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寧夏裝備制造業依托多年的發展基礎,以產業政策為指導,以企業改制改革為突破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育特色優勢產品為目標,不斷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企業破產重組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積極發展了一批技術含量高和市場需求大的產品,企業裝備和技術水平顯著提高。
一、總體情況
寧夏裝備制造業主要包括通用設備制造、機床工具、礦山機械、起重運輸機械、新能源裝備(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光伏設備)、環保裝備、專用汽車、電工電器、儀器儀表、機械基礎件(軸承、液壓件、氣動件、高強度緊固件等)、金屬制品、鑄鍛件制造等12個分行業。2013年底,在自治區工商部門注冊的裝備制造企業601戶,中小微企業比重占95%以上,自治區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中小企業60多家。2014年,全區裝備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5億元,同比增長4%;完成工業增加值42.3億元,同比增長2.3%,占全區工業增加值4.4%。全區裝備制造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如數控機床、刮板輸送機、大型鑄鍛件、工業自動化儀表、牽引變壓器、大型鐵路軸承等,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在全國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和特色,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行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的前景。
二、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實施企業科技創新后補助政策,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2014年,寧夏區率先啟動科技體制管理改革,實施企業科技創新后補助政策。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立項和實施科技創新項目,自治區財政根據項目實施效果對其研發投入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去年,全區主要圍繞新能源裝備、儀器儀表、電工電器、機床工具、軸承、鑄造、煤礦機械、汽車部件等裝備制造業行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后補助項目39項,投入自治區財政資金4087.53萬元,占到企業科技創新后補助資金的64.9%。
(二)大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于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梁,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近來年,全區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扶持力度。目前,全區裝備制造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共有23家,占高企總數的38.3%,科技型中小企業共有40家,占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的25%。一批傳統企業經過改造升級,正逐步轉型成為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寧夏小巨人機床公司建成了國內第一家數字化機床制造工廠,實現了制造、管理、產品的智能化。寧夏共享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將3D打印、射芯、數字化鑄造、機器人搬用等新技術成功應用到鑄造領域,完成了一系列產品技術升級和改造。吳忠儀表有限公司通過智能控制、CAD/CAM/PLM/DNC無縫集成及數控設備整體管控,實現了生產過程及設備的數據采集、質量動態監測與控制、柔性物流、自動化裝配和生產過程仿真,形成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以先進制造技術為支撐的控制閥新型制造體系。
(三)打造裝備制造產業高新技術基地。2013年,石嘴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原石嘴山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經過2年建設,在裝備制造方面現已形成礦山機械制造和汽車制造兩個產業。礦山機械制造業:圍繞礦山機械制造業建成了鑄造、鍛造、熱處理、表面處理、機械加工等工藝性協作配套中心。天地奔牛集團生產的刮板輸送機、轉載機、大功率減速器等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7%以上。天地西北煤機制造公司成為國內帶式輸送機重點生產企業。西北駿馬電機公司生產的隔爆電機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0%,其產品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居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寧夏維爾鑄造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汽車用液力緩速器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連續兩年在中國國際鑄造業博覽會上獲得特別金獎,被譽為代表世界最先進的鑄造工藝水平,產品遠銷歐美市場。汽車制造產業:重慶力帆汽車集團在寧夏區石嘴山國家高新區投資的力帆凱馬汽車項目正在建設,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0萬輛輕卡和SUV的整車生產能力。
(四)大力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落實“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寧夏制定了《“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方案》,重點在機械、煤炭、電力、冶金、石化、輕紡等產業領域,精選一批重點骨干企業、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與應用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