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李建安,男,1964年4月生,漢族,湖南茶陵人,博士,教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6.06~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培育學科博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科建設處副處長(兼)。
2004.09~2006.05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工作,教授。
2004.10~2005.10 波蘭華沙大學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留學,訪問學者。
2003.09~2006.06 中南林學院森林培育學科博士研究生學習,獲農學博士學位。
2003.03~2003.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工作(兼聘)。
1996.09~2000.12 中南林學院同等學歷研究生班。
1984.07~2004.09 中南林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工作(助教、講師、副教授)。
1980.09~1984.07中南林學院經濟林專業大學本科生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 民建會員。
2. 第七屆株洲市政協委員。
主講課程:
先后承擔《植物基因工程》、《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生殖工程》、《現代生命科學研究進展》、《經濟林栽培學》、《科技文獻利用與寫作》等6門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
培養研究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1. 經濟林培育
2. 林業生物技術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十一五”期間,主持科研項目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十一五”林業科技攻關子專題2項;主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重點推廣項目等科研項目5項,其中2項為技術負責人。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油桐成花機理及其對激素信號的分子應答(30671710)”。
2. “擬南芥懸浮細胞基因轉化模式與技術”。
3. “棗花藥雄核發育誘導及單倍體種質材料的建成”。
4. “油茶雄核發育途徑及其機理研究”。
科研成果:
1. 致力于建立南方經濟林生態經營和省力化栽培技術體系,總結發掘了湘西坡耕地經濟林生態種植模式與關鍵技術。
2. 致力于建立經濟林開花生物學實驗系統,率先研究了油桐成花機理及其對激素信號的響應機制。
3. 完成擬南芥懸浮細胞遺傳轉化階段性研究,成功解決懸浮細胞白化和超低溫保存技術難題。
4. 在湖南、江西、三峽庫區等地開展了油茶、棗、李等成果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
5. 歷年來發表各類論文50余篇,曾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3項,登錄新基因1個,獲“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等榮譽4項。
發明專利:
1 一種白木通快速繁殖的方法 李建安;吳玲利;雷小林;馬英;孫穎;柯鑌峰 2015-06-09 2015-08-26
2 飼用植物壓塊的制備方法 羅樹凌;陳斌;羅迎社;陳翔;丁科;馮革非;肖宏彬;張黨權;陳麗莉;李建安 2013-01-11 2013-04-10
3 一種飼用植物壓制裝置 羅迎社;陳斌;羅樹凌;陳翔;張黨權;陳麗莉;丁科;馮革非;肖宏彬;李建安 2013-01-11 2013-04-03
4 飼用植物壓塊機 羅迎社;陳斌;羅樹凌;陳翔;陳麗莉;丁科;馮革非;肖宏彬;李建安;朱正文;馮燕 2013-01-11 2013-09-11
出版專著:
1. 編寫了《科技文學寫作應用》教材,獲得“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
2. 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經濟林栽培學》(第3版)其中“經濟林良種繁育”章節。
代表性論文:
1 白木通的光合特性 吳玲利; 熊利; 柯鑌峰; 龔春; 雷小林; 李建安 江蘇農業科學 2015/8/25
2 核桃待選優株堅果品質主成分分析及綜合評判 優先出版 梁珊珊; 呂芳德; 蔣瑤; 李建安; 王森; 李凡松; 袁陽; 陳麗莉 經濟林研究 2015/7/15
3 白木通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 吳玲利; 柯鑌峰; 龔春; 馬英; 雷小林; 李建安 植物生理學報 2015/6/20
4 不同間作模式對油茶幼林樹體生長的影響 熊利; 孫穎; 谷戰英; 雷小林; 任駿;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5/6/15
