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王存新 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并在該校任教20多年,1998年作為學術帶頭人調入北京工業大學工作。現為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北京市優秀教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客座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九、十屆生命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Abdus Salam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協聯成員 (Associate Member),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信息與控制分會委員。從1980年至今,一直從事生物信息學及分子設計方法學方面的研究。多次承擔并主持國家863計劃蛋白質工程分子設計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20余項,具有從事分子設計和藥物設計方面的豐富經驗。先后在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美國Rutgers大學、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意大利Perugia大學、法國巴黎南大學、法國農科院(INRA)南特研究中心等國外著名大學、實驗室合作研究與訪問5年多時間,并至今保持合作關系。199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1年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6年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師。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被SCI收錄60余篇,其中有28篇SCI論文被他引270余次。
研究方向:
(1) 蛋白質結構預測與折疊機理的研究
(2) 蛋白質與配體的相互作用與識別以及構效關系的研究
(3)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與虛擬篩選
研究課題:
(1) 主持2007-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分子模擬與分子信標實驗研究蛋白質-DNA的結合模式”。
(2) 主持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復雜網絡方法研究蛋白質折疊” (No. (No.10574009)。
(3) 課題組主持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建立抑制HIV-1整合酶的高通量藥物篩選平臺和天然先導化合物研究” (No. 30500429)。
(4) 課題組主持2005-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及對接方法研究” (No.30400087)。
(5) 主持 2005-2007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蛋白質折疊與設計的模擬方法研究”(No. 20040005013)。
(6) 主持 2004-2006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阻斷艾滋病毒進入細胞的先導化合物研究”(No. KZ200410005002)。
(7) 課題組主持2004-2006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HIV跨膜蛋白與多肽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No. 5042003)。
(8) 主持并完成2003-200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HIV整合酶與抑制劑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No. 5032002)。
(9) 主持并完成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識別的機理研究” (No.30170230)。
(10) 主持并完成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蛋白質折疊機理的研究” (No. 10174005)。
研究成果:
199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被SCI收錄60余篇,其中有28篇SCI論文被他引270余次。美國著名科學家J. A. McCammon、M. E. Green、J. Hermans、P. A. Kollman等人分別在《物理化學年評》(Annu. Rev. Phys. Chem.)、《酶學方法》 (Method in Enzymology)、《蛋白質》 (Proteins)、《結構生物學評論》(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等著名期刊或年評上撰文,引用并高度評價了上述有關研究成果。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