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勇,青年研究員,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PI、博士生導師。
2010年畢業于愛荷華州立大學(美)獲得博士學位。2010-2014年在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以簡單的動物秀麗線蟲C. elegans為模式研究環境脅迫反應和神經發育機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Cell reports、Elife、PLOS genetics、Genetics等雜志。2014年加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9年畢業于江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并獲得動物學(分子生態)碩士學位,期間獲得中科院地奧獎學金,隨后進入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光激活分子在腫瘤治療中機理和效果。
2005年他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攻讀遺傳學博士學位,期間獲得生物技術助學金,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后研究。
2010-2014年在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以簡單的動物秀麗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為模式研究環境脅迫反應和神經突觸結構的維持分子機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EMBO J、PLOS pathogens、Genetics等雜志。
2014年加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并入選為“青年QR”。
招生招聘:
歡迎對神經發育和神經疾病有興趣的有遠大志向的研究生、博士后和科研人員加入。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邵志勇老師課題組2015年招聘1名科研助理
崗位描述:青年*人邵志勇課題組科研助理
招聘條件及要求:
神經系統的結構的形成和維持是動物一切神經相關活動包括感知、記憶、思維、行為等的基礎。本實驗室以簡單的模式生物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神經系統結構的形成與維持以及神經結構障礙對神經系統功能的影響,重點研究神經元間突觸連接的形成與維持(參考ShaoZ,etal.2013Cell)。秀麗線蟲僅有302個神經元,7000個突觸連接,因此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研究突觸結構和功能的模型。因工作需要,現需招聘科研助理1名。
1.有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
2.工作責任心強,踏實嚴謹,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3.具有生物學或相關領域的學士以上學位。
4.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5.具有以下條件的優先考慮:發表過SCI論文或秀有麗線蟲研究經驗。
使用方式:租賃制
聯系方式:
聯系人:邵志勇聯系電話:021-54237762
聯系地址:東安路131號明道樓1016
Email:shaozy@fudan.edu.cn
研究方向
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發育和維持過程中的作用和相關神經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究
動物(包括人和簡單的秀麗線蟲)的行為都是由神經環路調控。神經環路中,神經元通過突觸和它們的靶細胞交流信息。神經元是如何選擇特定的靶細胞,特定細胞部位(在胞體、樹突的近端還是遠端)形成突觸?此外,很多突觸是在發育早期形成并終身維持。這些早期形成的突觸的空間位置在動物后期發育和成年后是如何維持?如果突觸形成或維持出現問題后,動物的行為將會受到什么影響?我們用簡單的模式動物秀麗線蟲C. elegans來研究上面的問題。因為秀麗線蟲的神經系統非常簡單,只有302個神經元,7000個突觸連接。并且,所有的連接都用電鏡重建。秀麗線蟲是透明的動物,可以用各種熒光和光遺傳工具研究單個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另外,秀麗隱桿線蟲是一種非常好的遺傳工具。很多基因和信號途徑在人和秀麗線蟲中是保守的,因此研究這些保守基因和信號通路可為我們了解人類的神經發育和發病機理提供重要線索。
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在《細胞》(Cell)、《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遺傳學》(Genetics)、《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雜志》(EMBO J)等國際有影響的雜志上發表高質量的文章多篇,這些文章被《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細胞》、《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神經元》(Neuron)、《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等專業領域的頂級學術雜志引用達200多次。
代表性論文 :
1. Wang M, Witvliet D, Wu M, Kang L, Shao Z* (2021). Temperature regulates synaptic subcellular specificity mediated by inhibitory glutamate signaling. PLoS Genet. 17(1):e1009295
2. Fan J#, Ji T#, Wang K#, Huang J, Wang M, Manning L, Dong X, Shi Y, Zhang X, Shao Z*, Colón-Ramos DA*.(2020). A muscle-epidermis-glia signaling axis sustains synaptic specificity during allometric growth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life. 9: e55890
3. Dong X, Jin S, Shao Z*(2020). Glia Promote Synaptogenesis through an IQGAP PES-7 in C. elegans. Cell Rep. 30(8):2614-2626.e2
4. Shi Y, Li Q, Shao Z*(2018). Wnts Promote Synaptic Assembly Through T-Cell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Front Mol Neurosci. 11:194
5. Shao Z, Watanabe S, Christensen R, Jorgensen EM, Colón-Ramos DA* (2013). Synapse location during growth depends on glia location. Cell. 154: 337–350
6. Christensen R, Shao Z, Colón-Ramos DA (2013) The cell biology of synaptic specificity during development.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3(6): 1018-1026
7. Park EC, Ghose P, Shao Z, Ye Q, Kang L, Xu XS, Powell-Coffman JA, Rongo C (2012) Hypoxia regulates glutamate receptor trafficking through an HIF-independent mechanism. EMBO Journal, 31: 1379-1393
8. Shao Z*, Zhang Y*, Ye Q, Saldanha JN, and Powell-Coffman JA (2010) C. elegans SWAN-1 Binds to EGL-9 and Regulates HIF-1- Mediated Resistance to the Bacterial Pathoge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PLOS Pathog, 6(8): e1001075 (* contributed equally)
9. Shao Z, Zhang Y, and Powell-Coffman JA. (2009) Two Distinct Roles for EGL-9 in the Regulation of HIF-1-Mediated Gene Express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netics, 183(3):821-829
榮譽獎勵:
1、入選中組部2014年“青年*人”計劃。
學術交流與報告:
多次在國際和美國國內的學術會議中做相關的學術報告,2014年還被邀請為神經發育高攀研討會(Gorden Research Seminar)主持人之一。
走在摘取科學研究“皇冠上的明珠”的路上
——記國家“青年QR計劃”特聘專家、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邵志勇
2013年,美國政府宣布啟動歷時12年的腦計劃(BRAIN:Brain Research through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研究,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人腦科學研究的新熱潮。人腦科學研究在發達國家被稱為科學研究“皇冠上的明珠”,本文的主角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邵志勇正走在摘取這顆明珠的路上。邵志勇1999年從江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后,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在這里獲得動物學(分子生態)碩士學位,期間獲得中科院地奧獎學金,隨后進入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光激活分子在腫瘤治療中機理和效果。2005年他赴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攻讀遺傳學博士學位,期間獲得生物技術助學金,2010年博士畢業后在耶魯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后研究。在國外學習、工作期間,邵志勇的研究方向神經突觸形成和維持和動物的脅迫(主要是低氧)反應的分子機理。他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廣泛... (本文共1頁)
來源: 《海峽科技與產業》2015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