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侯歲穩,男,漢族,1969年3月生,甘肅靜寧人,199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生命科學學院科學研究實驗中心主任。入選2006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6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2017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90.9-1994.6,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系,取得學士學位。
1994.9-1997.8,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得植物學碩士學位,導師陳宗蓮研究員。
1999.9-2004.5,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導師賈敬芬教授。
2002.1-2003.1,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訪問學者,導師 Alex Webb 教授。
2005.3-2008.2,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導師李文建研究員。
1997.8-2000.5,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教。
2000.6-2004.5,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
2004.6-2009.5,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9.6-至今,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 《植物學報》第七屆編輯委員會責任編委。
2.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理事。
3. 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植物器官發生分委員會委員。
4. 細胞生物學教學與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5. 中國植物學會外事處副主任。
6. 甘肅省植物學會理事。
7.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 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副主席。
主講課程:
本科生《細胞生物學》課程。
研究生《植物細胞信號轉導專題》、《博士生前沿進展講座——細胞生物學專業》等課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已經畢業博士研究生7位、碩士研究生50位,指導60余名本科生畢業論文。畢業研究生去向有國外著名大學博士后,國內重要科研、教學以及企業等單位的科研、教學和管理人員。
研究生主要招生方向:植物細胞信號轉導、植物激素的分子機理等。
研究方向:
1. 植物激素作用分子機理。
研究生長素轉運、赤霉素信號通路的磷酸化與去磷酸化調控,包括赤霉素信號轉導中DELLA蛋白穩定性的磷酸化與去磷酸化修飾調控機理,PINs 蛋白的去磷酸化調控等。關于蛋白磷酸酶 TOPP4 通過 DELLA 去磷酸化正調控 GA 信號轉導的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遺傳學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 TOPP4去磷酸化PIN1調控其在細胞內外的極性分布,進而控制細胞形態建成的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lant Physiology。
2. 植物氣孔和表皮細胞發育與形態建成調控機理。
分布在植物表皮的氣孔和扁平細胞,是研究細胞發育和功能的絕好模式體系。我們以擬南芥、水稻為材料,通過正向和反向遺傳學構建和篩選突變體,揭示表皮細胞的發育圖式和形態建成的內在調控因子和信號轉導機制,闡明其分子機理。我們通過自己建立的研究體系,已經克隆到多個參與氣孔及表皮細胞形態建成的基因,發現其同時也參與了一些植物激素的合成與信號轉導過程。植物甾醇調控氣孔圖式發育的成果發表在著名植物學期刊The Plant Journal。在JXB、Planta、PLOS One等國際期刊發表多篇相關學術論文。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1項為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參加2項科技部“973”計劃項目、4項農業部轉基因專項;主持2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甘肅省生物技術專項等。
科研成果:
1.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機理研究,獲2008年甘肅省自然科學獎,二等(4/5),甘肅省人民政府。
2.幾種荒漠植物和農作物的離體遺傳操作研究,獲2006年陜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陜西省人民政府,2006年。
3.幾種荒漠植物和農作物的離體遺傳操作研究,獲2005年度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獎,一等(第七完成人,7/11),陜西省教育廳,2005年。
4.組培技術在除蟲菊良種繁育中的應用,獲1998年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5. 甘肅省小麥、玉米、馬鈴薯等六大糧油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示范推廣 楊文雄;張禮軍;趙貴賓;孫萬倉;文國宏;何海軍;張建平;馮克云;李興茂;雷建明;袁俊秀;宋建榮;呂汰;龐進平;彭云玲;郝凱;楊濤;李德明;李永平;牟麗明;王化俊;侯歲穩;劉秦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2020
6. 瓜菜新品種選育及高品質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 郁繼華;王曉巍;頡建明;張學斌;黎家;劉華;張國斌;邵景成;王蘭蘭;侯棟;呂劍;馮致;霍建泰;包文生;羅愛玉;李錦龍;程鴻;常國軍;陶興林;張玉鑫;胡志峰;魏兵強;岳宏忠;朱惠霞;侯歲穩;茍小平;向云;李向東;霍建平;肖雪梅;胡琳莉;鄭宇宇;高彥輝;趙海霞 甘肅農業大學 2020
發明專利:
[1]侯歲穩, 秦倩倩, 薩維拉賈敦, 石偉強, 閆龍鳳, 陳亮. 水稻耐鹽基因OsINH2和OsINH3及其應用[P]. 甘肅省: CN116200411A, 2023-06-02.
[2]陳宗蓮, 侯歲穩, 俞宏淵. 除蟲菊組培繁殖和種質保存方法[P]. 云南省: CN1076161C, 2001-12-19.
[3]陳宗蓮, 侯歲穩, 俞宏淵. 除蟲菊組培快速繁殖和種質保存技術[P]. 云南: CN1178067, 1998-04-08.
代表性英文論文:
[1]Wang, Qiuling; Hou, Suiwen*.The emerging roles of ATG1/ATG13 kinase complex in plants.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22, 271: 153653.
[2]Chen, Liang; Zhao, Mingfeng; Wu, Zhongliang; Chen, Sicheng; Rojo, Enrique; Luo, Jiangwei; Li, Ping; Zhao, Lulu; Chen, Yan; Deng, Jianming; Cheng, Bo; He, Kai; Gou, Xiaoping; Li, Jia; Hou, Suiwen.RNA polymerase II associated proteins regulate stomatal development through direct interaction with stomat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NEW PHYTOLOGIST, 2021, 230(1): 171-189.
