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杰,博士、教授級高工(研究員),現任礦冶科技集團礦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屬礦綠色開采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2018年國家公派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
他長期致力于金屬礦山充填采礦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先后發展了廢石尾砂膠結充填技術、立式砂倉膏體充填技術、采場充填體強度計算與設計方法、基于礦冶固廢的新型充填膠凝材料制備技術等系列創新成果;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專利20余項,出版專著3部;同時,他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學術界的活動,并擔任加拿大采礦、冶金與石油學會會士,國際礦山充填委員會委員,國際礦業教授協會研究發展與工業委員會委員,蒙古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節能減排專委會委員,《Journal of Mining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期刊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會評專家,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領軍人才項目會評專家等。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16年3月畢業于中南大學采礦工程專業 工學博士學位。
2018年國家公派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
2012.12-至今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高級工程師,所長助理,采礦中心主任。
2009.12-2012.12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工程師。
2007.6-2009.12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助理工程師。
學術兼職:
1、擔任加拿大采礦、冶金與石油學會會士。
2、國際礦業教授協會研究發展與工業委員會委員。
3、2019年當選國際礦山充填委員會委員。
4、蒙古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5、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節能減排專委會委員。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會議評審專家。
7、《黃金科學技術》期刊編委。
8、《Journal of Mining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Uzbek Chemical Journal》等期刊編委。
研究領域:
采礦工程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2011.01-2013.12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廢石尾砂膠結充填的充填體材料結構性能研究(51004014);
(2)2013.01-2016.12 主持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深部金屬礦床開采過程充填材料與工藝優化技術研究(2013BAB02B02);
(3)2014.04-2017.04 參加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對俄專項項目—用于金屬礦尾礦處置的膏體充填關鍵技術合作研究(2014DFR70340);
(4)2014.04-2016.04 參加國家國際科技合作中瑞綠色創新專項項目—基于原位充填體質量評價的采礦工藝優化技術聯合研究(2014DFG72340)。
制定標準:
1 金屬非金屬礦山充填工程技術標準 現行 GB/T 51450-2022 2022-12-21 國家標準
科研成果:
郭利杰教授和團隊成員將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凝練為200余篇學術論文和3部專著,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高水平《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90余篇,被3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引用1000余次,獲得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此外,郭利杰還參與到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主編了國家首個金屬非金屬礦山充填工程技術國家標準,并于2022年12月1日實施;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2件、軟件著作權2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9項,相關成果均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1 多層重疊礦柱大塊段階梯式開采與反鏈式地壓協同調控技術 馮盼學;于清軍;楊天鴻;陳何;倪國志;郭利杰;解聯庫;紀曉飛;朱根鵬;吳春平;張建偉;童大志;于慶磊;趙永;劉立順;鄭志杰;王冠男;陳佳德 赤峰山金紅嶺有色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2021
2 贛南鎢礦山采空區安全治理及監測預警技術研究與示范 李海港;楊小聰;趙奎;馬西員;黃同林;陳何;吳吉洋;郭利杰;萬串串;王曉軍;伍麗萍;黃德福;雷榮華;徐紹梅;崔松;盧克豪;藍恩桂 江西省安全生產技術研究中心 2018
3 金屬礦山尾砂膠結充填質量控制新技術與新材料研究 郭利杰;史采星;田志剛;許文遠;鄭國雄;黃沛生;陳鑫政;李文臣;杜向紅;楊超;劉志雙;李宗楠;陳衛東;梁德義;歐陽仕元;鐘杰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18
4 金屬礦山采空區生態治理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李海港;楊小聰;趙奎;郭利杰;萬串串;黃同林;陳凱;鐘芳權;徐紹梅;鄭宇;陳尚波;鄭小龍 江西省應急管理科學研究院 2018
5 深部金屬礦床開采過程充填材料與工藝優化技術 郭利杰;許文遠;方志甫;衛明;史采星;李宗楠;鄒賢季;李文臣;劉光生;楊超;史傳哲;王建軍;張見;李欣;陳鑫政;侯國權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16
實用新型:
[1]郭利杰, 趙越, 賈沖, 許文遠, 彭嘯鵬, 劉光生, 鄭迪. 礦山原位充填體養護試驗裝置[P]. 北京市: CN221426262U, 2024-07-26.
[2]黃丹, 鄭志杰, 楊小聰, 趙健, 郭利杰, 王振宇. 礦山開采隔離氣囊[P]. 北京市: CN220955720U, 2024-05-14.
[3]郭利杰, 馬青海, 張雷, 劉光生, 唐國星, 趙越, 彭嘯鵬. 一種礦山充填體抗壓強度測試試件的成型模具[P]. 北京市: CN218398669U, 2023-01-31.
[4]陳鑫政, 郭利杰, 李宗楠, 楊小聰, 許文遠, 史采星. 一種尺寸可調節的采場充填封閉裝置[P]. 北京市: CN217602708U, 2022-10-18.
[5]李玉選, 楊小聰, 黃丹, 郭利杰, 馬昊, 鄭志杰. 一種采礦用的連采機掘進機構及連采機[P]. 北京市: CN217462144U, 2022-09-20.
[6]郭利杰, 趙越, 彭嘯鵬, 劉光生, 唐國星, 黎夢圓, 李宗楠, 史采星, 張雷, 樊川. 一種充填體加壓養護裝置[P]. 北京市: CN216621923U, 2022-05-27.
[7]彭嘯鵬, 楊小聰, 郭利杰, 劉光生, 趙越, 李宗楠, 陳鑫政, 張雷, 黎夢圓, 李文臣, 樊川, 唐國星. 一種用于礦山膠結充填體離析程度檢測的試樣成型裝置[P]. 北京市: CN216621938U, 2022-05-27.
[8]邵亞平, 楊超, 陳寅, 郭利杰, 布云禮, 史采星, 王國強, 許文遠, 張云韋, 王圣權. 給料裝置及給料系統[P].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N216104606U, 2022-03-22.
[9]陳寅, 楊超, 邵亞平, 史采星, 王國強, 郭利杰, 張云韋, 許文遠, 周光信, 李守強, 鄭旭. 一種膏體充填管道的裝置[P].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N216110848U, 2022-03-22.
[10]郭利杰, 趙越, 李宗楠, 楊小聰, 許文遠, 劉光生, 史采星, 彭嘯鵬, 楊超, 陳鑫政, 李欣. 一種金屬構件裝配式擋墻骨架及裝置[P]. 北京市: CN215949565U, 2022-03-04.
[11]楊小聰, 許文遠, 陳鑫政, 郭利杰, 史采星, 楊超. 一種深錐濃密機底流流動性調控系統[P]. 北京市: CN215691881U, 2022-02-01.
[12]楊超, 陳寅, 郭利杰, 邵亞平, 史采星, 王國強, 許文遠, 張云偉, 李宗楠, 崔松, 周光信, 王海昶, 李守強. 混合制備膏體充填料漿系統[P]. 北京市: CN215693724U, 2022-02-01.
[13]郭利杰, 衛明, 張見, 劉志雙, 李宗楠, 余茂杰. 一種礦山充填料漿輸送管道多向切換裝置[P]. 安徽省: CN212868884U, 2021-04-02.
[14]楊小聰, 許文遠, 郭利杰, 葉季青, 史采星, 陳鑫政, 張雷, 劉志雙. 膏體充填全尾砂制備系統[P]. 北京市: CN212535754U, 2021-02-12.
[15]郭利杰, 楊小聰, 史采星, 陳鑫政, 許文遠, 劉光生,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李欣. 進路充填采場封閉骨架及裝置[P]. 北京市: CN212318080U, 2021-01-08.
[16]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許文遠. 下向進路充填體加固用預制金屬網構造[P]. 北京市: CN212250132U, 2020-12-29.
[17]郭利杰, 陳鑫政, 張雷, 李宗楠, 李文臣, 劉光生. 成型模具[P]. 北京市: CN211978477U, 2020-11-20.
[18]郭利杰, 楊小聰, 李文臣, 張雷. 一種尾砂膏體充填料漿擴散度測量裝置[P]. 北京市: CN211292450U, 2020-08-18.
[19]史采星, 郭利杰, 許文遠, 楊超, 李宗楠, 魏曉明, 侯國權, 李文臣, 陳鑫政, 劉光生. 一種立式攪拌桶料位檢測裝置[P]. 北京市: CN209230731U, 2019-08-09.
[20]楊小聰, 郭利杰, 史采星, 張達, 許文遠, 陳鑫政,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李文臣, 劉光生. 一種礦山充填管道沿程壓力測量裝置[P]. 北京市: CN208420260U, 2019-01-22.
[21]郭利杰, 史采星, 杜向紅, 楊小聰, 許文遠, 黃沛生, 陳鑫政, 楊超, 侯國權, 李宗楠, 方振鵬, 梁德義. 金屬礦井下空場嗣后充填全斷面柔性脫水裝置[P]. 北京市: CN208184778U, 2018-12-04.
[22]曹輝, 秦秀山, 郭利杰, 于世波, 周漢民, 王賀, 吳鵬, 劉曉非. 一種注漿封孔裝置[P]. 北京: CN205908279U, 2017-01-25.
[23]曹輝, 解聯庫, 王賀, 于世波, 郭利杰, 秦秀山, 原野, 胡建軍. 巖體內部災變過程連續監測設備[P]. 北京: CN204807075U, 2015-11-25.
[24]吳迪, 郭利杰. 用于研究充填體熱-流-力耦合行為的試驗裝置[P]. 北京: CN204065058U, 2014-12-31.
發明公開:
[1]蔣合國, 陳鑫政, 魏筱樂, 楊凱, 徐成金, 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黎夢圓. 一種降低充填礦漿輸送管道振動的方法[P]. 云南省: CN117803791A, 2024-04-02.