5 3個木通品種光合特性的比較 吳玲利; 熊利; 柯鑌峰; 龔春; 雷小林;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5/6/15
6 美國山核桃堅果主成分分析及綜合評價 優先出版 梁珊珊; 呂芳德; 蔣; 瑤; 李建安; 王森; 蔣淑芳; 李凡松 中國南方果樹 2015/6/8
7 油茶科技示范觀光園規劃設計——以江西星火油茶科技示范園為例 羅敏; 孫穎; 雷小林; 李建安; 熊利 南方林業科學 2015/4/15
8 油桐花芽RNA提取方法的改良及油桐SOC1基因片段的克隆分析 羅敏; 孫穎; 陳顯; 李建安; 熊利 北方園藝 2014/7/30
9 油桐花芽2個不同發育時期轉錄組分析 孫穎; 譚曉風; 羅敏; 李建安 林業科學 2014/5/15
10 油桐Tunglfy基因在花芽分化期對不同外源激素的分子響應 優先出版 孫穎; 劉儒; 羅敏; 李建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4/4/30
11 油茶樹體調控對營養物質變化的影響 孫穎; 雷小林; 李建安; 何志祥; 陳顯 草業科學 2014/4/15
12 不同濃度赤霉素處理對油桐花芽分化的影響 孫穎; 陳顯; 劉儒;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4/3/15
13 赤霉素和多效唑對油茶幼株生長的影響 陳顯; 孫穎;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3/6/15
14 三峽庫區14個李品種遺傳多樣性的ISSR分析 陳圣林; 王會娜; 孫穎; 陳顯; 李建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2/9/15
15 秭歸秋露李系列品種授粉生物學及果實品質特征 優先出版 王會娜; 李建安; 孫穎; 陳顯; 羅敏 經濟林研究 2012/7/19
16 油茶林分生態效益的計量分析 優先出版 何志祥; 孫穎;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2/7/19
17 油茶簡化修剪光合特性研究 何志祥; 孫穎; 雷小林; 王會娜; 陳顯; 李建安 中國農學通報 2012/6/5
18 我國木本糧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譚曉風; 馬履一; 李芳東; 姚小華; 裴東; 蘇淑釵; 毛永民; 李建安; 袁德義 經濟林研究 2012/3/15
19 油桐花芽分化期營養與激素生理變化研究 李建安; 孫穎; 郜愛玲; 郭文丹; 劉儒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1/3/15
20 南方棗品種花粉育性與花藥內源激素的變化 何鋼; 李樊; 唐寧浩; 劉賢桂; 李建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0/10/15
21 油茶林分光合特性的研究 李建安; 何志祥; 孫穎; 呂芳德; 胡芳名; 楊偉; 劉儒; 郜愛玲; 陳正文; 陳瑤; 廖芳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0/10/15
22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機理研究進展 郜愛玲; 李建安; 劉儒; 何志祥; 孫穎 經濟林研究 2010/6/15
23 關于油茶現代產業化體系建設的戰略思考 張日清; 王承南; 李建安; 汪靈丹; 何方 經濟林研究 2010/6/15
24 外源激素對油桐光合作用日變化的影響 劉儒; 李建安; 郜愛玲; 孫穎; 何志祥 經濟林研究 2010/6/15
25 油桐愈傷組織的誘導 盧彰顯; 劉麗娜; 郭文丹;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10/6/15
26 擬南芥懸浮細胞超低溫保存試驗 李建安; 胡芳名; 譚曉風; 孫穎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9/12/15
27 湖南省油茶產業化現狀及發展戰略 胡芳名; 李建安; 呂芳德; 何志祥 經濟林研究 2009/12/15
28 油桐花芽分化期內源激素含量的變化 郭文丹; 李建安; 劉麗娜; 郜愛玲; 劉儒 經濟林研究 2009/6/15
29 湘西坡耕地主要經濟林生態經營模式與效果 李建安; 呂芳德; 何志祥; 胡芳名 經濟林研究 2008/12/15
30 油茶花藥培養褐化愈傷組織的組織化學分析 聞麗; 張日清; 劉友全;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08/12/15
31 油桐LEAFY同源基因片段的克隆與分析 李建安; 孫穎; 陳鴻鵬; 劉麗娜; 郭文丹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08/8/15
32 擬南芥FLC基因抑制成花機理研究進展 胡芳名; 劉麗娜; 李建安; 孫穎; 郭文丹 經濟林研究 2007/12/15
33 中國油桐栽培利用與應用基礎研究進展 孫穎; 盧彰顯;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07/6/15
34 試論我國經濟林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李建安; 盧彰顯; 何志祥 經濟林研究 2007/6/15
