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胡清秀,女,1963年3月生于湖南,中共黨員。現任中國農科院農業自然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綠色食品專家庫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山區資源綜合利用崗位杰出人才。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5年7月畢業于中南林學院經濟林系,獲學士學位。
1991年7月,畢業于中南林學院為生物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1年7月至1994年7月,湖南省林業學校助理講師。
1994年至1997年5月,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保護研究所助理工作。
1997年5月至今,中國農科院農業自然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從事山區資源及食用菌研究。
社會兼職:
1.北京市食用菌協會理事。
2.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3.中國林學會會員。
4.中國食用菌學會會員。
5.中南林學院森林保護學科應用微生物兼職碩士生導師。
6.中國食用菌協會白靈菇分會副會長,
7.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8.“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
教學情況:
培養學生情況:
培養研究生12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1.食用菌栽培:白靈菇、杏鮑菇、茶樹菇等珍稀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豐產機理及營養生理研究,食用菌重金屬污染的安全性研究。
2.食用菌深加工研究:重點食用菌多糖提取技術與功效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基礎性專項“我國山區菌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2.農業部主持農業部“豐收計劃”項目“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稻菇畜’結合可持續發展創匯農業示范及推廣”(2001~2004)。
3.科技部公益性、基礎性項目“山區菌物資源保護和利用”(2003~2006)。
4.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利用農業廢棄物生產優質食用菌技術示范與推廣(2005~2007)。
5.“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食用菌資源高效擴繁、品質控制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2006~ 2008)。
6.“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農田秸稈菌業循環技術基礎研究”(2007~2010)。
7.科技科研院所研發專項“食用菌新品種培育與新產品開發研究”(2006~2008)。
8.農業部農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野生食用菌馴化與深加工技術研究”(2006~2009)。
9.天津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高檔食用菌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2006~2009)。
10.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我國食用菌重金屬富集機理及檢測技術研究”(2008~2009)。
11.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食用菌重金屬含量調研及栽培基質中重金屬臨界值研究”(2009~2010)。
12.農業行業標準 “無公害食品 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NY 5358-2007的制標任務(2006~2007)。
13.合作項目 “無公害食用菌工廠化、標準化高效生產技術”通過農業部科技司組織的成果鑒定。
14.農業行業標準“白靈菇等級規格”標準制定(2008~2009)。
15.科技部星火項目“珍稀食用菌秸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及產業化”。
16.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 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的制定。
發明專利:
1 黃傘新菌株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專利】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0-06-16
2 黃傘多糖及其制備方法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專利】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0-06-16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主編《優質食用菌栽培》、《白靈菇》、《杏鮑菇》等著作。
發表論文:
1 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現狀 衛智濤; 周國英; 胡清秀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中國食用菌 ; 2010-09-15
2 論西部地區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 陳印軍; 楊瑞珍; 尹昌斌;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區劃所 【期刊】中國軟科學 2003-04-26
3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節能分析 管道平;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10-01-23
4 白靈菇栽培經驗及問題分析 張瑞穎 ; 胡清秀; 左雪梅; 周廷斌; 張金霞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唐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10-03-15
5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節能分析(續前) 管道平;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10-03-23
6 幾種雙孢蘑菇菌株對稻草降解能力的研究 李燕榮; 周國英; 胡清秀; 趙亮亮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廣西師范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期刊】北方園藝 2010-05-30
7 中國食用菌產業的多功能性與展望 張金霞; 黃晨陽; 高巍; 陳強;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期刊】浙江食用菌 2009-01-19
8 食用菌農藥殘留控制研究 胡清秀; 宋金俤; 謝艷麗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天津市薊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09-01-05
9 食用菌生物降解木質素的研究現狀 李燕榮; 周國英; 胡清秀; 馮作山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09-09-15
10 平菇對培養料中有害重金屬的富集及臨界含量值研究 楊小紅; 胡清秀 ; 韓立榮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9-09-15
11 我國肥料的施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曾希柏; 胡學玉;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國農科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博士、副研究員北京; 博士、副研究員湖北武漢; 碩士、副研究員北京 【期刊】科技導報 2002-08-20
