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軍,男,博士,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主要從事先進復合材成型機理與制造工程、功能復合材料設計與制造工程、智能制造等領域理論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
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0余項,省部科研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SCI收錄50余篇。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指導博士生13人、碩士研究生26人。。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6年9月-2008年6月,西北工業大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0年7月-2004年7月,西北工業大學學生輔導員。
2006年5月-2011年5月,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講師。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2011年5月-2017年5月,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
2017年5月-至今,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
2016年1月-2018年1月,航空工業西飛,在站博士后。
2017年12月-2020年5月,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院長。
2020年5月-2021年8月,西北工業大學工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2021年8月-至今,西北工業大學工訓中心主任。
學術兼職:
1、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與工程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
2、國家級機械基礎與航空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3、科技部第六次國家技術預測專委會委員。
4、中國創客教育基地聯盟副理事長。
5、西北工程訓練研究會理事長。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
7、海軍裝備價格專家。
8、土木工程學會防護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9、國際復合材料領域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omposites:part A》、《composites:part B》、《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J Mater Sci》等審稿專家。
10、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中國材料與器械理事會、國際先進材料與制造工程學會、中國航空學會理事。
主講課程:
飛行器零件成形技術、先進復合材料制造技術、復合材料結構分析與成型原理。
培養研究生情況:
指導博士生13人、指導碩士研究生26人。
教學成果:
1.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陜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2.主持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類項目 3 項。
3.主持教育部新工科項目1項,主持陜西省教學改革重點攻關項目1項、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各1項。
4.建成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陜西省虛擬仿真金課2門,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項。
5.主編專業核心課程系列化規劃教材,獲批國家級規劃教材 2 部,陜西省教材二等獎 1 項。
6.發表教學改革論文10篇,其中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 CSSCI 期刊類文章 5 篇。
7.畢業學生中擔任副總師以上 20 余人,航空航天重點型號立功者超 40 人次。
8.2020年,獲評寶鋼優秀教師獎。
9.2022年,獲評陜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招生信息
喜歡的學生類型:踏實勤奮、聰慧睿智,愿意與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共攀科研高峰!
招生方向:先進復合材料成型工藝及裝備(屬精密成型技術及裝備方向)、功能復合材料設計與制造工程(屬精密成型技術及裝備方向),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屬復雜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招生類別: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碩士和航空工程碩士。
主要研究方向:
1、先進復合材成型機理與制造工程。圍繞航空、航天及民用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制備過程中的基礎科學和工程問題展開系統研究。包括先進成型工藝機理、成型過程模擬、破壞行為與控制等。
2、功能復合材料設計與制造工程。圍繞材料的功能化、智能化和高性能保障技術開展系統研究。包括宏微觀結構設計、界面控制理論、功能材料設計等。
3、智能制造與制造業信息化。圍繞制造物聯技術、知識工程、制造過程與信息集成中的基礎科學和工程問題展開系統研究。包括物聯識別與控制、知識建模與仿真、信息流程控制與系統集成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和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等國家級項目10余項,陜西省13115科技示范工程、陜西省科技重大專項、航空基金、航天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企業技術攻關類項目15項,部分代表性項目如下。
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06BA50220,實施周期:2006-2010。
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12BA12B04,實施周期:2012-2016。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1005185,實施周期:2012-2015。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1573148,實施周期:2016-2019。
5、民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2004AA413020,實施周期:2004-2008。
6、民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飛機制造XX-2007,實施周期:2008-2012。
7、軍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B0620060XXX,實施周期:2006-2010。
8、軍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XX設計制造-2007,實施周期:2007-2011。
9、軍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2022-JC -XX,實施周期:2022-2025。
10、軍口國家級項目,項目編號:XXX -XX,實施周期:2022-2026。
科研成果:
1、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50余篇(一區20余篇)。出版技術專著2部。
2、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件。實用新型專利9件,授權軟件著作權3項。參與和主編航空標準2項。
3、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陜西省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4、獲批陜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
5、獲批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 。
6、2012年,榮獲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稱號。
7、2020年,榮獲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
主要成就:
各類型機翼是軍民用飛機的關鍵重要結構件,承載著飛機起飛、巡航、降落階段的核心載荷,其制造精度和外形精度直接影響著飛機的飛行性能。受控于材料變形的復雜性,結構缺陷和型面精度控制一直是各類航空器結構制造的重、難點技術,特別是航空航天裝備結構大型化、集成化和高承載的要求不斷提升,翼類結構的高精度制造一直是制約航空航天裝備發展的主要難題。帶領團隊,歷經十余年,以圍繞系列軍民機的科研任務為依托,通過理論創新、技術突破、裝備研發和工程應用,打破了國外封鎖,解決了各型號軍民用飛機的研制難題。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獲評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稱號。
發明公開:
[1]蔣建軍, 李政道, 趙琪, 李玉軍, 龔海洋, 賀顯軍. 一種碳纖維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溶劑法回收設備[P]. 陜西省: CN118321323A, 2024-07-12.
[2]蔣建軍, 司衍鵬, 李玉軍, 閆恩瑋. 一種基于面內拉力和溫度的干纖維預成型厚度預測方法[P]. 陜西省: CN117669327A, 2024-03-08.
[3]李晴宇, 蔣建軍, 楊國宇, 王永康, 劉權, 李政道, 田源. 一種改性聚氨酯吸波漿料和蜂窩吸波材料及其制備方法[P]. 陜西省: CN117106198A, 2023-11-24.
[4]司衍鵬, 李玉軍, 劉琦, 蔣建軍. 一種用于干纖維預成型厚度控制的溫壓參數確定方法[P]. 陜西省: CN116150984A, 2023-05-23.
[5]趙琪, 蔣建軍, 李政道, 王少哲. 一種廢舊碳纖維雙馬樹脂基復合材料快速降解回收方法[P]. 陜西省: CN115785521A, 2023-03-14.