[2]彭嘯鵬, 郭利杰, 楊小聰, 趙越, 劉光生, 李宗楠, 魏曉明, 陳鑫政, 楊超, 史采星. 一種充填擋墻受力模擬試驗裝置及試驗設備、試驗方法[P]. 北京市: CN117147300A, 2023-12-01.
[3]黃丹, 楊小聰, 趙健, 李玉選, 郭利杰. 預裂鑿巖臺車和預裂鑿巖臺車的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7052305A, 2023-11-14.
[4]楊超, 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侯國權. 尾砂濃密機和尾砂濃密機的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6983722A, 2023-11-03.
[5]張志紅, 郭利杰, 劉光生, 楊夢傳, 虞路, 張丹. 一種復合阻隔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P]. 北京市: CN116586034A, 2023-08-15.
[6]黃丹, 楊小聰, 鄭志杰, 陳寅, 郭利杰, 張洋, 李守強, 王國強, 李玉選, 王振宇. 采礦方法及隔離氣囊結構[P]. 北京市: CN116291455A, 2023-06-23.
[7]許文遠, 楊小聰, 陳智宏, 史采星, 黃惟盛, 陳鑫政, 張振平, 郭利杰, 劉經民, 萬串串. 充填采場中巷道工程預制方法及巷道工程預制結構[P]. 北京市: CN116291558A, 2023-06-23.
[8]陳鑫政, 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史采星, 楊超. 礦山充填料漿管道輸送調節切換裝置及其調節切換方法[P]. 北京市: CN116293459A, 2023-06-23.
[9]史采星, 郭利杰, 許文遠, 楊超, 陳鑫政, 李宗楠, 侯國權. 造漿機構及礦山充填尾砂造漿裝置[P]. 北京市: CN115822701A, 2023-03-21.
[10]楊小聰, 黃丹, 李玉選, 郭利杰, 鄭志杰, 王振宇. 充填體內機械掘進及支護方法[P]. 北京市: CN115788498A, 2023-03-14.
[11]郭利杰, 王麗娟, 張丹, 呂國誠, 李文臣, 廖立兵, 那華. 一種抗壓、抗酸的固廢基充填膠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P]. 北京市: CN115677287A, 2023-02-03.
[12]楊小聰, 許文遠, 崔松, 李宗楠, 史采星, 郭利杰. 筋網單元、分段采場充填體內筋網結構及假頂構筑方法[P]. 北京市: CN115247573A, 2022-10-28.
[13]黎夢圓, 郭利杰, 楊小聰, 劉光生, 許文遠, 陳鑫政, 彭嘯鵬, 李文臣, 趙越, 張雷, 史采星, 李宗楠, 李欣. 一種尾砂沉降試驗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5165688A, 2022-10-11.
[14]郭利杰, 黎夢圓, 楊小聰, 劉光生, 許文遠, 楊超, 李文臣, 趙越, 史采星, 李宗楠, 陳鑫政, 侯國權, 李欣. 一種尾砂沉降性能定量評價方法[P]. 北京市: CN115165689A, 2022-10-11.
[15]郭利杰, 趙越, 彭嘯鵬, 劉光生, 唐國星, 李宗楠. 一種離析度評價方法及膠結充填體離析度檢測試模[P]. 北京市: CN115128253A, 2022-09-30.
[16]鄭志杰, 楊小聰, 黃丹, 郭利杰, 李玉選. 一種非煤礦山掘進機設備選型方法[P]. 北京市: CN115130930A, 2022-09-30.
[17]馮盼學, 陳何,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薄礦體采礦方法[P]. 北京市: CN115095325A, 2022-09-23.
[18]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馬青海, 許文遠, 魏曉明, 彭嘯鵬, 趙越. 一種采場尾砂充填料漿自重固結過程模擬實驗系統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5097109A, 2022-09-23.
[19]馮盼學,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爆破振動的控制方法[P]. 北京市: CN114963906A, 2022-08-30.
[20]馮盼學, 陳何,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環狀炮孔爆破參數的計算方法[P]. 北京市: CN114741906A, 2022-07-12.
[21]于永純, 楊小聰, 翟會超, 郭利杰, 張雷, 許文遠, 李文臣, 魏曉明, 孫長坤, 羅正良, 張增慶, 李凡, 方林, 董志富. 膠結礦山超細尾砂的充填膠凝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其進行尾砂膠結充填的方法[P]. 北京市: CN114656236A, 2022-06-24.
[22]黃丹, 楊小聰, 馬昊, 鄭志杰, 李玉選, 郭利杰. 一種柔性加圍壓機械破巖試驗裝置[P]. 北京市: CN114544412A, 2022-05-27.
[23]張志紅, 郭晏辰, 郭利杰, 李佳成, 劉光生, 彭嘯鵬. 一種基于分形維數的組合材料接觸面粗糙度確定方法[P]. 北京市: CN114152221A, 2022-03-08.
[24]郭利杰, 彭嘯鵬, 李宗楠,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史采星, 楊超, 趙越, 李欣. 一種地下礦山采場充填梯形封閉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3833521A, 2021-12-24.
[25]邵亞平, 楊超, 陳寅, 郭利杰, 布云禮, 史采星, 王國強, 許文遠, 張云韋, 王圣權. 給料裝置、給料系統及給料裝置的組裝方法[P].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N113734751A, 2021-12-03.
[26]陳寅, 楊超, 邵亞平, 史采星, 王國強, 郭利杰, 張云韋, 許文遠, 周光信, 李守強, 鄭旭. 一種膏體充填管道的處理方法及裝置[P].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N113738440A, 2021-12-03.
[27]李宗楠, 郭利杰, 楊小聰, 余斌, 陳鑫政, 彭嘯鵬, 趙越, 劉光生, 許文遠, 楊超, 史采星. 一種地下礦山充填采場可調節封閉擋墻[P]. 北京市: CN113266419A, 2021-08-17.
[28]郭利杰, 張見, 吳福和, 劉志雙, 許文遠, 李宗楠, 衛明, 桂旺華, 程伯明, 余茂杰. 管道壓力調節裝置及管道壓力調節方法[P]. 安徽省: CN112628606A, 2021-04-09.
[29]郭利杰, 李宗楠, 劉光生,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李文臣, 魏曉明, 史采星, 趙越, 張雷, 李欣. 一種具有監測功能的充填采場封閉裝置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2282838A, 2021-01-29.
[30]楊小聰, 陳鑫政, 郭利杰, 彭嘯鵬, 許文遠, 劉光生. 礦山膠結充填料漿配比檢驗方法[P]. 北京市: CN111983138A, 2020-11-24.
[31]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許文遠, 萬串串. 一種采場采準工程銜接方法[P]. 北京市: CN111749697A, 2020-10-09.
[32]楊小聰, 許文遠, 郭利杰, 史采星, 陳鑫政. 一種尾砂濃密系統及其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1734483A, 2020-10-02.
[33]郭利杰, 陳鑫政, 魏曉明, 張雷. 一種礦山充填體抗拉強度測試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1735704A, 2020-10-02.
[34]楊小聰, 許文遠, 郭利杰, 史采星, 楊超, 陳鑫政, 李宗楠, 侯國權. 立式砂倉改造設備[P]. 北京市: CN111716533A, 2020-09-29.
[35]郭利杰, 魏曉明, 楊小聰, 許文遠, 劉光生, 史采星, 李文臣, 陳鑫政,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一種礦山原位充填體力學評價系統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1622807A, 2020-09-04.
[36]郭利杰, 楊小聰, 史采星, 陳鑫政, 許文遠, 劉光生,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李欣. 進路充填采場封閉骨架、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1456808A, 2020-07-28.
[37]劉光生, 楊小聰, 許文遠, 郭利杰, 楊超, 李文臣. 內置預制金屬網加固結構的下向進路充填體假頂及其施工方法[P]. 北京市: CN111425247A, 2020-07-17.
[38]郭利杰, 楊超, 楊小聰, 史采星, 劉光生, 許文遠, 衛明, 李文臣, 侯國權, 李宗楠, 李欣. 尾砂充填料漿及其添加劑和提高金屬礦山采空區充填密實率方法[P]. 北京市: CN111362649A, 2020-07-03.
[39]郭利杰, 李宗楠,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史采星, 劉光生, 魏曉明, 李欣, 楊超, 陳鑫政. 一種地下礦山充填采場快速封閉骨架及裝置[P]. 北京市: CN111237011A, 2020-06-05.
[40]楊小聰, 劉光生, 萬串串, 于世波, 郭利杰, 許文遠. 下行式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P]. 北京市: CN111101946A, 2020-05-05.
[41]張丹, 朱陽弋, 郭利杰, 李文臣, 王丹宇, 饒文秀, 呂國誠. 納米零價鐵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P]. 北京市: CN110538628A, 2019-12-06.
[42]楊小聰, 郭利杰, 李宗楠, 許文遠, 楊超, 史采星, 侯國權, 李文臣, 劉光生. 一種連續穩定排料的立式砂倉放砂裝置[P]. 北京市: CN110469363A, 2019-11-19.
[43]史采星, 郭利杰, 許文遠, 楊超, 李宗楠, 魏曉明, 侯國權, 李文臣, 陳鑫政, 劉光生. 一種立式攪拌桶料位檢測裝置[P]. 北京市: CN109443493A, 2019-03-08.
[44]楊小聰, 郭利杰, 史采星, 張達, 許文遠, 陳鑫政,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李文臣, 劉光生. 一種礦山充填管道沿程壓力測量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09029827A, 2018-12-18.
[45]郭利杰, 史采星, 杜向紅, 楊小聰, 許文遠, 黃沛生, 陳鑫政, 楊超, 侯國權, 李宗楠, 方振鵬, 梁德義. 金屬礦井下空場嗣后充填全斷面柔性脫水方法[P]. 北京: CN108286456A, 2018-07-17.
