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閻希柱,男,1965年4月生,籍貫湖南漯河,中共黨員,博士。現任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研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3.9-1987.7 河南師范大學生物系,生物專業,理學學士;
1987.9-1990.7 上海水產大學養殖系,淡水漁業專業,農學碩士;
1990.8-1996.8 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6.9-1999.6 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農學博士;
1999.7-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資源與環境教研室,教授;
2000.9-2002.9 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2002.6-2002.12 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海洋系高級訪問學者。
社會兼職:
1.中國水產學會資深會員。
2.中國生態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3.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會員。
4.中國甲殼動物學會會員。
5.福建省海洋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6.福建省生態學會會員。
7.福建水產飼料研究會會員。
8.福建動物學會會員。
9.福建省留學生會會員。
10.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學會理事。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目前主講:
碩士研究生課程:《現代生態學》,《漁業生態學》;
本科生課程:《海洋生態學》,《休閑漁業》。
曾經主講:
本科生課程:《專業英語》,《科技英語》,《海洋生物實習指導》,《水生生物觀賞》,《海洋資源環境利用與管理》,《資源概論》,《漁業區劃》。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現從事水產養殖和漁業生態學教學和研究工作:
1.水產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水產低碳零污染健康養殖模式。
3.水域生態系統能量生態學。
4.水生動物營養生理生態學。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的項目:
1.2009年3月-2011年12月,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類)“高灘位區花蛤可控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示范”,No.2009I0018。
2.2008年6月-2010年6月,橫向課題“水產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和技術服務”,主持人(獨立承擔),No.S509031。
3.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水產科學技術與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項目“對蝦養成期浮游植物粒級結構和色素類群的變動”,No.2009J101。
主持完成的項目:
1.1993年8月-1997年12月,農業部重點項目“甜菜堿作為魚類誘食劑的研究”,主持人。
2.2000年01月-2003年10月,集美大學博士啟動資金項目“溫度與鹽度波動對水生動物的影響”,No.4411-F06193,主持人。
3.2000年04月-2003年10 月,福建省水產廳資助重大項目的“福建省淺海灘涂與海灣水產養殖容量與養殖規劃研究”中專題項目“貝類濾水率和海灣底泥氮釋速率的研究”;No.4411-B60002,主持人。
4.2001年05月-2003年12月,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中國南方重要經濟鮑生物能量學的研究”, No. B0110035,主持人。
5.2005年7月-2006年6月,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項目“廈門海域禁漁可行性和規范化管理研究”,No. 廈海漁合【2005】12號,主持人。
6.2004年1月-2006年12月,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黑脊倒刺鲃能量收支的研究”,No. 2004FB05,主持人。
7.2004年10月-2006年12月,福建省教育廳項目“主要生態因子對黑脊倒刺鲃生長影響的生物能量學機制研究”,No. JAO04242,主持人。
8.2006年8月-2007年8月,集美大學學生科研基金項目“海水魚網箱養殖區和非養殖區沉積物內主要營養物質的比較研究”。
9.2007年8月-2009年8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重點項目“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資助,花蛤反季節高效生態養殖關鍵技術產業化”,閩海漁合同No.【2007】2-12號,主持人。
10.2008年8月-2009年8月,福建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花蛤快速生長池中主要生物、理化因子測定,林建瑞”,No.C06234。
11.2007年7月-2010年6月,海洋生態學,集美大學2007年度校級精品課程建設,No.C14689,主持人。
參與完成的項目:
1.1991年1月-1993年12月,中國水產科學院重點項目“串葉松香草作為漁用飼料的研究”,第二完成人。
2.1991年1月-1995年12月,“八五”攻關項目“松嫩平原高效益農業生產模式研究”,主要完成人。
3.1996年9月-1999年6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對蝦池塘綜合養殖生態系優化結構的研究”(No.39430150),參加和完成人。
4.1996年9月-1999年6月,“九五”攻關科研項目“灘涂池塘養殖容量與優化技術”,(No.96-922-02-02),參加人和完成人。
5.2000年07月-2001年12月,福建省水產廳項目“福建省水產品市場與漁業經濟預測的研究”。第三完成人。
6. 2001年05月-2003年12 月,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四種鮑的種質鑒定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No. B0110036,第一參加人。
7.2004年1月-2006年12月,福建省創新基金項目,對蝦健康養殖中微生態調控技術的研究,No.200350033,第一參加人。