[6]程龍, 李玉軍, 徐小偉, 陳俊臻, 蔣建軍. 一種碳纖維織物高保真單胞模型建立方法[P]. 陜西省: CN115130360A, 2022-09-30.
[7]趙琪, 蔣建軍, 王少哲, 姚旭明. 回收碳纖維增強雙馬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方法[P]. 陜西省: CN114736425A, 2022-07-12.
[8]陳俊臻, 程龍, 蔡冠雄, 李玉軍, 蔣建軍. 一種變試樣尺寸、變沖擊點和變邊界條件的落錘沖擊夾具[P]. 陜西省: CN114112737A, 2022-03-01.
[9]蔣建軍, 安樂, 趙琪, 陳俊臻, 李傳兵, 楊國宇, 胡毅. 溫和條件下回收環氧樹脂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P]. 陜西省: CN112876734A, 2021-06-01.
[10]趙琪, 蔣建軍, 安樂, 胡毅. 胺類固化環氧樹脂基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常壓溶劑回收方法[P]. 陜西省: CN111793246A, 2020-10-20.
[11]張靈靜, 蔣建軍, 趙琪, 陳星, 胡毅, 李傳兵, 楊國宇, 陳樺. 快速高效回收高性能樹脂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P]. 陜西省: CN110172177A, 2019-08-27.
[12]蔣建軍, 王林文, 鄧國力, 陳星, 趙琪, 陳俊臻. 用于保證復材帶筋壁板變厚度蒙皮和筋條型面形狀的軟模輔助成型方法[P]. 陜西省: CN109986805A, 2019-07-09.
[13]蔣建軍, 趙琪, 鄧國力, 張靈靜, 胡毅, 高新宇, 陳星, 王林文. 熱固性樹脂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在溫和條件下的回收方法[P]. 陜西省: CN109749124A, 2019-05-14.
[14]蔣建軍, 胡毅, 陳星, 鄧國力, 王林文, 任恩毅, 高新宇, 張靈靜. 一種基于VARTM的小型機翼整體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P]. 陜西: CN108995246A, 2018-12-14.
[15]蔣建軍, 胡毅, 陳星, 張靈靜, 任恩毅, 王林文, 高新宇, 鄧國力. 一種變截面工字型加筋壁板結構件的成型模具[P]. 陜西: CN108928014A, 2018-12-04.
[16]蔣建軍, 胡毅, 鄧國力, 陳星, 王林文, 任恩毅, 高新宇. 一種基于VIMP的J型帶筋壁板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P]. 陜西: CN108715040A, 2018-10-30.
[17]蔣建軍, 蘇洋, 鄧國力, 高新宇, 陳星, 徐楚朦. 一種適用于VARI的C型帶筋壁板復合材料的成型模具及方法[P]. 陜西: CN106903905A, 2017-06-30.
[18]蔣建軍, 蘇洋, 陳星, 鄧國力, 高新宇, 徐楚朦. 一種纖維織物面內滲透率的測量方法及測量系統[P]. 陜西: CN106872333A, 2017-06-20.
[19]蔣建軍, 徐楚朦, 郭強, 周林超, 蘇洋, 鄧國力. 一種功能化碳纖維的制備方法[P]. 陜西: CN106283600A, 2017-01-04.
[20]蔣建軍, 郭強, 周林超, 蘇洋, 徐楚朦, 鄧國力. 一種碳纖維等離子體處理涂覆納米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6283601A, 2017-01-04.
[21]蔣建軍, 郭強, 周林超, 蘇洋, 徐楚朦, 陳星. 一種碳纖維的表面改性方法[P]. 陜西: CN106245319A, 2016-12-21.
[22]蔣建軍, 郭強, 徐楚朦, 周林超, 蘇洋, 姚旭明. 一種碳纖維等離子體接枝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6192363A, 2016-12-07.
[23]蔣建軍, 蘇洋, 周林超, 郭強, 徐楚朦, 姚旭明. 一種纖維織物厚向穩態滲透率的測量方法及測量系統[P]. 陜西: CN105954169A, 2016-09-21.
[24]蔣建軍, 郭強, 周林超, 徐楚朦, 蘇洋, 姚旭明. 一種溫和條件下的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回收方法[P]. 陜西: CN105906836A, 2016-08-31.
[25]蔣建軍, 蘇洋, 周林超, 郭強, 徐楚朦, 姚旭明. 適用于RTM的T型帶筋壁板復合材料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P]. 陜西: CN105881933A, 2016-08-24.
[26]蔣建軍, 周林超, 姚旭明, 郭強, 蘇洋, 徐楚朦. 一種實驗級RTM恒壓注射系統及恒壓注射的方法[P]. 陜西: CN105711113A, 2016-06-29.
[27]姚旭明, 蔣建軍, 周林超, 徐楚朦, 鄧超, 蘇洋. 酸化輔助電泳沉積引發氧化石墨烯沉積改性碳纖維的方法[P]. 陜西: CN105696312A, 2016-06-22.
[28]蔣建軍, 姚旭明, 周林超, 鄧超, 徐楚朦, 蘇洋. 一種碳纖維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5696313A, 2016-06-22.
[29]鄧超, 蔣建軍, 方良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碳纖維等離子體接枝碳納米管的表面改性方法[P]. 陜西: CN103321034A, 2013-09-25.
[30]鄧超, 蔣建軍, 方良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碳纖維等離子體接枝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3321035A, 2013-09-25.
[31]鄧超, 蔣建軍, 方良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使用超聲波增強的碳纖維表面電化學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3321036A, 2013-09-25.
[32]蔣建軍, 方良超, 鄧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正交非織造三維矩形織物滲透率的確定方法[P]. 陜西: CN102937561A, 2013-02-20.
[33]蔣建軍, 鄧超, 方良超, 史景文. 一種超聲波增強的碳纖維表面液態化學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2851940A, 2013-01-02.
[34]蔣建軍, 鄧超, 方良超, 史景文. 碳纖維等離子體處理涂覆納米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 CN102839534A, 2012-12-26.