[46]許文遠, 楊小聰, 解聯庫, 郭利杰, 楊超, 侯國權, 史采星, 李宗楠. 一種超大能力穩定連續充填系統[P]. 北京: CN105464701A, 2016-04-06.
[47]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楊超, 侯國權, 李棕南, 史采星. 一種礦山膠結充填料漿離析程度檢測與評價方法[P]. 北京: CN104931678A, 2015-09-23.
[48]許文遠, 郭利杰, 楊小聰, 楊超, 侯國權, 李宗楠, 史采星. 一種立式砂倉風水兩級分時繞壁造漿系統及其使用方法[P]. 北京: CN104847405A, 2015-08-19.
[49]郭利杰, 薛杉杉, 楊小聰, 許文遠. 一種新型復合膠凝材料的制備方法[P]. 北京: CN104529197A, 2015-04-22.
[50]于世波, 楊小聰, 曹輝, 陳何, 郭利杰, 陶志剛, 秦秀山, 王賀, 原野, 萬串串. 膠結節理化巖體自然崩落法相似模型試驗方法[P]. 北京: CN104297449A, 2015-01-21.
[51]郭利杰, 薛杉杉, 李欣, 楊小聰, 解聯庫, 張丹, 許文遠. 一種新型膠凝材料的制備方法[P]. 北京: CN104193200A, 2014-12-10.
[52]楊小聰, 方志甫, 解聯庫, 衛明, 馮盼學, 鄒賢季, 楊志強, 史傳哲, 郭利杰, 王林, 董凱程, 羅皖東. 充填體包裹下厚大礦柱開采方法[P]. 北京: CN103233739A, 2013-08-07.
[53]楊小聰, 解聯庫, 楊志強, 郭利杰, 許文遠. 垂直方向上連續開采方法及在全礦體連續開采中的應用[P]. 北京: CN102155227A, 2011-08-17.
發明授權:
[1]彭嘯鵬, 郭利杰, 楊小聰, 趙越, 劉光生, 李宗楠, 魏曉明, 陳鑫政, 楊超, 史采星. 一種充填擋墻受力模擬試驗裝置及試驗設備、試驗方法[P]. 北京市: CN117147300B, 2024-03-22.
[2]郭利杰, 魏曉明, 楊小聰, 許文遠, 劉光生, 史采星, 李文臣, 陳鑫政, 李宗楠, 楊超, 侯國權. 一種礦山原位充填體力學評價系統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1622807B, 2024-03-22.
[3]郭利杰, 彭嘯鵬, 李宗楠,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史采星, 楊超, 趙越, 李欣. 一種地下礦山采場充填梯形封閉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3833521B, 2023-12-19.
[4]楊超, 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侯國權. 尾砂濃密機和尾砂濃密機的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6983722B, 2023-12-12.
[5]李宗楠, 郭利杰, 楊小聰, 余斌, 陳鑫政, 彭嘯鵬, 趙越, 劉光生, 許文遠, 楊超, 史采星. 一種地下礦山充填采場可調節封閉擋墻[P]. 北京市: CN113266419B, 2023-09-22.
[6]許文遠, 楊小聰, 陳智宏, 史采星, 黃惟盛, 陳鑫政, 張振平, 郭利杰, 劉經民, 萬串串. 充填采場中巷道工程預制方法及巷道工程預制結構[P]. 北京市: CN116291558B, 2023-08-15.
[7]馮盼學,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爆破振動的控制方法[P]. 北京市: CN114963906B, 2023-06-09.
[8]楊小聰, 黃丹, 李玉選, 郭利杰, 鄭志杰, 王振宇. 充填體內機械掘進及支護方法[P]. 北京市: CN115788498B, 2023-05-16.
[9]郭利杰, 張見, 吳福和, 劉志雙, 許文遠, 李宗楠, 衛明, 桂旺華, 程伯明, 余茂杰. 管道壓力調節裝置及管道壓力調節方法[P]. 安徽省: CN112628606B, 2023-03-14.
[10]黎夢圓, 郭利杰, 楊小聰, 劉光生, 許文遠, 陳鑫政, 彭嘯鵬, 李文臣, 趙越, 張雷, 史采星, 李宗楠, 李欣. 一種尾砂沉降試驗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5165688B, 2022-12-13.
[11]馮盼學, 陳何,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薄礦體采礦方法[P]. 北京市: CN115095325B, 2022-11-29.
[12]郭利杰, 趙越, 彭嘯鵬, 劉光生, 唐國星, 李宗楠. 一種離析度評價方法及膠結充填體離析度檢測試模[P]. 北京市: CN115128253B, 2022-11-25.
[13]鄭志杰, 楊小聰, 黃丹, 郭利杰, 李玉選. 一種非煤礦山掘進機設備選型方法[P]. 北京市: CN115130930B, 2022-11-25.
[14]馮盼學, 陳何, 楊小聰, 郭利杰. 一種環狀炮孔爆破參數的計算方法[P]. 北京市: CN114741906B, 2022-09-23.
[15]黃丹, 楊小聰, 馬昊, 鄭志杰, 李玉選, 郭利杰. 一種柔性加圍壓機械破巖試驗裝置[P]. 北京市: CN114544412B, 2022-07-15.
[16]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許文遠, 萬串串. 一種采場采準工程銜接方法[P]. 北京市: CN111749697B, 2022-02-11.
[17]劉光生, 楊小聰, 許文遠, 郭利杰, 楊超, 李文臣. 內置預制金屬網加固結構的下向進路充填體假頂及其施工方法[P]. 北京市: CN111425247B, 2021-10-08.
[18]楊小聰, 劉光生, 萬串串, 于世波, 郭利杰, 許文遠. 下行式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P]. 北京市: CN111101946B, 2021-07-13.
[19]楊小聰, 郭利杰, 李宗楠, 許文遠, 楊超, 史采星, 侯國權, 李文臣, 劉光生. 一種連續穩定排料的立式砂倉放砂裝置[P]. 北京市: CN110469363B, 2021-05-14.
[20]郭利杰, 李宗楠, 劉光生,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李文臣, 魏曉明, 史采星, 趙越, 張雷, 李欣. 一種具有監測功能的充填采場封閉裝置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2282838B, 2021-04-02.
[21]郭利杰, 陳鑫政, 魏曉明, 張雷. 一種礦山充填體抗拉強度測試裝置及方法[P]. 北京市: CN111735704B, 2020-12-11.
[22]郭利杰, 李宗楠, 楊小聰, 余斌, 許文遠, 史采星, 劉光生, 魏曉明, 李欣, 楊超, 陳鑫政. 一種地下礦山充填采場快速封閉骨架及裝置[P]. 北京市: CN111237011B, 2020-07-28.
[23]許文遠, 楊小聰, 解聯庫, 郭利杰, 楊超, 侯國權, 史采星, 李宗楠. 一種超大能力穩定連續充填系統[P]. 北京市: CN105464701B, 2018-10-16.
[24]許文遠, 郭利杰, 楊小聰, 楊超, 侯國權, 李宗楠, 史采星. 一種立式砂倉風水兩級分時繞壁造漿系統及其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04847405B, 2018-02-06.
[25]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楊超, 侯國權, 李棕南, 史采星. 一種礦山膠結充填料漿離析程度檢測與評價方法[P]. 北京市: CN104931678B, 2017-03-15.
[26]于世波, 楊小聰, 曹輝, 陳何, 郭利杰, 陶志剛, 秦秀山, 王賀, 原野, 萬串串. 膠結節理化巖體自然崩落法相似模型試驗方法[P]. 北京市: CN104297449B, 2016-03-23.
[27]楊小聰, 方志甫, 解聯庫, 衛明, 楊志強, 鄒賢季, 郭利杰, 許文遠. 垂直方向上連續開采方法及在全礦體連續開采中的應用[P]. 北京市: CN102155227B, 2013-02-20.
發表英文期刊論文:
[1]Guo, Lijie*; Zhang, Tingting; Guo, Xiaolu; Meng, Weina。Editorial: Non-BF slag-based green cementitious materials.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22, 9: 978032.
[2]Li, Zongnan; Guo, Lijie*; Zhao, Yue; Peng, Xiaopeng; Kyegyenbai, Khavalbolot.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Model for Tailings in Mine Backfill.Metals, 2022, 12(4): 594.
[3]Guo, Lijie; Li, Wenchen; Namdar, Abdoullah*.Using recycled aggregate for seismically monitoring of embankment-subsoil model.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2021, 15: e00605.
[4]Tian, Gailei; Guo, Lijie*; Zhang, Zhihong.Hydro-Mechanical-Chemical Coupled Model for Solute Transpor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ntrapped Bubbl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1, 01(01).
[5]Tang, Yu; Guo, Lijie*; Zheng, Juanrong; Zhao, Yue.Effect of Gypsum Addition on the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Sulphide-Rich Cemented Paste Backfill.MINERALS, 2021, 11(3): 283.
[6]Tang, Yu; Zheng, Juanrong; Guo, Lijie*; Zhao, Yue.Effect of Gypsum Addition on the Mechan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Sulphide-Rich Cemented Paste Backfill.Minerals, 2021, 11(3): 283.
[7]Liu, Lang*; Yang, Pan; Zhang, Bo; Huan, Chao; Guo, Lijie; Yang, Qixing; Song, KI-IL.Study on hydration reaction and structure evolution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in early-age based on resistivity and hydration heat.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1, 272: 121827.
[8]Na, Hua; Lv, Guocheng*; Wang, Lijuan; Liao, Libing; Zhang, Dan; Guo, Lijie*; Li, Wenchen.A new expansion material used for roof-contacted filling based on smelting slag.Scientific Reports, 2021, 11(1): 2607.
[9]Peng Xiaopeng; Guo Lijie*; Liu Guangsheng; Yang Xiaocong; Chen Xinzh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In Situ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Metals, 2021, 11(12).
