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務農必須知碳
◆碳是生物質的基礎元素
◆不是“一通道”而是“兩通道”
未施用液態有機碳肥 施加液態有機碳肥
◆農作物的缺碳病
農作物為什么會缺碳?
如圖所示:環境CO2濃度低、光照不足、根衰葉弱光合轉化能力差, 農作物嚴重健康,就是缺碳病。在土壤貧瘠的農田果園,缺碳病比比皆是!
◆植物養分必須遵循陰陽平衡規律
碳養分與無機養分按既定比例和規則被組裝進植物細胞組織,這一原理決定了碳養分(陰)與無機養分(陽)被吸收利用必定循合理比例,即陰陽平衡。
左圖陰區代表碳,陽區代表無機養分,S線代表 水(H和O),陰區和陽區等長線段代表平衡,兩段總長代表產量。“+”代表無機養分短板。
此圖和公式就組成科學施肥數學模型。 陰陽平衡是主平衡,無機養分之間的平衡是次平衡。陰陽平衡了,化肥利用率就高。只顧次平衡,忽視主平衡,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W:農作物產量 W0:最高產量一般施肥按AOC/(N+P2O5+K2O)≈1/4即為基本平衡。
◆肥料碳養分的真面目
肥料養分三個條件:作物必須元素—能水溶—可被根系吸收。
有機類肥料中的小分子水溶有機碳符合以上三個條件。這種有機碳就是碳養分的載體,其所含的碳就是對生物有效碳,簡寫AOC。AOC含量決定肥料的有機肥效,富集AOC的肥料就是碳肥。
這種小分子有機碳在水溶液中呈云團狀,無固定邊界。分子團粒徑在幾百納米以下,內比表面積大,官能團豐富,易隨水流進入根系吸收孔。
而沼液、垃圾滲濾液和大部分腐植酸,其水溶物分子團粒徑是幾微米級,雖能水溶,但活性遠低于AOC,會堵塞根系吸收孔造成爛根,不可以作為肥料使用。這類物質統稱為DOC。
◆碳肥是唯一的能量肥
這個普通的化學公式,道出了碳能源的原理。
在土壤中,碳養分給微生物提供能量,在植物體中,碳養分時刻為植物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微生物因碳能而大量繁殖,帶動土壤生態鏈的發育壯大,大部分土傳病害和連作障礙都會消除,土壤也不會板結。土壤板結是因為缺碳,與化肥無關!
農作物因碳能而具備扛凍抗旱澇和抵御病害的能量,果樹大小年和花而不果往往是由于體能衰弱所致,施用碳肥這些現象都不存在。
大量實踐證明:在土壤改良和修復中,碳不是萬能,但缺了碳是萬萬不能。碳肥既是營養肥,又是能量肥。這一觀點,在一切肥料著作中都找不到。
二、碳肥怎樣制造
◆有機肥生產要“保碳”而不是排碳
現行主流有機肥制造工藝,由于缺乏“碳思維”,只把肥料往“無害化”做,用“高溫發酵—不斷翻堆—高溫烘干”把有機物料中最具活性的小分子有機碳氧化成CO排掉,這無異是潑臟水時把孩子出去。
我們開創了“半厭氧不翻堆發酵—高堆自燜干”工藝。7天內安安靜靜地把以糞便為主的有機物料制造成AOC含量比主流工藝產品高1倍的“高碳有機肥”。這既是優質有機肥,又是制造碳肥的基礎料。這種生產車間無臭味、無蒼蠅,基本無粉塵,耗能少,用工少。
◆高濃度有機廢液轉化為濃縮型液態碳肥 。
采用化學裂解技術,在加工成本極低的情況下,幾十分鐘就把一大罐濃縮廢液變成液態碳肥
這是一種高效多功能液態碳肥,澆地每次每畝用3~5公斤,板結土壤5天內全部疏松,開始出現蚯蚓。這種產品可參與水肥一體化,可噴葉面,可上無人機。
◆低濃度有機廢水就地分解為含AOC的無臭無害的液體肥
①含水量大于98%的,可分解為含A0C約0.15%的液體肥,其每噸肥效相當于0.1噸普通有機肥,價值約60元。而分解成本4元加上添加化肥5元、管理成本5元,電費1元,運輸成本約20元,總共每噸成本約35元,利潤25元。
②含水量小于98%的,可分解為含AOC約1%的液體肥,其每噸肥效相當于0.7噸有機肥,價值約400元。而分解成本10元加上添加化肥40元,管理成本5元,電費3元,運輸成本20元,總共每噸成本約78元,利潤322元。
這兩類低濃度液體肥都不宜使用包裝物搞層層批發轉銷,必須由產地通過管道或罐車輸送到區域配肥站或直接到大戶。
福建綠洲生化有限公司碳肥產品和主要專利成果
◆大幅度增產