8.2006年6月-2008年12月,國家海洋局,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福建省908專項“近岸海域和重點港灣生物生態研究” (No.FJ908-01-01-H)――污損生物調查,第一參加人。
科研成果:
1.松嫩平原高效益農業生產模式研究,1996年獲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2.甜菜堿作為魚類誘食劑的研究,1998年獲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3.福建省主要港灣水產養殖容量與養殖規劃研究,2004年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論文專著:
發表英文論文:
1、YAN xizhu,2005.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tensive oyster culture on Tangan Bay, Workshop 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aquaculture CRSP and Chinese institutions in aqua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eventh Work Plan/Environmental Impacts Analysis, 11.5EIA2/ China, 2005 美、泰、中三國水產養殖CRSP(“Collaborative Research Support Programs”即合作研究支持計劃)項目國際研討會, 華中農業大學,武漢
2、YAN xizhu, Jon Grant, 2003. 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biodeposition and resuspension of the bivlaves culture ecosystm. The Estuarine Research Federation of USA.(invited paper)
3、Yan xi-zhu Li de-shang and Dong shuang-lin 2002. A Study on the basic energy flow process of a Chinese shrimp, Constricted tagelus and Taiwan red tilapia polycultural ecosystem. The Global Chinese congress on Shrimp culture. Haikou, China.(In English)(張本主編,周永燦、黃勃副主編,2002,蝦類養殖研究,321-330,海洋出版社,北京
4、Tian, X.L., Li , D.S., Dong, S.L., Yan, X.Z., Qi, Z.X., Liu, G.C., Lu, J., 200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Closed-polyculture of Penaeid Shrimp with Tilapia and Constricted tagelus. Aquaculture , 202(3/4): 57~77. (In English)
5、Yan xi-zhu,2000. Study on ecology of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polycultural pond-ecosystem. Abstracts book, The Third World Fisheries Congress, 180
發表中文論文:
1、徐曉津,吳成業,閻希柱,吳景宏,簡藝明,黃萍萍,陳銀輝,林金泰,2010,菲律賓蛤仔反季節高效生態養殖池中浮游植物生態特征研究,漁業科學進展,31(6):60~68,通訊作者。
2、閻希柱,2010,論休閑漁業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專題報告),“第二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漁業論壇”,2010年11月3~5日,主辦單位: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中國水產學會,廈門。
3、閻希柱,陳初峰,2010,漳浦對蝦養殖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第七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研討會,2010年10月15-18日,中國動物學會甲殼動物學分會主辦,廈門。
4、閻希柱,陳初峰,2010,漳浦對蝦不同養殖模式經濟效益比較分析與發展趨勢, 第七屆世界華人蝦蟹養殖研討會,2010年10月15-18日,中國動物學會甲殼動物學分會主辦,廈門。
5、閻希柱,2010,大陸水產健康養殖現狀及改進的對策,2010年8月8日~14日 第一屆兩岸「海洋暨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暨海洋科學與人文研討會,基隆。
6、閻希柱,喬琨,2010.多鱗魚喜和鋸塘鱧的生化組成及比能值研究,海洋科學,34(2):1~3,39。
7、閻希柱,徐曉津,吳成業?,2010.高灘位區花蛤反季節高效池塘生態養殖模式經濟效益分析,中國漁業經濟,28(2):118~123。
8、閻希柱,吳成業,徐曉津,鄭秋源,陳銀輝,林金泰,2010.菲律賓蛤仔反季節高效生態養殖池塘中懸浮顆粒物質的粒級結構及其動態變化,中國生態學會海洋生態專業委員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53,主辦單位:中國生態學會,廈門。
9、徐曉津,吳成業,閻希柱,吳景宏,林建瑞,陳銀輝,林金泰,2009.花蛤高效生態養殖池中浮游植物生態特征研究,水產太空育種與健康養殖海峽兩岸青年科學家研討會暨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中國水產學會,廈門,通訊作者。
10、閻希柱,2009.詔安灣菲律賓蛤仔的濾水率研究,湖北農業科學,48(11):2808~2810。
11、閻希柱,徐曉津,吳成業,2009.高灘位區花蛤反季節高效池塘生態養殖模式經濟效益分析 第十四屆中國農業生態學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中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學專業委員會,福州。
12、趙小全,閻希柱,楊揚,2009.西施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湖北農業科學, 48(6):1455~1458。通訊作者。
13、閻希柱,王桂忠,李少菁,2009.鹽度對九孔鮑能量收支的影響,生態學雜志, 28 (8) : 1520~1524。
14、吳成業,徐曉津,閻希柱,孫先凱,林建瑞,陳銀輝,林金泰,2009.花蛤高效生態養殖池中浮游動物生態特征研究,福建水產,(2):38~44。通訊作者。
