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90萬畝;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抗白葉枯病、光溫敏核不育系3418S和抗白葉枯病的BT型不育系。同時,還實現了Xa21(抗白葉枯)和Pi9(抗稻瘟病)基因的雙聚合,得到同時具有Xa21和Pi9基因的純合株系。
云南農業大學通過分子標記檢測技術,在國際上首創利用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方法,獲得重大的突破,并受到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的高度評價。
在小麥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方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遺傳生理研究所篩選得到2份高抗赤霉病材料、研制出一個抗赤性超過蘇麥3號的新抗源。育成了70多個優質、高產、抗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