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春霞,女,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7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7年至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所工作。
199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獲自然地理專業碩士學位。
200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獲生態學博士學位。
200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社會任職:
資料更新中……
主要從事資源開發利用的生態與環境影響研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自然資源開發的生態經濟評估等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參與和承擔國家和地方的多個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態系統水土保持服務功能及其經濟價值研究。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在研究中較為系統地建立了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影響的物理量和價值量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水塔功能的評價模型。
1. 我國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經濟價值評估理論與方法 謝高地; 肖玉; 魯春霞 【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9-01-01
2. 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技術與典型地區研究 孟偉; 高吉喜; 張林波; 胡炳清; 舒儉民; 鄭炳輝; 何萍; 王家驥; 潘英姿; 李岱青; 王維; 江源; 孟令堯; 蘇德畢力格; 魯春霞; 惠仲威; 高清竹; 劉佑華; 田自強; 成筠; 李子成; 李翔; 阿榮琪琪格; 張金勝; 李秀珍; 李昌林; 瞿倫強; 肖玉; 趙德剛; 戴文楠; 段寧 【科技成果】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省科學院地理所; 成都市生態環境監測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2006-01-01
3. 中國不同地區糧食生產似的資源利用效率與生態環境效應 封志明; 謝高地; 陳百明; 吳紹洪; 游松財; 章予舒; 劉愛民; 魯春霞 【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6-09-26
發表相關研究論文90余篇,參加8部專著的撰寫和編著工作。
出版專著:
1《中國生態資源承載力研究》謝高地 曹淑艷 魯春霞 祁悅 蓋力強 劉春蘭 科學出版社 2011
發表中文論文:
1 基于城市空間溢出的遠郊型鄉鎮開發模式研究 馬蓓蓓; 魯春霞; 劉虹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會議】發揮資源科技優勢 保障西部創新發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 2011-07-25
2 西藏羌塘地區北部生態環境演變特征分析 魯春霞; 冷允法; 馬蓓蓓; 馮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0-17
3 城市化進程中遠郊型市鎮的開發戰略研究——以重慶市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五寶鎮為例 馬蓓蓓;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中國會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三卷) 2010-11-01
4 貓跳河流域典型森林生態系統特征參數遙感反演 徐增讓; 鄒秀萍;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中國會議】遙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討會摘要集 2010-07-11
5 西部開發中的資源環境問題及其戰略對策研究 成升魁;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會議】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 2000-06-30
6 青藏高原降水的梯度效應及其水塔功能 魯春霞; 于格; 郭廣猛; 王菱; 冷允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會議】2005青藏高原環境與變化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5-10-01
7 貓跳河梯級開發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空間分異 李亦秋; 魯春霞; 鄧歐; 焦有權 綿陽師范學院資源環境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公共安全研究院; 北京林業大學測繪與3S技術中心 【期刊】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3-02-10
8 貓跳河流域氣象水文因素的變化趨勢分析 魯春霞; 馬聰; 李亦秋; 程曉凌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綿陽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期刊】水土保持通報 2012-12-15
9 中國流域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張雷; 魯春霞; 吳映梅; 李江蘇; 黃園淅; 程曉凌 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2012-12-15
10 中國地域發展格局演變與新發展格局的方向 謝高地; 魯春霞; 曹淑艷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期刊】新視野 2011-01-10
11 中國省域尺度低碳經濟發展綜合水平評價 唐笑飛; 魯春霞; 安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4-15
12 中國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與生態調度研究 魯春霞; 劉銘; 曹學章; 唐笑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8-15
13 龍門水庫和安各莊水庫集水區不同徑流效應的影響因子探究 劉銘; 魯春霞; 馬聰; 歐潔3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8-15
14 貓跳河流域梯級開發的生態效應區域響應 李亦秋; 魯春霞; 鄧歐; 楊廣斌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綿陽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測繪與3S技術中心; 貴州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8-15
15 水利工程梯級開發對河流生態系統服務累積影響淺析——以貓跳河為例 裴廈; 謝高地; 魯春霞; 章予舒; 陳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8-15
16 水利工程對魚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以近50年白洋淀魚類變化為例 陳龍; 謝高地; 魯春霞; 裴廈; 張昌順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1-08-15
17 中國10類典型稻田生態系統服務評價(英文) 肖玉; 安凱; 謝高地;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1-12-30
18 羌塘地區草食性野生動物的生態服務價值評估——以藏羚羊為例 魯春霞; 劉銘; 馮躍; 武建雙; 冷允發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期刊】生態學報 2011-12-23
19 基于功能性狀的生態系統服務研究框架 肖玉; 謝高地; 安凱;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植物生態學報 2012-04-01
20 羌塘草原野生動物保護的生態補償成本研究(英文) 魯春霞; 謝高地; 肖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03-30
