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理論界之所以長期漠視碳,主要是受“空氣中二氧化碳取之不竭”現象的蒙蔽,不屑去研究碳源的根吸通道。而真正否定根系吸收碳的人還是極少數,畢竟“肥沃的土壤植物長得好”的現實就擺在那。
當我們明白了“缺碳病”是大量農作物的常見病多發病后,給農作物補碳就成了重大而迫切的課題,研究碳源根吸通道自然是題中之義了。在此先舉我們大量試驗中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 在一塊貧瘠的菜地應用液態有機碳,每畝施 3 公斤(有效碳 0.36公斤)。下午 2 點多烈日當空時,拍下一組對比照片(見下圖右):對照區菜葉萎蔫顏色灰暗,試驗區菜葉舒展顏色翠綠。顯示兩區作物光合轉化能力差別很大。最終結果,試驗區果然每畝地上生物量增收 980 公斤。
案例二 在水培蔬菜化肥營養液中加入適量液態有機碳。測試發現,營養液中碳和氮的濃度是同步下降的(見下圖左下),證明根系能吸收小分子有機碳。
以上案例說明:①土壤中某些形態的碳可被根系吸收,②碳養分不是簡單地由土壤輸送到根系,而是通過土壤生化作用產生了物質轉化和能量傳遞,促進以微生物和藻類為基礎的土壤生態鏈的發育和土壤自肥。③碳養分直接給菌根圈賦能,使根系迅速壯大,增強了向枝葉供水供肥的能力,使葉片光合轉化能力大大提高,這就實現了根吸碳對葉片碳通道工作效率的促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請看下圖(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