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張英俊,男,1971年生,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河北沽源國家草地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站副站長,農業部牧草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9-1993 內蒙古民族大學 本科
1993-1996 甘肅農業大學 碩士
1996-1999 甘肅農業大學 博士
1999-2001 日本國家畜產草地研究所 博士后
2001年8月-2006年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草業科學系 副教授
2006年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草地所 教授
學術兼職:
中國草地學會遺傳學分會副秘書長;
中國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綠色食品百名專家組專家;
國際草原大會(International Rangeland Congress)執行委員會東亞區代表;
中國綠色食品百名專家組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審專家;
《Worl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cne》的編委;
SCI收錄期刊《Livestock Science》、《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的審稿專家;
《草地學報》、《草業學報》、《生態學報》和《中國草地》4種國內核心刊物審稿專家;
教學情況:
本科生教學:
自2003年起,每年承擔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本科生必修主干課程“草地管理學”(56學時(調整后為40學時),主講)的教學工作。憑著十多年來對草業科學的理解和認識,對本科生教學內容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引用美國教科書“Range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和英國教科書“Grass-its utilization and production (Second edition)”為主要教學參考書,結合我國草地實際發展,深淺適宜,理論聯系實際,深受學生的歡迎。承擔本科生《草地資源與管理學》和《草地學》野外實習。第二主持校級精品課程《植物生態學》。本科生畢業實習。任教以來一直承擔本科生畢業實習任務,共指導畢業生10名,2名畢業生論文獲院級優秀論文。參編《草地學》獲國家級精品課程。
研究生教學:
自2001年起作為引進人才到中國農業大學之后,立即承擔草業科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課“草地科學研究方法”(30學時(調整后24學時),主講)和“碩士生草業科學SEMINAR”(45學時(調整后32學時),主講)的教學工作。“草地科學研究方法”以英文原版Field and Laboratory Methods for Grassland and Animal Production Research為教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均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注重教學實踐,結合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誘導式教學,從而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
研究生培養:
指導碩士生9名,畢業3名,指導博士研究生4名,畢業2名。指導研究生2次獲得全國草業科學最高榮譽獎學金“王棟”獎學金。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草地管理與生態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已研項目:
1 1999-2001年 日本科學技術局項目“天然草地放牧家畜采食成分及其比例推測技術的研究(科12-13)”,主持
2 2001-2003年 教育部“草地免耕建植技術-種子復合丸的研究”,主持
3 2002-2003年 國家計委項目“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技術示范”,主持
4 2002-2005年 農業部牧草品種研究“葛藤等藤本植物品種研究項”,主持
5 2002-2004年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免耕建植草地技術研究,主持
6 2002-2004年 國家計委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科技支撐項目“河北省平泉縣抗寒抗旱牧草品種推廣”,主持
7 2002-2003年 巖棉在草坪草基質研究中應用與開發,主持
8 2002-2003年 國家計委“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技術示范”,主持
9 2003-2006年 云南省校合作項目“云南牧草種子繁育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2003FCBFE00A002)”,主持
10 2004-200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用鏈烷技術確定家畜采食及其與草原合理利用關系(30371019)”,主持
11 2005-2006年 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牧草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的制定與驗證完善(2005DKA2100712)”, 主持
12 1994-1996年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半荒漠地區人工草地的建植和穩定性研究(39470515) 參與
13 1996-1999年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南方草地畜牧業持續發展技術研究(960160201A)” 參與
14 1996-1999年 甘肅省科委自然科學基金墍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綿羊硫元素營養狀況的動態檢測及營養調控(ZR97048)” 參與
15 1997-1998年 參加國家“九五”科技攻關 “云貴高原草地畜牧業持續發展技術研究-研究飼料磚對草地營養的補給配方(960160201A)” 參與
16 2001-2005年 “948”退化草地綜合改良與草地建設配套技術(202099) 參與
17 2002-2004年 農業部“牧區人工草地建植與管理技術” 參與
18 2003-2005年 國家“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子課題“苜蓿的良種繁育、清選加工、質量檢驗及貯藏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2002BA518A0303)” 參與
