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學武,男,1975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曾在美國和以色列留學。現主要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和貯運保鮮技術的研究工作。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1-09--2004-04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博士學位。
1998-09--2001-06華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
1994-09--1998-06華南農業大學學士學位。
2011-06--今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
2009-09--2011-05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青年研究員。
2008-02--2009-02LouisianaStateUniversity,USA博士后。
2006-01--2009-08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
2004-12--2005-12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助理研究員。
2004-05--2004-12AgriculturalResearchOrganization,Israel訪問學者。
學術兼職:
1、2012-12--今廣東省直青年聯合會,委員。
2、現為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編委,為多個國際期刊審稿人,包括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ytotechnology, Journal of Food Quality,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等。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果蔬采后生物學研究,掌握著果蔬貯藏加工領域前沿技術。
研究領域: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果蔬貯運保鮮技術。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后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優秀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優秀青年科技專項1項、國際科學基金(IFS)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市級科技計劃2項等,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項目(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3項。
(1) 基于質地的果實采后衰老的生物學基礎,主持,國家級,2013-01--2017-08
(2) 采后果實TRX介導的線粒體蛋白的氧化與修復調節機制,主持,國家級,2012-01--2015-12
(3) 廣州特色蔬菜貯運銷保鮮關鍵技術研究,主持,市地級,2012-01--2014-12
(4) 廣東特色水果貯運銷保鮮配套技術集成研究及產業化應用,主持,省級,2011-01--2012-12
(5) 易腐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核心技術與裝備研發及其示范,主持,國家級,2011-01--2014-12
(6) 熱帶、亞熱帶水果采后衰老和品質劣變的機理研究,主持,部委級,2011-01--2013-12
(7) NO在香蕉采后耐冷性誘導中的信號轉導作用研究,主持,部委級,2011-01--2012-12
(8) NO在采后香蕉耐冷性誘導中的信號轉導作用研究,主持,國家級,2010-01--2012-12
科研成果:
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著9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4余篇,多篇論文發表在生物化學、食品科學、園藝等核心學術期刊如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Biochemical Journal,Food Chemistry, Postharvest Biology & Technolog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上);申請國際PCT專利2項、國家發明專利19項(其中12項已獲授權);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廣東專利獎優秀獎、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杰出科研人才獎和肇慶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各1項。
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在國內首次研發出了具有帶葉保鮮功能的柑桔保鮮劑,該技術已成功孵化并實現產業化。該保鮮劑已注冊“果鮮堡”牌商標,并獲生產許可,現已廣泛應用于廣東省柑桔主產區,該保鮮劑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我省水果采后技術水平。2008至2010年保鮮柑桔110萬余噸,共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4.5億元左右,為增加農民收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了重要貢獻。該項目的完成及產業化應用,已成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院地合作和產學研實施的成功典范。
(1) 一種沙糖桔復合保鮮劑,省級,2011
(2) 園藝產品采后品質的調控機制,一等獎,省級,2008
發明專利:
1、 一種沙糖桔復合保鮮劑,發明,2010, 蔣躍明;段學武;屈紅霞;李月標;謝毅;林文彬,專利號:200810027606.9,1.獲2011年廣東省專利優秀獎。 2. 已在生產上大規模應用。
2、 一種易燃的果蔬煙劑型保鮮劑,發明,2011,蔣躍明;屈紅霞;段學武;楊寶;李月標;林文彬,專利號:200910039138.1
3、 香蕉耐高溫貯運技術,發明,2003,張昭其;段學武;龐學群,專利號:ZL 01127606.1
4、 鹽酸聚六亞甲基胍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應用及其保鮮劑,發明,2010,段學武;蔣躍明;馮琳燕;吳富旺 ,專利號:PCT/CN2010/078754,國家發明專利
5、 一種沙糖桔帶葉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0,第1作者,專利號:PCT/CN2010/078753,國際發明專利