[3]Zhang, Jing; Qin, Qianqian; Nan, Xiaohui; Guo, Zilong; Liu, Yang; Jadoon, Sawaira; Chen, Yan; Zhao, Lulu; Yan, Longfeng; Hou, Suiwen*.Role of Protein Phosphatase1 Regulatory Subunit3 in Mediating the Abscisic Acid Response.Plant Physiology, 2020, 184(3): 1317-1332.
[4]Hou, Suiwen*.Role of 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3 (PP1R3) in Mediating 3 Abscisic Acid Response.Plant Physiology, 2020, 184(3): 1317-1332.
[5]Liu, Yaqiong; Yan, Jia; Qin, Qianqian; Zhang, Jing; Chen, Yan; Zhao, Lulu; He, Kai; Hou, Suiwen*.Type one protein phosphatases (TOPPs) contribute to the plant defense response in Arabidopsis.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20, 62(3): 360-377.
[6]Yu, Qi; Chen, Liang; Zhou, Wenqi; An, Yanhuang; Luo, Tengxiao; Wu, Zhongliang; Wang, Yuqi; Xi, Yunfeng; Yan, Longfeng; Hou, Suiwen*.RSD1 Is Essential for Stomatal Patterning and Files in Rice.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11: 600021.
[7]Liang, Chen; Zhongliang, Wu; Suiwen, Hou.SPEECHLESS Speaks Loudly in Stomatal Development.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11: 114.
[8]Yan, Jia; Liu, Yaqiong; Huang, Xiahe; Li, Lang; Hu, Zhihong; Zhang, Jing; Qin, Qianqian; Yan, Longfeng; He, Kai; Wang, Yingchun; Hou, Suiwen*.An unreported NB-LRR protein SUT1 is required for the autoimmune response mediated by type one protein phosphatase 4 mutation (topp4-1) in Arabidopsis.Plant Journal, 2019, 100(2): 357-373.
[9]Li, Huiqiang; Cai, Zeping; Wang, Xiaojuan; Li, Meizhen; Cui, Yanwei; Cui, Nan; Yang, Fei; Zhu, Mingsong; Zhao, Junxiang; Du, Wenbin; He, Kai; Yi, Jing; Tax, Frans E; Hou, Suiwen; Li, Jia; Gou, Xiaoping*.SERK Receptor-like Kinases Control Division Patterns of Vascular Precursors and Ground Tissue Stem Cells during Embryo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Molecular Plant, 2019, 12(7): 984-1002.
[10]Wu, Zhongliang; Chen, Liang; Yu, Qi; Zhou, Wenqi; Gou, Xiaoping; Li, Jia; Hou, Suiwen*.Multiple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control stomata development in rice.NEW PHYTOLOGIST, 2019, 223(1): 220-232.
[11]Cui Yanwei; Hu Chong; Zhu Yafen; Cheng Kaili; Li Xiaonan; Wei Zhuoyun; Xue Li; Lin Fang; Shi Hongyong; Yi Jing; Hou Suiwen; He Kai; Li Jia; Gou Xiaoping*.CIK Receptor Kinases Determine Cell Fate Specification during Early Anther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Plant Cell, 2018, 30(10): 2383-2401.
[12]Hu, Chong; Zhu, Yafen; Cui, Yanwei; Cheng, Kaili; Liang, Wan; Wei, Zhuoyun; Zhu, Mingsong; Yin, Hongju; Zeng, Li; Xiao, Ya; Lv, Minghui; Yi, Jing; Hou, Suiwen; He, Kai; Li, Jia; Gou, Xiaoping*.A group of receptor kinases are essential for CLAVATA signalling to maintain stem cell homeostasis.Nat Plants, 2018, 4(4): 205-211.
[13]Zheng, Han; Zhang, Fei; Wang, Shiliang; Su, Yanhua; Ji, Xiaoru; Jiang, Pengfei; Chen, Rihong; Hou, Suiwen; Ding, Yong*.MLK1 and MLK2 Coordinate RGA and CCA1 Activity to Regulate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Cell, 2018, 30(1): 67-82.
[14]Zheng, Han; Zhang, Fei; Wang, Shiliang; Su, Yanhua; Ji, Xiaoru; Jiang, Pengfei; Chen, Rihong; Hou, Suiwen; Ding, Yong*.MLK1 and MLK2 Coordinate RGA and CCA1 Activity to Regulate Hypocotyl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Cell, 2018, 30(1): 67-82.
[15]Huang Bingyao; Qian Pingping; Gao Na; Shen Jie; Hou Suiwen*.Fackel interacts with gibberellic acid signaling and vernalization to mediate flowering in Arabidopsis.Planta, 2017, 245(5): 939-950.
[16]Zhou, Wenqi; Wang, Yuchuan; Wu, Zhongliang; Luo, Liang; Liu, Ping; Yan, Longfeng; Hou, Suiwen*.Homologs of SCAR/WAVE complex components are required for epidermal cell morphogenesis in ri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6, 67(14): 4311-4323.