[35]蔣建軍, 方良超, 鄧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單向纖維束有效毛細半徑的獲取方法[P]. 陜西: CN102840843A, 2012-12-26.
[36]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一種連續纖維束軸向穩態滲透率的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P]. 陜西: CN102692369A, 2012-09-26.
[37]史景文, 王俊彪, 蔣建軍, 張春元. 多錐度深孔加工檢測裝置[P]. 陜西: CN102679855A, 2012-09-19.
[38]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實驗級RTM單組份注射裝置[P]. 陜西: CN102626993A, 2012-08-08.
[39]王芳, 史景文, 蔣建軍, 王俊彪, 曾東子, 方良超, 鄧超. 一種用于方形薄壁平板件RTM單向注射成形的裝置及方法[P]. 陜西: CN102602010A, 2012-07-25.
[40]康永剛, 王仲奇, 蔣建軍, 郭飛燕, 楊勃, 張遠遠, 陳文紅. 一種外前襟翼定位器[P]. 陜西: CN102554821A, 2012-07-11.
[41]王仲奇, 楊勃, 康永剛, 蔣建軍, 郭飛燕, 常正平, 龍昌鵬. 一種翼肋裝配定位裝置[P]. 陜西: CN102554828A, 2012-07-11.
[42]曾東子, 蔣建軍, 王俊彪. 一種建立圓柱形玻璃毛細管內靜態接觸角預測模型的方法[P]. 陜西: CN102507389A, 2012-06-20.
發明授權:
[1]趙琪, 蔣建軍, 王少哲, 姚旭明. 回收碳纖維增強雙馬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方法[P]. 陜西省: CN114736425B, 2024-02-09.
[2]陳俊臻, 程龍, 蔡冠雄, 李玉軍, 蔣建軍. 一種變試樣尺寸、變沖擊點和變邊界條件的落錘沖擊夾具[P]. 陜西省: CN114112737B, 2023-08-22.
[3]姜釗, 李鵬, 蔣建軍, 陳岱岱, 李海威, 張翼, 虞益挺, 胡曉東, 蘇靜燕. 均衡電路、均衡控制方法與充電機[P]. 浙江省: CN116131417B, 2023-08-01.
[4]張靈靜, 蔣建軍, 趙琪, 陳星, 胡毅, 李傳兵, 楊國宇, 陳樺. 快速高效回收高性能樹脂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P]. 陜西省: CN110172177B, 2022-06-10.
[5]蔣建軍, 周林超, 姚旭明, 郭強, 蘇洋, 徐楚朦. 一種實驗級RTM恒壓注射系統及恒壓注射的方法[P]. 陜西省: CN105711113B, 2017-10-10.
[6]蔣建軍, 蘇洋, 周林超, 郭強, 徐楚朦, 姚旭明. 適用于RTM的T型帶筋壁板復合材料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P]. 陜西省: CN105881933B, 2017-10-10.
[7]蔣建軍, 方良超, 鄧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單向纖維束有效毛細半徑的獲取方法[P]. 陜西省: CN102840843B, 2014-10-15.
[8]王仲奇, 楊勃, 康永剛, 蔣建軍, 郭飛燕, 常正平, 龍昌鵬. 一種翼肋裝配定位裝置[P]. 陜西省: CN102554828B, 2014-07-16.
[9]史景文, 王俊彪, 蔣建軍, 張春元. 多錐度深孔加工檢測裝置[P]. 陜西省: CN102679855B, 2014-07-16.
[10]蔣建軍, 方良超, 鄧超, 史景文, 王俊彪. 一種正交非織造三維矩形織物滲透率的確定方法[P]. 陜西省: CN102937561B, 2014-07-02.
[11]蔣建軍, 鄧超, 方良超, 史景文. 碳纖維等離子體處理涂覆納米石墨烯的表面改性的方法[P]. 陜西省: CN102839534B, 2014-06-11.
[12]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一種連續纖維束軸向穩態滲透率的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P]. 陜西省: CN102692369B, 2014-06-11.
[13]王芳, 史景文, 蔣建軍, 王俊彪, 曾東子, 方良超, 鄧超. 一種用于方形薄壁平板件RTM單向注射成形的裝置及方法[P]. 陜西省: CN102602010B, 2014-05-14.
[14]康永剛, 王仲奇, 蔣建軍, 郭飛燕, 楊勃, 張遠遠, 陳文紅. 一種外前襟翼定位器[P]. 陜西省: CN102554821B, 2014-02-26.
[15]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實驗級RTM單組份注射裝置[P]. 陜西省: CN102626993B, 2014-02-05.
[16]曾東子, 蔣建軍, 王俊彪. 一種建立圓柱形玻璃毛細管內靜態接觸角預測模型的方法[P]. 陜西省: CN102507389B, 2013-10-09.
[17]張輝輝, 蔣建軍, 劉磊, 王永軍. 一種導軌校形裝置[P]. 陜西省: CN101817036B, 2011-09-14.
實用新型:
[1]鄧超, 郭瀕鴻, 蔣超, 蔣建軍. 一種可拆分組合式桌椅[P]. 陜西: CN202842898U, 2013-04-03.
[2]鄧超, 郭瀕鴻, 蔣超, 蔣建軍. 一種轉環式鑰匙鏈[P]. 陜西: CN202842550U, 2013-04-03.
[3]鄧超, 郭瀕鴻, 蔣超, 孫博凡, 蔣建軍. 一種新型簡易垃圾袋架[P]. 陜西: CN202743824U, 2013-02-20.
[4]史景文, 王俊彪, 蔣建軍, 張春元. 多錐度深孔加工檢測裝置[P]. 陜西: CN202614203U, 2012-12-19.
[5]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一種連續纖維束軸向穩態滲透率的測量裝置[P]. 陜西: CN202599794U, 2012-12-12.
[6]蔣建軍, 曾東子, 史景文, 王俊彪, 王芳, 方良超, 鄧超. 實驗級RTM單組份注射裝置[P]. 陜西: CN202573003U, 2012-12-05.