35 林木成花分子基礎研究進展 李建安; 孫穎 經濟林研究 2007/6/15
36 不同培養條件對油茶花藥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 聞麗; 張日清; 劉友全; 李建安; 丁植磊 經濟林研究 2007/6/15
37 擬南芥懸浮細胞及其愈傷組織對潮霉素的反應 李建安; 胡芳名; 譚曉風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6/6/28
38 湖南省退耕還林工程調研與評價 何方; 陶接來; 姚賢清; 李建安 湖南林業科技 2006/4/30
39 擬南芥懸浮細胞生長特性及其繼代培養條件 李建安; 胡芳名 經濟林研究 2006/3/30
40 擬南芥懸浮細胞生物學及其遺傳轉化模式 李建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06/3/1
41 低溫預處理對油茶花藥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張日清; 聞麗; 劉友全; 李建安; 漆龍霖; 栗彬; 張春生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5/12/30
42 湖南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考察報告 何方; 陶接來; 姚賢清; 李建安 綠色中國 2005/6/30
43 DH育種技術及其在油茶品種改良中的研究現狀 張日清; 李建安; 劉友全; 王承南; 聞麗; 汪靈丹 經濟林研究 2004/12/30
44 油茶種質改良現狀及其花藥培養技術的應用前景 聞麗; 張日清; 李建安; 呂芳德 經濟林研究 2004/12/30
45 油茶兩物種花藥培養愈傷組織誘導試驗 李建安; 張日清; 石明旺; 楊偉 經濟林研究 2003/9/30
46 6種茶樹品種(系)的抗逆性調查分析 趙思東; 李建安; 何旌國; 張日明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3/8/30
47 花藥(花粉)培養及其在經濟林品種改良中的應用 李建安; 胡芳名; 譚曉風; 楊偉 經濟林研究 2002/12/30
48 解放思想 開拓創新 開創經濟林分會工作新局面 胡芳名; 黃曉光; 文亞峰;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2002/12/30
49 湖南省主要橡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 胡芳名; 李建安; 李若婷 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0/12/30
50 EM、竹醋在經濟林無公害栽培中的應用研究 胡春水; 梁文斌; 李建安 江西林業科技 2000/2/29
51 “好地方”綠色食品柑桔品質影響因素及果實質量評價研究 胡春水; 趙思東; 邢偉一; 李建安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0/2/15
52 湖南省櫟類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胡芳名;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1999/6/30
53 山地獼猴桃低投高效無公害栽培研究 趙思東; 胡春水; 何鋼; 李建安; 張竹青; 林本躍 果樹科學 1999/1/10
54 厚樸豐產栽培技術的研究 王承南; 何方; 楊志玲; 李建安; 栗彬 經濟林研究 1998/3/30
55 中國油桐林地土壤類型及立地分類與評價的研究 何方; 王承南; 何柏; 劉益軍; 望家安; 張日清;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1996/3/30
56 湖南銀杏分布區土壤類型的研究 何方; 王義強; 呂芳德; 陳原; 張日清;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1995/9/30
57 油桐立地分類及評價的研究 何方; 劉益軍; 王承南; 何柏; 張日清;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1994/3/15
58 普通油茶樹體結構因子與產量關系的研究 劉煊章; 趙思東; 李建安 經濟林研究 1986/12/31
省林業廳組織專家檢查 邵陽縣油茶標準化示范基地
2015年10月18日,省林業廳組織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左家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李建安、省林業科技推廣總站高工周柏青等林業專家對我縣黃塘鄉塘仁村、白倉鎮迎豐村、九公橋鎮大灣村標準化示范基地進行檢查。省林業廳科技處處長姜蕓、省林科院油茶專家陳永忠、縣林業局局長易昌晏、油茶辦主任劉豪健等陪同。
檢查數據顯示:檢查黃塘鄉油茶新造林標準化示范基地1106畝,重點檢查挖大穴、施基肥、培蔸覆蓋、配方施肥、樹體培育、間種牧草、太陽能燈防控蟲害等技術,經樣地實測,造林保存率98.3%,平均樹高136厘米,地徑2.23厘米,冠幅0.25平方米;檢查白倉鎮迎豐村油茶早實豐產標準化基地610畝,重點檢查培蔸覆蓋、配方施肥、樹體培育、間種經濟作物(紅薯等)、太陽能防控蟲害等技術,經樣地實測,林齡4年平均冠幅2.75平方米,樹高178厘米,地徑5.81厘米,產鮮果171.65千克/畝,按照出油率5%推算產油量8.58千克/畝;檢查九公橋鎮大灣村油茶低產林標準化基地306畝,重點檢查分類評價、密度調控、整形修剪、土壤培肥、截干更新等技術,經樣地實測,產鮮果358.3千克/畝,按照寒露籽出油率6%推算產油量21.5千克/畝。