[10]Li, Wenchen; Guo, Lijie*; Liu, Guangsheng; Pan, Andrew; Zhang, Tingting.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read and yield stress in the mini-cone test for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0, 260: 119770.
[11]Zhou, Qi; Du, Tao; Guo, Lijie*; Smedskjaer, Morten M.; Bauchy, Mathieu*.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sodium silicate glasses by force-enhanced atomic refinement.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020, 536: 120006.
[12]Liu, Lang; Yang, Pan; Qi, Chongchong*; Zhang, Bo; Guo, Lijie; Song, Ki-Il.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arly-age hydration kinetics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9, 212: 283-294.
[13]Zheng, Juanrong*; Sun, Xiaoxiao; Guo, Lijie; Zhang, Simi; Chen, Jingyan.Strength and hydration products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from sulphide-rich tailings using reactive MgO-activated slag as a binder.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9, 203: 111-119.
[14]Liu, Lang*; Fang, Zhiyu; Qi, Chongchong*; Zhang, Bo; Guo, Lijie; Song, K. I-I L..Numerical study on the pip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slurry considering hydration effects.Powder Technology, 2019, 343: 454-464.
[15]Liu, Lang*; Fang, Zhiyu; Qi, Chongchong; Zhang, Bo; Guo, Lijie; Song, Ki-I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8, 179: 254-264.
[16]Zheng, Juanrong; Guo, Lijie*; Sun, Xiaoxiao; Li, Wenchen; Jia, Qi.Study on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emented Backfill Body from Lead-Zinc Mine Tailings with Sulphide.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2018: 7278014.
[17]Zhang Bo; Xin Jie; Liu Lang*; Guo Lijie; Song Ki Il.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Cemented Paste Backfill during Its Developing Process.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8, 2018: 9783046.
[18]Guo Lijie*; Li Wenchen; Yang Xiaocong; Xu Wenyuan.Sodium Silicate Gel Effect on Cemented Tailing Backfill That Contains Lead-Zinc Smelting Slag at Early Ages.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2018: 8502057.
[19]Liu, Guangsheng; Li, Li*; Yang, Xiaocong; Guo, Lijie.Numerical Analysis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Backfilled Stopes Considering Interfaces between the Backfill and Rock Wal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7, 17(2): 06016014.
[20]Liu, Guangsheng; Li, Li*; Yao, Mike; Landry, David; Malek, Farid; Yang, Xiaocong; Guo, Liji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a Cemented Hydraulic Backfill Made of Alluvial Sand.Minerals, 2017, 7(1): 4.
[21]Zheng, Juanrong; Guo, Lijie*; Zhao, Zhenbo.Effect of Calcined Hard Kaolin Dosage on the Strength Development of CPB of Fine Tailings with Sulphide.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 2017: 8631074.
[22]Zhang, Dan*; Shi, Shiliu; Wang, Chengbiao; Yang, Xiaocong; Guo, Lijie; Xue, Shanshan.Preparation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Using Smelting Slag and Tailings and the Solidification and Leaching of Pb2+.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352567.
[23]Guo Li-Jie, Zhou Ke-Ping, Yang Xiao-Cong. Model-experimental study on cemented rock-tailings backfilling process.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20(5): 1703-1715. EI檢索
[24]Lijie Guo. Green min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al ores in the goaf group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20(11): 4597-4606. EI檢索
[25]Lijie Guo.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rock blast in deep mining.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5, 20(11): 4587-4596. EI檢索
[26] Li-Jie Guo, Ke-Ping Zhou, Xiao-Cong Yang, Guang-Sheng Liu, Wen-Yuan Xu.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ed rock-tailings fil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41: 2611-2619. EI檢索
[27] Lijie Guo, Guangsheng Liu. Co-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ining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55: 2751-2755. EI檢索
[28]Tian, Gailei; Zhang, Zhihong; Guo, Lijie*.Hydro-Mechanical-Chemical Coupled Model for Solute Transpor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ntrapped Bubbl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史采星, 楊凱, 郭利杰, 許文遠. 料漿溫度對超細尾砂充填料漿流動性能影響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1-13.
[2]黎夢圓, 李航空, 郭利杰, 王勇軍, 楊明, 楊凱, 郭鵬, 李龐, 張會超, 王明山. 基于超細磷尾砂的絮凝沉降特性及其膠結膏體充填材料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1-16.
[3]郭利杰, 賈沖, 趙越, 馬青海. 礦山原位環境尾砂膠結充填體力學性能研究進展[J]. 礦冶, 2024, 33 (03): 317-328.
[4]鄭志杰, 黃丹, 楊小聰, 郭利杰. 機械掘進技術在弱膠結軟巖巷道中的應用實踐[J]. 礦冶, 2024, 33 (03): 378-382.
[5]朱坤乾, 王麗娟, 呂國誠, 張丹, 廖立兵, 郭利杰, 胡靜, 白允龍. 有色冶煉渣基膠凝材料中的重金屬固化研究進展[J]. 有色金屬工程, 1-12.
[6]郭利杰, 唐國星, 馬青海, 賈沖, 井鑫山. 礦山尾砂膠結充填體抗拉強度測試方法研究進展[J]. 礦冶, 2024, 33 (02): 141-153.
[7]陳金輝, 郭利杰, 張丹, 夏令, 馮粲. 新形勢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和評估機制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24, 46 (02): 211-225.
[8]賈沖, 趙越, 郭利杰, 劉光生, 彭嘯鵬. 考慮壓力和溫度養護條件的膠結充填體早期強度特性研究[J]. 金屬礦山, 2024, (04): 14-19.
[9]董峰, 李明, 郭利杰, 楊超. 基于礦冶廢渣制備充填專用膠凝材料[J]. 有色金屬工程, 2024, 14 (05): 130-134.
[10]張雯, 李澤峰, 郭利杰, 郭進平, 王小林, 張寶華. 圍巖-充填體組合承載宏細觀損傷演化機理[J].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24, 53 (02): 277-290.
[11]李宗楠, 郭利杰, 彭嘯鵬, 趙越, 余斌. 地下礦山采場充填柔性封閉方法與應用[J].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2024, 41 (01): 86-94. 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ssembled permeable barricade in underground filling stopes#br#.pdf
[12]張雷, 郭利杰, 許文遠, 魏曉明. 細尾砂在礦山充填應用中關鍵工藝與材料的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2023, 37 (23): 106-116.
[13]周光信, 郭利杰, 王國強, 楊超. 下行式小分段高效采礦工藝技術研究[J]. 中國礦業, 2023, 32 (S2): 158-162.
[14]張雷, 李凡, 郭利杰, 徐亮, 金勝利, 黎夢圓. 減水劑類型對細尾砂充填料漿流動性及強度的影響[J]. 有色金屬工程, 2023, 13 (09): 110-120.
[15]侯國權, 郭利杰, 許文遠. 多中段復雜殘留礦柱回采方案數值模擬分析[J]. 中國礦業, 2023, 32 (S1): 337-343.
[16]張雷, 郭利杰, 魏曉明, 張海杰. 礦渣基膠凝材料充填試驗及膠結體微觀結構演化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23, 13 (05): 84-93.
[17]郭利杰. 我國首個金屬非金屬礦山充填工程國家標準發布[J]. 中國礦業, 2022, 31 (10): 172.
[18]崔松, 余斌, 侯國權, 郭利杰. 某鋁土礦采場結構參數優化數值模擬[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2, 74 (05): 19-24.
[19]彭志華, 陳鑫政, 郭利杰, 趙越, 楊超. 國內某鐵礦充填工藝技術優化[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2, 74 (05): 25-30.
[20]陳鑫政, 蔣合國, 郭利杰, 許文遠, 趙衷進, 劉志雙, 魏筱樂. 基于RSM的復合骨料充填料漿流變特性試驗[J]. 有色金屬工程, 2022, 12 (09): 107-114.
[21]王偉象, 梅國棟, 郭利杰*, 邱黎明. 不同成像原理顯微鏡在煤微表面形貌表征中的應用[J]. 中國礦業, 2022, 31 (09): 162-170.
[22]郭利杰, 劉光生, 馬青海, 陳鑫政. 金屬礦山充填采礦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 煤炭學報, 2022, 47 (12): 4182-4200.
[23]胡航, 彭磊, 王光進, 劉文連, 周漢民, 尤耿明, 郭利杰. 強降雨洪水條件下尾礦庫潰壩災害影響[J]. 有色金屬工程, 2022, 12 (07): 132-138+147.
[24]魏超城, 張明, 羅瑞, 路彥忠, 萬串串, 馬青海, 郭利杰. 基于Mathews圖解法的空場嗣后充填采場結構參數優化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07): 137-142.
[25]王海昶, 董峰, 郭利杰, 鄭旭, 楊超. 多元粗骨料膏體穩態制備系統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S1): 275-279+283.
[26]彭志華, 郭利杰*, 趙越, 楊超. 基于優化尾砂粒徑的膏體充填工藝技術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S1): 392-395.
[27]李垚萱, 李坤, 郭利杰, 盧堯, 梅國棟, 金萬英. 金屬非金屬礦山雙重防控體系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方法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05): 100-106.
[28]陳鑫政, 郭利杰*, 史采星, 葉季青, 許文遠, 田長林. 深錐濃密膏體充填工藝在國內某銅礦的應用與改進[J]. 中國礦業, 2022, 31 (05): 135-141.
[29]唐國星, 郭利杰*, 劉光生, 楊小聰. 尾砂膠結充填體抗拉強度試驗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04): 124-131.
[30]王強, 郭利杰, 李吉勤, 劉奎生, 張勝利, 周予啟, 崔勇, 賈連逵, 史采星, 吳永, 李文臣, 王登權, 黎夢圓, 裴桐, 任耀輝. 低品質/低活性原材料在現代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J]. 建設科技, 2022, (07): 59-61.