19 2003-2005年 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優質高產牧草種子生產技術轉化與推廣(02EFN21690076)” 參與
20 2004-2006年 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參與
在研項目:
21 2007-2011年 國家863計劃“農牧交錯帶草地與農田系統耦合模型研究(2007AA10Z233)”
22 2007-2011年 農業部行業計劃“人工草地優質牧草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草地建植與維護(Nyhyzx07-022)”
23 2008-2010年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計劃
24 2008-2010年 北京市農委“農林牧耦合景觀休閑集成技術試驗示范”
25 2006-2010年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草地生態恢復與草畜平衡關鍵技術研究(2006BAD16B01)”
26 2009-2013年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不同區域草地承載力與家畜配置研究”
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草原植物對放牧家畜選擇性采食的生理適應機制”,
28 2006-2010年 973項目“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2007CB106805)” (參加)
29 2006-2010年 農業部948重大項目“優質草產品加工技術(2006-G38)” (參加)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從2001年回國至今的僅3年間的,主持項目4項,其中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草地免耕建植技術研究”是借鑒日本草地免耕技術,經過改進在我國南方人工草地建設中推廣與應用,取得明顯的效果,已經推廣10萬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鏈烷技術確定放牧家畜采食及其與草原合理利用關系”是利用90年代興起使用的鏈烷技術對我國放牧家畜采食進行研究,從而對天然草地合理利用提出建議,是一項基礎性應用研究,目前正在進行中。云南省省校合作項目“云南牧草種子繁育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是由云南省科技廳資助、云南省急需的研究項目,對于南方人工草地的建設提供基礎材料,目前正在進行中。國家計委“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科技支撐項目-河北省平泉縣抗寒抗旱牧草品種推廣”已經推廣面積1萬畝,項目執行期間還對當地技術干部進行了培訓,取得了顯著得效果。項目順利完成。另外,副主持2項,分別為國家計委“西部天然草原保護與建設試點工程科技支撐項目-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技術示范”和農業部“牧草品種研究”這兩項目目前還在進行中,多種牧草品種優化配方建植高產人工草地示范田1000畝,推廣1萬畝,在當地取得巨大經濟效益,目前正在進行效益評估;農業部牧草品種研究中,建立了葛藤和玉米套種模式,是青貯玉米的營養價值提高1倍,尤其是蛋白質的含量,由于葛藤蛋白質含量高,而使青貯料的蛋白質體高3倍。參加重大項目4項。為農業部“948”重大引進項目“退化草地綜合改良與草地建設配套技術”、國家“十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項子課題“苜蓿的良種繁育、清選加工、質量檢驗及貯藏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農牧交錯帶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關鍵技術與推廣”。這些項目也正在順利執行中。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 符義坤,孟憲政,沈景林.草地農學.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6.張英俊參編了第5、6章(字數:3萬/23萬)
2. 約翰W.朗沃斯,格里格J.威廉目森.中國的牧區.丁文廣主譯,張英俊參譯8(203-226),11(260-287),12(288-299)章. 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字數:3萬/38萬)
3. 王堃,張英俊,戎郁萍. 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2002.
4. 洪紱曾,任繼周主編,聶玉藻,周禾,韓建國,張英俊副主編. 現代草業科學研究進展-中國國際草業發展大會會議論文集. 北京,2002年5月.
5. 王明玖,張英俊主編.退耕還草科學與技術.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年3月.
6. 張英俊,吳維群,閆敏,馬興躍. 白三葉種子生產與管理.云南:云南省科技出版社,2006年7月.
7. 張英俊參編.中國草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9月.
8. 張英俊參編.草地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8月.
9. 韓建國,孫洪仁,張英俊,玉柱.怎樣保護好草原.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10. 任繼周主編,張英俊分支主編.草業大辭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6月.
11. 張英俊主編.草地與牧場管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12. 張英俊,楊春華,常淑娟.草地建植與管理利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12月.
13. 張英俊參編.苜蓿科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年10月.
14. 張英俊參編.中國現代畜牧業生態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12月.
發表論文:
1. 張英俊譯. Taxlorjr CA, TD Brooks, NE Garia. 短時期、高強度和低頻率的放牧系統對牧草組分和產量的影響。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1997,1:43-45.
2. 張英俊 符義坤 李陽春 張景雨.半荒漠地區混播牧草優化組合及生態適應性研究.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8, 33:113-123.
3. 張英俊 蔣文蘭. 綿羊新鮮糞便對無毛丑柳細胞膜透性的影響.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98, 33:401-403.
