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承擔陜西省春播玉米區域試驗四組(37個品種);預備試驗2組(18個品種)。由于今年氣候特殊,玉米生長前期氣溫較往年偏低,生育期拉長;揚花授粉期遇連陰雨,部分品種結實性降低,灌漿期間連續半個月高溫干旱,使得百粒重也較往年有所下降。后期雨水較多,有紋枯病發生,對產量有一定影響。這些因素致使今年的玉米產量較上年下降5%以上。
由于品種全是代號,對照也不知道,結合其它試驗,以600公斤產量為界。以產量為主線,總結漢中氣候條件下3500株/畝密度下,大于600kg/畝的品種產量與相關指標的關系,總結今年省區試參試品種的現狀,比較我們自己的差距,以為我們育種提供借鑒。
1 結果與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55個品種中>600公斤的品種數為11個,其中大于700公斤的5個,600-700之間的6個。下面就總結這11品種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長、穗行數、單穗粒重和單穗粒數。
1.1 生育期分析
由圖2可以看出前11個品種,除了10的生育期117天外,其它10各品種生育期天數在110-114天之間。
1.2 株高穗位高分析
由圖3知11個品種株高在2.9-3.5米之間;穗位高除了8的1.08米,9的1.06米外,其它均在1.25-1.56米。
1.3 單穗粒重分析
由圖4知除了10的183克,6的188克,其它均在200-250克之間。
1.4 穗長和行粒數分析
由圖5知穗長除了10的17.15較小外,其它10個均在18-22之間;穗行數除了1的14.6,6的18.8,9的18外,其它均在15.4-16.4之間。
1.5 單穗粒數分析
由圖6知除了1的524粒,5的511,均在550-640之間。
2 結論
在密度為3500株/畝情況下,產量大于600公斤的相關指標為:生育期在110-114天之間,株高在2.9-3.5米之間,穗位高為1.25-1.56米之間,穗長在18-22cm之間,穗行數15.4 -16.4行;單穗粒數550-640粒,單穗粒重200-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