[31]彭嘯鵬, 郭利杰, 楊小聰, 陳鑫政. 尾砂膠結充填體孔隙水特征探索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22, 31 (03): 106-110.
[32]楊超, 郭利杰, 史采星, 鄭旭. 混合赤泥自凝干法筑壩工藝參數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22, 12 (02): 92-98.
[33]陳鑫政, 楊小聰, 郭利杰, 許文遠, 史采星. 礦山充填智能控制系統設計及工程應用[J]. 有色金屬工程, 2022, 12 (02): 114-120.
[34]彭嘯鵬, 郭利杰, 陳鑫政. 尾砂充填料漿泌水特性及其對充填體影響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22, 12 (01): 93-99.
[35]侯國權, 崔松, 郭利杰. 緩傾斜極薄鎢礦資源綠色開采技術研究[J]. 中國鎢業, 2021, 36 (06): 22-31.
[36]程伯明, 劉志雙, 許文遠, 李宗楠, 郭利杰. 高濃度充填料漿輸送管道壓力監測研究[J]. 中國礦業, 2021, 30 (S2): 171-174.
[37]侯國權, 葉爾江•多力達西, 郭利杰*, 崔松, 陳新. 基于采礦環境再造的緩傾斜極薄礦體殘留礦柱回采技術及應用[J]. 黃金, 2021, 42 (10): 35-37+42.
[38]谷中元, 李彩虹, 郭利杰, 楊揚. 地下深部開采對豎井穩定性影響的數值分析[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1, 73 (05): 14-19.
[39]張云韋, 郭利杰, 周光信, 楊超. 基于礦冶固廢的膏體充填工藝技術及其應用[J]. 黃金, 2021, 42 (08): 32-35.
[40]李守強, 郭利杰, 鄭旭, 楊超. 膏體充填料漿管道自流輸送分析及管線布置[J]. 中國礦業, 2021, 30 (08): 149-153.
[41]馬青海, 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采場非膠尾砂充填料漿自重固結過程數值模擬[J]. 中國礦業, 2021, 30 (07): 152-160.
[42]李小軍, 梅國棟, 蘇軍, 郭利杰. 灰色理論模型在尾礦庫浸潤線監測預測的應用[J]. 中國礦業, 2021, 30 (S1): 130-133.
[43]李守強, 郭利杰*, 張際敏, 林春霞, 崔松. 下向嗣后充填采場高度優化及充填配比參數設計[J]. 中國礦業, 2021, 30 (S1): 278-283.
[44]郭利杰. 杜邦安全管理在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中的應用[J]. 當代化工研究, 2021, (09): 19-20.
[45]周玉成, 郭利杰, 吳姍. 海下礦體充填開采安全性數值模擬研究[J]. 礦業研究與開發, 2021, 41 (04): 6-10.
[46]王希萌, 郭利杰*, 李文臣, 張志紅. 紅土鎳礦尾渣三軸抗剪強度試驗研究[J].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21, 19 (01): 165-169.
[47]史采星, 郭利杰, 陳新. 全尾砂靜動態絮凝沉降特性[J].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21, 31 (01): 194-202.
[48]吳姍, 郭利杰, 侯國權. 進路充填袋式擋墻快速封閉安全隔離技術研究[J]. 礦業研究與開發, 2020, 40 (12): 52-56.
[49]陳鑫政, 郭利杰, 許文遠, 楊小聰. 基于尾礦沉降試驗的深錐濃密機尺寸確定方法[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0, 72 (06): 107-111.
[50]郭利杰. 安全心理學在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 當代化工研究, 2020, (21): 163-164.
[51]郭利杰*, 張雷, 李文臣. 有色冶金渣制備膠凝材料研究現狀與展望[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21-636. pdf
[52]郭利杰. 綠色膠凝材料專欄主編寄語[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19-620.
[53]張婷婷, 智士偉, 郭利杰, 武震林, 韓俊南. 銅鎳冶煉渣的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37-645.
[54]劉志雙, 郭利杰. 多因素耦合條件下高濃度全尾砂漿體流變性能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10): 116-121.
[55]劉海營, 楊航, 錢志博, 李偉光, 郭利杰. 銅尾礦資源化利用技術進展[J]. 中國礦業, 2020, 29 (S2): 117-120.
[56]李垚萱, 李坤, 盧堯, 梅國棟, 郭利杰, 謝旭陽, 金萬英.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體系流程化表征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S2): 21-26+29.
[57]劉志雙, 郭利杰, 史采星, 許文遠. 高濃度充填料漿管道輸送流態及其判別方法[J]. 中國礦業, 2020, 29 (S2): 271-276.
[58]魏曉明, 郭利杰. 基于P波模量的原位膠結充填體強度預測模型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0, 72 (05): 1-5.
[59]陳鑫政, 楊小聰, 郭利杰, 許文遠, 魏曉明. 基于擴散度的尾砂膏體流變特性[J]. 工程科學學報, 2020, 42 (10): 1299-1307.
[60]劉立順, 余斌, 吳春平, 崔松, 侯國權, 郭利杰. 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現狀及案例分析[J]. 有色金屬工程, 2020, 10 (09): 98-103.
[61]張婷婷, 周子鈺, 郭利杰, 武震林, 韓俊南. 礦物摻合料改性銅鎳渣膠凝材料的性能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78-687.
[62]張雷, 郭利杰, 李文臣. 礦物摻合料對水泥孔溶液堿度和強度影響及機理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09): 141-146.
[63]史采星, 郭利杰, 楊超. 充填體主動接頂膨脹材料性能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09): 87-92.
[64]那華, 呂國誠, 張丹, 王麗娟, 廖立兵, 郭利杰, 孔令常, 武麗娟, 卞健華. 礦區典型環境污染及其充填膠凝固定化研究進展[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46-657.
[65]張雷, 郭利杰, 李文臣. 基于銅鎳冶煉渣制備充填膠凝材料試驗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5): 669-677.
[66]楊超, 郭利杰, 李文臣. 銅鎳冶煉渣新型充填膠凝材料制備及其力學性能研究[J]. 礦業研究與開發, 2020, 40 (08): 50-54.
[67]魏曉明, 郭利杰, 周小龍, 李長洪, 張立新. 高階段膠結充填體全時序應力演化規律及預測模型研究[J]. 巖土力學, 2020, 41 (11): 3613-3620.
[68]楊超, 郭利杰, 李文臣. 大流量全尾砂膏體料漿管道輸送參數計算與分析[J]. 金屬礦山, 2020, (08): 55-60.
[69]袁子清, 秦云東, 陳璐, 郭利杰, 馮盼學. 某鉛鋅礦井下采空區對地表沉降的影響分析[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20, 72 (04): 1-6.
[70]李文臣, 郭利杰, 楊超, 張丹. 堿激發銅鎳水淬冶煉渣制備充填膠凝材料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07): 122-127.
[71]袁子清, 陳璐, 郭利杰, 馮盼學. 某鉛鋅礦井下采空區穩定性分析及處理措施研究[J]. 中國礦業, 2020, 29 (S1): 449-452+455.
[72]魏曉明, 郭利杰, 陳鑫政, 于永純, 施仁智. 金廠河多金屬礦尾砂膠結充填試驗研究[J]. 礦業研究與開發, 2020, 40 (06): 42-46.
[73]陳鑫政, 郭利杰, 史采星. 全斷面柔性脫水管在國內某鉛鋅礦采場充填應用研究[J]. 采礦技術, 2020, 20 (03): 54-59.
[74]李宗楠, 羅皖東, 郭利杰, 許文遠. 基于Buckingham方程的大倍線充填料漿輸送優化與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20, 28 (01): 90-96.
[75]吳蔚律, 劉光生, 郭利杰*, 樊川, 張志紅, 張雪楣. 基于直剪試驗的膠結充填體與巖石接觸面力學特性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12): 116-122+127.
[76]樊川, 楊小聰*, 郭利杰, 劉光生. 充填體包裹下礦巖點柱強度力學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9, 9 (11): 85-93.
[77]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基于采充時序的空場嗣后充填體強度要求優化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9, 9 (10): 85-94.
[78]陳璐, 郭利杰. 高應力條件下深部花崗巖沖擊破碎耗能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2): 354-359.
[79]楊超, 郭利杰, 侯國權. 某礦山采場充填工藝技術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2): 387-390.
[80]史采星, 郭利杰, 許文遠, 陳鑫政. 某銅礦尾砂高濃度充填技術方案優化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2): 415-419.
[81]李欣, 郭利杰, 許文遠, 李文臣. 某鐵礦全尾砂膠結充填體力學性能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2): 420-424.
[82]黃丹, 楊超, 史采星, 郭利杰. 呂梁山區表層黃土似膏體充填適應性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9, (09): 59-64.
[83]王國強, 郭利杰, 陳寅, 李文臣. 喀拉通克銅鎳礦充填膠凝材料基本性能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1): 154-157.
[84]許前, 郭利杰, 陳寅, 李文臣, 楊超. 礦山膠結充填膠凝材料最佳添加量優化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1): 186-189.
[85]楊超, 郭利杰, 王劼. 礦山充填膨脹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1): 194-199.
[86]陳寅, 郭利杰, 魏曉明, 李守強, 楊超. 摻加冶煉渣的混合骨料原位膠結充填體質量評價研究[J]. 中國礦業, 2019, 28 (S1): 234-237.
[87]劉光生, 楊小聰*, 郭利杰. 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體三維拱應力及強度需求模型[J]. 煤炭學報, 2019, 44 (05): 1391-1403.
[88]吳姍, 楊小聰, 郭利杰. 高應力環境下深部金屬礦整體規劃的思考與展望[J]. 煤炭學報, 2019, 44 (05): 1432-1436.
[89]彭嘯鵬, 楊小聰, 郭利杰. 充填尾砂顆粒干擾沉降過程實驗研究[J]. 煤炭學報, 2019, 44 (05): 1521-1526.