15、閻希柱,2008.現代可控生態零污染水產養殖,福建省生態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8年學術年會,2008年9月26日~29日,德化。
16、閻希柱,2008.現代可控生態零污染水產養殖,全國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監測與控制治理技術交流研討會,2008年1月10日~12日,深圳。
17、閻希柱,王郝京,2007.海水魚類網箱養殖區懸浮顆粒物質沉積速率及其成分研究,2007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桂林。
18、閻希柱,2007.充分發揮廈門的獨特優勢 促進金廈海洋與漁業合作,第三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論壇(海洋經濟專題)”。該文獲論壇最高獎榮譽獎。
19、閻希柱,2007.充分發揮廈門獨特優勢 促進金廈海洋漁業合作,海峽兩岸(廈門)農產品產銷論壇會,廈門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協會、臺南縣農會,廈門。
20、閻希柱,黃良敏,賴素玉,王敬,2006.冬春季養殖牡蠣海區懸浮顆粒物的沉降速率研究?。福建省漁業生態環保專業委員會2006年會論文集,131~138。
21、劉佳英,閻希柱,黃良敏,陳昌生,2006.廈門主要漁村社會狀況調查與分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4):642~644。
22、閻希柱,2006.論廈門海域禁漁與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和海洋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69~70,海洋出版社,北京。
23、閻希柱、王桂忠,李少菁,呂喆非,不同溫度對九孔鮑能量收支影響的研究水產學雜志,2005. 18(2):35~42。
24、閻希柱,2005.廈門金門聯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與環境的設想,福建省海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廈門。
25、閻希柱、王桂忠,李少菁,吳成業,林聲盼,2004.九孔鮑攝食江蘺與人工配合餌料的能量收支比較,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10(6):757~761。
26、吳成業,閻希柱、解綬啟,李榮欣,2004.不同規格黑脊倒刺鲃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初步研究,中國水產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摘要集,14。
27、閻希柱,王桂忠,李少菁,戴建坤,2004.攝食江蘺的九孔鮑能量收支 海水設施養殖,王清印主編,北京:海洋出版社,91~97。
28、閻希柱,2004.有關貝類養殖生態系統中懸浮顆粒物質沉降和再懸浮研究的建議,中國海洋生物學學術交流與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摘要集,青島。
29、閻希柱、王桂忠等,2003.九孔鮑攝食海帶的能量收支研究,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8(2):106~111。
30、閻希柱,2003.貝類養殖的生態效應,福建省2002年政府公派訪問學者論文集,516~526。
31、閻希柱,2003,同安灣不同季節牡蠣濾水率的研究 ,福建省動物學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115。
32、閻希柱, 2001. 對蝦池塘水質調節措施, 水產學雜志,14(1):40~46。
33、閻希柱,李德尚,董雙林,2000.對蝦池塘養殖業的現狀及其可持續發展。海洋科學,24(1):30~34。
34、閻希柱,2000.初級生產力的不同測定方法.水產學雜志, 13(1):81~86。
35、閻希柱,2000. 中國冷水魚類資源及其可持續開發利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55次青年科學家論壇--濕地環境與生物安全”研討會。
36、田相利,李德尚,閻希柱,董雙林,1999.對蝦池封閉式三元綜合養殖的實驗研究,中國水產科學,6(4):50~54。
37、閻希柱、邱嶺泉. 1998.飼料中添加甜菜堿對尼羅非鯽生長、肌肉組成和消化率的影響.水產學報, 22(2):186~189。
38、閻希柱、邱嶺泉. 1997.飼料中添加甜菜堿對尼羅羅非魚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響.中國水產科學, 4(1):88~93。
39、閻希柱、張立民等. 1997.飼料中添加甜菜堿在池塘中培育魚種的試驗. 水產學雜志, 10(1):44~47。
40、閻希柱. 1997.魚類飼料添加劑甜菜堿的作用及其機理.飼料研究, (7):2~4。
41、閻希柱. 1996.甜菜堿對鯉魚誘食促生長的研究.水產學雜志,9(2):32~35。
42、閻希柱. 1995.黑龍江省池塘養漁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中國漁業經濟研究, (5). 12~13。
43、閻希柱、吳海龍. 1995.串葉松香草作為魚類配合飼料成分的研究.水產學雜志, 8(1).44~48。
44、閻希柱. 1995.串葉松香草作為魚類飼料的價值.飼料研究,(11).5~7。
45、宋蘇祥、閻希柱等. 1995.北方地區池塘養魚高產技術.(書) 黑龍江科學與技術出版社,哈爾濱。
46、吳海龍、閻希柱. 1995.北方地區稻田養魚現狀和發展前景.黑龍江農業科學, (增刊)。
47、姜仁良、譚玉均、吳加敏和閻希柱等. 1992.中華絨螯蟹血淋巴中20-α羥基蛻皮酮、17-β雌二醇和睪酮含量的變化.水產學報,16(2):101~106。
榮譽獎勵:
1.2009年獲中國水產學會2008年會優秀論文獎。
2.2004年獲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獎教金。
3.2003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4.2003年獲中國水產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5.2001年獲集美大學優秀教師。
6.2000年-2004年獲集美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
7.1998年獲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8.1998年獲青島海洋大學優秀生科研與論文獎。
9.1997年獲青島海洋大學優秀研究生科研與論文獎。
10.1996年獲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11.1996年獲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