦人工濕地對化糞池出水凈化效果的研究 耿琦鵬;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污染防治技術 2007-02-20
34 低溫下幾種沉水植物對生活污水深度處理效果的研究 胡彥春; 魏錚;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08-02-01
35 人工濕地中細菌污水處理能力的初步研究 魏錚; 胡彥春;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安徽農業科學 2008-02-10
36 北京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植被分類與2003~2006年植被格局變化 劉樹; 洪劍明; 胡東; 蔣政權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北京; 廣西桂林 【期刊】濕地科學 2008-03-15
37 浮游動物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研究進展 王正軍; 杜桂森;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15
38 兩種水生植物凈化生活污水的影響因素研究 胡彥春; 魏錚;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北方園藝 2008-06-15
39 我國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模式運用探析 周莉;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8-15
40 人工濕地復合植被系統及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靖德兵; 洪劍明; 尹煒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 【期刊】人民長江 2008-08-15
41 大白菜表達序列標簽SSR標記分析 葛佳; 謝華; 崔崇士; 洪劍明; 馬榮才 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5-08-30
42 KcsA一種新型的K離子通道 秦楨; 洪劍明; 黃勤妮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北京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9-20
43 北京市楊鎮濕地植物群落多樣性及優勢種重要值的研究 蔣政權; 洪劍明; 胡東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北京 【期刊】濕地科學 2004-09-30
44 缺鐵對玉米根和葉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洪劍明; 汪洪杰;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電子顯微學報 1999-12-25
45 玉米根細胞質膜硝酸還原酶與EDTA-Fe~(3+)還原酶活性的關系 洪劍明; 鞠紅玉; 劉祥林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3-20
46 水雙相法分離泡桐幼苗根細胞質膜的研究 洪劍明; 賈慧君; 鄭槐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林學會 【期刊】林業科學 2001-01-25
47 世界最壯觀的溫帶雨林──奧林匹克國家公園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世界環境 2001-05-30
48 植物細胞中鈣信號的時空多樣性與信號轉導 宋秀芬;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通報 2001-08-30
49 不同氮源對小麥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響 黃勤妮; 印莉萍; 柴曉清; 劉祥林; 洪劍明; 趙微平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報 1995-11-01
50 玉米根細胞質膜硝酸還原酶的研究 洪劍明; 黃勤妮; 邱澤生; 劉祥林; 印麗萍; 柴曉清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報 1995-12-01
51 小麥硝酸還原酶活性與營養診斷和品種選育研究 洪劍明; 柴小清; 張承謙; 李丹; 印莉萍; 黃勤妮; 趙微平; 曾曉光; 儲望瑞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北京國營農場局 【期刊】作物學報 1996-10-15
52 不同濃度的NO_3~-和 NH_4~+對小麥根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其相關酶的影響 柴小清; 印莉萍; 劉祥林; 于寶霞; 韓秋娥; 洪劍明;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報 1996-10-01
53 富硒草莓栽培技術 劉祥林; 印莉萍; 洪劍明; 黃勤妮 首都師范大學 【期刊】中國農墾 1996-12-04
54 家庭簡易無土栽培 洪劍明; 劉祥林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北京 【期刊】植物雜志 1996-12-20
55 植物抗性生理(一) 洪劍明;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學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學系 【期刊】生物學通報 1997-05-20
56 植物的抗性生理(二) 洪劍明;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學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學系 【期刊】生物學通報 1997-06-20
57 藍藻的光合器與光合色素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學系 【期刊】生物學通報 1997-09-20
58 玉米根細胞質膜硝酸還原酶和鐵氰化物還原酶活性的關系 洪劍明; 柴曉清; 王穎; 黃勤妮;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6-20
59 不同濃度不同氮源對小麥離體葉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其相關酶的影響 印莉萍; 劉祥林; 柴小清; 李蓉; 洪劍明; 左文倩;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6-20
60 不同小麥品種葉片衰老過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變化 印莉萍; 柴小清; 李丹; 張承謙; 洪劍明; 劉祥林; 趙微平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山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2-15
61 植物的誘導抗病性 洪劍明; 邱澤生; 柴曉清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通報 1997-06-30
6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進展 洪劍明; 印莉萍;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通報 1997-09-30
63 戒臺奇松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雜志 1997-02-20
64 植物頂端優勢新說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雜志 1997-06-20
65 古寺名園話“寄生” 洪劍明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雜志 1997-08-20
66 內含子與基因表達 唐紅生; 洪劍明;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細胞生物學雜志 1997-02-15
67 2,4-D對玉米根氧化還原活性的影響及其與根生長和酶活性等的關系 洪劍明; 黃勤妮; 劉祥林;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9-20
68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進展(續) 洪劍明; 印莉萍; 邱澤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物系 【期刊】植物學通報 1998-02-28
榮譽獎勵:
1. 1997年被授予“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2. 1998年被授予“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稱號。
3. 2003年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政府“優秀建議獎”。
4. 2007年被授予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濕地,對于久居城市中的人來說接觸還是很少的。不僅是接觸少,濕地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也了解很少。近日記者采訪了北京濕地研究中心濕地學校校長、環境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首都師范大學洪劍明教授,介紹了北京濕地的研究保護情況。
地球之腎保護著京城
洪劍明教授告訴記者,在北京西北延慶縣城的西南方向有一個野鴨湖濕地,這北京市最大的一塊濕地。野鴨湖濕地被確定為北京市自然保護區,它的總面積達到了687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是2384公頃,濕地中生活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4種,每年有十萬只各種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或是在遷徙途中經過這里。而在北京東北的順義縣的東南方向的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由北京市政府認命的。這是北京市平原地區最大的一塊濕地。總面積為19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是3000畝,各種植物達到292種。濕地中生活著各種鳥類165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8種,大量珍稀鳥類在遷徙與中轉中經過這片濕地。
東、西兩處各為1900公頃與6873公頃的濕地,各種植物292種,十萬只165種的鳥類,這些數字讓記者十分震撼,這些數字意味著什么呢?