6、 一種菜心的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1, 段學武;蔣躍明;黃紹力;謝偉平;吳富旺;蔣國祥;屈紅霞;李月標,專利號:201110154408.0
7、 一種沙糖桔帶葉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1,段學武;蔣躍明;吳富旺;李月標;屈紅霞 ,專利號:201010542277.9
8、 一種黃秋葵嫩莢的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0,段學武;蔣躍明;黃紹力;吳富旺;李青,專利號:201010542280.0
9、 聚六亞甲基雙胍鹽酸鹽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應用及其保鮮劑,發明,2010, 段學武;蔣躍明;馮琳燕;吳富旺;屈紅霞,專利號:201010542279.8
10、 鹽酸聚六亞甲基胍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應用及其保鮮劑,發明,2010,段學武;蔣躍明;馮琳燕;吳富旺 ,專利號:201010542278.3
11、 一種楊梅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1,段學武;蔣躍明;陳文榮;蔣國祥;林森;屈紅霞;楊寶,專利號:201110280081.1
12、 一種荔枝防腐保鮮劑和荔枝防腐保鮮方法,發明,2011,段學武;蔣躍明;敬國興;李青;林森;屈紅霞;楊寶 ,專利號:201110280077.5
13、 一種用季銨鹽保鮮荔枝的方法,發明,2011, 段學武;蔣躍明;吳富旺;李青;屈紅霞;楊寶,專利號:201110280372.0
14、 一種用植物精油保鮮荔枝的方法,發明,2011,蔣躍明;段學武;陳文榮;屈紅霞;楊寶,專利號:201110280521.3
15、 一種香蕉、番木瓜果實防腐保鮮方法,發明,2011,第2作者,專利號:201110280537.4
16、 一種荔枝防褐變劑和荔枝貯藏保鮮方法,發明,2011,蔣躍明;段學武;馮琳燕;敬國興;黃華;屈紅霞;楊寶,專利號:201110280537.4
17、 一種用植物精油保鮮楊梅的方法,發明,2011, 蔣躍明;段學武;吳富旺;蔣國祥;屈紅霞;楊寶,專利號:201110280476.1
18 、一種安全高效的荔枝防腐方法 張丹丹;蔣躍明;段學武;吳富旺;李月標;龔亮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4-10-22 2015-03-04
19、 一種食品保鮮微膠囊及其應用 龔亮;蔣躍明;段學武;張丹丹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4-11-18 2015-03-25
20、 一種香蕉貯藏保鮮方法 蔣躍明;黃華;張丹丹;段學武;屈紅霞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3-07-18 2013-11-20
21、 一種草莓的保鮮方法 張丹丹;蔣躍明;段學武;李月標;黃梓輝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3-09-06 2014-01-01
22、 一種荔枝果實衰老起始標志基因及其應用 屈紅霞;蔣躍明;王慧;錢政江;鄺健飛;段學武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2-11-14 2013-02-27
23、 一種用焦性沒食子酸保鮮荔枝的方法 蔣躍明;敬國興;張丹丹;段學武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2-12-05 2013-03-20
24、 泡盛曲霉在發酵荔枝果皮制備槲皮素中的應用 蔣躍明;林森;張丹丹;楊寶;段學武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3-02-26 2013-06-12
25、 一種大環內酯化合物在植物霜霉病防治中的應用 徐良雄;段學武;魏孝義;薛璟花;吳萍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3-07-03 2013-09-25
26、 一種利用青海弧菌Q67檢測真菌毒素萎蔫酸的方法 蔣躍明;李靜;楊寶;屈紅霞;段學武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專利 2011-10-25 2012-06-20
已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4篇,ISPT收錄論文9篇。
發表論文:
(1) 1-Methycyclopropene extends the shelf life of ‘Shatangju’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fruit with attached leaves,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2,通訊作者
(2) Effects of short-term anoxia treatment on browning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in relation to antioxidant activity,Food Chemistry,2012,通訊作者
(3) 1-Methylcyclopropene reduces chilling injury of harvested okra (Hibiscus esculentus L.) fruit,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通訊作者
(4)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 of harvested plum fruit to oxalic acid during ripening or shelf life,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1,通訊作者
(5) Effect of pure oxygen atmosphere on antioxidant enzym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harvested litchi fruit during storage,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1,通訊作者
(6) Role of hydroxyl radical in modification of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and aril breakdown during senescence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Food Chemistry,2011,第1作者
(7)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 and 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 against citrus sour rot pathogen Geotrichum citri-aurantii in vitro and in vivo,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1,通訊作者