[7]康永剛, 王仲奇, 蔣建軍, 郭飛燕, 楊勃, 張遠遠, 陳文紅. 一種外前襟翼定位器[P]. 陜西: CN202572193U, 2012-12-05.
[8]王仲奇, 康永剛, 蔣建軍, 郭飛燕, 楊勃, 龍昌鵬. 一種翼肋裝配定位裝置[P]. 陜西: CN202572212U, 2012-12-05.
[9]王芳, 史景文, 蔣建軍, 王俊彪, 曾東子, 方良超, 鄧超. 一種用于方形薄壁平板件RTM單向注射成形的裝置[P]. 陜西: CN202480383U, 2012-10-10.
教材專著:
1、《制造企業信息分類編碼體系》,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3;
2、《樹脂基復合材料成型原理與工藝》,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5。
3、《機械制造基礎及實踐》(國際制造業經典譯叢),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9。
4、《工程實踐教學系列叢書》(總主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2025。
發表英文論文:
[1]Zhao Qi; An Le; Li Chuanbing; Zhang Lingjing; Jiang Jianjun; Li Yujun.Environment-friendly recycling of CFRP composites via gentle solvent system at atmospheric pressure.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224:109461
[2]Hu Yi; Pang Shaojie; Li Jialiang; Jiang Jianjun; Papageorgiou Dimitrios G..Enhance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MXene/CF composites via low content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 2022, 237:109871.
[3]Hu, Yi; Pang, Shaojie; Yang, Guoyu; Yao, Xuming; Li, Chuanbing; Jiang, Jianjun*; Li, Yujun*.MXene modified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ased on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22, 150: 111761.
[4]Chen, Xing; Pu, Jie; Hu, Xuhui; Yao, Yuechao; Dou, Yibo; Jiang, Jianjun*; Zhang, Wenjing*.Janus Hollow Nanofiber with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y.Small, 2022, 18(16): 2200578.
[5]Yang, Guo-Yu; Wang, Shao-Zhe; Sun, Hong-Tai; Yao, Xu-Ming; Li, Chuan-Bing; Li, Yu-Jun; Jiang, Jian-Jun.Ultralight, Conductive Ti3C2Tx MXene/PEDOT:PSS Hybrid Aerogel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Dominated by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48), 57521-57531
[6]Li, Chuan-Bing; Li, Yu-Jun; Zhao, Qi; Luo, Yue; Yang, Guo-Yu; Hu, Yi; Jiang, Jian-Jun*.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of Graphene Aerogel with Layered Microstructure Fabricated via Mechanical Compress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 (27), 30686-30694
[7]Chen, Xing; Jiang, Jianjun*; Yang, Guoyu; Li, Chuanbing; Li, Yujun*.Bioinspired wood-like coaxial fibers based on MXene@graphene oxide with superi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Nanoscale, 2020, 12(41): 21325-21333.
[8]Zhao, Qi; Jiang, Jianjun*; Li, Chuanbing; Li, Yujun.Efficient recycling of carbon fibers from amine-cured CFRP composites under facile condition,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20, 179: 109268.
[9]Yao Xuming; Gao Xinyu; Jiang Jianjun; Xu Chumeng; Deng Chao; Wang Junbiao.Comparison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oxide coated carbon fiber for improving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epoxy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 2018, 132: 170-177.
[10]Jiang, Jianjun*; Deng, Guoli; Chen, Xing; Gao, Xinyu; Guo, Qiang; Xu, Chumeng; Zhou, Linchao.On the successful chemical recycling of carbon fiber/epoxy resin composites under the mild condition,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51: 243-251.
[11]Jianjun Jiang*; Xuming Yao*; Chumeng Xu; Yang Su; Linchao Zhou; Chao Deng.Influence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carbon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graphene oxide/epoxy composites,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Volume 95, 2017, Pages 248-256,
[12]Effect of Nesting on the Permeability of Multilayer Unidirectional Fabrics. Appl Compos Mater 24, 625–642 (2017).
[13]Yao Xuming; Jiang Jianjun*; Xu Chumeng; Zhou Linchao; Deng Chao; Wang Junbiao.Improved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epoxy composites through graphene oxide-assisted deposi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arbon fiber surface.Fibers and Polymers, 2017, 18(7): 1323-1329.
[14]Jiang, Jianjun*; Guo, Qiang; Wang, Bailing; Zhou, Linchao; Xu, Chumeng; Deng, Chao; Yao, Xuming; Su, Yang; Wang, Junbiao.Research on variation of static contact angle in incomplete wetting system and modeling method.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 2016, 504: 400-406.
[15]Jiang, Jianjun*; Zhao, Ziwei; Deng, Chao; Liu, Fa; Li, Dejia; Fang, Liangchao; Zhang, Dan; Castro, Jose M.; Chen, Feng; Lee, L. James.Carbon Nanofibers (CNFs) Surface Modification to Fabricate Carbon Nanofibers Nanopaper Integrated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16, 16(6): 5620-5626.
[16]Fang, Liangchao; 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Deng, Chao.The effect of nesting on the in-plane permeability of unidirectional fabrics in resin transfer molding.Polymer Composites, 2016, 37(6): 1695-1704.
[17]Deng, Chao; Jiang, Jianjun*; Liu, Fa; Fang, Liangchao; Wang, Junbiao; Li, Dejia; Wu, Jianjun.Influence of surface properties of graphene oxide/carbon fiber hybrid fiber by oxidative treatments combined with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16, 48(4): 212-217.
[18]Jiang, Jianjun.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Coatings onto Carbon Fibers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for Enhancing Interfacial Strength in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16, 163(5):D133-D139
[19]Jiang, Jianjun*; Xu, Chumeng; Su, Yang; Guo, Qiang; Liu, Fa; Deng, Chao; Yao, Xuming; Zhou, Linchao.Influence of Carbon Nanotube Coatings on Carbon Fiber by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on Its Composite Interfacial Property.Polymers, 2016, 8(8): 302.