12 貴州省水城縣野生雞?菌資源調查 胡清秀; 蒼榮; 向華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區劃所山區研究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區劃所山區研究室 【期刊】食用菌 2000-07-30
13 五種雞?菌的分離培養試驗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與區劃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0-09-20
14 發展貴州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幾點思考 曾希柏;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1-12-30
15 雞?菌研究現狀 胡清秀; 鄧華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1-03-20
16 白靈側耳栽培技術研究 胡清秀; 鄧華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 北京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1-12-20
17 中國化肥利用率的區域分異 陳同斌; 曾希柏; 胡清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理學報 2002-09-23
18 中國糧食生產潛力和化肥增產效率的區域分異 曾希柏; 陳同斌 ; 林忠輝;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和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理學報 2002-09-23
19 食用菌菌渣堆肥化 促進秸稈菌業良性循環 管道平; 胡清秀; 馮作山 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 【會議】中國農作制度研究進展2008 2008-10-10
20 加強食用菌安全生產 提高產品質量 胡清秀; 陳文良 全國第6屆食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會議】全國第6屆食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1-10-01
21 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及發展建議 曾希柏; 胡清秀 WTO與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增加經濟效益研討會會議資料 【會議】WTO與全國農業科技園區增加經濟效益研討會會議資料 2002-04-01
22 多樣性豐富的刺芹側耳種族群 張金霞; 黃晨陽; 陳強; 胡清秀 ; 李俊 首屆海峽兩岸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會議】首屆海峽兩岸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11-01
23 食用菌對工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胡清秀; 張金霞; 寥超子 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會議】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04-01
24 中國食用菌產業的多功能性與展望 張金霞; 黃晨陽; 高巍; 陳強; 胡清秀 第二屆全國食用菌中青年專家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會議】第二屆全國食用菌中青年專家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008- 10-23
25 食用菌新品種黃傘及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胡清秀; 宮春宇; 吉葉梅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業信息 2006-03-25
26 楊樹林地食用菌栽培技術 胡清秀 ; 侯桂松; 王恭偉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河北省廊坊市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廊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期刊】中國農業信息 2006-05-25
27 白黃側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微衛星間區(ISSR)分析 張金霞; 黃晨陽; 管桂萍; 李輝平; 張瑞穎;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菌物學報 2007-02-22
28 黃傘胞外多糖抗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吉葉梅; 胡清秀; 宮春宇; 郭光; 安榮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衛生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日友好醫院 北京; 河北廊坊 【期刊】生物技術 2007-04-30
29 硫磺菌的固體和液體培養研究 閆梅霞;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7-12-15
30 黃傘及黃傘多糖體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胡清秀; 宮春宇; 閆梅霞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7-12-15
31 我國食用菌菌種管理技術標準解析 張金霞; 黃晨陽; 胡清秀 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種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期刊】浙江食用菌 2007-12-15
32 食用菌病蟲害危害分析與防治關鍵控制點 胡清秀; 宋金娣; 管道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學通報 2008-12-05
33 珍稀食用菌——黃傘的栽培技術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農家科技 2008-12-01
34 食用菌藥殘留限量與產品質量安全 管道平;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08-03-15
35 培養料中重金屬元素對金針菇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楊昕; 胡清秀; 劉明月; 于浩翰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長沙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08-05-15
36 對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的思考 管道平; 胡清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北京 【期刊】食用菌 2008-05-23
37 微波消解—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平菇和小棕蘑菇中總砷 韓麗榮 ; 胡清秀; 楊小紅; 李力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學報 2008- 06-15
38 中國山區菌物資源區劃 胡清秀; 吳永常; 胡志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期刊】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8-08-20
榮譽獎勵:
1.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2003被評為中國農科院三級人才。
3.2004年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4.2005年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