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4月10日 來源:河北省科技廳
3月28日上午,中關村論壇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在北京舉行。
本次論壇以“協同創新,共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科技部相關司局、京津冀聯合辦和三地科技部門、相關政府機構、高新區、科技園區、創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代表和來自瑞士、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國家的嘉賓共計200余人參加了論壇。
“北京輸出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5年的111.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34.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5%。產業協作從承接轉移發展到鏈群共生,呈現了三地協同共建六條產業鏈五個產業集群的新格局。”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常務副主任劉伯正說,北京將進一步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領作用,貫通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放大產業鏈場景優勢,拓展國際合作交流圈層,協同培育新質生產力。
創新供需發布,推動北京研發優勢與津冀場景深度結合
論壇上,數字人主播發布了京津冀三地協同創新成果與需求清單。
中關村發展集團發布了《中關村京津冀集成服務體系》和“數智引擎·京津冀典型園區洞察平臺”,啟動了“共建中關村京津冀集成服務平臺”,提升面向津冀科技園區和科技企業的平臺服務能力,推動“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共育京津冀新質生產力。
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是論壇的“重頭戲”之一。論壇上發布了“2025年度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項目指南”,結合京津冀“六鏈五群”產業布局,聚焦合成生物制造、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三大重點領域,圍繞三條產業鏈中基礎科學問題、前沿技術問題,設立24個建議方向,引導京津冀基礎研究團隊開展聯合研究,打造協同發展的“創新源”。
應用場景是一扇門,打開它才能看到科技創新的“風景”。在論壇上,天津市發布了37項“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河北省遴選了8個重點產業創新應用場景,發布了涵蓋現代鋼鐵、綠色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產業、數字產業等領域的上百項應用需求。
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京津冀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論壇上,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京津冀企業家聯盟、北京市協同發展服務促進會等京津冀行業組織與德國蓋爾森基興工業協會、比利時歐洲絲路智聯促進會等歐洲社會機構聯合啟動“京津冀歐洲社會組織科技合作機制”。未來將進一步促進中歐技術交流、成果轉化,打造“雙向賦能、多元鏈接”的國際化合作載體,深化推動中歐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協作領域的開放融合。
中關村園區運營公司還與歐洲亞洲商業促進聯盟、歐盟中國友好協會進行了簽約,促進雙方在創新項目、人才引進、技術轉移等方面深度合作。
打造協同創新樣本,國內外嘉賓共話區域協同新路徑
在論壇上,京津冀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3+1”聯合推介。北京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河北石家莊高新區分別進行了產業發展推介,內蒙古自治區圍繞融入京津冀協同創新進行了主題推介。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海寧(HenningVogelsang),瑞士歐亞集團董事長、歐亞論壇主席朱愛蓮(AilianZHU),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張國斌,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天融信科技集團副總裁、天融信雄安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分別圍繞中歐創新合作、區域協同創新生態打造,探討了如何通過協同創新、聯動開放激發經濟全球化新活力。