(8) Iron-sulfur proteins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protein-bound dinitrosyl iron complexes formed in Escherichia coli cells under nitric oxide stress,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11,第1作者
(9) Combined effects of pectic enzym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pectin polysaccharides of banana fruit,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2011,通訊作者
(10) 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the sensitivity of banana fruit slice to ethylene,Journal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0,通訊作者
(11) Physiology and quality response of harvested banana fruit to cold shock,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10,通訊作者
(12) Oxygen is required for the L-cysteine-mediated decomposition of the protein-bound dinitrosyl iron complexes,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2010,第2作者
(13) Redox Control of the DNA Damage-inducible protein DinG helicase activity via its iron-sulfur cluster,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9,第2作者
(14) Effect of low and high oxygen controlled atmosphere on enzymatic browning of litchi fruit,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2009,第1作者
(15) Reactivity of nitric oxide with the [4Fe-4S] cluster of dihydroxyacid dehydrat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Biochemical Journal,2009,第1作者
(16) 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Ethylene Synthesis and Softening of Banana Fruit Slice during Ripening,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9,通訊作者
(17) Effect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the biochem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of stored longan fruit,Journal of Food Quality,2009,通訊作者
(18) Effects of hydroxyl radical on the scission of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in vitro of banana fruit at various ripening stages,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08,通訊作者
(19) Inhibition of pure oxygen on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itchi fruit in association with energy level,Acta Horticulturae,2008,通訊作者
(20) 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disorder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maintenance of plum fruit during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Acta Horticulturae,2008,通訊作者
(21) Inhibitory effect of anthocyanin extract from seed coat of black bean on pericarp browning and lipid peroxidation of litchi fruit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2008,第1作者
(22) Modification of pectin polysaccharides during ripening of postharvest banana fruit,Food Chemistry,2008,第1作者
(23) Effect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n cellular wall disassembly of banana fruit during ripening,Food Chemistry,2008,通訊作者
(24)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anthocyanins extracted from litchi (Litchi chinenesis Sonn.) fruit pericarp tissues in relation to their role in the pericarp browning,Food Chemistry,2007,第1作者
(25) Influence of the nitric oxide donor, sodium nitroprusside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pericarp tissue of longan fruit,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07,第1作者
(26)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property of phenolics of litchi fruit in relation to pericarp browning prevention,Molecules,2007,第1作者
(27)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handling of banana fruit - Review. ,Fresh Produce,2007,第1作者