[17]Chen Liang; Guan Liping; Qian Pingping; Xu Fan; Wu Zhongliang; Wu Yujun; He Kai; Gou Xiaoping; Li Jia; Hou Suiwen.NRPB3, the third largest subunit of RNA polymerase II, is essential for stomatal patterning and differentiation in Arabidopsis.Development, 2016, 143(9): 1600-1611.
[18]Chen, Liang; Guan, Liping; Qian, Pingping; Xu, Fan; Wu, Zhongliang; Wu, Yujun; He, Kai; Gou, Xiaoping; Li, Jia; Hou, Suiwen*.NRPB3, the third largest subunit of RNA polymerase II, is essential for stomatal patterning and differentiation in Arabidopsis.Development, 2016, 143(9): 1600-1611.
[19]Yue, Jing; Qin, Qianqian; Meng, Siyuan; Jin, Huiting; Gou, Xiaoping; Li, Jia; Hou, Suiwen*.TOPP4 Regulates the Stability of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5 during Phot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Plant Physiology, 2016, 170(3): 1381-1397.
[20]Wu, Yunzhe; Xun, Qingqing; Guo, Yi; Zhang, Jinghua; Cheng, Kaili; Shi, Tao; He, Kai; Hou, Suiwen; Guo, Xiaoping; Li, Jia*.Genome-wide expression pattern analyses of the Arabidopsis leucine-rich repeat receptor-like kinases.Molecular Plant, 2016, 9(2): 289-300.
[21]Guo, Xiaola#; Qin, Qianqian#; Yan, Jia; Niu, Yali; Huang, Bingyao; Guan, Liping; Li, Yuan; Ren, Dongtao; Li, Jia; Hou, Suiwen*.TYPE-ONE PROTEIN PHOSPHATASE4 regulates pavement cell interdigitation by modulating PIN-FORMED1 polarity and trafficking in Arabidopsis.Plant Physiology, 2015, 167(3): 1058-1075.
[22]Han, Bing; Chen, Liang; Wang, Jing; Wu, Zhongliang; Yan, Longfeng; Hou, Suiwen*.Constitutive 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 Is Required for Pavement Cell 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PLos One, 2015, 10(7): e0133249.
[23]Yang, Jianxia#; Yan, Longfeng#; Song, Yuejuan; Chai, Cuicui; Song, Lanlan; Guan, Liping; Hou, Suiwen*.New roles for the Arabidopsis TAO1 gene besides disease resistance.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15, 62(4): 542-550.
[24]Zhou Wenqi; Wu Zhongliang; Zhang Yingcong; Wu Dali; Liu Duo; Wang Yuchuan; Gao Qingxiang; Dang Bingrong; Li Wenjian; Hou Suiwen*.Stabl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Agricultural Traits Induced by 12C6+ Heavy-ions in Lentil (Lens culinaris Medik.).Czech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2015, 51(1): 29-35.
[25]Wang, Wei; Zhang, Jing; Qin, Qianqian; Yue, Jing; Huang, Bingyao; Xu, Xiufei; Yan, Longfeng; Hou, Suiwen*.The six conserved serine/threonine sites of REPRESSOR OF ga1-3 protein are important for its functionality and stability in gibberellin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Planta, 2014, 240(4): 763-779.
[26]Qin, Qianqian; Wang, Wei; Guo, Xiaola; Yue, Jing; Huang, Yan; Xu, Xiufei; Li, Jia; Hou, Suiwen*.Arabidopsis DELLA protein degradation is controlled by a type-one protein phosphatase, TOPP4.PLoS Genetics, 2014, 10(7): e1004464.
[27]Yan, Longfeng#; Cheng, Xi#; Jia, Ruiling; Qin, Qianqian; Guan, Liping; Du, Hang; Hou, Suiwen*.New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mm allele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Plant Cell Reports, 2014, 33(5): 719-731.
[28]Hu, Zhihong; Xu, Fan; Guan, Liping; Qian, Pingping; Liu, Yaqiong; Zhang, Huifang; Huang, Yan; Hou, Suiwen*.The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slow green1 is required for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4, 65: 1111-1123.
[29]Qian, Pingping; Han, Bing; Forestier, Edith; Hu, Zhihong; Gao, Na; Lu, Wenwen; Schaller, Hubert; Li, Jia; Hou, Suiwen*.Sterols are required for cell-fate commit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tomatal lineage in Arabidopsis.Plant Journal, 2013, 74(6): 1029-1044.
[30]Guo, Xiaola; Lu, Wenwen; Ma, Yurong; Qin, Qianqian; Hou, Suiwen*.The BIG gene is required for auxin-mediated organ growth in Arabidopsis.Planta, 2013, 237(4): 1135-1147.
[31]Luo, Liang#; Zhou, Wenqi#; Liu, Ping; Li, ChangXue; Hou, Suiwen*.The development of stomata and other epidermal cells on the rice leaves.Biologia Plantarum, 2012, 56(3): 521-527.
[32]Qian, Pingping; Hou, Suiwen*; Guo, Guangqin.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pavement cell shape in Arabidopsis leaves.Plant Cell Reports, 2009, 28(8): 1147-1157.
[33]Wu, Dali; Hou, Suiwen*; Qian, Pingping; Sun, Landi; Zhang, Yingcong; Li, Wenjian.Flower color chimera and abnormal leaf mutants induced by 12C6+ heavy ions in Salvia splendens Ker-Gawl.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9, 121(4): 462-467.