來源: 邵陽縣在線熱點資訊 2015-10-20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廣西班在職研究生開題報告會在我場舉行
2015年7月11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廣西班在職研究生開題報告會在我場舉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院長李際平、黨委書記王瑞輝、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長李建安等8名專家進行了開題指導。
全區林業系統2013級、2014級共23名學員就論文的選題依據、研究意義、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關鍵問題進行了匯報。專家們聽取了匯報后,針對研究課題選題的可行性、科學性及論題所涉及的難點問題、主要觀點、研究思路、研究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深入、細致的指導意見,使學員們更清楚認識到自己所研究課題的不足之處。
李副院長強調,做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學員們要圍繞專家提出的意見,認真修改,加強與導師聯系,做出有質量、有內容、有價值的論文。
最后,我場張澤堯常務副場長對專家們遠道而來傳經授道表示了誠摯的謝意。
本次開題報告會對學員進一步明晰研究內容、整理研究思路、提高論文質量起到積極作用,為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來源:廣西柳州市城中區桂柳路三門江林場 2015-07-14
民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支部開展花木苗圃產業調研活動
4月20日上午,在民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支部成立兩周年之際,民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支部主委李建安率支部全體會員前往瀏陽市柏加鎮開展花木苗圃產業發展狀況調研。全國十大苗木經紀人、湖南飛鷹苗圃總經理龔立軍接見了支部一行。
調研過程中,會員們參觀、考察了部分花木、苗圃基地,認真聽取了龔立軍總經理對基地的情況介紹,雙方就花木苗圃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瓶頸、所需相關扶持政策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龔立軍表示,近年來,我省花木苗圃種植面積增長很快,但種植技術還有待提高,同時缺乏“三個效益”:規模雖大,缺乏產業效益;品種雖全,缺乏品牌效益;產值雖高,缺乏附加效益。希望能與民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支部緊密合作,獲得相關技術、專業支持,提高產業效益。民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支部主委李建安表示,支部愿與基地方合作,發揮支部林業與經濟管理的專業優勢,在種植技術、產業咨詢、市場銷售等方面為基地提供服務。

來源:中國民主建國會湖南省委員會 2014-4-22
榮譽獎勵:
1. 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成果3項,登錄新基因1個。
2. 獲“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等榮譽4項。
李建安:每一堂課仍如第一堂課一樣
頭銜越來越多,可他最喜歡的還是“老師”
李建安:省政協委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在農林領域鉆研了數十載光陰,昔日是農林學專業學生的省政協委員李建安,如今已是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培育學科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頭銜越來越多,可他最喜歡的還是“老師”這個稱呼。
執教22年,如今兩鬢已些許斑白的李建安,每一堂課仍如當初上第一堂課一樣,為準備教案通宵達旦,查找所有相關資料,力求把行業最新研究動態、最精準的內容教給學生。
走在學科前沿
1984年,李建安從中南林學院(現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后,留校負責學校自辦刊物的編輯工作,這一干就是8年。正是這8年的編輯工作,造就了他此后在治學、科研上的嚴謹。
1990年,李建安正著手進行“科技文學寫作與利用”方面的研究,收到學校的工作調整安排,要他去當老師,講授“科技文學寫作”課程,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開設這門課。
為了上好這堂課,李建安做了兩年的準備。當時在科技文學寫作方面,國內信息封閉,鮮有資料可供參考,他便費盡心思將積累下來的資料重新整理,編寫了《科技文學寫作應用》教材,因此獲得“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獎”。