4. 張英俊. 再創一個山川秀麗的大西北-甘肅草地畜牧業發展策略.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增刊),1999,43:112-115.
5. 張英俊. 云南草地畜牧業發展芻議. 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1999,2:3-5.
6. 張英俊 蔣文蘭 符義坤 樊曉東.綿羊宿營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雜草研究. I回顧與發展. 草業學報(專輯), 1999,8: 76-81.
7. 張英俊 蔣文蘭 符義坤 于應文.綿羊宿營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雜草研究.III新鮮羊糞尿對土壤和植物細胞形態結構及生理的影響. 草業學報(專輯),1999,8: 90-94。
8. 張英俊 蔣文蘭 符義坤 徐震.綿羊宿營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雜草研究.IV新鮮羊糞尿對土壤和植物礦物質元素含量的影響. 草業學報(專輯),1999,8: 95-105。
9. Zhang YJ, W Jiang, J Ren. Effect of sheep night penning on soil and plant growth.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1,44:149-155(SCI)
10.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 K Akiyama. N-alkane content of some native grasses in Japan. The 47th Proc. of Japan Assoc.of Grassl. Sci. 2001,144-145
11.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F Akiyama 2002. Differences in the n-alkane concentration of four species wild plants in Japan. Grassland Science,48(1): 50-52(SCI)
12. 張英俊. Introduction of Plant Wax Alkane Technique. 草業科學(增刊)2002,77-82
13.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 . Study on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n n-alkane in the cuticular wax of plants. Acta Agrestia Sinica,2002,10(2): 88-91.
14. 張英俊.綿羊宿營對植被土壤和植物的影響(摘要)。中國科協年會會刊。2002年
15. 張英俊,坶村恭子,秋山典昭,大關和夫.植物表皮蠟中碳鏈烷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 草地學報,2002:87-91.
16. 張英俊. 農田草地系統耦合生產分析.草業學報,2003,6:10-17
17. 張英俊,韓建國,王小山. 葛藤植物資源利用與研究進展. 見:新世紀牧草遺傳資源研究,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2003,120-126
18. 張英俊, 王鐵偉.紫花苜蓿營養元素需求特點.第二屆中國苜蓿發展大會論文集,2003年5月.
19.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 Spatio-temporal Effect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Alkanes in Miscanthus sinsensi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rangeland conference, 2003, 978-980. (ISTP)
20. Zhang YJ, D. Huang and JG Han . The diurnal pattern of net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ligh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ome imported species in China. Grassland Science, 2004,50:468-469. (SCI)
21. 張英俊 辛菊琴 林仁勇 黃頂 韓建國. 引進貓尾草的光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草業科學(增刊),2004, 545-550.
22.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 Study on the n-alkane patterns in some grasse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n-alkane patter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ambridge, 2004,142( 4):469-475 (SCI)
23. 張英俊,時坤.建立多功能現代化草地牧場模式的可行性. 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論壇論文集,2004,393-399.
24. 張英俊,時坤. 2004. 多功能草地牧場模式. 中國牧業通訊,2004,23:36-39.
25. Yingjun Zhang, Yasuko Togamura and Kazuo Otsuki. Using the n-alkane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herbage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of cattle grazing a Miscanthus sinensis grassland. In the XX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 Offered papers, published by Wageningen Academic Publishers, The Netherlands 2005: 492.
26. 張英俊,林立軍,張秀峰.論草地在我國西部生態和生產中地位和作用及其生產特點,2005, 中國科協學術年會26分會場論文集.
27. 張英俊.第二十屆國際草地會議紀實. 草業科學,2005,22(8):96-98.
28. Zhang YJ, Y Togamura, K Otsuki. Using the n-alkane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herbage intake of steers grazing Zoysia japonica grassland.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5, 83(suppl.):286.(SCI)
29. Zhang YJ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of sheep grazing typical steppe grassland estimated using the alkane technique. 草業學報(增刊),Grassland Agriculture: Balancing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roceedings of the 2nd China-Japan-Korea Grassland Conference,2006.
30. 張英俊,玉柱,羅海玲,李邦成,王小山.葛藤玉米混合青貯品質研究.中國畜牧雜志,2006,42(23):57-58.
31. 張英俊.農牧交錯帶農田草地系統耦合生產之管見.2008中國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論文集,2008年11月.
