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龍江平,男,1958年4月出生。現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研究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77-1981 貴州工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地質學環境地質學學士。
1982-1984 在國土資源部貴州省地礦廳從事1:5萬區域地球化學勘查工作,以及銅礦、汞礦、金礦、鉛鋅礦和煤礦、磷礦的礦床地質勘探研究工作。
1985-1988 貴州工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學習環境地質與成礦作用地球化學碩士畢業。
1985-1991 在貴州工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主講地球化學、勘查地球化學課程和負責資源系學生工作,并參加國家和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貴州西部金、汞、砷、銻、鉈礦成礦特征和找礦標志進行綜合研究。
1991 河北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從事地質經濟管理研究和教學工作。
1991-1994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從事低溫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學習 博士畢業。
1994-1997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從事生物地球化學和全球環境氣候變化研究并博士后出站。
1997-2004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研究室,任海洋化學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2002-2003 皇家瑞典科學院Kristineberg海洋研究站高級訪問學者,從事海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全球變化研究。
2004-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工作,任責任研究員。
2006 被評為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1.海洋環境科學學報編委。
2.原黃渤海海洋學報編委。
3.青島分析測試學會理事。
4.海洋湖沼學會海洋湖沼化學分會副理事長。
5.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海洋環境科學分會副理事長。
6.中國環境保護與評價專家組成員。
7.國家海洋局正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地球化學與區域勘查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新進展,地球化學,海洋地球化學,環境化學等。
培養學生情況:
至今已培養出研究生8名,其中協助導師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4名,獨立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從事海洋與全球變化研究、海洋環境污染機制、環境影響評價、海洋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等。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負責和參加了三十多項次各類研究課題,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作為骨干參加973項目2項及863項目1項。
1. 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黔西南金礦構造地球化學研究,1993-1994
2. 主持中國科學院國家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基金項目:鉈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1995-1997
3. 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黔西南金、鉈、汞、砷污染區中鉈的環境地球化學研究,1994
4.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南高砷煤所致砷中毒的環境地球化學研究,1993-1995
5. 參加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滇、黔、桂金礦成礦規律和成礦遠景研究,1994-1997
6. 參加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新疆阿爾泰金礦成礦預測研究,1994-1995
7. 參加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滇、桂錫礦成規律和成礦遠景預測研究,1991-1993
8. 主持國家海洋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沖繩海槽火山巖的Rb-Sr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1993-1995
9. 主持國家專項“126”:中國黃東海沉積物環境背景值調查研究,1997-2001
10. 主持香港環保署項目:珠江口水文和水質調查項目
11. 主持香港CES公司項目:珠江口外海水質調查子項目
12. 主持中挪合作項目:遼東灣淺海環境調查與評價
13. 國家“863”項目子課題:渤海萊洲灣海岸帶生態環境退化和修復示范技術
14.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項目:濱海濕地生物修復技術研究
15. 中海石油公司項目:春曉油氣田環境影響與評價
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渤海重點海域主要負荷污染物來源、演化和歸宿
科研成果:
1.1993年承擔貴州西南高砷煤所致砷中毒途徑研究項目,獲中國科學院伯影獎(省部級)。
2.1994年參加的貴州省西南冰洲石成礦作用和經濟技術開發研究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1993年承擔貴州西南高砷煤的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獲第四屆“五.四”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廳局級)。
4.1999年所承擔的“銅鼓水道水文和水質調查研究“項目,獲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已發表論文40余篇,專著2部。
出版專著:
1、《碳酸鹽巖中冰洲石礦成礦模式及經濟技術開發研究》 貴州科技出版社 1999
2、《中國近海及鄰近海域海洋環境》 海洋出版社 2004
發表論文:
1 長江口濱海濕地景觀格局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 翟萬林; 龍江平; 喬吉果; 沈銀萍; 陳建裕; 許冬 海洋學研究 2010-09-15
2 海南洋浦灣沉積物中生源組分的粒度效應 楊海麗; 鄭玉龍; 龍江平; 沈銀萍 海洋學研究 2010-09-15
3 巖芯掃描儀及在海洋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謝永清; 龍江平 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9-15
4 南通濱海地區海水入侵程度及影響因素探討 喬吉果; 龍江平 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9-15
5 沉積物重金屬污染評價方法對比——以上海崇明東灘為例 翟萬林; 龍江平 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9-15
6 我國海底峽谷研究進展 韓喜彬; 李家彪; 龍江平; 初鳳友; 丁巍偉; 張紹勇; 許東; 楊海麗 海洋地質動態 2010-02-28
7 云開隆起西、北緣金銀礦床的空間分形特征 韓喜彬; 李家彪; 馮佐海; 張紹勇; 梁金城; 龍江平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0-02-15
8 北部灣中部海域底質沉積物中的有孔蟲 李保華; 孔曉敏; 王曉燕; 龍江平 微體古生物學報 2010-06-15
9 海南島海岸帶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分析 楊克紅; 趙建如; 金路; 雷吉江; 龍江平 海洋地質動態 2010-06-28
10 海南島陸架海域表層沉積物常量元素分布趨勢特征 趙建如; 初鳳友; 楊克紅; 龍江平; 金路 海洋地質動態 2009-01-28
11 海南島周邊海域表層沉積物粒度分布特征 高為利; 張富元; 章偉艷; 龍江平; 初鳳友; 陳奎英 海洋通報 2009-04-15
12 南海北部C4站柱狀沉積中的孢粉組合及其古環境意義 張玉蘭; 龍江平 海洋學研究 2009-06-15
13 珠江口底質重金屬分布特征及其生態危害性評價 李團結; 龍江平; 劉激 熱帶地理 2009-07-15
14 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進展 韓喜彬; 龍江平; 李家彪; 初鳳友; 張平萍; 許冬; 楊海麗 熱帶地理 2010-01-15
15 渤海區域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王軍; 郝玉; 龍江平 海岸工程 2006-03-30
16 海南島東西陸架秋季懸浮體分布特征對比 楊克紅; 初鳳友; 楊海麗; 龍江平; 雷吉江 海洋地質動態 2006-08-28
17 北極楚科奇海海底表層沉積物有機碳的生物地球化學特征 郝玉; 龍江平 海洋科學進展 2007-01-30
18 海南島周邊海域表層沉積物中粘土礦物組合及其氣候環境意義 吳敏; 李勝榮; 初鳳友; 龍江平; 譚文化 礦物巖石 2007-06-25
19 海南島周邊近海表層沉積中的孢粉及其與周邊植被的關系 張玉蘭; 龍江平 海洋學研究 2007-09-15
20 南海北部B106站柱狀沉積的孢粉與藻類及其古環境演變 張玉蘭; 龍江平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7-10-28
21 海南島近岸沉積物中的有孔蟲特征與分布 李保華; 王曉燕; 龍江平 微體古生物學報 2008-09-15
22 海南島近海海域7個沉積巖芯的現代沉積速率及其分布特征 許冬; 龍江平; 錢江初; 席鵬 海洋學研究 2008-09-15
23 遼東灣東部淺水區沉積物中重金屬潛在生態評價 馮慕華; 龍江平; 喻龍; 李建軍 海洋科學 2003-03-29
24 渤海錦州油田某平臺及管線路由區腐蝕環境探討 郝玉; 龍江平; 張振生; 王軍; 喻龍 海岸工程 2005-06-15
25 二端員自然混合過程的Sr,Nd同位素體系與端員貢獻的定量分離 孟憲偉; 杜德文; 龍江平 黃渤海海洋 1999-09-30
26 沖繩海槽中段火山巖系Sr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孟憲偉; 杜德文; 吳金龍; 龍江平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9-08-15
27 東海陸架HY126EA1孔有孔蟲殼體的氧、碳同位素記錄 李雙林; 李紹全; 楊文達; 陳裕迅; 龍江平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2-05-13
28 生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及在濱海濕地中的應用 喻龍; 龍江平; 李建軍; 馮慕華; 郝玉 海洋科學進展 2002-10-15
29 黔西南冰洲石礦床地球化學研究 張杰; 稅哲夫; 龍江平; 李明琴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08-25
30 貴州西南部高砷煤的砷(As)來源及所致中毒途徑研究 聶愛國; 龍江平 貴州環保科技 1996-11-15
31 鉈(TI)——一個不可忽視的土壤污染元素 顏文; 劉孝義; 龍江平 土壤學進展 1995-06-15
32 鉈的地球化學異常與金礦找礦 龍江平; 張寶貴; 張忠; 蘇文超; 陳代演 地質與勘探 1994-10-05
33 金汞砷銻礦床中的鉈 張忠; 龍江平 地質找礦論叢 1994-06-30
34 黔滇地區富(含)鉈礦床的低溫地球化學及其環境效應研究(摘要) 龍江平 地質地球化學 1995-12-15
35 雪冰中微量有機物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進展 龍江平; 秦大河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1995-07-12
36 砷、汞、銻、金礦床鉈的賦存狀態、成礦模式與找礦標志 張忠; 龍江平; 張寶貴 地質論評 1995-08-15
37 黔西南地區資源開發中鉈的環境效應研究 龍江平; 張忠 礦產保護與利用 1996-06-25
38 雪冰中痕量有機物的環境氣候變化記錄研究進展 龍江平; 秦大河 冰川凍土 1997-06-30
39 中國鉈礦床開發過程中鉈環境污染研究 張忠; 張寶貴; 龍江平; 張興茂; 陳國麗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7-08-15
40 我國卡林型金礦中鉈的地球化學研究 龍江平; 陳代演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 1992-07-01
41 海南二甲金礦石英粉末紅外光譜特征及其理論分析 顏文; 龍江平 貴州工學院學報 1993-12-31
42 黔西南與金礦化有關的高砷煤的地質地球化學研究 龍江平; 鄭寶山; 張忠; 周代興; 劉定南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 1993-10-01
43 長樂—南澳變形變質帶巖石部分熔融及其與化學成份關系研究 陶于祥; 謝鴻森; 龍江平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 1993-10-01
44 貴陽烏當古生代腕足動物化石殼質成份的初步研究 趙元龍; 朱立軍; 龍江平; 任學謙; 劉高魁; 呂端端 貴州工學院學報 1989-12-31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