[34]Sun, Landi; Hou, Suiwen*; Wu, Dali; Zhang, Yingcong.Rapid clonal propagation of Zygophyllum xanthoxylon (Bunge) Maxim., an endangered desert forage species.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2008, 44(5): 396-400.
[35]Antony N. Dodd; Mia Kyed Jakobsen; Andrew J. Baker; Anja Telzerow; Sui-Wen Hou; Laurent Laplaze; Laure Barrot; R. Scott Poethig; Jim Haseloff; Alex A. R. Webb*.Time of day modulates low-temperature Ca2+ signals in Arabidopsis.Plant Journal, 2006, 48: 962-973.
[36]He WT, Hou SW*, Wang CY. Callus induction and high-frequency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hypocotyl and cotyledon explants of Arctium lappa L. 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 Biology-Plant, 2006, 42(5): 411-414.
[37]He, Wenting; Hou, Suiwen*; Wang, Chongying. An efficient in vitro method for mass propagation of Potentilla potaninii Wolf. In Vitro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 Biology-Plant, 2006, 42(5): 415-417.
[38]Hou, Suiwen*; Jia, Jingfen. In vitro regeneration of Perilla frutescens from hypocotyl and cotyledon explants. Biologia Plantarum, 2005, 49(1): 129-132.
[39]Hou, Suiwen*; Jia, Jingfen.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from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hypocotyl and stem explants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04, 79: 95-100
[40]Hou, Suiwen*; Jia, Jingfen.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embryogenic calli of the forage legume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 Plant Cell Reports, 2004, 22: 741-46
代表性中文論文:
[1]敏云馨, 侯歲穩. 植物非生物脅迫中蛋白質磷酸化的研究進展[J]. 分子植物育種, 2020, 18 (04): 1176-1186.
[2]張靜, 侯歲穩. 蛋白質翻譯后修飾在ABA信號轉導中的作用[J]. 植物學報, 2019, 54 (03): 300-315.
[3]劉雅瓊, 侯歲穩. 蛋白磷酸化修飾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 植物學報, 2019, 54 (02): 168-184.
[4]閆佳, 劉雅瓊, 侯歲穩. 植物抗病蛋白研究進展[J]. 植物學報, 2018, 53 (02): 250-263.
[5]劉洋, 張靜, 王秋玲, 侯歲穩. 植物細胞自噬研究進展[J]. 植物學報, 2018, 53 (01): 5-16.
[6]陳亮, 侯歲穩. 植物氣孔發育的分子遺傳調控[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7, 47 (08): 798-807.
[7]黎家, 侯歲穩.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輯簡介[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7, 47 (08): 785-788.
[8]王瑋, 管利萍, 張靜, 侯歲穩. 擬南芥DELLA蛋白編碼基因RGA和GAI的原核表達和多克隆抗體制備[J].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52 (03): 422-428.
[9]岳晶, 管利萍, 孟思遠, 張靜, 侯歲穩. 光敏色素信號通路中磷酸化修飾研究進展[J]. 植物學報, 2015, 50 (02): 241-254.
[10]王瑋, 管利萍, 張靜, 陳亮, 李猛, 侯歲穩. 擬南芥蛋白磷酸酶TOPP4的原核表達和多克隆抗體純化[J]. 西北植物學報, 2014, 34 (10): 1937-1943.
[11]李姝汶, 王曉軍, 段翼遠, 錢平平, 李文建, 侯歲穩*. 12C6+ 高能重離子輻照大蔥損傷及其分子生物學效應[J]. 原子核物理評論, 2010, 27 (03): 328-334.
[12]梁凱, 錢平平, 程曦, 秦倩倩, 賈瑞玲, 張彥萍, 侯歲穩*. 擬南芥中兩個可能的SDD1新等位基因的鑒定與分析[J]. 植物學報, 2010, 45 (03): 318-326.
[13]高清祥, 侯歲穩, 高歡歡, 劉恒, 賈鵬飛, 王代偲, 王崇英. 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 高等理科教育, 2010, (02): 80-84.
[14]賈瑞玲, 秦倩倩, 張彥萍, 程曦, 梁凱, 侯歲穩*. 擬南芥氣孔發育的分子遺傳機制[J]. 細胞生物學雜志, 2009, 31 (06): 817-822.
[15]孫蘭弟, 管利萍, 張穎聰, 吳大利, 張彥萍, 侯歲穩*. 沙生瀕危物種霸王的高頻植株再生研究[J]. 中國沙漠, 2009, 29 (02): 312-315.
[16]張彥萍, 賈瑞玲, 侯歲穩*. 高等植物合成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基因工程研究進展[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9, 31 (01): 97-102.
[17]吳大利, 侯歲穩, 李文建. 離子束輻照擬南芥生物學效應及其分子機理研究進展[J]. 原子核物理評論, 2008, (03): 287-293.
[18]孫蘭弟, 張穎聰, 吳大利, 梁凱, 張彥萍, 賈瑞玲, 秦倩倩, 程曦, 錢平平, 李文建, 侯歲穩. 12C6+ 離子輻照對4種農作物種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長的研究[J]. 原子核物理評論, 2008, (02): 182-186.