32. 孫強,韓修智,許志剛,趙金平,張英俊. 巖綿作為草坪草生長基質的坪床性能初探.草業科學,2003,11:66-68
33. 孫躍春,樊奮成,張英俊. 預冷打破種子休眠的研究進展.種子,2004,23:52-53.
34. 孫躍春,樊奮成,陳海蛟,張英俊.不同預處理引起馬藺種子激素的變化. 種子,2005,24(2):60-64.
35. 孫強,韓修智,趙金平,許志剛,張英俊.巖棉作為草坪草育苗基質的化學安定性初探.草業科學,2005,22(7):97-99.
36. 閆敏,張英俊,韓建國,耿文誠,楊士林. 水分對白三葉生長發育及種子產量的影響. 草地學報,2005,13(1): 16-22.
37. 閆敏,張英俊,韓建國,耿文誠,吳維群.水分對白三葉種子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草地學報,2005,13(3):209-214.
38. 王小山,張英俊,李平, 孫躍春.低成本無土草坪基質的理化特性及建坪效果研究. 草業科學,2006,23(1):100-102.
39. 黃頂,張英俊,韓建國,王堃. 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和鴨茅光合生理生態特性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6(1):44-48.
40. 李邦成,徐志宏,閆敏,張英俊,耿文誠,馬興躍.施石灰對紅壤地區白三葉生長發育及種子生產的影響(簡報). 草地學報,2006,14(2):193-195.
41. 閆敏,韓建國,張英俊.灌溉對白三葉生殖生長及種子產量和質量的影響.草地學報,2006,14(1):97-98.
42. 張賢,張英俊,吳維群.白三葉RAPD分析條件優化.草地學報,2006,14(3):219-222.
43. Lin, LJ, Liu, G, Zhang, YJ. Study on the n-alkane patterns of five dominant forage species of the typical steppe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06,144(2):159-164. (SCI)
44. Lin, LJ, Luo, HL, Zhang, YJ, Shu, B. The effects, in sheep, of dietary plant species and animal live weight on the faecal recovery rates of alkanes and the accuracy of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estimates obtained using alkanes as faecal marker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06,145(2):1-8. (SCI)
45. Sun YC, YJ Zhang, K Wang and XJ Qiu. NaOH Scar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Improve Germination of Iris lacteal var. chinensis Seed. HortScience, 2007,41(3): 773-774. (SCI)
46. 林立軍,張英俊.溫帶常見牧草中飽和烷烴濃度模式研究.草業學報,2006,15(4):115-121.
47. 劉貴河,林立軍,張英俊,汪詩平,韓建國,馬秀枝.飽和鏈烷技術測定綿羊食性食量精確性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06,39(7):1472-1479.
48. Lin LJ, HL Luo, YJ Zhang and B Shu. The effects, in sheep, of dietary plant species and animal live weight on the faecal recovery rates of alkanes and the accuracy of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estimates obtained using alkanes as faecal marker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Cambridge, 2006,145(2):87-94. (SCI)
49. 耿文誠,張英俊,閆敏,鐵云華,陳平.灌溉對白三葉種子生產的影響.中國草地學報,2007,29(4):81-85.
50. 耿文誠,鐵云華,尹忠民,張英俊.不同刈割處理對白三葉及雜草蓋度的影響.中國草地學報,2007,29(3):116-120.
51. 閆敏,張英俊,歷衛紅,胡漢傈.水分對白三葉開花前后莖葉中營養物質及激素含量的影響.草業科學,2007,24(5):48-52.
52. 閆敏,吳維群,歷衛宏,張英俊,韓建國.水分脅迫對白三葉種子發育與質量的影響.草地學報,2007,15(2):158-163.
53. 耿文誠,張英俊,邵學芬,鐵云華.刈割對白三葉種子及草產量的影響.草地學報,2007,15(3):248-253.
54. 閆敏,張英俊,鐵云華,馬興躍.生長調節劑對白三葉種子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草業科學,2007,24(4):58-62.
55. 耿文誠,鐵云華,張英俊.云南白三葉種子田雜草及其季節變化規律.草業與畜牧,2007,11:22-24,34.
56. 王海,張英俊,林立軍,舒彬,那日蘇,王寧,秦艷.應用差異光譜法估測綿羊復雜日糧干物質消化率模型研,2008中國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論文集,2008年11月.
