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寶樹,男,1963年1月出生,理學博士,現為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先后多次應邀赴美國、加拿大作訪問科學家合作研究。 目前主要從事淺海動力過程及數值模擬、海岸動力學與物質輸運、海洋環境數值模擬與評價和海洋災害預報及風險評估等研究。在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目前擔任國家科學技術部大項目同行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國家科學技術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評價專家,山東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山東省海洋漁業廳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專家,青島市科技項目和政府采購項目評審專家,中科院研究生院聘任教授、中國海洋大學聘任教授,海洋科學編委等。
學習經歷:
198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數學系。
1987年在青島海洋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3.9-1994.9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
1999.7-2000.1在美國緬茵大學做訪問博士后半年
2002年應 Will Perrie教授的邀請在加拿大世界著名的海洋研究所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做訪問科學家合作研究半年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淺海動力學與數值模擬、海浪理論及應用、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工程環境物理學及海洋災害等。
科研項目:
到目前已承擔完成科研項目11項;目前承擔包括國家基金、國家十五攻關、國家863、
中科院創新項目等5項,參與國家863、軍工973等項目4項。
研究成果:
1、淺海動力過程耦合作用機理及數值研究
對淺海動力過程的主要耦合機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耦合波浪和潮汐風暴潮數值模式,并對渤海首次系統地研究了波浪和潮汐風暴潮的相互作用,給出了主要物理機制在耦合作用中的定量估計和評斷。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同行及加拿大、韓國和伊朗教授等國內外學者的好評及索要和引用。推動了我國在淺海海洋動力要素耦合過程模擬及機理研究領域的發展。
2、波浪理論及應用
導出了線性拋物線近似下折繞射模式相一致的精確量級估計;給出了“焦散區”波折繞射的理論問題和計算模式,改進了Liu(1985)年提出的波流相互作用的折繞射模式;與國外教授合作在國際上率先進行了港口停船的條件下,運用邊界元方法進行三維波場計算的實驗研究。
3、海洋工程環境應用基礎和災害評估研究
系統研究了黃河口區域沖淤變化規律;系統研究了黃河口區沖淤演化海洋動力要素流、浪、潮的長期演化規律及影響大小;提出勝利油田海域風暴潮浪聯合作用群發性災害氣候預測及承災體風險評估方法;對勝利油田海域風暴潮波浪海洋災害進行了長期氣候預測;首次提出了風暴潮海浪漫堤漫灘風險度標準,給出了勝利油田沿岸低地風暴潮浪漫灘不同重現期的風險災度分布及沿岸站位的越浪風險災度評估。對多個港口及海域進行了海洋環境調查,環境影響評價,海洋工程環境設計參數等方面的實用研究。
4、海洋與大氣耦合作用
與國外教授合作開展了西北大西洋大氣-波浪-海洋耦合系統建立的研究.建立了西北大西洋的波浪預報系統.初步建立了勝利油田海域中尺度大氣-波浪-海洋耦合模式預報系統.
論文專著:
1.長江口葉綠素分布特征和營養鹽來源數值模擬研究 楊德周 尹寶樹 俞志明 白濤 劉興泉 《海洋學報》2009年 第1期相關文獻
2.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區環流和溫、鹽結構動力學研究Ⅱ.環流的基本特征 劉興泉 尹寶樹 侯一筠 《海洋與湖沼》2008年 第4期相關文獻
3.長江口及其鄰近海區環流和溫、鹽結構動力學研究——Ⅰ.定解條件與研究方案 劉興泉 尹寶樹 侯一筠 《海洋與湖沼》2008年 第1期相關文
4.潮汐風暴潮中波浪對表面風應力系數的影響 林祥 尹寶樹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6期相關文獻
5.Fine Sediment Resuspension Dynamics in Moreton Bay 尤再進 尹寶樹 《中國海洋工程:英文版》2007年 第2期相關文獻
6.天津近岸臺風暴潮漫灘數值模式研究 莎日娜 尹寶樹 楊德周 徐振華 程明華 《海洋科學》2007年 第7期相關文獻
7.渤海生態動力過程的模型研究Ⅱ.營養鹽以及葉綠素a的季節變化 劉浩 尹寶樹 《海洋學報》2007年 第4期相關文獻