[20]Deng, Chao; Jiang, Jianjun; Liu, Fa; Fang, Liangchao; Wang, Junbiao; Li, Dejia; Wu, Jianjun*.Influence of carbon nanotubes coatings onto carbon fiber by oxidative treatments combined with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5, 357: 1274-1280.
[21]Fang, Liangchao; 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Deng, Chao.Effect of Nesting on the Out-of-Plane Permeability of Unidirectional Fabrics in Resin Transfer Molding.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 2015, 22(3): 231-249.
[22]Deng, Chao; Jiang, Jianjun*; Liu, Fa; Fang, Liangchao; Wang, Junbiao; Li, Dejia; Wu, Jianjun.Effects of electrophoretically deposited graphene oxide coatings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composit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5, 50(17): 5886-5892.
[23]Deng, Chao; Jiang, Jianjun*; Liu, Fa; Fang, Liangchao; Wang, Junbiao; Li, Dejia; Wu, Jianjun.Influence of graphene oxide coatings on carbon fiber by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on its composite interfacial property,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5, 272: 176-181.
[24]Liangchao Fang; Jianjun Jiang*; Junbiao Wang; Chao Deng.Non-uniform capillary model for unidirectional fiber bundles considering pore size distribution.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 Composites, 2014, 33(15): 1430-1440.
[25]Fang Liangchao; 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Deng Chao; Li Dejia; Liu Fa.Effect of layer shift on the out-of-plane permeability of 0/90 noncrimp fabrics.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2014, 33(22): 2073-2094.
[26]Jing Wen Shi; Jian Jun Jiang; Dong Zi Zeng.Effects of Resin Injection Speed on the Bubble Content of Glass Fiber Laminat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65-366: 1017-1020.
[27]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static contact angle in circular capillary tubes. AMEA Conference,2012.5
[28]The Ontology Mapp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Coding Ontology Model,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39-141 2010(12)
[29]EAI-oriented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ode system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nt. Mech. Eng. China 2008, 3)
[30]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Ontological Information Coding Technology 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2008.1
[31]Game Theory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2008.1
[32]Research on Analyzing and Coding Technology of Manufacturing,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532-533 2006(12)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程毅, 蔣建軍, 呂冰, 梁曉雅. 虛實深度融合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 高教學刊, 2024, 10 (04): 117-121+126.
[2]耿俊浩, 齊樂華, 蔣建軍, 周計明. 面向領軍人才、融入大類培養的傳統機械類專業轉型探索與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 (01): 23-29.
[3]司衍鵬, 孫立帥, 閆恩瑋, 李玉軍, 蔣建軍. 考慮溫度效應的干纖維預制體壓縮蠕變模型[J]. 航空學報, 2023, 44 (22): 248-262.
[4]劉琦, 閆恩瑋, 田亦瑤, 劉向陽, 楊紹昌, 蔣建軍. 雙曲率全高度泡沫夾層復合材料膠接固化成型技術研究[J]. 粘接, 2023, 50 (01): 58-61.
[5]王靈利, 齊樂華, 羅俊, 呂冰, 蔣建軍. VR技術應用于工程實訓課程探究——以西北工業大學的“VR虛擬裝配綜合實訓課程”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 2022, 32 (07): 85-92.
[6]郭俊剛, 張新娟, 田亦瑤, 閆超, 蔣建軍, 李玉軍. 復合材料液體成型技術在飛機上的應用及發展[J]. 宇航材料工藝, 2022, 52 (02): 85-91.
[7]耿俊浩, 齊樂華, 田錫天, 蔣建軍. 世界一流機械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分析與啟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 (01): 81-89.
[8]常正平, 夏松, 楊根軍, 王仲奇, 李樹軍, 蔣建軍. 飛機部件數字化對接裝配實驗平臺及教學項目設計[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20, 37 (12): 52-56.
[9]彭雪鋒, 戴宗妙, 蔣建軍, 張東生. C/C復合材料不同碳基體的納米壓痕行為研究[J]. 裝備環境工程, 2019, 16 (10): 64-70.
[10]張靈靜, 陳樺, 蔣建軍, 陳星, 趙琪, 王林文, 陳世浩, 張其帥. 碳纖維增強熱固性復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究進展[J]. 工程塑料應用, 2019, 47 (07): 134-140+150.
[11]蔣建軍, 胡毅, 陳星, 王林文, 任恩毅, 高新宇, 鄧國力. 形狀記憶智能復合材料的發展與應用[J]. 材料工程, 2018, 46 (08): 1-13.
[12]王浩軍, 王林文, 趙安安, 蘇霞, 閆超, 蔣建軍. 復合材料帶筋壁板預成型體壓縮性與滲透性對樹脂流動的影響[J]. 復合材料學報, 2019, 36 (04): 811-825.
[13]趙安安, 王林文, 王浩軍, 張靈靜, 蘇霞, 閆超, 蔣建軍. 復合材料液體成型技術的航空應用[J]. 工程塑料應用, 2018, 46 (04): 145-150.
[14]蔣建軍, 陳星, 鄧國力, 周林超, 蘇霞, 方良超. 嵌套效應對單向織物壓縮行為的影響[J]. 復合材料學報, 2017, 34 (11): 2463-2472.
[15]晏祥斌, 蔣建軍, 王俊彪, 曹友明. 民機適航條款及驗證技術的解析與重組[J]. 中國民航大學學報, 2015, 33 (03): 17-22.
[16]王斌, 蔣建軍, 王俊彪, 王小波. 型號合格取證過程適航知識要素分析與系統建模[J]. 航空制造技術, 2015, (03): 97-101+106.
[17]王俊彪, 晏祥斌, 蔣建軍, 曹友明. 民機適航管理體系分析及其發展淺議[J]. 機械設計與制造工程, 2014, 43 (04): 1-5.