57. Shu Bin,LiJun Lin,YingJun Zhang,Wang Hai,HaiLing Luo.N-alkane profiles of common rangeland speci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drying method on their concentrations.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8,88(1):137-141. (SCI)
58. Han, JG;Zhang, YJ;Wang, CJ;Bai, WM;Wang, YR;Han, GD;Li, LH. Rangeland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Rangeland Journal,2008,30(2):233-239. (SCI)
59. Liu Jiawen, ZHANG Yingjun , Li Yongjun , WANG Deli , HAN Guodong , HOU Fujian. Overview of grassland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 in a Changing World,2008,3.
60. L. J. Lin, H. L. Luo, Y. J. Zhang, H. Wang, B. Shuand F. Z. Hong.The potential use of long-chain alcohols and fatty acids as diet composition markers: factors influencing faecal recovery rates and diet composition estimates in sheep.Animal,2009,3(11):1605–1612. (SCI)
61. Lin, L.J.;Luo, H.L.;Wang, H.;Zhang, Y.J.;Shu, B. Evaluation of long-chain alcohols and fatty acids, in combination with alkanes, as markers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four herbages in mixtures. Grass and Forage Science,2009,64(1):19-25. (SCI)
62. 張賢,晏榮,曹文娟,舒彬,張英俊.SPAD及FT—NIR光譜法快速篩選白三葉種質蛋白質性狀.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9):2388-2391. (SCI)
63. Bin Shu, Yingjun Zhang, Lijun Lin, Hailing Luo, and Hai Wang.Fecal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o Predict Leymus chinensis of Diets From Penned Sheep in North China. 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 2009,62(2):193-197. (SCI)
64. Hanshu Zhou, Yingjun Zhang. The impact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of root system at different patches in northern steppe of China The Third South Korea China 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Grassland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2009:105-106.
65. 曹文娟,張英俊.不同品種白三葉蛋白質含量比較.草業科學,2009,26(2):61-65.
66. 朱曉艷,張英俊,歷衛宏,朱興宏,劉榮堂,付麗,袁平.滇東北山區不同植被類型水土流失的比較.草地學報,2009,17(3):310-314.
67. 朱興宏,張英俊,朱曉艷,劉榮堂,夏顯著,秦浩,戴興朝,付麗.放牧強度對南方人工草地和綿羊生產性能的影響(簡報).草地學報,2009,17(1):128-130.
68. 文亦芾,曹國軍,毛華明,張英俊.不同生育期豆科飼用灌木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對體外消化率的影響.草地學報,2009,17(1):101-105.
69. 文亦芾,曹國軍,毛華明,張英俊.云南主要豆科飼用灌木營養成分含量的研究.草原與草坪,2009,(1):51-54.
70. 任繼周,張英俊.中國南方草地資源及其發展戰略. 中國計量學院學報. 2002, 13(3):174-180.
71. 蔣文蘭,張英俊,符義坤,冉繁軍.綿羊宿營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雜草研究.II綿羊啃食和踐踏對植物與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 草業學報(專輯),1999,8: 82-89。
72. 蔣文蘭 ,張英俊,符義坤,張芝輝.綿羊宿營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雜草研究.V新鮮羊糞尿對土壤可交換性氮和植物生長的影響. 草業學報(專輯),1999,8: 106-115。
73. 羅海玲,黃有德,張尤嘉,張英俊,顏生林,肖西山,李成魁. 綿羊硫元素營養狀況的動態研究. 中國草食動物. 2001(13), 1, 17-20.
74. 羅海玲,黃有德,張尤嘉,張英俊,顏生林,肖西山, 李成魁, 王玲英, 王芳霞. 高寒草甸草地水、土、草中氮硫含量冷暖季節的變化. 草業科學. 2001(4): 39-42.
75. Otsuki K, Y Togamura, JA Ayoade, YJ Zhang. The grazing characters of hybrid Festulolium pasture.The 47th Proc. of Japan Assoc.of Grassl. Sci. 2001,168-169
76. Togamura Y, K Otsuki, YJ Zhang. The effect of grazing pressure on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and nutrition of the sowing pasture. The 47th Proc. of Japan Assoc.of Grassl. Sci. 2001,164-165
77. 李潮流、周湖平、張國芳、張英俊、孟林. 鹽脅迫對多葉型苜蓿種子萌發的影響. 中國草地. 2004,26( 2): 21-25
78. 孫洪仁 韓建國 張英俊 高飛 逯濤林. 蒸騰系數、耗水量和耗水系數的含義及其內在聯系. 草業科學(增刊),2004, 522-527.