[90]陳鑫政, 楊小聰, 郭利杰, 彭嘯鵬. 養護齡期對EDTA滴定法測定尾砂膠結充填體水泥含量的影響[J]. 有色金屬工程, 2019, 9 (04): 93-99.
[91]陳鑫政, 郭利杰, 史采星, 許文遠, 李文臣. 高硫尾砂充填體強度變化規律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9, (04): 11-14.
[92]吳靜, 郭利杰, 梁凡凡. 科研團隊導向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實施成效分析[J]. 中國礦業, 2019, 28 (03): 176-181.
[93]彭亞輝, 周科平, 郭利杰. 長株潭城市群重金屬水污染排放時空特征與成因分析[J]. 有色金屬工程, 2019, 9 (02): 99-104.
[94]陳寅, 郭利杰, 邵亞平, 楊超. 粗骨料膏體充填料漿流變特性與管道輸送阻力計算[J]. 中國礦業, 2018, 27 (12): 178-182.
[95]陳鑫政, 楊小聰, 郭利杰, 彭嘯鵬. 尾砂膠結充填體的水泥含量測定試驗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8, 8 (06): 69-74.
[96]魏曉明, 郭利杰, 李長洪, 張立新, 羅文沖, 劉仁. 高階段膠結充填體強度空間變化規律研究[J]. 巖土力學, 2018, 39 (S2): 45-52.
[97]陳寅, 郭利杰, 邵亞平, 陳鑫政, 李文臣. 喀拉通克銅鎳礦充填骨料優化試驗[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8, 70 (06): 38-41.
[98]李宗楠, 郭利杰, 魏曉明, 陳鑫政. 尾砂漿干擾絮凝沉降機理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19, 27 (02): 265-270.
[99]陳鑫政, 郭利杰, 李文臣, 李宗楠. 全尾砂沉降濃縮試驗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19, 27 (01): 105-111.
[100]侯國權, 劉光生, 樊川, 郭利杰*, 黃丹, 原野. 緩傾斜極薄礦體全面法開采殘留點柱回采方案及穩定性分析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10): 117-121.
[101]李文臣, 王忠紅, 郭利杰, 許文遠. 尾砂膠結充填體試樣早期強度與孔結構關聯規律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10): 143-147.
[102]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礦山膠結充填料漿離析程度檢測與評價方法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8, 8 (05): 89-91.
[103]吳姍, 郭利杰, 侯國權. 某礦山尾砂袋式充填擋墻力學性能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S2): 130-133.
[104]侯國權, 郭利杰. 破碎風化砂粗骨料高濃度充填料漿輸送阻力特性分析[J]. 中國礦業, 2018, 27 (S2): 112-115+133.
[105]史采星, 郭利杰, 楊超, 許文遠. 某銅鎳礦尾礦流變參數測試及管道輸送阻力計算[J]. 中國礦業, 2018, 27 (S2): 138-141.
[106]楊超, 郭利杰, 王劼, 史采星, 許文遠. 某金礦大倍線加壓充填技術研究與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19, 27 (01): 89-96.
[107]史采星, 郭利杰, 陳鑫政. 采場充填料漿流動與離析規律的試驗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18, 26 (04): 520-527.
[108]李文臣, 郭利杰, 陳鑫政, 李宗楠, 李欣. 尾砂膠結充填體三維空間強度分布相似模擬試驗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18, 26 (04): 528-534.
[109]李宗楠, 郭利杰. 高濃度尾砂漿流動規律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08): 107-111.
[110]李文臣, 郭利杰, 許文遠. 尾砂膠結充填體試樣早期強度原位監測探索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08): 139-143.
[111]王國強, 郭利杰, 閔忠鵬, 陳寅. 充填材料特性試驗研究及充填工藝參數選擇[J]. 黃金, 2018, 39 (08): 43-46.
[112]邵亞平, 郭利杰, 陳寅, 侯國權. 基于環管試驗確定粗骨料膏體充填料漿管道輸送參數[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8, 70 (04): 20-23.
[113]魏曉明, 郭利杰, 李宗楠. 基于宏微觀耦合分析膠結充填體強度差異的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06): 95-99.
[114]楊超, 郭利杰, 許文遠, 閔忠鵬. 采場充填接頂自膨脹材料試驗研究[J]. 黃金, 2018, 39 (06): 26-30.
[115]薛杉杉, 郭利杰, 許文遠. 減水劑對充填料漿流動性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礦業, 2018, 27 (S1): 382-386.
[116]李欣, 郭利杰, 許文遠. 某鐵礦全尾砂膠結充填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8, 27 (S1): 211-215.
[117]史采星, 郭利杰, 李文臣, 張丹. 鉛鋅冶煉渣充填膠凝材料研究及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18, 26 (02): 160-169.
[118]許文遠, 郭利杰, 楊小聰. 安慶銅礦不同顆粒級配尾砂優化組合膏體充填技術[J]. 金屬礦山, 2018, (01): 16-20.
[119]史采星, 郭利杰, 楊超. 高效濃密機尺寸估算法在銅礦尾砂濃縮中的應用[J]. 有色金屬工程, 2017, 7 (05): 86-91.
[120]侯國權, 楊超, 許文遠, 郭利杰. 強風化花崗巖作為充填骨料的適應性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7, (08): 47-52.
[121]李宗楠, 郭利杰, 余斌, 史采星. 基于賓漢姆體的高濃度尾砂漿剪切變稀規律研究[J]. 黃金科學技術, 2017, 25 (04): 33-38.
[122]侯國權, 楊超, 許文遠, 郭利杰. 井下全尾砂高濃度膠結充填脫水管比選試驗[J]. 現代礦業, 2017, 33 (06): 145-147+164.
[123]李欣, 郭利杰, 楊超. 安徽某金礦山全尾砂絮凝沉降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7, 26 (S1): 326-329.
[124]楊超, 郭利杰, 張林, 胡黎明, 許文遠. 銅尾礦流變特性與管道輸送阻力計算[J]. 工程科學學報, 2017, 39 (05): 663-668.
[125]李欣, 郭利杰, 許文遠. 某鐵礦全尾砂充填體特性研究[J]. 中國礦業, 2017, 26 (05): 98-101.
[126]楊超, 郭利杰, 侯國權, 李宗楠. 細粒級尾礦膏體最佳排放濃度確定方法[J]. 金屬礦山, 2017, (05): 29-32.
[127]郭利杰, 楊小聰, 許文遠, 彭嘯鵬, 史采星, 李宗楠. 基于選礦流程的尾礦優選組合膏體充填技術[J]. 中國礦業, 2017, 26 (04): 99-104+120.
[128]謝興山, 余斌, 楊小聰, 郭利杰, 李宗楠. 基于PFC3D的不同級配尾礦顆粒堆積體孔隙率模擬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7, 69 (02): 10-13.
[129]陳鑫政, 楊小聰, 郭利杰, 李宗楠. 充填配比方案優化的正交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6, (11): 16-20.
[130]吳姍, 郭利杰. 基于模糊聚類及BP神經網絡的采礦方法選擇研究[J]. 中國礦業, 2016, 25 (S2): 281-285.
[131]李欣, 郭利杰, 許文遠. 某鐵礦全尾砂膠結充填材料配比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6, 25 (S2): 294-298.
[132]楊超, 郭利杰, 史采星, 許文遠. 應用旋流分級試驗確定筑壩尾礦技術參數[J]. 中國礦業, 2016, 25 (S2): 299-302.
[133]徐淼斐, 高永濤, 金愛兵, 周喻, 郭利杰, 劉光生. 基于超聲波波速及BP神經網絡的膠結充填體強度預測[J]. 工程科學學報, 2016, 38 (08): 1059-1068.
[134]張丹, 郭利杰, 劉光生. 某新型礦用膠結劑對尾砂膠結充填體強度的影響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6, 6 (04): 84-90.
[135]徐淼斐, 金愛兵, 郭利杰, 劉光生, 許文滸. 全尾砂膠結充填體試樣強度的尺寸效應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6, 25 (05): 87-92.
[136]郭利杰, 薛杉杉, 許文滸, 許文遠. 甲瑪銅多金屬礦尾砂充填料漿流變性能影響因素分析[J]. 有色金屬工程, 2016, 6 (02): 56-63.
[137]馬國偉, 李之建, 易夏瑋, 郭利杰. 纖維增強膏體充填材料的宏細觀試驗[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16, 42 (03): 406-412.
[138]毛天聰, 郭利杰. 陸梁油田薄層邊底水油藏調堵控水技術研究[J]. 中國礦業, 2016, 25 (02): 120-124.
[139]楊超, 郭利杰, 侯國權, 許文遠. 某礦山尾砂充填骨料的選擇[J]. 中國礦業, 2015, 24 (12): 168-171.
[140]許文遠, 郭利杰, 楊小聰, 楊超. 甲瑪銅多金屬礦高海拔大流量充填技術研究[J]. 中國礦業, 2015, 24 (11): 99-103.
[141]郭利杰, 楊小聰, 周科平. 廢石尾砂膠結充填工藝模型試驗及在安慶銅礦的應用[J]. 有色金屬工程, 2015, 5 (05): 55-60.
[142]葉光祥, 解聯庫, 郭利杰, 劉光生, 王賀. 不同形狀尺寸充填試樣強度研究[J]. 中國礦業, 2015, 24 (10): 128-131.
[143]薛杉杉, 郭利杰. 尾礦與冶煉廢渣協同制備新型充填膠凝材料研究[J]. 江西建材, 2015, (12): 108-113.
[144]韓志磊, 蘇軍, 李小軍, 郭利杰. 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土建設計與施工[J]. 中國礦業, 2015, 24 (S1): 421-425.
[145]陳凱, 張宣, 張曉樸, 郭利杰. 尾礦庫災害應急指揮平臺研究[J]. 中國礦業, 2015, 24 (S1): 426-429.
