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仁,男,漢族,1955年2月出生。博士,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
1975年9月進入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學習。
1978年考取蘭州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師從鄭國錩院士,研究方向為細胞工程。
1982年1月獲碩士學位。
1985年3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1年去比利時列日大學進修植物基因工程。
1992年底晉升為教授。
現為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等理事,山東省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長。
主講課程:
植物基因工程。
細胞生物學專題 。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他長期從事植物細胞(Cell)工程和基因(Gene)工程研究。
科研項目:
1985年以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通過國家驗收項11項,其中主持項目6項;省級成果鑒定8 項,其中5 項排名第一,3項排名第二。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3項,其中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一等獎1 項,排名第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6項授權,3項公開)。
科研成果:
1、探索出植物遺傳轉化的新方法,為從多種難于轉化的植物獲得大批轉基因植株開辟了新途徑。采用該方法已批量獲得了玉米、小麥和棉花等作物的轉基因植株。并將多個有用基因分別轉入玉米骨干自交系,獲得了抗除草劑、抗蟲、或耐鹽及耐旱性大幅度提高的轉基因植株及其后代,并培育出轉基因玉米自交系。
2、 攻克了我國玉米骨干自交系組織培養難度大的難關,建立起玉米細胞工程育種的成套技術,獲得了多種突變體。并從突變體后代中培育出耐鹽、抗病或耐低磷玉米自交系及單交種,有2個品種已通過省級審定并廣泛推廣。
3、構建出玉米高質量的cDNA文庫,從中篩選出肌醇磷酸合成酶基因和磷酸肌醇激酶基因等20多個與植物抗逆相關的基因,并對其中6個基因進行了功能分析和基因表達研究。利用抑制性差減雜交技術構建了兩個干旱脅迫下開花期玉米消減文庫。對兩個文庫部分克隆進行測序,獲得了940條cDNA序列,確定了370條單一的ESTs在干旱脅迫處理中顯著上調,并對部分感興趣的cDNA進行了實時定量RT-PCR分析和全長cDNA克隆,并設計RNAi干擾體進行基因功能分析。
4、以鹽生植物鹽芥為材料進行耐鹽相關基因及其啟動子的克隆,獲得了10條耐鹽相關基因和3個基因的啟動子區域,發現鹽芥耐鹽相關基因的功能與擬南芥中直向同源基因的功能基本相同,但表達譜可有很大差別,基因啟動子區域序列相似程度很低,為植物耐鹽機制的認識提供了重要資料。
5、在玉米分子育種和基因克隆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構建出我國玉米“掖478 ×90110” 的RFLP 圖譜;確定了玉米粗縮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決定的,并將其中一個抗性位點定位在6號染色體上,找到了與其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為玉米抗粗縮病育種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徑;尋找到與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克隆Ht2基因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6、建立起先進的甜菜、草坪草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種體系,獲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材料。采用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出的生長迅速高產耐鹽的飼用甜菜新品系在濱海鹽堿地種植顯示出良好的抗性和高產性。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已將能夠提高植物耐鹽性或耐熱性的基因轉入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和多個甜菜優良品種中,通過耐鹽性篩選,獲得了一批耐鹽耐旱的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和甜菜新種質。
7、研制出高效花生增產劑等產品,獲得了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推廣許可證,并大面積推廣。
8、較系統研究了亞麻培養細胞脫分化過程及影響因素,提出了植物細胞脫分化階段的新劃分。
9、誘導玉米未預處理芽尖直接產生雌、雄花序,并研究了基因型和外源因素的影響,對經典的植物發育階段理論提出了修正。
發明專利:
1、發明名稱:建立玉米轉基因受體體系的方法及受體體系的應用。專利號:ZL00110842.5。
2、發明名稱:一種轉化大粒種子植物的方法及應用。 專利號:ZL01104428.4。