[19]侯歲穩*, 孫蘭弟, 張穎聰, 吳大利, 管利萍, 李文建, 黨秉榮, 頡紅梅, 周利斌, 高清祥. 12C6+ 重離子輻照油菜誘變效應研究[J]. 核技術, 2008, (06): 449-454.
[20]侯歲穩, 吳大利, 張穎聰, 孫蘭弟, 李文建, 頡紅梅, 梁凱, 張彥萍, 程曦, 秦倩倩, 賈瑞玲. 12C6+ 重離子輻照胡麻種子初步研究[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2008, (02): 78-84.
[21]侯歲穩, 錢平平, 管利萍, 吳大利, 張穎聰, 孫蘭弟, 李媛, 高清祥, 頡紅梅, 周利斌, 黨秉榮, 李文建. 12C6+ 重離子輻照大蔥的細胞學和RAPD分析[J]. 核農學報, 2008, (01): 9-13.
[22]錢平平, 侯歲穩, 吳大利, 張磊, 王佩, 周海紅, 張穎聰, 孫蘭弟, 張海勝, 高清祥, 李文建, 周利斌, 頡紅梅, 黨秉榮. 12C6+ 重離子輻照大蔥的生物學效應[J]. 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 2007, (04): 211-215.
[23]王瑛華, 侯歲穩, 賈敬芬. 鷹嘴紫云英抗甲硫氨酸變異系離體篩選及鑒定[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05): 773-776.
[24]何雯婷, 侯歲穩, 王崇英. 華西委陵菜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 (05): 909.
[25]吳大利, 侯歲穩*. 干擾RNA(RNAi)作用機理及其在植物細胞工程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 2006, (09): 84-90.
[26]王崇英, 侯歲穩. 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嘗試與探討[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 (01): 69-71.
[27]何雯婷, 侯歲穩*, 王崇英. 牛蒡組織培養和高頻植株再生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 2006, (02): 319-324.
[28]侯歲穩*,賈敬芬. 一種簡易的植物原生質體計數方法[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2, (01): 57.
[29]陳宗蓮,侯歲穩,俞宏淵. 除蟲菊的組織培養[J]. 云南植物研究, 1998, (03): 101-104.
發表會議論文:
[1]侯歲穩.TOPP4調控植物生長發育.2015年第八屆西部地區植物科學與資源利用研討會, 2015-07-25至2015-07-28.
[2]侯歲穩.Sterols are involved in stomatal cell-fate commitment and maintenance and flowering in Arabidopsis.2015年第二屆國際油菜素甾醇會議, 2015-05-19 to 2015-05-22.
[3]侯歲穩.蛋白磷酸酶1(PP1)如何調控植物生長發育.2015年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系列報告會, 2015-04-25.
[4]侯歲穩.New components regulating stomatal development: sterols and RNA polymerase II.2014年第二屆全國發育生物學大會,分會報告, 2014-10-16 to 2014-10-19.
[5]侯歲穩.PP1調控植物生長發育.2014年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分會報告, 2014-09-11至2014-09-14.
[6]Qian P; Forestier E; Hu Z; Gao N; Schaller H; Li J; Hou S*.Sterols are required for the cell f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omatal lineage in Arabidopsis.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abidopsis Research, 2013-06-24 to 2013-06-28.
[7]侯歲穩* & 何雯婷. (2005). In vitro regeneration study of Arctium lappa. (eds.)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pp.107).
[8]張改娜, 王瑛華, 侯歲穩, 賈敬芬 & 郝建國. (2005). 鷹嘴紫云英抗甲硫氨酸變異系的篩選及其原生質體培養再生. (eds.)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05年學術大會、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pp.113).
[9]侯歲穩*, 賈敬芬, AlexWebb & AndrewBaker. (2003). 擬南芥IAA6剔除突變體的獲得及其研究. (eds.)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pp.31).
[10]侯歲穩*; 賈敬芬. (2003).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protoplasts of the forage legume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 (eds.)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pp.320).
[11]侯歲穩*; 賈敬芬. (2003). High-frequency plant regeneration frbm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 or organogenesis. (eds.)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pp.321).
所獲榮譽:
1. 2000年,獲蘭州大學第二屆“教學新秀獎”。
2. 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3. 2007年,獲蘭州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
4. 2009年,獲蘭州大學隆基中青年教師教學骨干獎。
5. 2016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6. 入選2017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7. 甘肅省領軍人才等榮譽。
所獲獎勵:
1. 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機理研究,安黎哲; 馮虎元; 鄭國锠; 侯歲穩; 徐世健,甘肅省人民政府, 2008年度甘肅省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09.
2. 幾種荒漠植物和農作物的離體遺傳操作研究,賈敬芬; 金紅; 步懷宇; 羅建平; 郝建國; 趙宇瑋; 侯歲穩; 陳剛; 劉永軍; 李晶; 張改娜,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2006.
3. 組培技術在除蟲菊良種繁育中的應用,陳宗蓮; 俞宏淵; 侯歲穩; 麻野憲一; 曾令杰,云南省人民政府, 三等獎, 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1998.