8.The importance of wave-tide-surge interaction to coastal material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尹寶樹 黃勇 林祥 侯一筠 楊德周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報:英文版》2007年 第1期相關文獻
9.黃河三角洲沿岸海浪風暴潮耦合作用漫堤風險評估研究 尹寶樹 徐艷青 任魯川 楊德周 程明華 《海洋與湖沼》2006年 第5期相關文獻
10.渤海生態動力過程的模型研究——Ⅰ.模型描述 劉浩 尹寶樹 《海洋學報》2006年 第6期相關文獻
11.泉州灣潮汐、潮流及淺灘干濕變化的數值研究 劉浩 尹寶樹 《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6年 第6期相關文獻
12.一個可用于實時計算的太陽輻射模型 劉浩 尹寶樹 《海洋與湖沼》2006年 第6期相關文獻
13.Estimation of Extreme Coastal Wave Heights from Time Series of Wave Data 尤再進 尹寶樹 《中國海洋工程:英文版》2006年 第2期相關文獻
14.遼東灣氮、磷和COD環境容量的數值計算 劉浩 尹寶樹 《海洋通報》2006年 第2期相關文獻
1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catterometer assimilated wind and ocean wave in eastern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waters 李明悝 侯一筠 尹寶樹 宋金寶 趙瑋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報:英文版》2006年 第1期相關文獻
16.海洋動力要素耦合作用對懸浮物質輸移的影響 林祥 尹寶樹 王義剛 侯一筠 陳君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 第6期相關文獻
17.SWAN淺水波浪模式在渤海的應用研究——Phillips線性增長比例系數的改進 楊德周 尹寶樹 徐艷青 王津 莎日娜 《水科學進展》2005年 第5期相關文獻
18.Backwar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Advection and Diffusion of Oil Spills on the Sea Surface 劉浩 尹寶樹 林建國 《海洋通報:英文版》2005年 第1期相關文獻
19.東中國海海浪數值模式的研究 徐艷清 尹寶樹 楊德周 程明華 《海洋科學》2005年 第6期相關文獻
20.東海沿岸海區垂直環流及其溫鹽結構動力過程研究 Ⅱ.溫鹽結構 劉興泉 侯一筠 尹寶樹 《海洋與湖沼》2004年 第6期相關文獻
21.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steepness and wave age in the course of wind wave growth 吳淑萍 侯一筠 尹寶樹 宋金寶 趙喜喜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報:英文版》2004年 第4期相關文獻
22.東海沿岸海區垂直環流及其溫鹽結構動力過程研究Ⅰ.環流的基本特征 劉興泉 侯一筠 尹寶樹 《海洋與湖沼》2004年 第5期相關文獻
23.海面溢油對流擴散的反向計算 劉浩 尹寶樹 林建國 《海洋環境科學》2004年 第2期相關文獻
24.海浪等隨機變量有界概率分布及工程應用 王濤 尹寶樹 侯一筠 蘇京志 《海洋工程》2003年 第3期相關文獻
25.輻射應力在黃河三角洲近岸波浪和潮汐風暴潮相互作用中的影響 林祥 尹寶樹 《海洋與湖沼》2002年 第6期相關文獻
26.推算波浪多年一遇波高的新方法 尹寶樹 何宜軍 《海洋與湖沼》2002年 第1期相關文獻
27.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AVES AND TIDE-SURGE INTERACTION ON TIDE-SURGES IN THE BOHAI SEA 尹寶樹 侯一筠 程明華 蘇京志 林明祥 《中國海洋與湖沼學報:英文版》2001年 第2期相關文獻
28.渤海波浪和潮汐風暴潮相互作用對波浪影響的數值研究 尹寶樹 王濤 《海洋與湖沼》2001年 第1期相關文獻
29.驅動非線性淺水波的行波特征研究 侯一筠 尹寶樹 《海洋與湖沼》1999年 第4期相關文獻
30.YW—SWP海浪數值預報模式及其應用 尹寶樹 王濤 《海洋與湖沼》1994年 第3期相關文獻
31.于復雜地形和存在流的淺水域波浪的折射線射聯合模式工 尹寶樹 蔣德才 《海洋學報》1989年 第6期相關文獻
榮譽獎勵:
1.目前主持完成科研項目12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6項,參加完成課題20余項,完成研究報告20余個,參加的課題獲得多個省部級獎。
2.中科院創新及部委項目20余項;發表包括SCI、EI論文50余 篇,編著1部,完成研究報告20余個, 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排名第3)。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