3、發明名稱:一種通過叢生芽誘變和篩選創造甜菜耐鹽新種質的方法。專利號:ZL02135731.5。
4、發明名稱:一種建立黑麥草轉基因受體體系的方法及其應用。專利號:ZL 200410024550.3。
5、發明名稱:一種建立早熟禾遺傳轉化體系的方法及應用。申請號:申請號:200410024537.8。
6、發明名稱:一種通過多基因轉化提高甜菜耐鹽耐旱性和抗除草劑綠黃隆特性的方法及應申請號: 200510044790.4。
7、發明名稱:通過轉基因聚合betA、NHX1、PPase基因提高玉米、小麥耐鹽耐旱性的方法申請號: 200510044791.9。
8、發明名稱:轉PIS基因改變植物抗逆性的應用。申請號:200510044789.1。
論文專著
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近4 年來發表SCI、EI論文26篇。
發表論文:
1. γ射線對玉米愈傷組織及植株再生的影響 張舉仁 高樹芳 崔興國 許方佐 何世賢 核農學報 1993年 第01期
2. 玉米再生植株移栽的研究 向鳳寧 張舉仁 高樹芳 陳惠民 植物學通報 1993年 第02期
3. 玉米再生植株的性狀和染色體變異 張舉仁 向鳳寧 高樹芳 陳惠民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1993年 第04期
4. 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花粉植株形態發生的途徑張舉仁 鄭國锠 實驗生物學報 1984年 第03期
5. 亞麻未授粉子房單倍體植株的誘導 張舉仁 植物學通報 1985年 第01期
6. 亞麻植株的再生及誘導因素的研究 張舉仁 西北植物學報 1987年 第01期
7. 亞麻下胚軸細胞脫分化過程的細胞學研究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1987年 第02 期
8. 玉米幼胚愈傷組織再生植株的變異 高樹芳 張舉仁 陳惠民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1989年 第01期
9. TA(TS型)制劑防治玉米、粟紅葉病的生理效應 吳爾福 張舉仁 孫光榮 王鳴歧 上海農業學報 1989年 第01期
10. 玉米胚性愈傷組織誘導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李世潤 張舉仁 陳惠民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1990年 第01期
11. 玉米愈傷組織的掃描電鏡觀察 向鳳寧 張舉仁 陳惠民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1990年 第04期
12. 低溫逆境中水稻幼苗質膜ATP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的變化 王紅 簡令成 張舉仁 電子顯微學報 1994年 第03期
13. 低溫脅迫下水稻幼葉細胞內Ca~(2+)水平的變化 王紅 簡令成 張舉仁 植物學報 1994 年 第08期
14. 玉米胚性愈傷組織的長期繼代及其染色體分析 向鳳寧 張舉仁 陳惠民 鄭曉健 西北植物學報 1994年 第03期
15. 抗寒劑對水稻線粒體膜流動性的冷穩定作用 王紅 簡令成 張舉仁 植物學通報 1994年 第03期
16. NdCl_3對油菜離體子葉生長和iPA水平的影響 陳靠山 張舉仁 彭正華 周燮 中國稀土學報 1996年 第04期
17. 玉米芽尖培養和叢生芽發生 李學紅 蘇玲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年 第04期
18. Effect of NdCl_3 on the Growth and i_PA Level of Detached Etiolated Cotyledons of Brasica Chinensis
陳靠山 張舉仁 周燮 中國稀土學報(英文版) 1997年 第01期
19. 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選育玉米抗小葉斑病突變體 張舉仁 高樹芳 楊愛芳 于家駒 生物工程學報 1998年 第04期
20. 脫落酸對玉米胚芽和大豆子葉線粒體呼吸的影響 陳靠山 周燮 張舉仁 植物生理學報 1998年 第02期
21. 玉米莖尖離體培養直接產生雌、雄花序的研究 李學紅 張舉仁 中國科學C輯 1999年 第02期
22. 銀杏葉黃酮組分的分離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李艷 徐譽泰 張可煒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1999年 第04期
23. 銀杏葉中槲皮素黃酮苷類抗紫外線作用的研究 李艷 張舉仁 徐譽泰 中草藥 1999年 第09期
24. 石防風原生質體遺傳轉化及抗除草劑植株的再生 王秀鳳 楊愛芳 張舉仁 植物學報 1999年 第07期
25. 離體玉米芽尖中酚類物質產生的影響因素 李學紅 李冬玲 張舉仁 昌濰師專學報 1999 年 第02期
26. 玉米與其近緣野生種雜交后代的組織培養 王靈芝 王先艷 張可煒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 理學版) 2002年 第04期
27. 外源氯化膽堿可提高小麥線粒體膜的流動性 劉世名 季玉龍 陳靠山 彭正華 張舉仁 張長鎧 生物物理學報 2002年 第01期
28. 利用轉基因技術創造甜菜耐鹽新種質 楊愛芳 趙仕蘭 朱麗萍 翟淑梅 張舉仁 黃粵 山東農業科學 2002年 第02期
29. 玉米莖尖培養研究(Ⅱ)——體細胞胚胎發生的組織細胞學研究 李學紅 李冬玲 苑金香 王煦光 尹小燕 楊愛芳 濰坊學院學報
2002年 第02期