濕地專家洪教授精僻地作了回答,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它與森林、海洋并列為全球的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的作用就相當于地球之腎。腎在人體中的重要生理功能一般人都能理解,血液通過腎將有害物質分離出來,使其隨尿液排出體外,而潔凈的血液又為人的生命活動提供必須的營養。濕地的功能也是這樣,它將人類生活中排放出來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污水,經過濕地植物的吸收、凈化,濕地的過慮、沉淀,最終將潔凈之水返回大自然。同時,濕地還可凈化空氣、調節空氣濕度與溫度。在上面這些數字中,可以將北京東、西兩處各為1900公頃與6873公頃的濕地,比作北京的左右兩只腎,每天北京許多有害污水在這里得到清潔,北京的空氣在這里得到凈化,北京的氣溫也在這里得到調節。
洪教授的回答,讓記者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野鴨湖濕地與漢石橋濕地就是北京的腎,人沒有了腎將會死去,那么地球、北京沒有了腎,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走上濕地研究、保護之路
洪劍明教授是怎樣走上從事濕地研究與教學的呢?洪教授告訴記者,他大學華業后也并不是從事濕地研究的,作為訪問學者,在北美、美國的兩次所見所聞讓他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知識、精力全部投入到對濕地的研究、修復與保護中去。第一次,在北美的一個小型濕地中,濕地緊靠城市與建筑,但保護得非常好,那里是從事鳥類研究的好場所,也是向青少年學生進行濕地敎育的一個很好的大自然課堂。第二次是在美國的林務局,那里有一個被廢棄的地方,許多關心濕地與環保的美國志愿者組織起來,利用業余時間將這里建成了一個濕地。這里后來成為了美國濕地生態旅游的好去處,同時又是青少年學生開展濕地科學教育的好基地。美國普通民眾對濕地如此重視,保護濕地的意識如此強烈,他們自覺的參加義務勞動,建設既能供廣大游人游覽的濕地公園,又能對后代進行科普敎育的濕地基地。
發達國家民眾對濕地的重視深深地感動了洪教授,他感到中國民眾在對待濕地上的重視程度與發達國家有著巨大的差距,于是他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回國之后要開始從事中國濕地的研究、保護與建設。
2002年春節期間,他第一次來到了北京順義的漢石橋,這里的一片巨大、開闊的濕地讓洪教授非常興奮。但這片濕地的荒涼、植物的退化、水質的混濁、鳥類的稀少,讓洪教授意識到必須對這個濕地采取搶救性的保護措施,否則任其發展,這片珍貴的濕地還將進一步退化。
洪教授將他見到的順義漢石橋濕地的情況告知了中國著名鳥類學家高教授,高教授說,漢石橋濕地他是知道的,之所以未重視這塊濕地,是因為當時有開發公司準備在這里建一個大型郊野高爾夫球場。
漢石橋濕地的退化、荒涼和將被開發成高爾夫球場,這些都深深的觸動了洪教授。濕地對生態環境、氣候水質、鳥類繁衍如此重要,濕地一旦嚴重退化,就會失去,而一旦失去所造成的損失將是無可彌補的。漢石橋濕地關系到北京市的氣候、水質、空氣,關系到北京上千萬百姓的生活質量,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這個關鍵時候,洪教授考慮到不向國家反映情況、提出建意,是有責任的。雖然并沒有人明確地將保護濕地的責任交給我。但天下興旺、匹夫有責,既便自己不是這方面專家,也有責任向國家反映情況。
于是,他給當時的北京市劉淇市長寫了一封信,反映了順義漢石橋濕地的退化情況,并建議對這塊北京寶貴的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信發出之后,洪教授的心情十分復雜,他非常希望這封信市長能親自看到并予以重視,但他又感到這種可能性極小極小。每天市政府信訪辦收到各界寫給市長的信堆積如山,工作人員能發現并重視這封來信嗎?他們會將這封信轉給市長嗎?市長管著這么大的北京,每天重要會議、活動、事件這么多,他會有時間親自過目這封來信嗎?就算看到了這封信他又能對此事重視嗎?
但令人振奮的事出現了,劉淇市長不但親自看到了這封信,還做了批示,讓順義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漢石橋濕地的保護工作。市政府也于2005年4月批準成立了“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這一切讓洪教授萬分激動。
來源:《中國園林資源網訊》 時間:2010年11月09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