21 基于城市空間溢出的遠郊型鄉鎮開發模式研究 馬蓓蓓; 魯春霞; 劉虹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02-15
22 中國可持續發展功能分區 謝高地; 曹淑艷; 冷允法; 張昌順; 蓋力強; 魯春霞; 章予舒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2-09-15
23 中國區域可持續發展功能評價 曹淑艷; 謝高地; 魯春霞; 肖玉; 蓋力強; 張昌順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公管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12-09-15
24 中國新經濟功能區現狀與形成機制 章予舒; 裴廈; 謝高地;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2-09-15
25 國家管控對區域發展格局的塑造過程研究 魯春霞; 謝高地; 馬蓓蓓; 曹淑艷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2-09-15
26 圍海造地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于格; 張軍巖; 魯春霞; 謝高地; 于瀟萌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氣象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2-15
27 中國煤炭資源開發的潛力評價與開發戰略 馬蓓蓓; 魯春霞; 張雷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2-15
28 區域空間功能分區的目標、進展與方法 謝高地; 魯春霞; 甄霖; 曹淑艷; 章予舒; 冷允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地理研究 2009-05-15
29 中國水環境容量緊缺度與區域功能的相互作用 張昌順; 謝高地;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4-15
30 中國區域發展過程的空間多功能利用演變 魯春霞; 謝高地; 馬蓓蓓; 馮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4-15
31 京津冀地區糧食供需的空間格局變化特征 馮躍; 魯春霞; 馬蓓蓓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9-04-15
32 中國草地資源利用: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的沖突與協調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馬蓓蓓; 馮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9-10-15
33 中國的生態服務消費與生態債務研究 謝高地; 曹淑艷; 魯春霞; 肖玉; 章予舒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10-01-15
34 新形勢下西北地區碳排放及低碳化發展研究——以陜西省為例 馬蓓蓓; 魯春霞; 張雷; 薛東前; 程曉凌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10-02-15
35 價值轉換方法在中國生態服務評估中的應用和發展(英文) 謝高地; 甄霖; 魯春霞; 肖玉; 李文華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0-03-15
36 天津城市沿革中的供水格局演變分析 馮躍; 魯春霞; 唐笑飛; 謝高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理學報 2010-07-15
37 1980~1997年撒哈拉沙漠的面積變化 Compton J. Tucker; Sharon E. Nicholson; 魯春霞 Laboratory for Terrestrial Physics;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Tailahaesee;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AMBIO-人類環境雜志 1999-11-15
38 水資源開發:惡性與良性循環 Olli Varis; 魯春霞 芬蘭赫爾辛基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學 【期刊】AMBIO-人類環境雜志 1999-11-15
39 高寒草地土壤保持功能的風洞模擬及其定量評估 魯春霞; 于格; 謝高地; 肖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6-03-30
40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謝高地; 肖玉;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植物生態學報 2006-03-30
41 青藏高原北緣地區高寒草甸土壤保持功能及其價值的實驗研究 于格; 魯春霞; 謝高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6-07-30
42 生態赤字下非再生資源對生態空間的替代作用 謝高地; 魯春霞; 甄霖; 成升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6-09-30
43 基于RS和GIS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經濟價值評估——以生長季為例 于格; 魯春霞; 謝高地; 郭廣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山地學報 2006-07-30
44 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季節動態變化 于格; 魯春霞; 謝高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山東青島 【期刊】應用生態學報 2007-01-30
45 中國不同發展階段地區環境可持續性狀態與趨勢研究 劉春蘭; 謝高地; 甄林; 魯春霞; 章予舒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7-06-15
46 風蝕條件下人類活動對高寒草地水分保持功能影響的定量模擬 魯春霞; 于格; 謝高地; 肖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生態環境 2007-07-18
47 青藏高原降水的梯度效應及其空間分布模擬 魯春霞; 王菱; 謝高地; 冷允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山地學報 2007-11-15
48 內蒙古“十一五”規劃對水資源的影響評價 魯春霞; 于長水; 于格; 肖玉 中國科學院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山東 青島 【期刊】水土保持通報 2007-12-15
49 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消費和價值化 謝高地; 甄霖; 魯春霞; 曹淑艷; 肖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8-01-15
50 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狀態與趨勢——一個基于自然資源基礎的評價 謝高地; 甄霖; 魯春霞; 章予舒; 肖玉; 曹淑艷; 劉春蘭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08-09-15
51 一個基于專家知識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 謝高地; 甄霖; 魯春霞; 肖玉; 陳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8-09-15
52 黃河大柳樹水利工程開發的機會成本分析 魯春霞; 張耀軍; 成升魁; 謝高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水利學報 2003-10-28
53 東中西部區域農業差異及其特征分析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3-12-30
54 科爾沁沙地農牧交錯區景觀持續性研究 常學禮; 魯春霞; 高玉葆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 天津;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山東煙臺;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3-02-15
55 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 謝高地; 魯春霞; 冷允法; 鄭度; 李雙成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北京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3-04-15