30.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DNA分子標記研究進展 王慶華 楊繼良 尹小燕 張舉仁 玉米科學 2002年 第02期
31. Direct differentiation of ears and tassels from cultured shoot apices of maize 李學紅 張舉仁 Science in China,Ser.C
1999年 第01期
32. 玉米愈傷組織的遺傳轉化及抗除草劑植株再生 李國圣 楊愛芳 張舉仁 畢玉平 單雷 科學通報 2000年 第20期
33. 銀杏葉和柘樹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張可煒 徐譽泰 張舉仁 張德良 任玉珍 山東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0年 第04期
34. 體外培養腫瘤細胞生長的微量量熱法研究 李艷 張舉仁 徐譽泰 張洪林 相艷 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年 第04期
35. 玉米芽尖培養中的高頻率體細胞胚胎發生與植株再生(簡報) 李學紅 李冬玲 張舉仁 楊愛芳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0年 第05期
36. 玉米叢生芽體系的建立及抗除草劑轉基因植株再生 李國圣 張卿偉 張舉仁 畢玉平 單雷 中國科學C輯 2001年 第05期
37. 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培育玉米耐鹽自交系及單交種 張可煒 王先艷 王靈芝 張舉仁 許方佐 徐立華 山東農業科學 2001年 第06期
38. 甜菜叢生芽誘導及植株再生 朱麗萍 楊愛芳 張舉仁 陳靠山 高技術通訊 2001年 第05 期
39. 堿蓬下胚軸試管再生植株的研究 王興安 馬宗琪 侯元同 張舉仁 張慧山 趙彥修 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年 第01期
40. 玉米莖尖培養研究(Ⅰ)——胚狀體和叢生芽發生的掃描電鏡觀察 李學紅 李冬玲 王家蓮 苑金香 張舉仁 濰坊學院學報
2001年 第02期
41. 氯化膽堿對小麥幼苗葉片在滲透脅迫下的影響 季玉龍 劉世名 陳靠山 彭正華 張舉仁 張長鎧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02年 第01期
42.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的精細定位 尹小燕 王慶華 王飛 張舉仁 楊繼良 金德敏 科學通報 2002年 第23期
43. 玉米候選抗病相關基因片段的克隆 翟淑梅 孟輝 尹小燕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3年 第02期
44. 農桿菌介導的玉米自交系愈傷組織轉化條件的優化 權瑞黨 尚梅 張舉仁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3年 第03期
45. 農桿菌介導的玉米自交系愈傷組織的轉化 權瑞黨 尚梅 張舉仁 山東農業科學 2003年 第02期
46. 小鹽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CBF1基因的克隆 高峰 高強 岳桂東 楊愛芳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5年 第05期
47. 植物的基因對基因抗病性學說 王慶華 尹小燕 張舉仁 生命的化學 2003年 第01期
48. 沿海甜菜(Beta maritima L.)高頻率叢生芽誘導和植株再生 張紅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糖料 2003年 第04期
49. 植物表達載體構建和轉基因煙草抗除草劑及耐鹽性的分析 王先艷 單曉昳 楊愛芳 張舉仁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2003年 第06期
50. 魯梅克斯的組織培養和植株再生 姜素云 楊愛芳 胡孝瑞 張舉仁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4年 第01期
51. 農桿菌介導的雪花蓮凝集素基因轉入玉米骨干自交系 權瑞黨 尚梅 王兆玉 張舉仁 西北植物學報 2004年 第05期
52. 黑麥草幼穗離體培養及植株再生 楊愛芳 何春梅 王賢麗 張舉仁 草業學報 2004年 第05期
53. 農桿菌介導的沿海甜菜(Beta maritima L.)遺傳轉化條件的優化 張紅 段曉光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糖料 2005年 第01期
54. 魯梅克斯離體培養及耐鹽植株的再生 楊愛芳 姜素云 胡孝瑞 段曉光 張舉仁 草業學報 2005年 第02期
55. 低磷脅迫下磷高效玉米單交種的形態生理特性 劉存輝 張可煒 張舉仁 董樹亭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6年 第03期
56. 耐低磷玉米品種山原1號的選育及栽培要點 徐立華 周柱華 許方佐 陰衛軍 邢燕菊 邱登林 ... 山東農業科學 2006年 第05期
57. 干旱脅迫下開花期玉米消減文庫的構建及分析 岳桂東 胡孝瑞 莊云龍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6年 第04期
58. 利用FLP/frt重組系統產生無選擇標記的轉基因煙草植株 單曉映 李蓓 張舉仁 生物工程學報 2006年 第05期
59. 玉米愈傷組織再生體系的研究 徐立華 張舉仁 周柱華 許方佐 陰衛軍 邢燕菊 玉米科學 2006年 第06期