[18]蔣建軍, 王俊彪, 晏祥斌, 曹友明. 支持復雜資源環境信息集成的共享詞匯表設計技術[J]. 航空科學技術, 2013, (05): 59-66.
[19]曾東子, 蔣建軍*, 王俊彪. 毛細管法測量液體表面張力的誤差分析與特性研究[J]. 鍛壓裝備與制造技術, 2012, 47 (04): 73-75.
[20]王芳, 蔣建軍, 王俊彪, 王斌, 王小波. 淺談民機適航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J].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2, 41 (15): 1-4.
[21]王芳, 蔣建軍, 王俊彪. 基于本體的適航管理知識建模的研究[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 12 (11): 2642-2648.
[22]劉楠, 王俊彪, 蔣建軍. 基于總線式集成框架的本體構建及映射研究[J]. 航空計算技術, 2011, 41 (02): 87-92.
[23]王俊彪, 張世超, 蔣建軍, 劉楠. 面向信息集成的局部本體注冊框架設計[J].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10, 29 (11): 1537-1542.
[24]蔣建軍, 王俊彪, 張世超, 劉楠. 復雜制造資源信息模塊化領域本體構建技術[J].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10, 29 (04): 421-427.
[25]蔣建軍, 王俊彪, 王百靈, 劉楠. 基于信息編碼本體化模型的本體映射技術[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9, 27 (05): 596-601.
[26]王俊彪, 王百靈, 蔣建軍, 郭立峰. 信息編碼本體化技術及其集成應用研究[J].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8, 27 (11): 1261-1265.
[27]王俊彪, 張建鑫, 蔣建軍, 張世超. 基于RBAC的柔性信息編碼系統權限控制模型[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8, (04): 419-424.
[28]郭立峰, 王俊彪, 蔣建軍. 基于CSF的業務過程價值的企業信息系統效益評估[J]. 制造技術與機床, 2008, (05): 113-116.
[29]蔣建軍, 王俊彪, 郭立峰, 劉鷹. 多目標約束下制造信息編碼模型研究[J]. 機械科學與技術, 2008, (01): 13-18.
[30]李曙光, 王俊彪, 蔣建軍, 王百靈. 基于本體理論的企業信息分類編碼方法研究[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7, (12): 129-131.
[31]蔣建軍, 王俊彪, 李曙光, 張世超. 基于博弈分析的制造企業信息標準化工作策略[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07, (12): 2456-2462.
[32]楊賓宏, 王俊彪, 蔣建軍, 郭立峰, 王百靈. 面向統一數據源的企業信息編碼體系設計與實現[J]. 機床與液壓, 2007, (10): 13-16.
[33]王俊彪, 郭立峰, 蔣建軍. 制造企業復雜信息對象編碼結構模型[J]. 現代制造工程, 2007, (07): 32-35.
[34]蔣建軍, 王俊彪, 姜澄宇, 楊賓宏. 制造信息資源粒度結構分析與編碼技術研究[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7, (02): 245-250.
[35]黃云華, 王俊彪, 蔣建軍, 楊賓宏. 企業編碼主數據模型研究[J]. 制造技術與機床, 2007, (03): 113-116.
[36]蔣建軍, 王俊彪, 楊賓宏, 姜澄宇. 基于統一編碼的信息孤島集成技術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6, (23): 165-167+207.
[37]蔣建軍, 王俊彪, 黃云華, 姜澄宇. 航空企業信息統一編碼結構模型[J]. 航空制造技術, 2006, (01): 91-94.
發表會議論文:
[1]蔣建軍; 陳星; 鄧國力,織物空隙結構對樹脂流動行為影響與缺陷預測.中國復合材料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2]Yan, X. B.*; Jiang, J. J.; Wang, J. B.; Cao, Y. M.Workflow-based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document flow and its management syste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CMET), 2014 to 2014-10-19.
[3] Jiang, J. J.*; Liu, F.; Deng, C.; Fang, L. C.; Li, D. J.Influence of deposited CNTs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 by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Global Conference on Polym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PCM), 2015 to 2015-05-19.
[4]Fang, Liangchao*; 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Zhou, Linchao.Effect of Layer Shifting on the Out-of-Plane Permeability of 0 degrees/45 degrees Alternative Multilayer Fabric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ICECTT), 2015 to 2015-11-01.
[5]Jianjun Jiang*; Dejia Li; Jingwen Shi.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he deformation of unidirectional fiber cloth in RTM.MESE 2014, United States, 2014-03-14 to 2014-03-16.
[6]C.Deng; J.J.Jiang*; L.C.Fang.Algorithm design of four-step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structures in Matlab environment.ICMDME 2013, South Korea, 2013-05-01 to 2013-05-02.
[7]J.W.Shi; J.J.Jiang*; D.Z.Zeng.Effects of resin injection speed on the bubble content of glass fiber laminate.ICMDME 2013, South Korea, 2013-05-01 to 2013-05-02.
[8]J.B.Wang; D.Z.Zeng; J.J.Jiang.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static contact angle in circular capillary tubes.AMEA 2012, Hong Kong, 2012-05-05 to 2012-05-06.
[9]Wang, J. B.; Zeng, D. Z.; Jiang, J. J.*.Research on the Prediction of Static Contact Anglein Circular Capillary Tubes.SREE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MEA 2012), China, 2012-05-05 to 2012-05-06.
[10]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Liu, Nan.The Ontology Mapp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Coding Ontology Mode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0-12-07 to 2010-12-09.
[11]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Li, Shuguang; Zhang, Jianxin.Game Theory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2008-01-14 to 2008-01-16.
[12]Wang, Junbiao; Wang, Bailing; Jiang, Jianjun; Zhang, Shichao.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ontological information coding 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2008-01-14 to 2008-01-16.
[13]Li, Shuguang; Wang, Junbiao; Siong, Iijun; Jiang, Jianjun.Applying uniform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to build domain ontology.6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2007-05-26 to 2007-05-27.