(28) Effect of nitric oxide on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 in relation to phenol metabolisms,Food Chemistry,2007,第1作者
(29) The polypheno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olong tea infusion under different drewing cond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2007,通訊作者
(30) Role of pure oxygen treatment in browning of litchi fruit after harvest. ,Plant Science,2004,第1作者
(31) Effects of pure oxygen on enzymatic browning and quality of postharvest litchi fruit.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04,第1作者
發表中文論文:
1 免疫親和柱凈化-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廣式月餅中的伏馬毒素B_1、B_2 王勇; 李蓉; 蔡先全; 張憲臣; 蔣躍明; 段學武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5-12-25
2 免疫親和凈化-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廣式蓮蓉月餅中黃曲霉毒素 王勇; 李蓉; 張憲臣; 張朋杰; 陳定虎; 蔣躍明; 段學武; 李濤濤; 胡偉文; 楊芳; 盧俊文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4-08-25
3 南方特色果蔬保鮮有了新方法 記者 馮海波 通訊員 周飛 段學武 廣東科技報 2014-04-25
4 pH值、溫度和金屬離子對endo-PG降解香蕉果膠多糖的影響 程桂平; 段學武; 蔣躍明; 何生根; 萬小榮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10-01-15
5 影響荔枝果皮褐變底物(-)-表兒茶素穩定性的因素 孫健; 蔣躍明; 彭宏祥; 李月標; 段學武; 楊寶; 尤艷麗; 宋麗麗; 程桂平 果樹學報 2010-01-10
6 NO對果實成熟衰老的調控作用及對鐵硫蛋白調節的研究 程桂平; 楊恩; 陸旺金; 屈紅霞; 蔣躍明; 段學武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9-08-13
7 能量對采后荔枝果實膜脂代謝的調控作用 易春; 屈紅霞; 蔣躍明; 段學武; 劉亭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9-08-13
7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測定幾種煲湯藥材金屬元素含量 蘇新國; 楊春燕; 段俊; 段學武; 蔣躍明 食品科學 2007-07-15
9 NO對采后龍眼常溫貯藏效果的影響 段學武; 鄒如意; 蔣躍明; 尤艷莉; 李月標; 屈紅霞 食品科學 2007-02-15
10 高氧對果蔬采后生理影響研究進展 段學武; 蔣躍明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05-12-30
11 NO和N_2O與采后園藝作物的保鮮 宋麗麗; 段學武; 蘇新國; 蔣躍明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5-02-20
12 純氧對荔枝果實貯藏期間果皮褐變和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段學武; 蔣躍明; 蘇新國; 宋麗麗; 李月標; 林文彬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04-12-30
13 荔枝果皮過氧化物酶的純化及部分酶學性質研究 龐學群; 段學武; 張昭其; 徐鳳彩; 季作梁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04-10-30
14 PEG誘導水分脅迫下喜旱蓮子草的生理適應性 許凱揚; 葉萬輝; 段學武; 蘇新國; 徐志防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4-06-25
15 黃皮果實采后呼吸特性及品質變化 屈紅霞; 蔣躍明; 李月標; 林文彬; 蘇新國; 段學武 亞熱帶植物科學 2003-09-30
16 Agrocer DCX-28提高龍眼和香蕉的保鮮效果 許德成; 段學武 福建農業科技 2003-08-25
17 荔枝采后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與花色素苷酶活性變化 張昭其; 龐學群; 段學武; 季作梁 中國農業科學 2003-08-20
17 乙醇和乙醛在采后園藝作物保鮮中的作用 段學武; 蔣躍明; 張昭其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3-06-20
19 一氧化二氮處理提高香蕉保鮮效果 段學武; 蔣躍明; 李月標; 張昭其 食品科學 2003-04-30
20 1-MCP處理對辣椒常溫貯藏效果的影響 黃雪梅; 張昭其; 段學武 中國蔬菜 2003-01-18
21 冷激處理對香蕉后熟軟化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 段學武; 龐學群; 張昭其; 季作梁 園藝學報 2002-08-30
22 冷激對采后香蕉幾個與耐熱性有關的生理指標的影響 張昭其; 段學武; 龐學群; 季作梁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2-08-20
23 冷激處理對香蕉高溫下生理變化的影響 段學武; 季作梁; 龐學群; 張昭其 熱帶作物學報 2002-06-15
24 冷激處理對香蕉保鮮效果的影響 段學武; 張昭其; 季作梁; 龐學群 食品科學 2002-05-30
25 果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張昭其; 段學武; 陸旺金 生命科學 2002-04-15
26 荔枝果皮褐變過程中花色素苷含量的變化及測定 張昭其; 龐學群; 段學武; 季作梁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2-01-30
27 乙烯與1-甲基環丙烯對荔枝采后果皮褐變的影響 龐學群; 張昭其; 段學武; 季作梁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1-10-30
28 PG酶與果實的成熟軟化 段學武; 張昭其; 季作梁 果樹學報 2001-08-30
29 氧化還原物質對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穩定性的影響 龐學群; 張昭其; 段學武; 季作梁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1-04-30
30 pH值和溫度對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穩定性的影響 龐學群; 張昭其; 段學武; 季作梁 園藝學報 2001-04-30
31 草菇低溫貯藏及有關生理變化研究 段學武; 龐學群; 張昭其 熱帶作物學報 2000-10-20
榮譽獎勵:
1、獲得2008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園藝產品采后品質的調控機制,A03-0-1-02-R04,個人排名第4。
2、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
3、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4、2011年廣東專利獎優秀獎,一種沙糖桔復合保鮮劑,2011-2-34-R02,個人排名第2。
5、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杰出科研人才獎。
6、肇慶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7、入選2014年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8、獲得“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榮譽稱號。
9、曾獲科學中國人(2013)年度人物。
10、廣州專利優秀獎等多項。
學術交流:
1 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 2009-08-13
心共“果蔬”一片丹
——記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博士生導師段學武研究員
從華南農業大學到中科院,從以色列農業研究組織的訪問學者到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博士后;從國內的積極進取到國外的豐富歷練,再到復又回到祖國的躊躇滿志,進取在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和貯運保鮮技術研究工作的段學武,不斷用積極的心態和創新的智慧來詮釋成長的價值。
寒來暑往、春華秋實,當年意氣風發的求學者早已具備了“到中流擊水”的科研豪情,而他身后的學養、淵博的學識和大無畏的科學精神,更使他具有了能夠超越自我、超越局限的勇氣;如今的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也為這名青年科學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科技改變生活,生活因科技而美好。
當今世界,能帶來美好生活的科學技術,不僅是你我他美好生活的保證,還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未來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才能在方方面面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而只有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貫徹到各個產業、行業和地區,才能在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國家。
積極淬煉勇攀登
如今已經是博士生導師的段學武,有著豐富的求學和科研經歷。曾在美國和以色列留學。現主要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和貯運保鮮技術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優秀青年基金1項、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優秀青年科技專項1項、國際科學基金(IFS)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市級科技計劃2項等,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項目(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3項。
段學武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著8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余篇,多篇論文發表在生物化學、食品科學、園藝等國際核心學術期刊);申請國際PCT專利2項和美國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20項(其中13項已獲授權);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廣東專利獎優秀獎、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獎、中國食品產業產學研創新發展杰出科研人才獎和市級科學技術三等獎各1項。已培養博士生2名,碩士生4名。
創新不息結碩果
段學武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果蔬貯運保鮮技術。近十年來,在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人才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段學武研究員在果實采后衰老和品質劣變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主要包括:1、果實衰老和品質劣變過程中蛋白氧化修復機制;2、NO對生物體內鐵硫蛋白亞硝基化作用及其修復機制;3、NO調控果實衰老和品質劣變的作用機理;4、細胞壁多糖調節和非酶促降解在果實質地劣變中的作用及方式;5、采后果實能量代謝與褐變機理。由于段學武在園藝作物采后生物學領域取得的科研成就,他獲得了2013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是對他科研成績的最大肯定。
科研創新成果,只有緊貼實踐應用,并切實轉化成社會效益,才能實現價值。段學武始終懷著一顆對科學無比熱愛的心,不斷地開拓眼界和科研思路。其參加的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經歷讓他具備了開拓創新的魄力,也讓他懂得了一個科研工作者的社會價值和使命。
科技與產業完美融合,這是科學研究的起點也是終極目標。循著這樣的思路,段學武的科研之路多了更多的社會思考,也多了更多的創新靈感。
創新智慧 破解果蔬貯運保鮮難題
對于果蔬來說,對日常的老百姓而言,最關注的就是是否新鮮。而從田間地頭走到廚房,果蔬一般都會歷經很多周折,也會花去一定的時間。這些周折和時間,讓果蔬失去了應有的新鮮。為此,果蔬貯運的保鮮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作為該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段學武的科研視角并沒有回避這個現實難題,他潛心研究,用創新的思路和技術,在果蔬貯運保鮮的難題上,不斷取得突破。在荔枝、柑桔、楊梅、香蕉、芒果、木瓜、葡萄、菜心、黃秋葵等果蔬的貯運保鮮上研發了系列功能性保鮮劑并創新了多項保鮮技術。