60. 單子葉植物的FLP/frt位點特異性重組系統的構建 李蓓 單曉 尹小燕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6年 第06期
61. 低溫對不同磷水平下玉米葉片幾種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生理指標的影響 張可煒 王賢麗 王雷 劉志剛 張舉仁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7年 第01期
62. 農桿菌介導法向小麥莖尖導入DREB1A基因的研究初報 梁欣欣 劉錄祥 趙林姝 張舉仁 郭會君 趙世榮 麥類作物學報 2007年 第01期
63. 低磷脅迫對耐低磷玉米自交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張可煒 王賢麗 李坤朋 張舉仁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7年 第03期
64. 離體玉米莖尖直接形成雌、雄花序過程中的內源激素含量變化 李學紅 李冬玲 程貫召 王效忠 尹小燕 張舉仁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7年 第04期
65. 磷水平對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磷吸收利用的影響 張可煒 李坤朋 劉治剛 張舉仁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07年 第05期
66. 轉基因耐鹽玉米自交系的農藝性狀及雜種優勢表現的分析 楊愛芳 張可煒 尹小燕 張舉仁 中國農業科學 2007年 第12期
67. 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過表達分析 李朝霞 高強 劉雅正 何春梅 張舉仁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年 第S1期
68. 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單交種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李蓓 魏愛英 李寧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年 第S1期
69. 基因槍法獲得玉米轉基因植株的研究 徐立華 陰衛軍 周柱華 許方佐 張舉仁 邢燕菊 玉米科學 2008年 第02期
70. 來自細胞工程技術的不同低磷耐受性玉米自交系磷營養特性分析 張可煒 李坤朋 劉存輝 劉志剛 王賢麗 張舉仁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8年 第02期
71. 細胞工程技術選育的草地早熟禾新種質的耐熱性分析 王婷婷 徐國榮 張舉仁 楊愛芳 草業學報 2009年 第02期
72. 利用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培育甜菜體細胞雜種 楊愛芳 陳靠山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 發表時間:1999-10-01
73. 玉米抗莖腐病體細胞變異體篩選及其后代抗病性鑒定 李騰國 齊放軍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
發表時間:1999-10-01
74. 玉米芽尖培養及胚狀體和叢生芽發生 李學紅 張舉仁 楊愛芳 劉相國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 發表時間:1999-10-01
75. 玉米愈傷組織遺傳轉化及抗除草劑植株的再生 李國圣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七次會議 發表時間:1999-10-01
76. 石防風原生質體遺傳轉化及抗除草劑植株的再生 王秀鳳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 發表時間:2000-06-30
77. 玉米粗縮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標記及定位 張舉仁 吳國棟 張永生 張可煒 全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0-08-01
78. 一種轉化玉米、小麥的新方法 張舉仁 張可煒 權瑞黨 張岳 尹小燕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
發表時間:2001-06-30
79. 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培育玉米育種新材料 張可煒 王先艷 王靈芝 張舉仁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
發表時間:2001-06-30
80. 利用轉基因技術創造甜菜耐鹽新種質 楊愛芳 朱麗萍 趙仕蘭 翟淑梅 張舉仁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
學術討論會 發表時間:2001-06-30
81. 玉米再生植株的染色體變異和RAPD分析 張可煒 王靈芝 高大明 李國圣 張舉仁 第一屆亞洲植物染色體學術討論會 發表時間:
2001-09-01
82. 鹽芥氫離子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 高峰 岳桂東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3. 玉米中編碼磷脂酰肌醇合成酶及磷脂酶C的基因的克隆 翟淑梅 薛紅衛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4. 含有MAPK基因的玉米BAC克隆的篩選和鑒定 王慶華 張永生 楊繼良 王斌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