79. 孫洪仁,張英俊,韓建國,逯濤林,高飛.紫花苜蓿的蒸騰系數和耗水系數.中國草地,2005,27(3):65-70,74.
80. 孫洪仁,劉國榮,張英俊,高飛,逯濤林,韓建國.紫花苜蓿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強度、耗水強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草業科學,2005,22(12):24-30.
81. 唐宗英,鄧菊芬,黃必志,耿文成.張英俊,吳維群.白三葉種子田雜草調查與分析.草地學報,2006,14(4):370-372.
82. 吳維群,唐宗英,鄧菊芬,張英俊,黃必志,耿文成.行距和播量對白三葉生育及種子產量的影響草地學報,2006, 14(2):116-119.
83. 劉貴河,張英俊,汪詩平,韓建國,林立軍,馬秀枝.影響內蒙古典型草原3種牧草飽和鏈烷回收率的因素研究.草業學報,2006,15(4):109-114.
84. 劉貴河,張英俊,汪詩平,韓建國,林立軍.飽和鏈烷技術在放牧家畜食性食量研究中的應用,中國草食動物,2006,26(2):53-55.
85. 萬炎,張英俊,郭繼承.南方草業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草業科學,2006,23(5):16-19.
86. 楊衛良,張賢,張紅映,李文武,張英俊,鄧菊芬,吳維群.非洲狗尾草遺傳分化調查.草業與畜牧,2006,9:20-22.
87. 孫洪仁,張英俊,韓建國,逯濤林,高飛.北京平原區紫花苜蓿建植當年的需水規律.中國草地學報,2006,4:35-38,44.
88. 孫洪仁,張英俊,歷衛宏,逯濤林,高飛,韓建國,. 北京地區紫花苜蓿建植當年的耗水系數和水分利用效率.草業學報,2007,16(1):46-41.
89. 鄧菊芬,唐宗英,黃必志,張英俊,吳維群,耿文成.大麥對白三葉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其控制雜草的效果.草地學報,2007,15(2):176-179.
90.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chicory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in Beijing.Proceedings of 8th IRC and 21th IGC,2008.
91. Study on water use of chicory in Beijing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8th IRC and 21th IGC,2008.
92. Effect of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s on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in muscle of Nanjiang Yellow goat Proceedings of 8th IRC and 21th IGC,2008.
93. 安靜,鄧波,韓建國,楊富裕,張英俊,歷衛宏.土壤有機碳穩定性研究進展.草原與草坪,2009,2:82-87.
94.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sing ways on the earl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Nanjiang Yellow Goat. The Third South Korea China 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Grassland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2009-8,52-53.
學術交流:
1. 1999年-2001年8月,日本國家畜產草地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
2. 2003年7月,參加在南非德班舉辦的“第七屆國際草原大會”,發表題為“Spatio-temporal Effect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Alkanes in Miscanthus sinsensis.”論文。
3. 2004年3月,應邀訪問日本東北農業試驗場草地畜產管理部,進行學術交流。
4. 2004年3月,參加日本廣島舉辦的“首屆中日韓三國草地科學大會”,發表題為“The diurnal pattern of net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ligh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ome imported species in China”論文。
5. 2005年6月,參加愛爾蘭國際草地會議,發表題為“Using the n-alkane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herbage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of cattle grazing a Miscanthus sinensis grassland”論文。
6. 2005年8月至11月,訪問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蒙大拿草原與家畜研究所。
7. 2008年2月,赴澳大利亞查爾斯特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林肯大學交流訪問。
8. 2008年7月,在呼和浩特國際草原草地大會作大會主旨發言,同期被選為國際草原大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9. 2009年4月,赴意大利參加FAO組織的國際草地碳會議。
榮譽獎勵:
1. 優質高產牧草及牧草種子生產技術的推廣項目獲2002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排名第21,編號:2002-192-21。
2. 獲2003-2004度動物科技學院“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3. 2002年“綿羊宿營土壤和植物的影響”獲中國草學會優秀論文2等獎。
4. 沙打旺草地衰退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項目獲2004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排名第5位。
5. 云南牧草種子繁殖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研究 獲2007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2名。
6. 優質高產草種生產與質量控制原理及技術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七。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