56 科爾沁沙地不同沙漠化階段植物種多樣性與沙地草場地上生物量關系研究 常學禮; 魯春霞; 高玉葆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天津;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山東煙臺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3-08-15
57 人類經濟活動對科爾沁沙地風沙環境的影響 常學禮; 魯春霞; 高玉葆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煙臺;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3-09-20
58 不同風沙條件對幾種植物生態生理特征的影響 于云江; 史培軍; 魯春霞; 劉家瓊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植物生態學報 2003-01-20
59 施肥對稻田生態系統氣體調節功能及其價值的影響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丁賢忠; 呂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植物生態學報 2005-07-20
60 我國糧食生產的生態服務價值研究 謝高地; 肖玉; 甄霖;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5-07-01
61 我國農產品流動的生態空間跨區占用研究——以小麥為例 于格; 謝高地; 魯春霞; 劉愛民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5-07-01
62 我國農田生態系統碳蓄積及其變化特征研究 魯春霞; 謝高地; 肖玉; 于格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5-07-01
63 稻田生態系統氮素吸收功能及其經濟價值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態學雜志 2005-09-30
64 中國農田生產系統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經濟價值 孫新章; 謝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水土保持學報 2005-08-28
65 中國水資源對發展的承載能力研究 謝高地; 周海林; 甄霖; 魯春霞; 肖玉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5-07-20
66 稻田生態系統氮素轉化經濟價值研究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應用生態學報 2005-09-18
67 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研究進展 于格; 魯春霞; 謝高地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期刊】資源科學 2005-11-20
68 我國自然資源的承載力分析 謝高地; 周海林; 魯春霞; 甄霖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5-10-30
69 稻田氣體調節功能形成機制及其累積過程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呂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生態學報 2005-12-25
7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謝高地; 魯春霞; 肖玉; 鄭度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山地學報 2003-02-28
71 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評價方法初探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于貴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應用生態學報 2003-05-30
72 科爾沁沙地流動沙丘斑塊動態與沙漠化關系 常學禮; 魯春霞; 高玉葆; 毛愛華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自然資源科學研究所;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山東 煙臺 【期刊】自然災害學報 2003-08-20
73 旅游消費生態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為例 席建超; 葛全勝; 成升魁; 魯春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游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游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游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 北京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4-03-15
74 科爾沁沙地景觀斑塊結構對沙漠化過程影響分析 常學禮; 魯春霞; 高玉葆; 曹艷英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天津; 煙臺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系; 山東煙臺 【期刊】生態學報 2004-06-25
75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李雙成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 北京 【期刊】山地學報 2004-08-28
76 稻田生態系統氣體調節功能及其價值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丁賢忠; 呂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4-09-15
77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評估 魯春霞; 謝高地; 肖玉; 于云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科學研究院 北京 【期刊】生態學報 2004-12-25
78 青藏鐵路沿線土壤重金屬的分布規律初探 魯春霞; 謝高地; 李雙成; 李利鋒; 陳輝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生態環境 2004-12-30
79 黃河大柳樹水利工程移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預測評價 魯春霞; 謝高地; 李昌林; 崔小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 西安科技學院測量工程系 北京; 陜西西安 【期刊】水土保持通報 2002-10-28
80 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時空差異性與精準施肥 魯春霞; 呂耀; 謝高地; 丁賢忠; 安凱; 陳文輝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2-11-20
81 輸油氣管道工程對資源與環境損害的經濟評估——以陜-甘天然氣輸氣管道為例 魯春霞; 賈慧蘭; 于云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00-11-20
82 青藏線客城區段沙害成因與防治途徑的研究 于云江; 魯春霞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所; 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干旱區地理 2001-09-30
83 青藏鐵路客城區段風沙流特點及沙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于云江; 史培軍; 魯春霞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自然災害學報 2001-02-28
84 甘肅省土壤鹽漬化及其對生態環境的損害評估 魯春霞; 于云江; 關有志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期刊】自然災害學報 2001-02-28
85 中國自然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謝高地; 張釔鋰; 魯春霞; 鄭度; 成升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自然資源學報 2001-01-15
86 河流生態系統的休閑娛樂功能及其價值評估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期刊】資源科學 2001-09-20
