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禽白鶩鴨的藥用價值
集藥理膳食于一身的地方珍禽--白鶩鴨主產于福建省,又叫“連城白鴨”。其體軀狹長,頭小,頸細長,腹部不下垂,行動靈活,全身羽毛潔白緊密,喙黑色、脛蹼黑色或黑紅色。成年鴨體重1.25公斤-1.5公斤,年產蛋200個-240個,平均蛋重55克,開產日齡120天左右。
白鶩鴨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被列為珍品。光緒年間上海綿章書局石印《十藥神書》記載:白鶩鴨治咯血、虛癆等病癥。自古在民間常用其作為治療麻疹、肝炎、無名低熱、高燒、煩躁失眠和痢疾等病的輔助食物。建國后,白鶩鴨被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被譽為“全國惟一藥用鴨”。80年代后,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福建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白鶩鴨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其膽固醇特低。因此白鶩鴨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之功效。近年臨床證實是緩解癌癥病患者病情,延長生命的首選食物。
白鶩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食用時只需加少許食鹽和味精,不需再加放生姜和任何作料。白鶩鴨飼養期越長,其藥效越好,只有飼養4個月以上的才是真正具有藥效的白鶩鴨。由于它具有其他家禽所沒有的特殊藥理作用及其獨特的風味,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白鶩鴨這一地方珍禽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它必將走上大眾的飯桌,成為人們首選的食療滋補品。其養殖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