荔枝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水果之一,但采后物流保鮮技術的相對落后,致使采后損失高達20%以上,經濟損失巨大。而且我國荔枝出口量占產量的比例很低,大部分年份在0.4%-0.7%之間。當前限制荔枝長時間、遠距離流通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低溫物流技術的不配套。目前,經常規技術處理的荔枝在低溫下物流期限為25天左右,好果率在90%以上,能基本保持原有的色澤和風味;經二氧化硫熏蒸和浸酸處理并結合冰溫貯藏,荔枝果實在低溫下物流期限為35天左右,但果實在貯藏后期已失去原有的色澤和風味。因此,常規冷鏈技術很難使荔枝果實低溫物流期限突破30天,這限制了荔枝果實出口貿易。段學武研究員研發的綜合保鮮技術能使荔枝冷鏈物流期限突破40天,可以較好解決荔枝果實出口和長距離北運問題,顯著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可以緩解外界因素(如天氣因素、市場供求量)對荔枝銷售所造成的影響,這項技術獲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3項(專利號:ZL201101280372.0,ZL201110280077.5和ZL201110280521.3)。
楊梅為我國另一特產水果,具有較高的營養和保健價值。然而,楊梅果實成熟于高溫多雨季節,采后呼吸旺盛,貯藏和運輸十分困難,常溫貨架期僅有2~3天。據段學武介紹,腐爛是楊梅果實采后品質劣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采后腐爛是楊梅果實保鮮的主要技術難點之一。傳統的保鮮方法主要有低溫貯藏、氣調保鮮、化學藥劑等,但均存在保鮮效果不佳、操作復雜或需要較高的設備投資等缺點。為了解決楊梅的貯運保鮮問題,段學武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論研究做基礎,致力于安全高效而又簡單易行的楊梅保鮮技術的研發。經過反復的實驗和不斷的摸索,2011年,段學武終于發明了一種安全高效的楊梅貯藏保鮮方法(專利號:ZL201110280081.1),它能夠有效抑制楊梅果實腐爛、保持果實品質,果實在低溫下貯藏一個月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品質,好果率95%以上,并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柑桔綜合保鮮技術也是段學武致力于創新的研究方向之一。柑桔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我國為世界柑桔第一生產大國。在我國有一些品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地區性品種如沙糖桔、南豐蜜桔等,它們年產量在400萬噸以上,這類小果類寬皮橘皮薄、糖含量高,不耐貯藏,采后損失率高達20-50%,每年經濟損失巨大。這些果實是柑桔類中保鮮技術要求最高的種類,當前針對這類柑桔的采后處理技術缺乏。段學武研究員根據這類果實的采后生物學特性,成功研發出了多種小果寬皮桔類保鮮技術,包括小果類專用果蠟(專利號:ZL200810027606.9)、柑桔帶葉保鮮技術(專利號:ZL201010542277.9)和柑桔酸腐病防治技術(專利號:ZL201010542279.8和ZL201010542278.3)。其中小果類專用果蠟獲2011年廣東省專利優秀獎,酸腐病防治技術申請國際PCT和美國專利各1項。這些技術單項或綜合運用顯著降低了沙糖桔等小果類柑桔的采后損失,保持果實較好的品質。目前這些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廣東柑桔主產區。
致力于產業發展 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任何一項創新成果,只有轉化成經濟效益,并為人們生活帶來改善,才是科學研究最根本的宗旨。這也是科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段學武循著這樣的思路,當其在國內首次研發出了具有帶葉保鮮功能的柑桔保鮮劑后,就致力于將該技術成功孵化并實現產業化。
據段學武介紹,該保鮮劑已獲生產許可,并成功推向市場,現已廣泛應用于廣東省柑桔主產區,該保鮮劑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廣東水果采后技術水平。2008年至今,共保鮮柑桔50余萬噸,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5億元以上,為增加農民收入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于段學武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中做出的成績,他獲得了2012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獎“先進科技特派員”稱號。
將個人價值融入到社會價值當中,把社會所需作為自己科研奮斗的目標,段學武不斷地把自己的科研智慧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科研價值,造福著社會。
這是一個以實力求得尊嚴和發展的時代。段學武胸懷科研,立志要將先進的科研課題和成果帶給人民;而在他內心深處,向前發展,用科研成果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始終是他矢志不移的堅定目標。
來源 :海峽科技與產業 2013年12期
科研瓜熟蒂落 果香歷久彌新
--記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段學武研究員
摘 要: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里寫到:“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遙想當年,楊貴妃在山頂眺望花團錦簇的長安城,城們次第而開,一匹快馬絕塵而至,送來產自南越的新鮮荔枝。紅顏一笑,卻無人問津這新鮮的荔枝經歷了怎樣艱難的長途跋涉。這首詩諷刺了當權者的昏庸無道,然而也從側面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困擾人們很久的問題,也就是園藝作物采后貯運保鮮的難題。
來源:《中國科技成果》2012年 第23期
科技守住果蔬香
果蔬貯運自古以來便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曾有名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或許是人們對于園藝作物采摘后貯運問題的最早印象了。隨著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于果蔬新鮮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縱使地域跨度增加,而“一騎紅塵”的接力賽早已被科技所取代。然而,在這場與時間的較量中,科學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博士生導師段學武研究員便是長年奮戰在貯運保鮮技術研究領域并推動技術發展的一名創新科學家。十余年攀行在園藝作物貯運保鮮的路上,他苦心經營,步步生花,用雙腳趟出了一條滿溢著果蔬芳香的科技創新之路,用眾多的專利成果作為他對百姓生活與祖國科技發展的最好獻禮。求真求識積淀技術實力對于段學武而言,科研是一條向上攀登的路,求知是引領他向上的階梯。1994年,段學武考入華南農業大學,就讀園藝系;199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學業,拿到學士學位。之后的三年,他繼續在華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從2001年在中國科學院院華南植物研究所農業及資源植物研究中心深造,2004獲得博士學位。2004年5月到12月間 ...
資料更新中……
來源: 《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