碳肥使農作物根深葉茂,充滿生機,生產能力接近該物種的最佳狀態,與只施化肥比較,有大幅增產。
案例一:大規模高效改造鹽堿地: 案例二:碳肥對土壤根結線蟲的防治:
三、消滅沼氣池
首先聲明,本文所講的沼氣池,不包括以產沼氣為主業,以及大型養殖業沼氣發電很完善的沼氣池。
為了應對養殖糞污,全世界都在建沼氣池。沼氣池的功能如下:
其中:OM為固態生物質; MDOC為水溶大分子有機碳例如沼液;CH4為甲烷(沼氣的主體);OM/n為減量化的OM,即俗稱沼渣; 絕大多數沼氣池產生的CH4是被浪費掉(直排),MDOC即沼液被環保部門強令“處理一達標一排放”,而OM/n沼渣一般被用于參與制造有機肥,也有亂處置的。
沼氣池技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我國興起,初期得到全國上下一致的好評,聯合國專門組織還到成都平原參觀考察沼氣池。可是逐漸地,沼氣池技術就暴露出問題了,成都平原的沼氣池也消聲匿跡了。為何?
沼氣池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設施投資大。規模養殖場的沼氣池和沼液處理全套設施,投資動則幾百萬,上千萬。后來養殖場用黑膜池替代沼氣池,又出現新的問題,就是不能避免泄漏,泄漏就污染地下水。
二、沼液處理能耗大。每噸沼液處理到達標,需耗電7~10元。出于節省成本考慮,許多養殖企業采用大氧化塘存沼液。但所謂“氧化”,除了使周圍大面積空氣污濁外,基本上還是為了尋機偷排。
三、看不見聞不到的大問題是CH4直排,這是比CO2還高幾十倍的溫室效應氣體。
這些明面上的問題以及很快因國家“雙碳”戰略的推進必然要追究的CH4直排問題,還能混多久呢?
我們還能繼續把半個多世紀前的舊模式當瑰寶供起來嗎?
農業物質循環的目標是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主要內涵是碳循環并帶動氮循環,把對土壤和農作物有害的碳氮物質轉化為無臭無害的營養物質。
我們完成了沼液分解,又實現了養殖糞污不入沼氣池直接分解。<
理解了農業物質循環的原理,剩下的關鍵問題是“轉化”環節怎么解決了。我們用“化學”和“生物”兩種辦法都實現了“轉化”。化學方法快,但成本高。生物方法成本很低,但時間稍長,約20多天。以下重點介紹生物方法。
以上“水肥一體化產業布置圖”已經把沼液(糞液)產業化講清楚了,取消沼氣池,固液分離后直接進入分解池。
以下是糞液直接用“碳菌”技術分解對比資料:
沼液(糞液)轉化為水肥一體化的基礎肥料,經濟效益如何?一般 沼液分解液,含有效碳約0.15%,其肥效是普通有機肥的10%,價值每噸約60元,成本(分解菌劑約4元,運輸成本平均20元,添加化肥約5元, 管理成本5元,電費1元)共約35元,每噸利潤25元。
濃糞水分解液,含有效碳約1.1%,其肥效是普通有機肥的75%,價 值每噸約400元,成本(分解菌劑10元,運輸成本20元,添加化肥40元,管理成本5元,電費3元)共約78元。每噸利潤322元。
◆沼液分解液應用效果實例
由此可見:養殖廢液的肥料化轉化,是一個非常有經濟效益的朝陽產業,是值得企業家們搶占的風口,就看誰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 我國每年養殖廢液排放量幾百億噸計,就算轉化100億噸,其產值也是近萬億元!但能否在各地形成這種“有機碳—無機水肥一體化”產 業,關鍵是各相關方面都要有積極性,用語言表述就是“三國四方” : 政府牽線+政策加持+監管,由第三方轉化單位唱主角,養殖戶和農戶兩頭助力,共建農業物質循環大產業。
四、“種-飼-養-肥”閉環及其要素
閉環要素:一、應用特制的碳菌分解劑(BFA-2號);
二、必須有牧草營運和水肥一體化營運兩個經營主體
五、實行對耕地多渠道多層面的碳覆蓋
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農作物的生物量就大,一舉達到“儲碳于土,聚 碳于綠色植物”的兩大目標:
◆天補地補,農業產值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