[146]韋章能, 郭利杰. CMS精密探測技術在月山銅礦中的應用[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5, 67 (03): 8-11.
[147]何水清, 許文遠, 郭利杰, 楊超. 高濃度細粒級尾礦充填料漿管道輸送阻力試驗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5, 5 (S1): 28-31.
[148]楊超, 王林, 郭利杰, 韋章能, 侯國權. 天馬山硫金礦段高大型復雜空區群充填技術研究[J]. 有色金屬工程, 2015, 5 (S1): 50-54.
[149]吳文斌, 郭利杰, 許文遠. 安慶銅礦高濃度充填料漿減阻試驗[J]. 有色金屬工程, 2015, 5 (S1): 62-66.
[150]胡小勇, 劉浪, 李廣輝, 郭利杰. 基于均勻試驗的礦山充填料漿配比優化研究[J]. 礦業研究與開發, 2015, 35 (03): 7-12.
[151]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劉光生. 礦山膠結充填體中膠凝材料含量檢測方法試驗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5, 67 (02): 1-3+14.
[152]袁本勝, 史曉鵬, 郭利杰, 董凱程. 安慶銅礦充填體內破壞區和非破壞區地震波衰減規律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309-312.
[153]原野, 陳占林, 王輝, 施光林, 文國良, 郭利杰. 全波列聲波測井技術在露天邊坡中的應用[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313-315.
[154]王利崗, 李棟, 余樂文, 蔡永順, 袁本勝, 郭利杰. 地壓監測系統在充填法礦柱回采中的應用[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185-188+201.
[155]吳姍, 王東旭, 郭利杰. 全尾砂膠結充填作用機理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189-193.
[156]郭利杰, 許文遠, 史采星. 堆存尾砂膠結充填處理廢棄采空區的應用實踐[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194-197.
[157]黃丹, 吳鵬, 董凱程, 郭利杰. 緩傾斜互層礦體房柱法采場結構參數及穩定性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205-208.
[158]史采星, 郭利杰, 許文遠. 新型減水劑改善充填料漿性能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209-214.
[159]李宗楠, 郭利杰, 許文遠, 史采星. 極細粒級尾砂絮凝沉降規律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215-218.
[160]侯國權, 郭利杰, 楊超, 許文遠. 高濃度全尾砂充填料漿流變特性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238-241.
[161]葉光祥, 解聯庫, 郭利杰, 史曉鵬, 王賀. 電子雷管在礦柱回收大爆破中的應用[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305-308.
[162]儲瑩, 全永志, 徐偉蘭, 郭利杰. 某鈾礦作業環境放射性安全評價[J]. 中國礦業, 2014, 23 (S2): 99-102+113.
[163]楊超, 郭利杰, 彭威, 侯國權. 礦用充填膠凝材料與尾砂適應性試驗研究[J]. 中國礦業, 2014, 23 (S1): 185-189.
[164]李小軍, 蘇軍, 韓志磊, 郭利杰, 張繼輝, 孫東亮. 尾礦庫在線監測中滲流量監測探討[J]. 中國礦業, 2014, 23 (S1): 195-198.
[165]吳鵬, 胡建軍, 郭利杰, 鄭磊. 尾礦干式堆存技術發展現狀與方向[J]. 中國礦業, 2014, 23 (S1): 203-206.
[166]王賀, 曹輝, 萬串串, 郭利杰. 深埋巖體結構面連通率預測的鉆孔數據法[J]. 中國礦業, 2014, 23 (S1): 165-168.
[167]鄂建新, 郭利杰, 萬洪濤, 李濤, 段銀聯. 西門子6SE70變頻器在油隔離泥漿泵電機無擾切換控制的參數優化[J]. 中國礦業, 2014, 23 (S1): 216-218.
[168]楊超, 郭利杰, 許文遠, 李欣, 薛杉杉. 充填尾砂絮凝沉降規律試驗研究[J]. 黃金, 2014, 35 (06): 39-42.
[169]馮盼學, 楊小聰, 解聯庫, 郭利杰, 楊志強. 常規支護技術在充填體巷道或硐室中的創新應用[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4, 66 (01): 1-4.
[170]薛杉杉, 郭利杰, 李欣. 水化產物對復合膠凝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J]. 硅酸鹽通報, 2014, 33 (01): 37-42+47.
[171]于世波; 楊小聰; 董凱程; 解聯庫; 孫曉明; 郭利杰.空場嗣后充填法充填體對圍巖移動控制作用時空規律研究.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2014, (03): 430-434.
[172]曹輝, 郭利杰, 解聯庫, 劉光生. 六苴銅礦深部巖體地應力特征分析與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3, 65 (03): 75-78+82.
[173]劉光生, 楊小聰, 曹輝, 郭利杰. 基于BQ系統的遂昌金礦地下工程巖體質量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3, 65 (02): 53-56.
[174]胡建軍, 余斌, 郭利杰. 利用地質構造調查方法確定裂隙巖體爆破最小抵抗線方向[J]. 中國礦業, 2012, 21 (09): 122-124.
[175]魏勇, 郭利杰. 磨礦條件對鋼球磨損的影響及磨損規律研究[J]. 非金屬礦, 2012, 35 (04): 21-23.
[176]王建軍, 許文遠, 郭利杰. 全尾砂絮凝沉降規律研究[J]. 中國礦業, 2012, 21 (06): 92-94.
[177]韓志磊, 郭利杰, 楊小聰. 尾礦壩浸潤線在線監測回歸分析[J]. 現代礦業, 2012, 27 (05): 73-76.
[178]王湖鑫, 孫忠銘, 劉建東, 郭利杰. 束狀深孔大量崩落技術在殘礦回采中的應用[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1, 63 (06): 1-4.
[179]魏勇, 潘紅潔, 郭利杰. 尾礦壩壩基管涌砂槽模型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1, (08): 140-142+168.
[180]許文遠, 楊小聰, 郭利杰. 充填體不均勻性相似模擬實驗研究[J]. 金屬礦山, 2011, (05): 18-22+69.
[181]郭利杰, 余斌. 中國金屬礦山充填技術與裝備的現狀和未來[J]. 采礦技術, 2011, 11 (03): 12-14+37.
[182]楊小聰, 郭利杰. 可持續的礦冶工業生態系統構建[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11, 63 (02): 1-4.
[183]郭利杰, 許文遠, 譚欽文, 楊小聰. 廢石尾砂膠結充填體材料力學特性研究[J]. 礦物學報, 2010, 30 (S1): 74.
[184]曹輝, 楊小聰, 解聯庫, 郭利杰. 某礦巖石力學特性及力學參數相關性研究[J]. 中國礦業, 2010, 19 (07): 84-87.
[185]王文哲, 楊小聰, 郭利杰. FLAC3D用于充填模擬分界面力學特性研究[J]. 礦冶, 2010, 19 (02): 1-4.
[186]郭利杰, 楊建國, 許文遠, 楊小聰. 遂昌金礦中和渣漿充填處理的探索性試驗研究[J]. 鈾礦冶, 2010, 29 (02): 66-69.
[187]郭利杰, 楊小聰. 廢石尾砂膠結充填試驗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8, (11): 75-78+112.
[188]郭利杰, 楊小聰. 深部采場膠結充填體力學穩定性研究[J]. 礦冶, 2008, (03): 10-13.
[189]解聯庫, 楊小聰, 劉慶林, 郭利杰, 楊天鴻. 基于霍克-布朗破壞準則的采場空區穩定性分析[J]. 有色金屬, 2008, (03): 109-111.
[190]李路喬, 郭利杰. 六苴銅礦小河-石門坎礦段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調查研究[J]. 中國礦業, 2008, (06): 87-90.
[191]郭利杰. 尾砂膠結充填體抗壓強度的尺寸效應研究[J]. 鈾礦冶, 2008, (02): 61-63.
[192]周少平, 劉文永, 郭利杰, 田家隆. 真然低成本充填膠凝材料的開發研究[J]. 有色金屬(礦山部分), 2007, (04): 9-10+33.
[193]郭利杰, 楊小聰. 大直徑深孔采礦法采場頂板長錨索加固穩定性分析[J]. 礦冶, 2007, (02): 1-4.
[194]解聯庫, 楊小聰, 楊天鴻, 唐春安, 郭利杰. 順層巖質邊坡變形破壞規律的分析[J]. 有色金屬, 2007, (02): 75-78+104.
會議論文:
[1]Xu Wen Yuan*; Guo Li Jie; Yang Xiao Cong; Yang Chao.Experimental study of fill body non-uniformity for cut-and-fill mining.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郭利杰, 王湖鑫 & 陳何. (2013). 基于環境保護的空區群殘留礦體綠色開采技術. (eds.) 201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八卷) (pp.248-252).
[3]魏勇 & 郭利杰. (2012). 尾礦庫潰壩風險分級評價模型研究. (eds.) Proceedings of 2012 (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p.101-106).
[4]楊小聰; 郭利杰.Experimental study of fill body non-uniformity for cut-and-fill mining.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with Backfill, South Africa, 2011-03-21 to 2011-03-25.
[5]郭利杰*.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ed rock-tailings backfill material.1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with Backfill, South Africa, 2011-03-21 to 2011-03-25.
[6]魏勇, 許開立, 鄭欣 & 郭利杰. (2010). 我國尾礦庫現狀特點以及問題. (eds.) Proceedings of 2010(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p.527-530).
[7]王建軍, 楊小聰 & 郭利杰. (2010). 礦山固體廢物充填處理技術及環境影響分析. (eds.) 201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 (pp.632-634).
[8]楊小聰 & 郭利杰. (2010). 礦冶工業生態系統與礦業可持續發展. (eds.) 2010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 (pp.916-919).
[9]曹輝, 解聯庫, 楊小聰 & 郭利杰. (2009). 云南某礦巖體強度特性試驗研究. (eds.) 自主創新與持續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1) (pp.491-496).