科學中國人報道:
植物細胞的工程師
——記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侯歲穩教授
出生在甘肅農村的侯歲穩,有著西北漢子的憨厚和質樸。有人說甘肅人認死理,在科研道路上跋涉近20年的他,衷情植物細胞生物學。
分布在植物表皮的氣孔和扁平細胞,是研究細胞發育和功能的絕好模式體系,侯歲穩從事的植物細胞分子發育生物學、細胞工程研究,就是以擬南芥、水稻等為材料,利用突變體對其發育圖式和形態建成現象、內在調控基因和信號轉導機制進行研究,并將有用的功能基因應用在生產中。
細胞生物學是其研究的基礎,在細胞中尋求生命科學基本問題的答案,正是他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衷情科研 引領前沿
2014年7月10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在線發表了蘭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Arabidopsis DELLA Protein Degradation Is Controlled by a Type-One Protein Phosphatase, TOPP4”,這一研究揭示了DELLA蛋白去磷酸化修飾的分子機理,解決了GA信號轉導中去磷酸化修飾這一經典的生物學問題,對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理研究和實際生產中農作物改良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這項研究的創新之處是,解決了國際上關于GA信號轉導中DELLA去磷酸化修飾這一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在國際上開創了蛋白磷酸酶PP1家族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功能研究。《PLOS Genetics》是國際著名的遺傳學期刊,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侯歲穩的博士研究生。作為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導師,這項成果是他當時帶領學生和其他教授共同完成的。
如今,侯歲穩的身份不僅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管理者。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的他分管院里的科研和研究生工作,過著“科研管理雙肩挑”的生活,可以犧牲的休息時間被壓縮到了極限,“白天得干院里的事,晚上和周末干實驗室的”。就這么堅持了十多年,“有時間自己都想哭,感到力不從心”。
侯歲穩最重要的身份還是老師,而且是學生眼里的“嚴師”,從他麾下畢業的博士生都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說,如今的學生有些浮躁,每年帶多個研究生、博士生,他也感到壓力很大。他提倡對學生要嚴格訓練,讓他有較好的基本功,比如實驗技能、考慮問題的思路等,其次就是堅持。
侯歲穩以個人經驗告訴記者堅持的不易。農村出身的他,從小就打定了學與生物有關的專業的主意,“我從小看著植物生長,上學的時候想著就學”,1997年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學碩士畢業后,他找定了自己的方向;進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后,他師從賈敬芬教授攻讀細胞生物學博士,從此與細胞生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對這個方向比較感興趣,所以就這么不停地堅持。”他提到,你做這個和不做是不一樣的,但要做得好比做得一般又是非常費勁的。“有時候,有些實驗讓你很難堅持下去,但做一段時候你就會發現,盡管很難,但如果不斷地堅持,最后的結果還是不錯的。”
多年的專注執著和潛心研究,讓他在發育生物學、細胞工程研究等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上世紀90年代,侯歲穩參加完成了“組培技術在除蟲菊良種繁育中的應用”項目,解決了經濟植物除蟲菊良種選育、快速繁殖和種質保存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該項成果獲得了1998年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2年,侯歲穩受國家留學基金委派遣,在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Alex Webb博士的細胞信號轉導實驗室從事植物細胞信號轉導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擬南芥增強子誘捕系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這為他后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后,他在蘭州大學讀書期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對幾種抗旱經濟植物的再生、遺傳轉化和原生質體培養進行了研究,成功地建立了高頻再生體系和原生質體培養體系,他參與的這部分工作2006年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期間,他主要從事利用重離子對幾種重要經濟植物進行輻照誘變育種和重要經濟性狀突變體篩選工作。2008年,他參與完成的“植物對環境脅迫的響應機理研究”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揭秘植物生長發育
不同類型細胞在分化過程中如何進行圖式(Pattern)發育是發育生物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保衛細胞是廣泛分布在植物葉、莖、花等器官表皮的一類高度特化的細胞。由一對保衛細胞構成的氣孔復合體是植物獲取二氧化碳以及控制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與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密切相關。因此,保衛細胞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在單個細胞的信號體系中,研究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理想的模式。
為了闡明保衛細胞命運的決定以及相關基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氣孔發育圖式的研究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熱點。與植物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侯歲穩將擬南芥作為模式植物開展研究。2007年開始,侯歲穩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擬南芥氣孔發育圖示基因篩選與鑒定研究”立項。
經過幾年的研究,侯歲穩團隊分離出擬南芥氣孔保衛細胞中GFP特異性表達的增強子誘捕系標記材料,經過種子誘變,篩選、鑒定在氣孔發育、分布、結構或功能等方面的突變體,克隆引起突變的相關基因,分析、鑒定其功能,增進對氣孔發育規律的認識。他們發現的植物甾醇調控氣孔圖式發育的重要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雜志《Plant Journal》。