1992年秋季,李建安作為一名“新手”老師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隨著講授課程的增多,他意識到自己知識架構的不足,開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他成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培育學科博士生導師、學術帶頭人,2011年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副院長。
近年來,李建安主攻“經濟林培育”、“林業生物技術”領域,成功解決了懸浮細胞白化和超低溫保存技術難題在內的3項國家“十一五”林業科技子專題。而今,李建安正致力于建立南方經濟林生態經營和省力化栽培技術體系,力求解決油茶等農作物種植經營帶來的水土流失、土壤裸露等生態問題。
對于整個農林行業,他希望自己盡可能地走在前沿。這些年,他跑遍全國各地大小農林園藝專業報告會,還經常自費帶領學生一起參加。“只有我自己對這個領域動態有全面深入的掌握,我才有底氣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社會需要的人才。”李建安說。
“我大半輩子都在跟樹木打交道,做一輩子農林教學與研究,我心甘情愿。”李建安說,“我覺得先做好一件事,別的事也可以拓展做好。”
嚴格與謙卑
何志祥是李建安門下的博士生,現任中南林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長。“李老師嚴謹的態度影響了我,在工作研究中,我也是按照他教給我的去做。”何志祥說,李建安對教學的嚴格,在整個校園是出了名的。
學生的每一篇論文,李建安從來都是一字不落地通篇看完,對于需要修改、完善的內容會馬上指出,不能容忍一點小錯誤。
2011年,李建安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經濟林栽培學》(第3版),他編寫其中“經濟林良種繁育”章節,每一個名詞術語、技術要點和數據,他都幾經考究。“我希望傳遞給學生的是最規范、最正確的內容。”就這一個章節內容,李建安花了一年時間,熬了不下百個夜晚。這本教材如今還被業內譽為國內最先進的教材。
李建安上“森林培育學”課程已有5年時間,但他在每一堂課的教案準備上,還是要花5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一定能聽到這個行業領域最新的進展訊息,學生只有了解了國內外行業最新動態,畢業走出校門,才不至于與社會脫節,在學術鉆研上才不會制造重復的信息垃圾。”李建安對自己的課堂質量很有底氣。
但對學生,他從來都是委婉地表達建議,“你再做一次實驗佐證一下是不是更有說服力”、“這樣的結構表述是不是更清晰一些”,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樂于接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觀念和辨識能力,在保證學術嚴肅的同時也要顧及學生的心理,不給學生強加任何信息。”謙卑也是李建安執教生涯一直恪守的原則。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研三學生熊利仍清晰地記得,2011年她上李建安第一堂“經濟林概論”課時的情景。一走進教室,她就看到,每個學生的課桌上都擺放著厚厚的一疊資料,翻開一看,原來是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無法使用,李建安把自己制作的PPT教案給每個學生都打印了一份。“我當時就覺得這個老師很負責,還以為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
因材施教重實踐
現在,正致力學術研究的李建安仍要為本科、碩士、博士各上一門課,對于不同級層的學生,他的教學要求和方法各有側重。
采訪當天,李建安指著他辦公室窗外天壇上,開發出的一塊近百平方米的棚地,對湘聲報記者說,那塊地就是本科學生的結業成績單。
這兩年,“經濟林培育學”課程的后幾節課,李建安都會把學生叫到這片棚地上,要他們按照正規的生產程序,把理論學習融入實踐中,進行育苗培育。有時還會請來專業操作人員現場指導,最后育苗的成活率就是他們的期末成績。
在李建安看來,這比在實驗室分解一個實驗要有用得多。“參與到生產環節中,將來工作中碰到類似問題就能找到解決辦法,社會需要的是能直接上手的專業人才。”
目前,李建安的這一做法已經在中南林科大其他應用學科中推廣開來,贏得了眾多師生的一片叫好聲。
李建安對研究生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嚴格要求他們的論文寫作,注重他們的實踐調研。相對于碩士,博士生結業考核李建安的要求更加嚴格,只會給他們設定一個起點和一個目標,至于達到目標的途徑只能是靠學生自己開拓。
“攻讀博士一定程度上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必須要有創新性的成果才能畢業。”李建安說,他曾有學生因一直沒有創新成果,七八年都畢不了業。他是狠心逼迫學生們在學術專研上多用點心。
“我其實如其他很多老師一樣很平凡,盡可能為社會多培養一個人才,就無愧于為人師表。”李建安說。
來源:湘聲報-湖南政協新聞網 201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