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5. 轉betA基因培育玉米耐鹽雜交種 楊愛芳 張可煒 尹小燕 段曉光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6.冬棗葉片離體再生叢生芽的研究 谷曉峰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 -11-01
87. 農桿菌介導的棉花莖尖遺傳轉化 呂素蓮 張舉仁 李汝忠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8. 離體玉米莖尖直接產生雌雄花序過程中內源激素含量的測定 李學紅 李冬玲 程貫召 尹小燕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89. 以小麥莖尖為受體的遺傳轉化及轉基因耐鹽小麥的獲得 孟輝 張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90. 轉AtNHX1基因玉米的產生及其耐鹽性分析 尹小燕 楊愛芳 張可煒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3-11-01
91. 采用轉基因技術提高玉米抗逆性 張舉仁 尹小燕 楊愛芳 張可煒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 發表時間:2004-10-01
92. 農桿菌介導法轉化玉米愈傷組織程序的改進 楊愛芳 何春梅 張可煒 張舉仁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
發表時間:2004-10-01
93. 不同磷水平對玉米磷吸收的影響 徐中平 張可 張舉仁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議 發表時間:2004-10-01
94. 玉米磷脂酰肌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鑒定 宋玲玲 翟淑梅 隋鎮華 張舉仁 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1-01
95. 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單交種 張舉仁 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1-01
96. 玉米分子標記連鎖圖的構建 張永生 王飛 莊云龍 秦國政 張舉仁 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1-01
97. 導入野生種染色體片段玉米的獲得和細胞學鑒定 王靈芝 曲明俐 張舉仁 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1-01
98. 玉米愈傷組織再生體系的研究 徐立華 張舉仁 周柱華 許方佐 陰衛軍 邢燕菊 全國作物生物技術與誘變技術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1-01
99. 利用細胞工程技術獲得了玉米耐低磷自交系 張可煒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0-01
100. 轉基因煙草細胞水平耐鹽性差異的比較分析 段曉光 高峰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0-01
101. 玉米磷脂酰肌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鑒定 翟淑梅 隋鎮華 岳桂東 薛紅衛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
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0-01
102. 早熟禾叢生芽誘導和轉基因植株的獲得 胡孝瑞 楊愛芳 張可煒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5-10-01
103. 基因槍法獲得玉米轉基因植株的研究 徐立華 張舉仁 許方佐 周柱華 邱登林 邢燕 第五屆核農學青年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會
發表時間:2006-07-01
104. 轉膽堿脫氫酶基因棉花的耐旱性研究 呂素蓮 張可煒 張舉仁 2006年中國植物逆境生理生態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6-07-01
105. 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將熱激蛋白基因hsp101轉入草地早熟禾 楊愛芳 王娟 王婷婷 何影 張舉仁 2006年中國植物逆境生理生態與
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6-07-01
106. 玉米磷脂酰肌醇合成酶(PIS)基因的過表達能提高植株的耐鹽性 張舉仁 楊愛芳 何春梅 隋鎮華 翟淑梅 2006年中國植物逆境生理
生態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6-07-01
107. ZmPIS基因的異源表達提高棉花苗期的抗旱性 張可煒 王雷 連麗君 張舉仁 中國棉花學會 2007年年會 發表時間:2007-08-01