其成果的重大理論意義和應用前景不言而喻。因為氣孔的發育圖式和作用機制與植物的水分利用、抗旱性能、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動密切相關,克隆鑒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式植物氣孔發育基因,研究其生理本質,在理論上可以加深人們對其發育和信號轉導途徑的認識,為今后開展重要農作物氣孔發育圖式以及調控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在農業生產中,就是要利用它來幫助農作物更有效地利用水分,提高抗旱能力和光合效率,這對于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區來說,更是意義深遠。侯歲穩說:“(這)無疑將是解決農作物抗性和高產問題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循著這條路,2011年開始,接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擬南芥蛋白磷酸酶1調控赤霉素和生長素信號轉導機理”,又是為期3年的協同合作,團隊攻關。此次,侯歲穩將實驗聚焦在PP1上。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類絲氨/蘇氨酸蛋白磷酸酶,它參與了許多細胞生物學過程,因而備受關注。
在這個項目中,侯歲穩帶領團隊回答了幾個問題:PP1家族不同的TOPPs基因是如何實現對植物生長發育的控制?其作用的底物蛋白是什么?這種調節作用的詳細機理是什么?具體來說,這些答案將為人們對植物激素信號通路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對認識復雜的植物生長發育調控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他們團隊發現的蛋白磷酸酶TOPP4通過對生長素極性運輸蛋白PIN1去磷酸化,調控細胞形態的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植物學雜志《Plant Physiology》。
生命的生長、發育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在探尋生命過程中,有植物相伴同行,侯歲穩的人生有趣而生動。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5年第4期
隴南日報報道:
【愛國情 奮斗者】
小山村走出的大學者
——記教育部“長江學者”、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侯歲穩
在2018年10月11日舉行的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成縣師范學校90屆畢業生、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侯歲穩作為杰出校友代表發言,并給師專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他從一名普通師范生,成長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的心路歷程和奮斗之路。
啟夢·拼搏
寒門出貴子,不易!侯歲穩走過的,是一條曲折的灑滿汗水的奮斗之路。
侯歲穩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但他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從小發奮學習,希望鯉魚躍龍門——走出大山。
1986年秋,迫于家庭經濟壓力,經再三權衡,侯歲穩選擇并考入了成縣師范學校。
入校的侯歲穩一如既往,努力勤奮地學習。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教務處得知,學校每年有一到兩個名額保送進入西北師范大學學習。侯歲穩看到了希望,更加發奮努力學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好每門課程,包括自己不擅長的音體美,使自己全面發展。晚自習后,還要點上蠟燭或煤油燈,自學高中英語,背單詞、記知識要點。腰酸了,捶一捶;眼疼了,揉一揉;困了,用涼水洗把臉,然后繼續學習,一學就是兩三個小時。同時,他還一直擔任86級4班班長,積極為同學們服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年后,侯歲穩以全年級綜合排名第一名、四十余門課程平均90多分的成績畢業,被保送進入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系學習。
進入西北師范大學,學校要按英語成績分班。當時師范學校普遍不開設英語課,生物系保送上來的學生,除了侯歲穩,其他人都選擇了英語難度低的C班。師范四年英語全靠自學,翻開大學英語第一課《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侯歲穩就蒙了,看一遍,沒看懂,看了課后生詞再看第二遍,還是沒看懂。沒辦法,查字典,注音標,寫詞義,課文的空白處都寫得滿滿的。同班的一位同學說:“侯歲穩,咱們打個賭,這學期期末考試,你英語一定不及格!”
侯歲穩接受了挑戰,更加發奮努力學習。師大的自習室、圖書館、路燈下,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身影。第一學期結束后,侯歲穩英語不但及格了,而且成績趕在了全班前面。第二學期結束時,英語成績已是全班第一。大二結束時,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三時,他又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英語六級考試。當年全校錄取1600人,畢業時只有10余人通過英語六級考試。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侯歲穩其他學科成績在全年級也是名列前茅,在搞好學習的同時,他還擔任了系學生會主席,學生會工作同樣得到了師生的好評。
逐夢·開花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在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系實驗室,侯歲穩第一次用顯微鏡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細胞,驚呆了的他感覺找到了生命的奧秘,喜歡上了生物學。他課前仔細研讀課本,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向老師請教,周末到黃河岸邊觀察各種動植物并采集標本。他經常鉆進實驗室,半天不出來。