[14]Guo Lifeng; Wang Junbiao; Jiang Jianjun.Complex information object coding structure model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Dynamics, 2007-10-19 to 2007-10-21.
[15]Wang, Yongjun; Wang, Junbiao; Wei, Shengmin; Jiang, Jianjun.Study on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springback in stretch bending proces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12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 2006-09-21 to 2006-09-23.
[16]Jiang, Jianjun; Wang, Junbiao; Jiang, Chengyu.Research on analyzing and coding technology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based on granularity-structure.12th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n China, 2006-09-21 to 2006-09-23.
榮譽獎勵:
1、2023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2022年,獲評陜西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3、2022年,獲評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4、2020年,獲評陜西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5、2020年,獲評寶鋼優秀教師獎(全國)。
6、2020年,獲科技部第六次國家技術預測突出貢獻獎。
7、2019年,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8、2012年,獲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榮譽稱號。
9、2012年,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十一五”優秀航空基礎研究基金突出貢獻獎。
10、2010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翱翔高空 筑夢藍天
——記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蔣建軍
左一為蔣建軍
這是一位有著典型的“西工大氣質”的學者,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開拓創新“三實一新”的工大校風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與先進復合材料的不解之緣、講述他的技術攻關經歷,他衣著樸實、語言樸素、謙虛有禮,像是一位虔誠的航空工業癡迷者,他就是航空航天材料制造工程領域的新銳力量,目前已取得了多項突出研究成果的優秀青年科學家蔣建軍。
蔣建軍,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先進復合材料的低成本技術。提起先進復合材料,對這一領域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代材料,一代裝備”。在現代材料科技發展歷程中,航空材料扮演著先導和基礎作用。可以說,航空材料是結構材料發展的前沿,代表了一個國家結構材料技術的最高水平。這正是蔣建軍的研究領域。
勇創新,方能克難題。“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難題、探索創新、攻克難題的過程,這是科技發展進步重要動力,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這是蔣建軍對科技工作者的定位,也是對自己一以貫之的要求。現階段,飛行器材料發展重點集中在先進復合材料技術上。先進復合材料的優勢顯而易見: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眾所周知,提高復合材料在航空器應用比重的核心是突破承力型結構件的應用,但由于纖維結構集成度高、結構形面大、纖維體積含量大、厚度大,同時較高的模腔壓力和樹脂沖刷效應會加劇纖維中架構宏微觀變形,使得樹脂在纖維架構中的滲流行為復雜,控制缺陷較難,制成品不合格率超過30%,這成為多年來制約復合材料深度應用的瓶頸。面對這一技術難題,蔣建軍暗下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攻克這個“紙老虎”。就這樣,他憑著對航空事業的極大熱情,憑著科學工作者的深沉責任感,憑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投入了攻克技術難題的艱辛歷程:數不清做了多少次科學實驗、記不清經歷了多少次挑燈夜讀。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歷經了近2000個日日夜夜,蔣建軍終于破解了這一技術難題。他的探索性研究使樹脂更好地分布在纖維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周圍,極大了提高了缺陷控制能力,把復合材料的深度應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圍繞這一技術,蔣建軍發表了十多篇高水平論文,申請到了十多項專利,2012年獲得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稱號,他主持的《承力型復材構件液態成型工藝樹脂滲流行為研究》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和西飛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進入轉化應用階段。
積跬步,始得至千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理事長、飛行器結構力學和復合材料專家杜善義曾說過:“在航天器上,每節約1克復合材料,就能節省一萬美金。”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復合材料輕量化對航空航天工業發展的重大意義。樹脂—纖維兩項界面是進一步推進結構輕量化的關鍵,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蔣建軍把研究方向鎖定在了樹脂-纖維兩項界面強韌性的工藝實現機理這一高難度的課題上。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蔣建軍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學。俄亥俄州是美國的航空基地,先進復合材料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他加倍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深造機會,抓住一切機會與國際頂級復合材料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發現美國對復合材料結構輕量化研究的著力點主要集中于引進納米級介質和改善樹脂和纖維之間的構成界面兩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扎實過硬的專業基礎、國外先進研究經驗的啟發和勤學善思的鉆勁、韌勁,使蔣建軍的結構輕量化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圍繞在復合材料中引進納米纖維、納米管、碳納米纖維、碳納米管等介質,他先后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圍繞引進樹脂和纖維之間的構成界面,他設計出了探索采用過渡金屬催化的機理,采用分階段溫度控制,使碳纖維與樹脂之間產生化學鍵合的思路。這一初步研究成果獲得了2015年陜西省人才辦的“留學歸國人員資助項目”,因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在項目評審會上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下一步,如果進入工藝性實驗階段,必將對輕量化復材界面強韌的工藝性實現產生重大影響。
談到對航空宇航制造的感情,蔣建軍老師用了一句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信憑著這份執著和熱愛,蔣建軍老師會以更加鏗鏘的步伐在科研之路上走向希望無限的未來。(劉霞)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2016年03月09日
——記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蔣建軍
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機電學院副教授蔣建軍而言,他的夢想就是“更好地服務于飛機制造領域,推進輕量化材料在航空中的應用,不斷地提升制造工藝的能力和水平”,讓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飛天夢。
扎根科研,為航空筑夢
據明萬歷十九年《武陟志》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1977年,蔣建軍出生于河南武陟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然而,貧窮落后的鄉村卻沒有消磨掉他對知識的渴望。從鄉村小學到縣重點高中,再到本科、碩士、博士,蔣建軍一步步向著更高的階梯邁進。