108 TsVP基因的異源表達提高棉花苗期的耐鹽和抗旱性 呂素蓮 張可煒 張舉仁 中國棉花學會 2007年年會 發表時間:2007-08-01
109.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Genes Involved in Phosphatidylinositol Signaling Pathway from Zea mays
隋鎮華 牛琳媛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7-11-01
110. 不同低磷耐受性玉米的根系比較蛋白質組學分析揭示了植物磷效率相關的根系特征 李坤朋 許長征 李朝霞 張可煒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7-11-01
111. 基因芯片技術研究開花期玉米頂葉干旱脅迫下基因的表達 岳桂東 莊云龍 李朝霞 孫麗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
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7-11-01
112. 轉betA基因延長早熟禾持綠期 何影 楊愛芳 張舉仁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
發表時間:2007-11-01
113. 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過表達分析 李朝霞 高強 劉雅正 何春梅 張舉仁 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7-09-01
114. 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單交種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李蓓 魏愛英 李寧 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
學術研討會 發表時間:2007-09-01
115. 一種利用莖尖為受體建立冬棗遺傳轉化體系的方法 谷曉峰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尹小燕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7-08-15
116. 利用分子標記選育抗粗縮病的玉米自交系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8-03-12
117. 作物增產劑組合物 張舉仁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1996-07-31
118. 建立玉米轉基因受體體系的方法及受體體系的應用 張舉仁 李學紅 權瑞黨 張卿偉 尚梅 楊愛芳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0-08-23
119. 一種轉化大粒種子植物的方法及其應用 張舉仁 張可煒 楊愛芳 權瑞黨 張岳 尹小燕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1-07-25
120. 一種通過叢生芽誘變和篩選創造甜菜抗逆新種質的方法 楊愛芳 張舉仁 張可煒 王海峰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3-03-26
121. 一種利用莖尖生長點遺傳轉化創造甜菜耐鹽耐旱新種質的方法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王海峰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3-03-26
122. 一種建立早熟禾遺傳轉化體系的方法及應用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尹小燕 谷曉峰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5-03-23
123. 一種建立黑麥草轉基因受體體系的方法及其應用 楊愛芳 張舉仁 尹小燕 張可煒 谷曉峰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5-03-23
124. 一種建立冬棗多倍體誘導體系的方法 谷曉峰 張舉仁 張可煒 楊愛芳 尹小燕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5-09-28
125. 一種通過多基因轉化提高甜菜耐鹽耐旱性和抗除草劑綠黃隆特性的方法及應用 楊愛芳 張舉仁 谷曉峰 張可煒 尹小燕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6-05-10
126. 轉PIS基因改變植物抗逆性的應用 張舉仁 楊愛芳 張可煒 尹小燕 谷曉峰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6-05-10
127. 通過轉基因聚合betA、NHX1、PPase基因提高玉米、小麥耐鹽耐旱性的方法 張舉仁 楊愛芳 谷曉峰 張可煒 尹小燕 山東大學
發表時間:2006-05-10
榮譽獎勵
1.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曾獲“中科院青年獎勵基金”。
3.“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證書。
4.曾被評為山東大學首批青年學科帶頭人。
5.首屆杰出青年獎勵基金獲得者。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