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食藥用菌菌種提純保藏、育種技術、栽培技術、原料利用及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與科技成果推廣。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完成國家、省、市食用菌科研及推廣項目10余項,參與完成10余項。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主持選育泰山赤靈芝、灰樹花、蛹蟲草、雞腿菇等泰山系列新品種20多個,其中國家認定品種2個,山東省審定品種4個。
1. “泰山主要藥用真菌資源利用及加工技術研發”,獲2011年泰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 “泰山赤靈芝1號”2008年獲國家認定。
3. “小麥、玉米秸稈生料栽培平菇技術研究”獲198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叁等獎;獲第38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銀牌獎。
4. “小麥、玉米秸稈栽培草菇技術研究與開發”獲1993年山東省科技進步叁等獎。
5. “泰山蛹蟲草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獲2005年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6. “泰山大型野生真菌資源調查及開發研究”獲2006年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獲泰山醫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7. “三種食用菌液體菌種應用技術開發”獲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
8. “泰山蛹蟲草人工栽培技術與推廣”獲2008年泰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發明專利:
1. 泰山蟲草及其人工培育方法 安秀榮; 馬佃寶; 王明才; 孔怡; 薛會麗; 楊永恒; 張新; 孫慶霞; 胡偉; 蔚承祥; 鄭錚 【中國專利】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006-09-06
2. 包裝盒(泰山蟲草) 王明才; 薛會麗; 安秀榮; 許慶國; 王慶武; 趙豐玲 【中國專利】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008-02-20
3. 包裝袋(泰山蟲草) 王明才; 薛會麗; 安秀榮; 孔怡; 于清偉; 燕玉圳; 趙豐玲 【中國專利】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008-04-09
4. 靈芝的工業化栽培方法 王慶武; 安秀榮; 王明才; 于清偉; 薛會麗; 唐麗娜; 蘭玉菲; 許慶國 【中國專利】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2011-08-24
論文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編著作1部,參編著作3部。
出版專著:
1《食用菌栽培與病蟲害問答》安秀榮 路興濤 中國人口出版社 2007-05
2《食用菌》
3《精選食用菌栽培新技術250問》
4《中國食藥用菌學》
發表中文論文:
1 兩株泰山蟬蟲草菌的28SrDNA序列比對及其對黃粉蟲的侵染性研究 韓玉梅; 金瑩; 李安娜; 安秀榮; 丁愛云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 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山東泰安市農科院 【會議】中國菌物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 2009-08-24
2 中國新記錄種——托持擬青霉及培養物成份分析 安秀榮; 孔怡; 王明才; 薛會麗; 張新; 孫慶霞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會議】中國菌物產業與科技研討會暨展覽會論文集 2005-10-01
3 泰山蟲草對黃粉蟲的侵染特性研究 韓玉梅; 金瑩; 孔怡; 安秀榮; 丁愛云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環保局; 山東黃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山東泰安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菌物研究 2012-03-15
4 一種雞腿菇病害病原菌的分離及鑒定 蘭玉菲; 安秀榮; 王慶武; 常文程; 唐麗娜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病毒研究室 【期刊】山東農業科學 2012-03-30
5 靈芝新品種‘泰山赤靈芝1號(TL-1)’ 蘭玉菲; 安秀榮; 王慶武; 王明才; 于清偉; 唐麗娜; 李秀梅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園藝學報 2011-12-25
6 平菇球形菇調查簡報 王慶武; 安秀榮; 蘭玉菲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12-01-15
7 榆黃菇菌株栽培對比試驗 王慶武; 唐麗娜; 安秀榮; 許慶國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用菌 2011-01-23
8 蕈菌作為益生元新來源的潛力研究 蘭玉菲; 安秀榮; 王慶武; 王明才; 唐麗娜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中國食用菌 2011-03-15
9 豆秸栽培平菇的技術要點 安秀榮; 王慶武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藥用菌 2011-05-19
10 雞爪菌病菌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蘭玉菲; 毛妍; 安秀榮; 薛會麗; 李秀梅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期刊】食用菌 2011-05-23
11 猴頭菇品種對比試驗 王慶武; 薛會麗; 安秀榮; 于清偉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用菌 2011-05-23
12 北方夏季栽培金福菇菌株篩選 王慶武; 蘭玉菲; 安秀榮; 唐麗娜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用菌 2011-07-23
13 平菇發生球形菇的原因調查 安秀榮; 王慶武; 蘭玉菲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藥用菌 2011-09-19