87 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研究進展 謝高地; 魯春霞; 成升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1-11-20
88 生態系統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響應——“溫、郫、都”生態示范區生態經濟系統的SD模型分析 肖玉; 謝高地; 魯春霞; 胡炳清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環境科學院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1-11-20
89 中國的生態空間占用研究 謝高地; 魯春霞; 成升魁; 鄭度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1-11-20
90 青藏高原自然資產利用的生態空間占用評價 魯春霞; 謝高地; 成升魁; 張鐿鋰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資源科學 2001-11-20
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次,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
1. 2007年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
“高碳中國”出爐記
專訪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魯春霞
“我們完全是無心插柳。”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魯春霞一再強調,“我的研究方向偏重資源利用中的生態與環境效應,而不是低碳經濟或者能源利用。”
當前各地正在積極發展低碳經濟,魯春霞研究小組在近期出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資源科學》上發表了“我國大部分省份仍在‘高碳’發展”的研究成果,對目前中國30個省市區的經濟環境發展形勢給出了更為清晰的結論,引發很多人的關注。
中國只能是相對低碳
“這篇論文的反響出乎我們的預料。”魯春霞說,我們只是在做一個低碳經濟數據庫的過程中,發覺沒有公認的指標來確定何為低碳經濟,就讓研究生作了嘗試,試圖建立一套針對中國省域尺度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數,為完成低碳經濟數據庫的內容服務。
自從2003年英國政府在其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以來,國內外的學者和科研機構已經對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內涵、碳排放的核算、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實現低碳經濟的情景分析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然而,對于衡量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可謂見仁見智,迄今尚無公認的指標和標準。
魯春霞表示,對于中國而言,只能是相對低碳,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現實決定了經濟發展不可能完全低碳化,而且東西部地區化石能源資源稟賦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使得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必然有顯著的區域特征。
因此,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摸清中國省域尺度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現實、促進區域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們的論文對中國省域尺度低碳經濟發展的相對水平,進行了類型劃分和總體評價。因西藏數據缺乏,未包含在內。
碳吸收能力被列入指標體系
“與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的高碳區、低碳區有所不同,在結果的排名中,確實有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情況。” 魯春霞說。
比如,上海在大家的印象中應該是屬于低碳經濟的第一梯隊,但魯春霞研究小組的一項碳吸收能力指標的設置,讓上海僅僅位列“相對低碳區”。因為上海林地面積非常有限,這就拖累了它的總體排名。
還有像被列入相對高碳區的天津、江蘇等省市,本身是經濟比較發達地區,自然環境與很多省份相比而言也不錯,也是碳吸收能力這一指標,影響了他們的排名。
“我們的指標與其他同類研究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我們把碳吸收能力作為一個因子。” 魯春霞表示。
從低碳的角度,一方面有能源的消耗,另外,大家也在采取措施,吸收、抵消所產生的碳排放。在關注資源利用的環境保護議題中,魯春霞等就考慮到在資源利用過程中,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負效應,增加對環境的正效應。
“與專門做低碳經濟或能源利用的研究者相比,這是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角。我們考慮到森林、草地等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解決問題需加強多方合作
除了論文中已提到的種種建議,魯春霞對《科學時報》記者補充說,“中國目前需加強國家管理者和國民的能源消費意識,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
另外,現在中國比較注重能源的開發,但在利用方面尤其是循環利用方面,重視得還不夠。在他們的研究中,山西、寧夏被確定為高碳區。他們認為這些地區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能耗高一方面是為其他省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和犧牲,但同時也需要改變重開發輕利用的狀況。
相對而言,魯春霞認為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在煤炭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比較注重后續產業鏈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的快速發展,同時對環境保護十分重視,近幾年來草原環境也恢復得比較好。
在國家管理層面上,魯春霞建議強化相關減排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國家發改委有政策,但只負責了法規的制定,如果把國家環保部作用也加上,就有了監管,會做得更好一些。”
魯春霞認為,實際上能耗比重最大的是工業部門,中國的產業結構中,還是高耗能產業多一些,強調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更根本的措施,同時對能源供應結構調整,包括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開發力度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魯春霞同時坦言,很難從某一個方面就解決問題,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和各種配套措施的通力合作。
中國節能潛力巨大
雖然國內對低碳發展有“西方陰謀論”的擔憂,但關注環境保護較多的魯春霞,還是感到在能源節約和利用方面,中國有很大潛力。
“不管怎樣,中國的發展還是比較粗放的。”魯春霞表示,中國的經濟質量在不斷提高,單位產值能源消耗在不斷降低,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2009年,中國單位GDP的能耗為4.37噸標準油/萬美元,遠高于美國的1.55噸標準油/萬美元和世界的1.90噸標準油/萬美元,這樣直接導致中國單位GDP的碳排放大于美國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能耗高既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意識和管理層面的問題。比如,我國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缺乏長遠的規劃,修了挖,挖了修,這本身就是一個能耗的過程。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實際上就造成我們能源的浪費。很多方面都急功近利。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提升GDP,拆毀也提升GDP。
“在我們的GDP增長中,這樣的情況所占比率應該受到關注,實際上這都是高碳發展的狀態。”魯春霞說。
文章來源:《科學時報》2011-08-12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