1996年,蔣建軍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因為表現優異,大學畢業后蔣建軍得以留校工作。“2000年畢業之后,我開始擔任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后來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搞研究,所以就繼續讀研究生了。”蔣建軍說道。2002年,他被保送到西工大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碩士專業。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蔣建軍的本科所學專業是土木工程,但兩年之后報考的碩士方向卻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我們國家的航空是在2000年前后開始蓬勃發展,建筑技術要比航空技術成熟一些,從國家戰略需求來講的話,航空技術更需要研究型人才,所以我就選擇航空領域了。”蔣建軍淡淡地說道。盡管他說得簡單,但讀研初期,他不僅要克服管理和研究之間身份轉換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還要面臨專業方面零基礎帶來的挑戰,其間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使不言也足以想見。
航空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涉及制造、材料、管理、控制等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在軍事和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代表一個國家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在系統研究了航空制造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之后,蔣建軍將研究重點集中在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和制造工藝上。“一代材料、一代飛機,材料的變革推動了飛機制造技術的變革,在輕質高強材料蓬勃發展的今天,高性能復合材料的應用必須得到重視,尤其是結構性復合材料的深度應用,勢必會推動航空飛行器的結構輕量化。”蔣建軍說得輕松,但從冷工藝轉向熱工藝,從金屬成形轉向高分子成形,從金屬塑性轉向樹脂流變固化,其中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和付出的艱辛恐怕只有他自己體會最深刻。
從立志攻克結構性復合材料制造機理以來,蔣建軍系統地學習了高分子流變控制理論、熱變形分析與控制理論、微結構流控及控制理論、界面分析與改性理論等,系統提出了考慮壓剪綜合作用下的纖維結構形變控制模型、雙尺度競流關系下的樹脂流動分析模型、非勻質結構熱變形控制模型、多場耦合作用下的流變控制模型等,從西工大基礎研究基金、陜西省科技攻關計劃、航空基金、航天基金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蔣建軍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攀巖著結構型復材液態成型技術的科學研究高峰。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全額資助下,我到美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學,俄亥俄州是美國的航空基地,擁有美國國家的航空博物館和美國國家復合材料研究中心,系統地分析了美國復合材料在軍民機上的應用情況后發現,國外的結構型復合材料可以做到軍機重量比超過60%,民機也可以達到50%了。而到目前為止,我國航空飛機的復合用料用量很難突破10%,目前在研的新型飛機如C919仍在向20%的重量比努力,這仍是個不小的差距,需要航空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更何況汽車、船舶、風力發電、建筑等民用領域對結構型復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蔣建軍說道。他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簡單的談話中一覽無余,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的追求也盡在言表。
結構性復材的應用是推進航空復材深度應用的根本。但由于結構復材的纖維結構集成度高、構型復雜、體積含量大、厚度大,同時較高的模腔壓力和樹脂沖刷效應會加劇纖維中架構宏微觀變形,使得樹脂在纖維架構中的滲流行為復雜,缺陷控制困難,制成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超過30%),成為了制約復材構件深度應用的瓶頸。“先進樹脂基的復合材料成型的一些具體特點跟傳統的金屬不一樣,每一道環節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對工藝、性能方面的控制及樹脂和纖維結合的機理等都有很多問題需要攻關。”蔣建軍說道。
“執著、堅韌、熱情和自信”是談話中蔣建軍傳遞給記者的最直觀感覺,科研的艱辛和連日的加班在他看來是那樣的輕松和愜意,“也許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興趣使然、無怨無悔”。說這話的時候,青年學者的學術成就感自然流露出來。選擇研究結構性復合材料制造機理以來,從零基礎到20余篇高水平學術論文,8篇高影響因子的SCI文章,8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基礎研究項目,見證了他的付出和努力。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為地方經濟做出貢獻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蔣建軍在鉆研自身業務的同時,承擔了陜西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作為陜西省制造業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以及制造業信息化專家組秘書,為陜西省成為全國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的先進省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花香自苦寒來。多年來辛勤的付出終換來回報:2008年和2009年兩度獲陜西省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0年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2年被評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獲得航空科學基金優秀項目獎……這些獎項和榮譽不僅是對蔣建軍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他不斷進步的階梯。
以人為本,為學生筑夢
“作為高校的教師來講,我覺得研究和教學應該是兩不誤的。研究方面要不斷深入、不斷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分擔,同時還要聯合我們服務的行業和企業進行重大技術攻關。”蔣建軍說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培養,這是我們高校教師的重要職責,甚至是高于科學研究的。”
2012年起,蔣建軍擔任了西工大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的負責人。“認識到先進復合材料對飛機制造工藝的變革作用后,我組織了飛制專業的教師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重點補充了先進復合材料制造技術方面的內容,并親自負責先進復合材料制造課程體系的建設工作。”蔣建軍談到。從選教材到編講義,從制定培養大綱到課程教案,從課內教學到課外實踐,從授課模式到授課效果,他系統研究,事必躬親,一點一點突破,一點一點建設。在他的努力下,先進復合材料制造技術已經成為了專業課之一,初步擁有了自己的實驗教學環境、自主教材、實踐教學基地。“不能讓飛制專業的學生不了解飛機制造的重要工藝——復合材料制造”,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的責任心和擔當可見一斑。
作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學科的研究生導師,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他終極目標。“培養研究生,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包括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為人處世等,塑造人格方面的品質也是導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樣才能為我們國家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蔣建軍說道。在他看來,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研究環境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樹立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再用嚴謹的研究手段去踐行,研究過程不斷提示和修正,并以學生為主,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寬松的環境是因為,作為學生來講他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但如果束縛他們的思想的話,創造力肯定會打折扣。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引導,比如對大方向的引導,再跟他們討論,而不是提出讓他們執行,我們很多研究成果就是這樣出來的。”談到學生的話題時,蔣建軍的語氣中流露出一絲自豪。“很多具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實驗方案都是我們的學生自己研究出來的,我還是覺得很欣慰的。”他說道。
在他的引導下,5年來,他的研究生共發表科技論文3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EI文章20余篇,獲得了學校研究生的教改項目4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8項,取得軟件著作權3項。“我們團隊是一個活躍的團隊,學術思想活躍、研究氛圍活躍、生活氣氛活躍,只要肯努力,成果一定是顯著的”,他的學生如是評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航空航天領域,他是服務者,更是締造夢想的人。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6年第2期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