14 靈芝品種對比試驗 王慶武; 蘭玉菲; 安秀榮; 王明才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用菌 2010-09-23
15 北方雞腿菇新菌株栽培比較試驗 安秀榮; 燕玉圳; 于清偉; 王慶武; 薛會麗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期刊】食用菌 2009-09-23
16 平菇廢料栽培草菇試驗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房寬鋒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期刊】食用菌 1997-04-15
17 平菇廢料栽培草菇試驗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房寬鋒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中國食用菌 1998-05-15
18 平菇超常量接種試驗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房寬鋒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中國食用菌 1998-11-15
19 麥秸栽培草菇加水量試驗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期刊】食用菌 1993-06-30
20 石灰水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泰安市農科所 【期刊】食用菌 1990-05-01
21 泰山蟲草C-2最優液體培養條件篩選 韓玉梅; 齊勇; 王清海; 安秀榮; 丁愛云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山東泰安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山東泰安; 山東泰安; 山東泰安27100 【期刊】菌物研究 2006-06-30
22 活蟲體人工培養泰山蛹蟲草技術試驗 安秀榮; 孔怡; 王明才; 薛會麗; 于清偉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院;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院;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院 泰安 【期刊】食用菌 2007-01-23
23 泰山蟲草深層發酵菌種生產試驗簡報 王慶武; 孔怡; 于清偉; 燕玉圳; 安秀榮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7-09-23
24 栗殼栽培泰山灰樹花試驗初報 安秀榮; 蔚承祥; 孔怡; 胡偉; 張新; 薛會麗 山東泰安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泰安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5-11-23
25 泰山蟲草菌調查研究簡報 安秀榮; 楊永恒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3-05-30
26 食用菌菌種污染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 王明才; 趙豐玲; 薛會麗; 房寬鋒; 安秀榮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4-03-23
27 泰山蟲草菌絲體培養性狀及培養條件試驗 安秀榮; 孔怡; 蔚承祥; 王明才; 薛會麗; 鄭錚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期刊】食用菌 2004-09-23
28 稻麥草生料栽培平菇的關鍵技術 房寬鋒; 呂慶春; 張學秀; 安秀榮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中國食用菌 1999-05-15
29 平菇常見異,F象及防治 王明才; 趙豐玲; 薛會麗; 安秀榮; 房寬鋒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電話:0538-8 【期刊】長江蔬菜 2002-10-08
30 食用菌菌種污染原因及預防措施 王明才; 趙豐玲; 薛會麗; 安秀榮; 房寬鋒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泰安; 山東泰安 【期刊】種子科技 2002-06-12
31 靈芝治病簡易驗方薈萃 房寬鋒; 呂慶春; 安秀榮; 吳玉娥 泰安市農科所; 泰安市農科所; 泰山制藥廠 【期刊】食用菌 1999-04-15
32 金針菇廢料栽培雞腿菇技術 安秀榮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食用菌 1999-10-15
33 金針菇廢料栽培雞腿菇技術 安秀榮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食用菌室 【期刊】農村發展論叢 2000-02-08
34 北方夏末秋初平菇栽培主要害蟲及防治方法 安秀榮; 楊永恒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期刊】食用菌 2000-05-30
35 靈芝主要害蟲及防治方法 安秀榮; 薛會麗; 房寬鋒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郵編: 【期刊】農業科技通訊 2001-12-17
36 平菇核桃肉狀菌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楊永恒; 安秀榮; 胡偉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山東省泰安市農科所 【期刊】北京農業 2001-10-05
37 平菇核桃肉狀菌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楊永恒; 安秀榮; 胡偉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山東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電話:0538-8 【期刊】長江蔬菜 2001-07-08
媒體報道一:

菇”海搏擊立潮頭
——記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泰安綜合試驗站站長、市農科院研究員安秀榮
向著理想前進,大學畢業后她一直致力于食藥用菌育種、馴化栽培、病蟲害防控及技術開發推廣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10余項國家、省、市食用菌科研及推廣項目。
勇于再次創新,她二十余年如一日持續選育出了泰山赤靈芝、灰樹花、蛹蟲草、雞腿菇等泰山系列新品種20多個,主持多項食用菌新品種選育及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