[10]郭利杰 & 楊小聰. (2007). 廢石尾砂膠結充填配比試驗研究. (eds.) 全國金屬礦山采礦新技術學術研討與技術交流會論文集 (pp.242-244).
榮譽獎勵:
(1)獲得2012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
(2)獲得2014年度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3)獲得2013年度全國循環經濟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4)獲得2013年度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
(5)塔吉克斯坦礦冶學院授予榮譽教授稱號。
——記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副所長郭利杰
2024-06-11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我國現階段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已成為社會共識,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國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其實早在2009年提出的發展“綠色礦業”要求及“2020年基本建立綠色礦山格局”的戰略目標下,礦山行業的綠色發展與高質量發展就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本遵循和基本行動。從業近20年,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副所長郭利杰認為,推動礦山行業從粗放式、高碳排放的傳統模式轉向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文明重要論述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對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尾礦作為礦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固體廢物,由于堆存面積大、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已經成為建設綠色礦山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為此,郭利杰瞄準行業發展的痛點,不斷踐行固廢生態處置與綠色開采的發展之路,瞄準建設“生態型、環保型、安全型、數字化、智能化”礦山的目標,在金屬礦山充填采礦新技術、固廢資源化利用與生態處置技術、礦冶固廢新材料等領域不斷鉆研,將生態礦業、技術先行的理念貫穿礦產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在他看來,對先進的采礦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開展攻堅工作,同時充分發揮人才、團隊和合作的力量,形成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合作優勢之合力,是不斷推進我國礦山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像做學術一樣做技術”
親身實地走訪、深入礦山一線,是郭利杰最常見的工作場景,但這并沒有讓他成為只重經驗的所謂“實踐派”。在郭利杰看來,技術和學術是研究工作的一體兩面。唯有“像做學術一樣做技術”,才能推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成果。對于尾礦這一“老大難”問題,其大規模處置方式主要包括尾礦濕式排放、干式堆存和尾礦充填3種方式。其中尾礦填充應用歷史悠久,既能實現礦產資源最大限度的回采,又可以實現礦業固廢的環保處置,兼顧效益和環保,已成為尾礦處理過程中的主流方法,也是實現礦業綠色低碳開發的重要技術途徑,這也順勢成為郭利杰的攻堅方向。自進入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以來,秉持著“創新未來金屬資源開采技術,改變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初心,郭利杰長期專注于戰略性金屬礦產綠色開采技術創新與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標準研制項目1項。以2008年的企業委托大型項目“安慶銅礦廢石尾砂膠結充填工藝技術研究”為開端,從現場應用技術問題不斷提煉出關鍵理論問題,依托“廢石尾砂膠結充填體材料微觀結構模型研究”“廢石尾砂膠結充填的充填體材料結構性能研究”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郭利杰為廢石尾砂膠結充填提供現階段最佳工藝技術方案的同時突破理論與技術瓶頸,成功解決了制約廢石尾砂膠結充填技術發展的充填體材料結構問題,為礦山企業大幅節約了廢石提升與處置費用成本。
這樣的創新成果在郭利杰的研究實踐里并不是孤例。作為我國戰略性深部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郭利杰先后發展了廢石尾砂膠結充填技術、立式砂倉全尾砂高濃度穩態充填技術、礦冶固廢綠色膏體充填技術、采場充填體強度計算與設計方法、有色冶煉渣充填膠凝材料制備理論與技術等系列創新成果,豐富了深部礦山充填體力學理論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提出了“深部采區透明充填體網絡”“礦冶固廢源頭改性制備充填材料”重大原創性技術。目前,這些創新成果已成為我國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綠色生態開發的重要技術支撐,為推進我國礦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近5年來,郭利杰及其團隊產出的研究成果已在60余項工程項目中實現轉化應用。優秀的科研成果也為他贏得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中國有色金屬創新爭先獎、杰出工程師獎等榮譽。
不僅充分重視技術成果向產業方向轉化,郭利杰同樣看到了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性。他和團隊成員將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凝練為200余篇學術論文和3部專著,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高水平《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90余篇,被3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引用1000余次,獲得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此外,郭利杰還參與到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中,主編了國家首個金屬非金屬礦山充填工程技術國家標準,并于2022年12月1日實施;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2件、軟件著作權2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9項,相關成果均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郭利杰還將一路走來的經驗和體悟充分運用到團隊的人才培養和經驗推廣中。郭利杰認為,這是“像做學術一樣做技術”更深層次的含義,對整個團隊和行業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打造未來科學人才隊伍
“有激情、有干勁、有能力”,這是郭利杰團隊成員對他的一致評價。這支具備核心技術研發、核心技術的工程轉化、咨詢與技術服務等多種能力的精英團隊,是郭利杰多年來心血和汗水的凝聚,他始終關注和支持團隊里年輕人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郭利杰認為,對于人才的培養,要著眼長遠,要把他們當作未來的行業和國家棟梁人才來培養,努力為他們搭建能夠大展拳腳的平臺,為其尋求長期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最終實現“凝聚優秀的人,一起做對社會有益的事”的目標,這才是他和他的團隊要走的路。
對于團隊建設,郭利杰一方面以身作則,一方面“不拘一格”:據團隊成員介紹,郭利杰是所里出了名的“工作狂”。為了攻克一個難題,他經常廢寢忘食乃至通宵達旦;無論工作多么辛苦,他始終堅持“一切都要到現場去”的理念,親力親為、實地實踐。顯然,郭利杰積極的狀態和鉆研的精神給團隊帶來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和凝聚作用,他強大的人格魅力、嚴謹的研究態度、高效的工作標準對每個人都影響深遠。在他的帶領下,這支年輕的隊伍正逐漸成為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與“關鍵核心力量”。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郭利杰還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極探索與業務轉型發展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在人才引進、引導、引領層面狠下功夫。他從不囿于團隊成員初始學校和專業的限制,而是積極發掘每個人的性格特質和研究習慣,并為其“量身打造”一條專屬的成長路線。在研究上,他將自己的研究方法、工作方法、所思所想傳達給學生和團隊成員,既做“領頭人”也做“布道者”;在生活中,關心研究生的生活和發展,親自督促學生學習上進。團隊里的每個人,都能說出一段郭利杰在工作生活方面幫助他們的故事。正如黎夢圓博士所言:“我的很多進步,都是郭老師‘逼’出來的。我今天的成績,和郭老師的諄諄教誨、細心叮囑密不可分。”
在此基礎上,郭利杰牽頭創建了“金屬礦綠色開采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并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這為提升礦冶集團礦山所國際影響力奠定了基礎。憑借自身經驗,郭利杰清楚地知道,只將研究視線集中在國內是遠遠不夠的,故而培養團隊成員的國際視野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包括聯合培養、訪問學者、短期訪問等在內的有效合作手段,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蒙特利爾大學,瑞典呂利歐科技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共同建立團隊人才的培養渠道,使“走出去”的團隊成員得以接觸行業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國際交流合作過程中大展拳腳,大幅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實踐水平,就勢促成了團隊在專業知識儲備、技術實踐水平、協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升級。這一兼具“學術派”嚴謹和“實干派”動能的團隊正在郭利杰的帶領下,依托國家和行業的發展需求,做有意義的創新,為改變行業現狀貢獻價值。
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
據郭利杰介紹,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采礦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國金屬礦產資源賦存情況復雜及礦業裝備水平制約著采礦技術發展。“閉門造車”是要不得的,唯有以開放包容、交流合作的心態,汲取西方礦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促進所研領域在全球范圍內的各項合作,積極參與到行業難題解決的過程中,才能促成團隊的不斷成長,進而促進我國相關行業的良性發展。
郭利杰是個“閑不住”的人。早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他即親自走訪了加拿大境內的多座礦山,實地調研充填采礦技術在當地礦山的應用效果,積極汲取先進的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郭利杰積極與當地研究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多所國際頂尖高校、知名礦業研究所及國際礦業公司建立起科技合作關系,并與澳大利亞西澳大學、俄羅斯科學院、瑞典呂利歐科技大學、南非科學與工業研究院、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單位簽署了國際合作戰略協議。在此基礎上,郭利杰開展與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瑞典等多國的國際合作,充分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竭力尋找采礦科技合作的新契機,其作為課題主要負責人完成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利用有色冶煉廢渣與尾礦協同制備充填膠凝材料聯合研究”等4項科技合作項目成功獲得科技部批準。
郭利杰這一積極“走出去”、放眼國際、尋求合作共贏的思路,與“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繼續推進全球礦產資源合作開發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在當前環境下,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礦產資源豐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交易活躍的實際情況,郭利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與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國、塔吉克斯坦的國際合作,優先推進雙方進行礦產勘探、開采、加工方面的合作,促進我國礦山行業的健康發展及我國在國際采礦領域影響力的提升,郭利杰“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想法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與此同時,郭利杰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構建綠色低碳新發展模式》的文章,進一步闡釋自己對于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的理解。在他看來,探索推動綠色低碳礦業發展新模式,是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重要路徑。目前我國礦業發展,迫切需要加快實施和完善促進礦業向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轉型的新技術、新思路和新方法,具體來說,即要全面推廣礦山充填開采技術,加快健全綠色低碳礦山國家規范標準體系,同時建立綠色低碳礦山第三方動態評估機制。創新永不落幕,郭利杰引用葉圣陶“一個人總得對世界做一點事”的說法,對于他來說,這“一點事”,即擁抱需求、永葆熱情,集中優勢力量,通過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重點項目、深化國際國內合作,圍繞深部金屬礦綠色開采領域共性技術難題開展創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工作;同時全面推進礦冶集團礦山工程研究設計所的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科研管理改革,全力打造一支國際領先的創新團隊,為我國戰略金屬礦產綠色開發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24年第5期創新之路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