1994年6月,侯歲穩本科畢業。家庭需要他早日就業緩解經濟壓力,但內心召喚他繼續深造研究生物學。他聽取了內心的召喚,先后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并留在蘭州大學從事細胞生物學教學和研究。教學、做實驗、帶學生、寫論文,細胞生物學成了侯歲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2年,侯歲穩爭取機會,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世界頂尖大學累累研究碩果和先進的研究理念、方法和設施,深深震撼了他。他格外珍惜這次“科學的朝圣”機會,爭分奪秒,虛心向世界頂級生物學泰斗、專家請教。通過一年的學習,侯歲穩眼界大開,提升了研究理念,掌握了先進的研究方法,也及時調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回國后,侯歲穩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投身到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和植物蛋白磷酸酶1的功能研究。十多年埋頭苦干、默默耕耘,通過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手段,他首次揭示了植物蛋白磷酸酶1調控赤霉素信號轉導、生長素極性運輸和光信號轉導的分子機理等重要功能;發現了調控氣孔圖式發育的關鍵組分:甾醇和RNA聚合酶II,以及OsSCR和OsSHR。這些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發表在PLoSGenetics、PlantPhysiology、De-velopment、NewPhy-tologist、PlantJournal等國際重要刊物,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多年來,侯歲穩主持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加2項科技部“973”計劃項目、4項農業部轉基因專項,主持2項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甘肅省生物技術專項。努力終有回報,他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甘肅省領軍人才等榮譽,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一個師范生,一步步走來,成為今天的大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一些人羨慕,一些人贊嘆。作為侯歲穩教授學弟學妹的我們,樹立目標一步一步走下去,才是對他精神的最大弘揚。(高建國)
來源:隴南日報 https://szb.gansudaily.com.cn/lnrb/201905/29/c128645.html
人物專訪|侯歲穩:勇攻前沿,打開生命的源密碼
日期: 2023-06-15
01
“面對某個感興趣的專業,你剛開始可能沒有資格談喜歡,但是慢慢地通過你自己的努力,你會進入到圈子里面去”
上個世紀90年代,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系的侯歲穩開始與細胞結緣。彼時國內的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尚處在萌芽狀態。“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特別想從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來理解生命的奧妙。”那時候的所謂熱愛,還只是從一方顯微鏡里窺得些或圓滾或纖長形態的樂趣。四年大學讀完后,侯歲穩周圍的同學大多選擇了就業,用本科學歷換一個鐵飯碗。但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繼續深造,窮且益堅,以8/60的錄取率順利考入昆明植物所,又進入蘭州大學讀博,開始了漫漫的科研道路。
數十年間,侯歲穩從未停下探索的步伐。PP1R3:TOPP全酶對ABA的調控作用、蛋白磷酸酶TOPPs參與植物免疫途徑、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蛋白磷酸酶……一項又一項發現的背后是日與夜的躬耕。今天,侯歲穩“身兼數職”。他擔任著生命科學院的院長,希望能通過多年來國內國外積累的教學科研經驗及自己的體會融入到管理當中,通過自己的理念把學院建設得更好,帶出一批隊伍,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教學方面,他既是碩博導師,還是本科生核心課程的授課老師,負責他們最核心的細胞生物學實驗課和細胞生物學理論課。
“我是一步步走近植物學細胞學的,到現在從事這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能培養一些專業人才,我感覺自己始終是快樂的。所以一個人面對某個感興趣的專業,你剛開始可能沒有資格談喜歡,但是慢慢地通過你自己的努力,你會進入到圈子里面去。”
02
“先要學國際一流,跟上人家走,提升自己的科學研究水平,慢慢轉成甘肅特色”
近年來,在產學研一體化的推動下,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也與甘肅本地的企業建立起了鏈接,在今年四月份參與了甘肅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玉米抗病蟲高產基因挖掘與利用”。
提高玉米在抗病、抗旱、抗寒方面的性能對糧食安全問題有著重大意義,同時種質的提質增效也有利于甘肅省玉米種業和產業向綠色、環保、安全方向發展。
基因編輯育種的工作聽起來簡單,背后卻是侯歲穩在氣孔發育領域十多年工作的儲備。“我們一開始做的大多是模式生物的研究,像研究植物學就去做擬南芥。最早是歐洲在做,中國跟著西方建成的體系走。我們作為后來者肯定先要學國際一流,跟上人家走,提升自己的科學研究水平,慢慢轉成甘肅特色。”通過國外先進的生物技術解決國家的生物育種卡脖子技術,才能在甘肅的玉米制種和育種方面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撐。一方面能切實地幫助本地的企業解決一些科技難題,另一方面靠我們因地制宜的研發走在國際前沿。
據侯歲穩介紹,當前生命科學學科還未能達到自主發展的階段。很多生物技術仍舊“被卡脖子”。突破這一困境需要很多人的積累,得“一批人有腦袋,另一批人有儀器”。同時要形成一個非常好的社會氛圍,有先進的理念和生產力。“就像一個人,要先能真正直立,才能會走,會跑,然后才能自由。”
03
“想搞清楚細胞生命活動的奧妙,為種業振興為生命大健康去投入,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一直做下去的原因”
在侯歲穩看來,生命的奧妙就在細胞里面。一棵樹,一片葉,一只草履蟲都和人一樣,是有個性的。它們高興不高興,長得好不好都與細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無論是要提高它的產量或增強它的抗性,都要進入到細胞里面去,搞清楚它的機制,通過生物技術的改造,達成我們期盼的目標。
種業是細胞學的重要應用之一。如今,侯歲穩帶領團隊協助改良的玉米在隴原大地上蓬勃生長,撐起了我國玉米制種的“半壁江山”。
細胞學的另一個應用方向是生命大健康,即“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侯歲穩這樣解釋細胞學和人類健康的關系,“為什么現在醫學水平這么發達但仍有很多不治之癥呢?很大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它的機理,比如到底哪些蛋白質在起作用?到底哪個信號通路出了問題?包括抗衰老,延長人類壽命,這是每個人都非常向往的。這些問題只有我們把細胞里的生命活動研究清楚了才能解決。這也是生命大健康課題所關注的事情。”
談及2020年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蛋白磷酸酶的發現,侯歲穩也給出了自己對科研工作的理解:“有些工作是可以design(設計)的,像我們實驗室一直在做蛋白磷酸酶的功能觀測。我們以這個為目標去變換試劑、條件,測試其反應的過程里就發現了細胞自噬的現象。這算是偶然所得,但離不開提前預設好的大方向。”這既是侯歲穩自己探賾索隱的經驗所得,也是他從學生到導師身份轉換路上傳承與創新的糅合。
未來,侯歲穩希望能有更多有頭腦有雄心的青年人參與到生命科學的研究里,去開發出更多的產品,去發現更多的機制,去搞清楚細胞生命活動的奧妙,為種業振興為生命大健康去投入。“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一直愿意做下去的原因。”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