她就是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泰安綜合試驗站站長、執行專家組委員,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山東微生物學會理事,泰安市“第九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安秀榮。
根植沃土任重,勤思善學道遠
安秀榮出生于沂蒙山區臨朐縣一個農民家庭,大學畢業后,她分配到了泰安市農科所工作。本科階段主修植物保護的安秀榮主動跳出了自己的對口專業,而選擇了更適合自己、前景也更加光明的食用菌事業。
眾所周知,食用菌科學是一門集生物、植物和化學等諸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但安秀榮在大學期間卻只學習了真菌學等一些基礎學科。為了做好食用菌事業,她利用業余時間廣泛查閱了《食用菌》、《中國食用菌》、《食用菌學報》等資料,并對資料內容反復推敲、歸納、總結。安秀榮還利用外出學習、學術交流等機會虛心向老同志、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求教;休息日到鄉下菇農中搞調研,真誠學習、總結菇農的生產經驗,逐漸豐富自己的食用菌知識,并很快適應了食用菌的研究工作。
數十年的寒窗苦讀后,安秀榮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專業課程,為食用菌科研、技術推廣積累了豐富的基礎知識,也使自己從一個食用菌行業的門外漢,逐漸成長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食用菌專家。
梅花香自苦寒,磨礪成績突顯
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創立初期的條件異常艱苦: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幾間溫室,就是她和同事們的實驗室、辦公室;不足30平方米的半地下室,是他們的試驗菌種制作間;單位沒有一件像樣的試驗設備,他們在黑暗的半地下室里靠手工拌料、裝袋,開始了漫長的食用菌科研、推廣創業路。
1989年夏天,呂慶春老師主持的項目“小麥、玉米秸稈栽培平菇技術研究”進入關鍵階段,白天經常停電,試驗無法進行,許多試驗要靠晚上做,安秀榮毫無怨言地堅持了下來,在懷孕期間她也從未間斷工作。甚至離生孩子僅有6個小時的夜間11點她還在做試驗,醫生說她工作不要命,可她卻很欣慰,因為這項研究如期完成,并獲得了第38屆尤利卡世界發明獎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就是靠這種艱苦奮斗、刻苦攻關的精神,安秀榮與她的課題組的專家們先后承擔了各級科研開發項目15項,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績,食用菌研究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
上世紀90年代末,安秀榮主持食用菌所的科研及推廣工作后,她帶領食用菌所的科研人員,立足高起點發展和產業化開發的思路,開展了泰山赤靈芝、泰山蟲草、泰山灰樹花、泰山黃傘、白靈菇、雙孢菇、杏鮑菇等珍稀食用、藥用菌的人工馴化選育研究及栽培技術推廣和生產加工,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心系億萬菇農,情灑華夏大地
安秀榮所在的泰安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擔負著泰安市及周邊地區食用菌生產技術的咨詢、培訓、指導及母種、原種和栽培種的擴繁推廣工作。為了及時推廣科研成果,她撰寫并發表于《中國食用菌》、《食用菌》等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和編寫的《食用菌栽培與病蟲害問答》、《食用菌》、《精選食用菌栽培新技術250問》、《中國食藥用菌學》等為農民解決食用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和食用菌技術的普及起到了關鍵作用。經她培訓的食用菌技術人員分布山東各地及江蘇、河北、山西、重慶、廣東、甘肅、新疆、內蒙等省市(區),還有的已在南非、坦桑尼亞等國進行食用菌栽培獲得成功,贏得了較高的收益和良好的國際信譽。25年來,每逢冬春等種菇旺季,她對菇農總是手把手指導,江蘇和山東煙臺、臨沂、濟南、曲阜、濰坊等地及泰安各縣市區都留下了她傳播食用菌技術的身影。
安秀榮是泰安市食(藥)用菌學科的帶頭人,更是科技致富的使者。雖整天忙忙碌碌,但她還是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因為她利用白天進行食用菌技術咨詢和推廣,晚上和節假日才進行科研攻關。
這就是安秀榮,一個食用菌行業孜孜不倦的耕耘者,一個在菌海大潮中勇立潮頭的搏擊者。她是沂蒙山的女兒,更是泰山的驕傲。
文章來源:《泰安日報》記者:孫振華 2012年01月30日
媒體報道二:

農家女兒與蘑菇的一段不解情緣
有這么一位女黨員,為支持群眾共同富裕,無償向群眾提供技術服務,讓自己科研成果惠及大眾,贏得廣泛贊譽。她就是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安秀榮。也許是生長在沂蒙山的原因,安秀榮對植物特別偏愛,高考時她義無反顧選擇了農業大學。
在校期間,為三農服務的實踐活動,讓安秀榮切身感受到了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空間,也更加堅定了她為農民服務的信念。安秀榮畢業后被分配到泰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所從事新興的食用菌事業。食用菌是集植物、生物、化學等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學科,為了干好工作,安秀榮廢寢忘食學習工作。
1989年夏天,她參與的“小麥、玉米秸稈栽培平菇技術研究”進入關鍵階段,因為白天經常停電,設備無法使用,許多試驗要在晚上做。那時候,安秀榮已經成家,一個女人,學習、工作、家庭方方面面都要照顧,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即便在她懷孕的時候,這一切也都沒有放下。梅花香自苦寒來。最終這項研究榮獲了第38屆尤里卡世界發明獎。世界性的榮譽,催生了安秀榮更大的想法。她要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將稀有的蟲草,大面積種植推廣,造福人民大眾。
野生蟲草多半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危險地帶。為尋找野生蟲草樣本蹤跡,安秀榮和同事們爬遍了泰山溝溝坎坎。泰山蟲草標本找到后,由于當時的研究院白天常常停電,如何保存分離出的蟲草菌種又成了新問題。如今,泰山蟲草等珍稀食用、藥用菌的人工作工馴化選育研究及栽培技術逐漸被掌握,建起泰山野生真菌種質資源庫,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農閑時節建起大棚養殖食用菌。
文章來源:《東方泰山網》 20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